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如明 张鹏 《安徽医学》 2021年第7期770-773,共4页
目的观察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颞叶切开组和侧裂-岛叶组,... 目的观察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颞叶切开组和侧裂-岛叶组,颞叶切开组患者(52例)接受牵拉技术辅助下的常规经颞叶皮质切开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裂-岛叶组患者(51例)接受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的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后神经功能、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率、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侧裂-岛叶组的再出血率(1.96%)、并发症率(3.92%)低于颞叶切开组(13.46%、1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侧裂-岛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幅大于颞叶切开组(P<0.05),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升幅高于颞叶切开组(P<0.05)。侧裂-岛叶组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F-κβ、vWF、TNF-α、MMP-9)降幅均大于颞叶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 血肿清除术 手术入路 侧裂-岛叶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颅内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
2
作者 付谦 马金彩 祁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颅内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74例颅内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颅内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74例颅内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预后[格拉斯哥神经预后量表(GO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CD-RISC、FIM、GQOLI-74、GO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CL-C、C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CD-RISC、FIM、GQOLI-74、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CL-C、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提高颅内损伤患者心理弹性,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促进预后转归,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损伤 以问题为导向 预后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磊 屠媛舒 +3 位作者 孙政 王家文 王学思 马涛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垂体瘤患者,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记录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全切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87.50%,皮质激素腺瘤...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垂体瘤患者,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记录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全切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87.50%,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90.91%、92.31%,均高于无功能腺瘤患者的6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过治疗,泌乳素腺瘤患者的PRL显著降低,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GH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有效改善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蝶窦 显微镜 垂体瘤 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0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涛 李继锋 +1 位作者 孙政 王家文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垂体瘤患者,采取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症状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4例患者病灶全部切除,5例患者... 目的分析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垂体瘤患者,采取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症状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4例患者病灶全部切除,5例患者病灶次全切除,还有1例患者病灶部分切除。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艳军 邢婷婷 孙政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观察组(2.4±0.4)h,对照组(3.1±0.6)h]、残余血肿少[观察组(9.2±4.1)mL,对照组(12.7±3.9)mL],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入路 经皮层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姚进 焦伟 +2 位作者 孙政 马涛 邓如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双侧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中心疝不同病理分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双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双侧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中心疝不同病理分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前处于间脑期的患者,有18例(75%)恢复良好,轻残18例(75%),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术前处于非间脑期的患者,轻残10例(31.25%),重残12例(37.50%),植物生存4例(12.50%),死亡6例(18.75%),无恢复良好病例。脑中心疝间脑期手术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间脑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识别脑中心疝并积极手术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挫裂伤 脑中心疝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孔钻颅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政 卞上 王家文 《安徽医学》 2016年第8期957-96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细孔钻颅术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 目的对比分析细孔钻颅术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细孔钻颅血肿抽吸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5.00%vs 45.00%,20.00%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随访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孔钻颅术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率高,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脑出血 细孔钻颅术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骨瓣开颅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学思 朱旗海 +1 位作者 姚进 邓如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8例均行成形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术,其中直接开颅手术2例,其余6例均是在钻孔探查发现为机化型慢性硬膜...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8例均行成形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术,其中直接开颅手术2例,其余6例均是在钻孔探查发现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改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所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应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采取的处理策略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开颅 血肿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特征分析及内镜下双鼻孔入路的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军 赵德彩 +2 位作者 孙政 张鹏 路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研究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采取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3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侵袭组、25例同期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非侵袭组,对比两组的MRI影像学特征参数差异。两组患者均采... 本研究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采取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3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侵袭组、25例同期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非侵袭组,对比两组的MRI影像学特征参数差异。两组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效果及血清生长激素、催乳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侵袭组患者主要为大腺瘤、巨大腺瘤,非侵袭组主要为微腺瘤(P<0.05)。侵袭组患者与非侵袭组患者的泌乳素(PRL)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生长激素类(GH)腺瘤、混合型腺瘤、非功能性垂体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患者主要为慢速上升型、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非侵袭组患者主要为快速上升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清生长激素、催乳素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侵袭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与非侵袭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病灶一般大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慢速上升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主,且采用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实施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内镜 双鼻孔入路 生长激素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并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如明 《安徽医学》 2016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n=50)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5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n=50)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50),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都能较好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高度重视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术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沈艳 邓如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接诊的80例SAH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 目的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接诊的80例SAH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术 围手术期 前馈控制 思维导图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中原 夏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对照组...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占比、血肿的清除率、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和BI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占比更高,其血肿的清除率和BI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均更高,其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和NIHSS的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