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秋 郭秀荣 +2 位作者 方娜娜 姜宇辉 张飞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回抽法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予以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胃肠超声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行营养治疗。观察两组反流、误吸、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其喂养中断率、达目标喂养时间及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反流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达目标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两组血清前清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GRV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率,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营养治疗 超声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价值
2
作者 马同亮 韩若东 +1 位作者 黄羽 朱德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清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sAxlTK)水平在评估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DHF患者238例,根据随访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 目的 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清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sAxlTK)水平在评估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DHF患者238例,根据随访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5例和预后良好组193例。又根据血清sAxlTK最佳截断值分为高水平组80例和低水平组158例。检测血清sAxlTK、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sAxlTK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43.89(33.95,51.44)μg/L vs 23.89(18.73,33.92)μ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nI和sAxlTK是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22,95%CI:1.035~3.568,P=0.039;OR=1.021,95%CI:1.008~1.03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AxlTK、cTnI和NT-proBNP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78~0.895)。高水平组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45.0%vs 5.7%,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复合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水平组更高(χ^(2)=66.991,P_(log rank)<0.01)。高水平组总生存率较低水平组更低,生存预后更差(χ^(2)=16.899,P_(log rank)<0.01)。结论 老年ADHF患者入院时高血清sAxlTK水平与短期预后不良高风险有关。血清sAxlTK有希望成为短期预后不良早期预测的有用工具,且其与cTnI、NT-proBNP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Axl受体酪氨酸激酶 预后 预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22例误诊分析
3
作者 李雪纯 张传峰 朱德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AAS 22例。结果22例主要临床表现:心前区撕裂样、压榨性、紧缩性疼痛10例;伴后背痛2例;胸闷、气促5例;单独...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AAS 22例。结果22例主要临床表现:心前区撕裂样、压榨性、紧缩性疼痛10例;伴后背痛2例;胸闷、气促5例;单独表现为头晕2例;晕厥发作伴腹部隐痛1例;食欲减退伴乏力1例;头痛、呕吐伴发热1例。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1例,其中2例心电图提示ST段特异性改变,同时肌钙蛋白升高,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脑梗死1例;头晕2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误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痛风、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误诊时间2 h~6 d。22例均按照误诊疾病予以相应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9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疾病,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例经开胸探查确诊。确诊后行相应治疗后19例预后良好,3例死亡。结论AAS病情进展快,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加深临床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快速诊断率,及早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瘤 夹层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壁内血肿 误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管上提式洗胃法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彩芝 赵彪 +1 位作者 刘正慧 宋克义 《安徽医学》 2018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管上提式洗胃法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1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 目的探讨胃管上提式洗胃法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1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方法,观察组采用胃管上提式洗胃法。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量、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50%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阿托品平均用量为(86.52±58.01)mg,对照组为(117.19±97.5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HE活力恢复50%时间平均为(6.95±4.44)d,对照组为(10.38±8.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碘解磷定用量、入住ICU时间、放弃治疗或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上提式洗胃法是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上提式洗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7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樊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期234-234,共1页
目的:探讨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的方案及效果。方法:将148例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法对其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的方案及效果。方法:将148例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法对其吞咽功能进行分级[1]。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吞咽功能锻炼,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及吞咽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护理干预,在30天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法判定其疗效[1],比较其吞咽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恢复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恢复率为58.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减少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缩短其治疗时间,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洪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诊治的80例AECOPD患者,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予以Morse量表风险...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诊治的80例AECOPD患者,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予以Morse量表风险评估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40例,予以Morse量表风险评估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状况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前、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跌倒、坠床预防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跌倒、坠床的发生,促进患者ADL的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预见性护理 跌倒 坠床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中原 夏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对照组...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占比、血肿的清除率、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和BI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占比更高,其血肿的清除率和BI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均更高,其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和NIHSS的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