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丹 李彦文 +3 位作者 王俊文 李志勇 李志刚 侯金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10年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藁本内酯、阿魏酸)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2015年CNKI和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川芎嗪、藁本内酯、阿魏酸药理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分别应用书目...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10年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藁本内酯、阿魏酸)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2015年CNKI和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川芎嗪、藁本内酯、阿魏酸药理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分别应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b 2.0)及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ENT 6.0)对文献资料进行多维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432篇,以川芎嗪的研究较多。川芎嗪文献频次超过4次的关键词20个,阿魏酸文献频次超过2次的关键词17个,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得到川芎嗪和阿魏酸的研究热点。结论:川芎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等领域,阿魏酸的药理作用研究以阿尔茨海默病、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藁本内酯 阿魏酸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姜云耀 刘楠 +2 位作者 胡晓梅 侯金才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42-3149,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吸收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等条件进行筛选。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GA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ITP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和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八珍汤治疗ITP的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得到159个八珍汤化学成分和146个靶点;获得306个ITP相关靶点;得到21个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靶点;显著富集到114个生物过程条目和34条KEGG生物通路。结论八珍汤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ITP的作用,其中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生物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西红花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寅庆 许风磊 +3 位作者 宗梁 高雯 巴晓雨 侯金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西红花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在Fe^3+、Fe^2+、Al^3+、Cu^2+、Na^+、K^+、Ca^2+、Mg^2+作用下,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在24 h内的浓度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浓度Fe^3+和Na^+对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西红花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在Fe^3+、Fe^2+、Al^3+、Cu^2+、Na^+、K^+、Ca^2+、Mg^2+作用下,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在24 h内的浓度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浓度Fe^3+和Na^+对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降解的影响。结果 Fe^3+和Fe^2+对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降解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Na^+和K^+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Fe^3+均能显著促进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降解。随着Fe^3+浓度的升高,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降解速率加快。Na^+在温度为4~20℃,浓度为0.001~0.01 mol/L时减缓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降解的作用最强。结论西红花苷类化合物对部分金属离子较为敏感,西红花苷类成分在工业生产以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金属离子对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稳定性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灯通脑胶囊含药脑脊液对OGD/R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高子茹 李丹 +2 位作者 汪宁 侯金才 翟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研究丹灯通脑胶囊含药脑脊液对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OGD/R)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每日灌胃给予丹灯通脑胶囊(490 mg/kg)2次,连续4 d,以制备含药脑脊液,原代培养大鼠BMECs,并对其进行Ⅷ因子相关抗... 目的研究丹灯通脑胶囊含药脑脊液对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OGD/R)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每日灌胃给予丹灯通脑胶囊(490 mg/kg)2次,连续4 d,以制备含药脑脊液,原代培养大鼠BMECs,并对其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鉴定。然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MECs形态,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通过测定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来评价BMECs通透性变化,取细胞上清检测BMECs总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BMEC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含药脑脊液可显著对抗OGD/R所造成的损伤,明显改善BMECs形态。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脑脊液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TEER值显著增加,细胞通透性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总NO、t PA水平明显增加,ET-1、PAI-1是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丹灯通脑胶囊含药脑脊液对OGD/R损伤大鼠BME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灯通脑胶囊 含药脑脊液 OGD/R BM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