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凸内逼近法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永红 王玉祥 +3 位作者 孔维健 曹程 苏家宇 王克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528-5537,I0007,共11页
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容易导致系统电压波动变大以及局部电压越限。以二阶锥优化为代表的松弛技术在优化时为了保证松弛后解的精确,约束条件极为严苛并且在功率的极端注入下容易导致对偶间隙增大。针对上述问题,... 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容易导致系统电压波动变大以及局部电压越限。以二阶锥优化为代表的松弛技术在优化时为了保证松弛后解的精确,约束条件极为严苛并且在功率的极端注入下容易导致对偶间隙增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凸内逼近法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支路潮流方程定义与支路电流、节点电压和视在功率流相关的非线性项的凸包,并与剩余线性元素结合形成凸内部近似,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出网络容许性判据以及引入KKT条件收缩最优解的对偶间隙。最后,基于IEEE 33系统及PG&E69节点系统,利用Yalmip等平台求得电网中各有功、无功决策变量的出力区间,验证所提方法的稳定、精确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凸内逼近 电压 调度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回互连数据中心光网络(特邀)
2
作者 高轶丰 孟二帅 +5 位作者 戴瑄辰 刘宁 李泳成 王甫涵 郝祥勇 沈纲祥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2,共8页
【目的】针对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用光交换器件的环回互连数据中心光网络(LIDON)。【方法】文章所提架构主要由机架扩展模块(REM)和环回互连模块(LIM)两个光交换模块组成。数据中心中的组内和组间交换通过这两个模块... 【目的】针对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用光交换器件的环回互连数据中心光网络(LIDON)。【方法】文章所提架构主要由机架扩展模块(REM)和环回互连模块(LIM)两个光交换模块组成。数据中心中的组内和组间交换通过这两个模块共同工作来实现。通过开发波长选择开关诊断端口的新功能,LIDON具有较高的路径多样性和容错性等特点。此外,文章所提方案可以保证LIDON的可扩展性,以支持交换容量的灵活扩展。【结果】交换器件的滤波性能实验验证了LIDON交换网络分离传输组内和组间信号的可行性。对不同业务的任务完成时间的仿真验证了该架构的容错性能。【结论】测试和仿真结果展示了文章所提架构具有较高路径多样性和容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组内及组间交换 波长选择开关 多播交换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浮姿态水动力特性分析
3
作者 王杉 黄佳鑫 王永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7-42,共6页
为研究深潜器在不同上浮姿态下的水动力特性,本文对1∶36的“蛟龙”号深潜器缩比简化模型进行水动力试验。通过六分量传感器得到不同上浮姿态下深潜器的阻力、升力和俯仰力矩,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获得升力功率谱;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拍摄... 为研究深潜器在不同上浮姿态下的水动力特性,本文对1∶36的“蛟龙”号深潜器缩比简化模型进行水动力试验。通过六分量传感器得到不同上浮姿态下深潜器的阻力、升力和俯仰力矩,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获得升力功率谱;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拍摄深潜器尾流流场,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获得流场主要模态。结果表明,相比于垂直上浮姿态,以30°纵倾角上浮时阻力下降了38.2%,升力大小上涨了98.9%,俯仰力矩下降了20.8%,尾部尾流区漩涡消失,最大湍动能下降了33.6%;POD一阶模态下,上浮纵倾角从0°增加到10°,尾部尾流逆流区域面积减小,首部尾流高速区域面积增加,导致首部压力下降,尾部压力增大,使得升力方向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潜水器 上浮姿态 傅里叶变换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重生光纤布拉格光栅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日照 陈明 +4 位作者 郑加金 刘力 朱永刚 陈焕权 韦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169,共8页
通过高温(850~950℃)退火方法使光纤布拉格光栅在高温擦除后重新生长形成热重生光纤光栅,其能够在大于1 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稳定工作,但经高温退火处理后的热重生光纤光栅机械强度较一般光纤布拉格光栅显著下降.本文通过采用单模石... 通过高温(850~950℃)退火方法使光纤布拉格光栅在高温擦除后重新生长形成热重生光纤光栅,其能够在大于1 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稳定工作,但经高温退火处理后的热重生光纤光栅机械强度较一般光纤布拉格光栅显著下降.本文通过采用单模石英光纤进行实验,对光纤光栅的轴向应力和光纤光栅中石英分子组分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退火后的热重生光纤光栅与未退火的光纤布拉格光栅相比,纤芯处压应力减少了80 MPa,远离纤芯的包层处拉伸应力由22 MPa逐渐减小;同时,随着热退火气氛中氧含量的增加,退火后生成的热重生光纤光栅SiO2逐渐增加,占比从52.99%上升至69.92%.虽然SiO2具有较高的密度,其机械强度大于Si2O3,但热退火后的热重生光纤光栅脆性仍增大,故推论:组分变化对热重生光纤光栅脆性增大无明显影响,脆性增大主要原因为高温导致的应力松弛.本文研究为提高热重生光纤光栅的机械性能,解决其脆性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 退火 热重生光纤光栅 应力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光纤的波分复用型量子密钥分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良圆 曹凌云 +4 位作者 梁洪源 韦峥 伍千军 钱建林 韩正甫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6-785,共10页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量子与经典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共传。由于经典信号与光纤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噪声会降低量子密钥分配QKD的信噪比,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经典噪声的影响。与以往对QKD设备侧的改造不同,从光纤传输线路的角度出发...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量子与经典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共传。由于经典信号与光纤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噪声会降低量子密钥分配QKD的信噪比,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经典噪声的影响。与以往对QKD设备侧的改造不同,从光纤传输线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不同种类光纤的性质,建立波分复用单纤传输量子密钥分配噪声模型,结合诱骗态和有限长安全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种类光纤对共纤QKD背景噪声计数率、安全密钥率和最大安全传输距离等性能的影响。对G.652、G.654和G.655三种光纤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G.655光纤可以降低共纤QKD的背景噪声计数率, G.654光纤可以增大共纤QKD的安全密钥率和最大安全传输距离,而常用的标准单模光纤G.652对于共纤QKD性能的影响居于三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量子密码 量子密钥分配 波分复用 光纤 非线性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留光单元型光纤复合电缆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新华 钱建林 +2 位作者 周春东 陈明阳 张署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3,共2页
介绍了一种预留光单元型光纤复合电缆。这种电缆解决了光纤复合电缆在配线或交接时一般要浪费15至20m的问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在光纤复合电缆两端各增加了大于20m的光单元。这样保证了在光纤复合电缆配线或交接时有足够的光单元预留长... 介绍了一种预留光单元型光纤复合电缆。这种电缆解决了光纤复合电缆在配线或交接时一般要浪费15至20m的问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在光纤复合电缆两端各增加了大于20m的光单元。这样保证了在光纤复合电缆配线或交接时有足够的光单元预留长度,解决了铜或铝等金属电力导线的浪费问题,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预留光单元 光纤复合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光纤拉丝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昌平 严勇虎 +3 位作者 袁健 陈伟 张良 赵云鹏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光纤拉丝炉、光纤退火和光纤冷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速拉丝的工艺基础。从拉丝炉温场和气流场角度出发,探索了光棒直径与中心管直径的匹配范围;同时对光纤保温炉的温度和距离进行了摸索确定,可以有效提高光纤翘曲度,降低断纤率... 从光纤拉丝炉、光纤退火和光纤冷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速拉丝的工艺基础。从拉丝炉温场和气流场角度出发,探索了光棒直径与中心管直径的匹配范围;同时对光纤保温炉的温度和距离进行了摸索确定,可以有效提高光纤翘曲度,降低断纤率;光纤冷却用氦气流量在10slm以上时,可以保证光纤内涂层的直径及光纤的微弯损耗。通过对上述参数的探索,确定了一套超高速拉丝的稳定工艺,实现了提速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丝炉 光纤退火 冷却氦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数据中心互联的混合放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甫涵 郝祥勇 +1 位作者 蔡轶 吴敏 《光通信研究》 2023年第3期6-9,78,共5页
数据中心互联链路通信质量的准确评估是实现数网协同的重要基础。文章建立了基于波长选择开关的全光数据中心互联网络中的混合放大模型,可快速评估互联链路中的光信噪比与误码率等指标。文章讨论了无中继放大条件下的数据中心互联链路,... 数据中心互联链路通信质量的准确评估是实现数网协同的重要基础。文章建立了基于波长选择开关的全光数据中心互联网络中的混合放大模型,可快速评估互联链路中的光信噪比与误码率等指标。文章讨论了无中继放大条件下的数据中心互联链路,给出了不同互联距离下的放大器选择方案,并通过仿真对比了在同等互联距离及光功率增益条件下,不同路径选择对互联链路通信质量的影响。根据相应的理论模型及算法,可建立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的最佳路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互联 全光交换 混合放大 分布式拉曼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