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许海侠 祁彬 +1 位作者 江荣炎 吴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比较入院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出院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失代偿性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出院后6个月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幸存组52例和非幸存组18例,进... 目的比较入院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出院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失代偿性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出院后6个月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幸存组52例和非幸存组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哪些NT-proBNP参数最能预测6个月的全因病死率。结果 70例患者中18例在6个月的随访中死亡,病死率为25.7%。与幸存组比较,非幸存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心肌梗死、肌酐、直接胆红素、入院NT-proBNP、出院NT-proBNP、入院-出院NT-proBNP降低率显著增高,仰卧收缩压和仰卧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43~0.757,P<0.01;入院NT-proBNP的AUC=0.633,95%CI:0.580~0.684,P=0.006;入院-出院NT-proBNP的AUC=0.620,95%CI:0.556~0.681,P=0.008。出院NT-proBNP的AUC显著高于入院NT-proBNP和入院-出院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NT-proBNP和入院-出院NT-proBNP降低率均可独立预测6个月全因病死率。结论出院NT-proBNP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6个月病死率的最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死亡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程丽芳 韩燕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本院5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外将58例体检结果显示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另外将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本院5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外将58例体检结果显示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另外将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充血性心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且其与充血性心衰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较高,且越严重者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肌钙蛋白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输注大剂量多巴胺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汪慧敏 吴伟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输注大剂量多巴胺的效果。方法将59例静脉使用多巴胺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和单泵给药输完续泵的方式输注多巴胺。结果观察组续泵后15mi...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输注大剂量多巴胺的效果。方法将59例静脉使用多巴胺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和单泵给药输完续泵的方式输注多巴胺。结果观察组续泵后15min内血压下降幅度>20%、心率波动幅度>20%、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双泵给药轮流续泵的方式输注多巴胺可以维持心源性休克患者血压心率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多巴胺 微量注射泵 双泵 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形成相关血清标志物与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疾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石秀芳 牛海军 邓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0例,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0例,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8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0例,纳入胸痛入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水平。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明显升高(P<0.05)。NSTEMI组Gensini评分、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Gensini评分、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明显高于SAP组(P<0.05)。NSTEMI组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03、0.745,联合检测的AUC为0.926(95%CI:0.891~0.960)。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sST2在NSTEMI患者中显著升高,与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且对预后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