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桂志敬 吴忠广 +1 位作者 严琼 张晨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143,共8页
我国在建公路隧道工程数量增长迅速,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通过风险评估实现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评估指南无... 我国在建公路隧道工程数量增长迅速,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通过风险评估实现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评估指南无法完全适应多变的工程实际。针对该问题,在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各类评估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将该评估指南与国内外其他相关成果和做法进行分析比对,指出该评估指南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相关优化与修订建议;最后,以湖南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坍塌事故为例,利用提出的施工前专项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运用数值模拟计算与事故后果当量估计,计算相应的风险等级,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提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风险评估 动态评估 隧道事故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失控风险指数的锂电池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宇 白伟 +2 位作者 史砚磊 张青松 罗星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2-918,共7页
针对当前锂电池安全性研究侧重于特征参数实验测量及反应机理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理论提出锂电池热失控风险指数并应用于锂电池安全定量评价,以点燃参数乘以环境因子表征锂电池热失控风险发生概率,以热释放参数和火势增长参数表征风险造... 针对当前锂电池安全性研究侧重于特征参数实验测量及反应机理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理论提出锂电池热失控风险指数并应用于锂电池安全定量评价,以点燃参数乘以环境因子表征锂电池热失控风险发生概率,以热释放参数和火势增长参数表征风险造成后果。选取陆空联运的冷链货物温度监测装置中常用的锂锰电池(CR)和锂亚硫酰氯电池(ER),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锂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获取上述参数并计算热失控风险指数。实例分析表明:适合于陆空联运的冷链货物ER14250型锂电池热失控风险指数为0.84,其安全性相对最高。所提方法可直接指导陆空联运冷链货物温度监测装置的锂电池选择,保证运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失控 风险指数 安全评价 冷链货物陆空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嘉田 吴忠广 +2 位作者 田万利 韩峰 刘博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2-269,共8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道路线形几何关系,建立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考虑车辆在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处的行驶安全与效率,选取时间占有率、路段饱和度、速度一致性和路段行程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运行状态评价云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获取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运行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云模型确定不同转换车道数、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等级。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所建模型设置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时,2车道与4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为K_1等级,5车道与6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均在K_(2)等级以上。验证了本文所建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模型可保障车辆在开口转换路段运行状态,且在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最内侧车道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可提高路段整体车辆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开口长度 云模型 中央分隔带 高速公路改扩建 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