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酸和肽的电致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曦 佐藤昌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利用联吡啶钌化合物(Ⅱ)Ru(bpy)2+3对一些氨基酸、肽和含氮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进行了研究.在弱碱性水溶液中Ru(bpy)2+3在玻碳电极表面于+1.35V(vs.Ag/AgCl)处被氧化为Ru(b... 利用联吡啶钌化合物(Ⅱ)Ru(bpy)2+3对一些氨基酸、肽和含氮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进行了研究.在弱碱性水溶液中Ru(bpy)2+3在玻碳电极表面于+1.35V(vs.Ag/AgCl)处被氧化为Ru(bpy)3+3,并有发光现象出现.微量的氨基酸、肽和某些含氮化合物的加入会对发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9种氨基酸中,该方法的检出限从羟基脯氨酸、脯氨酸的0.1pmol升至丝氨酸的0.4nmol.机理研究表明Ru(bpy)2+3氧化生成Ru(bpy)3+3的电极过程为可逆的,其发光起因于激发态Ru(bpy)2+3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分析 氨基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滞育激素对家蚕卵Gpase、NAD-SDH、PFK、FBP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大洋 向仲怀 古泽寿治 《蚕学通讯》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二化性蚕品种大造在高温 (2 5℃ )明条件 (每日光照 18小时 )下催青时 ,全部产滞育卵 ,在低温 (16℃ )暗条件 (全天黑暗 )下催青时全部产非滞育卵。低温暗条件下催青的大造在化蛹第 3日注射一定剂量的合成滞育激素 ,可以诱导其产下 70 ... 二化性蚕品种大造在高温 (2 5℃ )明条件 (每日光照 18小时 )下催青时 ,全部产滞育卵 ,在低温 (16℃ )暗条件 (全天黑暗 )下催青时全部产非滞育卵。低温暗条件下催青的大造在化蛹第 3日注射一定剂量的合成滞育激素 ,可以诱导其产下 70 %左右的滞育卵。这种由合成滞育激素诱导形成的滞育卵 ,在滞育期中Gpase ,PFK ,FBP ,NAD -SDH等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与非滞育卵不同 ,但与天然滞育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ase NAD-SDH PFK FBP 家蚕卵 滞育激素 碳水化合物 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非滞育卵的多元醇蓄积
3
作者 古泽寿治 清水喜一 +1 位作者 矢野竹男 姚思章 《蚕学通讯》 1989年第3期23-27,共5页
蚕蚕非滞育卵用25℃连续保护或者在产卵24小时后用15℃、5℃及1℃保护,研究了在这些温度下给予多元醇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和15℃保护的糖元(GLY)减少,山梨醇(S)、甘油(G)的蓄积量却甚微,平均每克卵约10—20μmles(微克分子,下... 蚕蚕非滞育卵用25℃连续保护或者在产卵24小时后用15℃、5℃及1℃保护,研究了在这些温度下给予多元醇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和15℃保护的糖元(GLY)减少,山梨醇(S)、甘油(G)的蓄积量却甚微,平均每克卵约10—20μmles(微克分子,下同)。与此相反,5℃和1℃保护卵,随着GLY的减少而S和G蓄积。5℃保护卵,到产卵50日后,S和G各自增加到30μmoles、40μmoles,之后到产卵100日后再行减少。而且伴随着S和G的减少而GLY增加。但是,1℃保护卵的S和G并不像5℃保护卵那样减少,到产卵100日后分别达到70μmoles和30μmoles。由此推测,低温保护的非滞育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育卵 供试蚕品种 元量 多元醇代谢 胚胎发育 多化性 磷酸戊糖循环 磷酸果糖激酶 种卵 成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