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方路基振动台动力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金贝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75-3080,3096,共7页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和振幅,系统地研究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破坏过程。试验模型尽可能全面地模拟影响填方路基地震响应的各种主要因素,包括路基与挡墙动力相互作用、路基施工过程、边界条件等。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响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模型路基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沿路基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路肩附近急剧增大,在逐级增加的输入地震作用下路基发生多处开裂。试验模拟呈现填方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及其损伤破坏过程,确定抗震薄弱部位,为全面评价路基的抗震性能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振动台 动力响应 抗震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野生脊椎动物区系与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海鹰 +3 位作者 王云 陶双成 陈济丁 周剑 《野生动物》 2010年第5期232-237,共6页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5年,地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N36°45.5′和E74°49.7′之间,总面积约5 600 km^2。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动物从区系组成、...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5年,地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N36°45.5′和E74°49.7′之间,总面积约5 600 km^2。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动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54科113属160种,其中鱼类1目2科7属11种,两栖类1目1科1属2种,爬行类1目3科5属8种,鸟类14目34科72属103种,哺乳类/兽类7目14科28属36种。160种动物中,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红色名录和附录的濒危、易危和低危物种有24种。按照李思忠和高行宜等依据世界动物分布型对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所划分的15个分布区(区系)类型,对所整理和统计的野生脊椎动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可归入8个分布区系类型和3个复合体。其中,北方广布种、高地型种和古北型种最多,分别有39种、34种和23种,占该地区野生动物总种数的21.37%、21.25%和15.00%。由此表明,古北界和全北界属性是该地区动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该地区动物区系与中亚型-全北型交错较多,其次为东洋型与喜马拉雅-横断山型有一定的交错,而鱼类与两栖类区系成分和复合体的交错分布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脊椎动物区系 地理成分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沿线野生动物区系研究
3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王云 +4 位作者 巴巴尔·罕 海鹰 陈济丁 陶双成 周剑 《野生动物》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以下简称"中巴公路")是中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援建的一条连接中国西部城市喀什和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国际公路。2009年4月、7月、9月和2010年6~7月对中巴公路沿线分布的动物进行了考察,经全...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以下简称"中巴公路")是中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援建的一条连接中国西部城市喀什和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国际公路。2009年4月、7月、9月和2010年6~7月对中巴公路沿线分布的动物进行了考察,经全面系统分类、整理和统计,该地区共有陆栖野生动物22目51科105属147种,其中爬行类1目3科5属8种,鸟类14目34科72属103种,哺乳类/兽类7目14科28属36种。从野生动物分布的种类数量上看,分布最少的是爬行类(8种),而较多的是鸟类(103种)和哺乳类/兽类(36种),分别占该地区分布野生脊椎动物种数的5.44%、70.07%和24.49%。野生动物区系以北方广布种、高地型、古北型和中亚型为主,全北型、东洋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型渗透混杂,表明古北界温带陆栖动物地理属性是该地区动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区系成分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 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汶川公路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用顺 李龙伟 +3 位作者 朱颖彦 孔亚平 李志强 黄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是震区道路交通防灾减灾和重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之一。选取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28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因子遴选和权重确定,进行各... 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是震区道路交通防灾减灾和重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之一。选取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28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因子遴选和权重确定,进行各条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完成震区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1)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28条泥石流沟大部分处于高度危险以上、占总数的78.57%,极高危险区占总数的25%;2)饵沟、牛圈沟、磨子沟危险性最大,其次是高店子沟、马埝坪沟和一碗水沟;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因素评价方法,能较好地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并计算出泥石流危险度,具有一定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灾区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恢复重建和道路交通选线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灰色关联 都江堰—汶川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海鹰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4 位作者 曾雅娟 陈济丁 王云 陶双成 周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6-491,共6页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200~6000 m之间,平均海拔4000 m,总面积约2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200~6000 m之间,平均海拔4000 m,总面积约2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植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38科149属36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36科147属364种。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所划分的15个分布区类型,对所整理和统计的种子植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分布的植物可归入10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的属、种最多,有72属199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56.68%和71.56%。由此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旧世界温带及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最多,其次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热带交流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upModel的三峡库区典型农林地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贤 张洪江 +3 位作者 吕相海 程金花 王伟 李世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9,160,共11页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为0.80~0.91);蒸散是水量平衡中主要的支出项,比例高达61%,蒸散量由大到小为阔叶林(720mm/a)、针叶林(700mm/a)、农地(601mm/a);农地年均深层渗透量(452mm/a)分别比阔叶林、针叶林高60mm和47mm,且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表现更明显;试验期间阔叶林系统水分支出高于输入,这是引起阔叶林地土壤储水呈现负补偿现象的主要原因;水分盈余是农地水量平衡的主要特征,而林地却发生了春旱和秋旱,农林地水分条件具有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类型对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在实施植被建设、退耕还林时,选择与当地水分条件相适应的树种、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地 农地 土壤含水率 水量平衡 Coup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区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价——以红椿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用顺 孔亚平 +3 位作者 王云 钱宁 黄鹏 韩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7,共7页
泥石流灾害是震后危害最大的次生山地灾害,已成为山区防灾减灾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快速科学地计算震后泥石流淤埋强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淤埋强度评估,对灾后重大工程选址重建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震区... 泥石流灾害是震后危害最大的次生山地灾害,已成为山区防灾减灾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快速科学地计算震后泥石流淤埋强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淤埋强度评估,对灾后重大工程选址重建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震区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考察、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淤埋厚度、宽度和强度评估模型,进行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估。研究表明:(1)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厚度评估结果为11.07 m,实测结果为10.5 m,绝对误差为+0.57 m、相对误差5.1%;(2)泥石流淤埋宽度评估结果为174.66 m,实测结果为180.3 m,绝对误差为-5.64 m、相对误差3.2%;(3)泥石流淤埋强度指数为4.6,为极高强度,具有极高的冲淤能力和危险性;(4)建立的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还需要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要参数作进一步的修正。研究结果为震区都汶公路及其跨沟桥梁设计施工和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埋厚度与宽度计算 预埋强度评估 红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楠 郭伟 +1 位作者 王强 全向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39,共6页
对白洋淀淀区内8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在光淀张庄AM侵染率达到最高,其中... 对白洋淀淀区内8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在光淀张庄AM侵染率达到最高,其中菌丝定殖率为32.53%,总侵染率为33.30%。AM真菌和土壤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速效P对泡囊侵染率、菌丝侵染率、总侵染率的影响最大,并呈显著负相关。其次影响大的是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土壤因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AM真菌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9
作者 韩用顺 彭述刚 +3 位作者 朱颖彦 孔亚平 李龙伟 付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47-450,454,共5页
公路地质灾害专题制图是公路灾害领域系统研究成果的高度综合。面向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公路建设及其防灾减灾需求,从灾害系统和风险管理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数字制图技术和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介绍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 公路地质灾害专题制图是公路灾害领域系统研究成果的高度综合。面向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公路建设及其防灾减灾需求,从灾害系统和风险管理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数字制图技术和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介绍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的设计思想和制图流程。该图集较为系统地表达了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和灾害风险评估等内容,展示了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识别诊断、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治规划和恢复重建等公路防灾减灾成果与经验,为公路恢复重建、交通运营安全、相关科学研究、政府应对巨灾、领导宏观决策和公众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地图集 设计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建设理念在吉延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宗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2期63-65,共3页
公路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建设理念的转变。以长白山区吉延高速公路为例,提出水土保持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理念,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理念,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理念,植被的景观优化功能理念,因地制宜、突出景观格局理念,... 公路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建设理念的转变。以长白山区吉延高速公路为例,提出水土保持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理念,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理念,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理念,植被的景观优化功能理念,因地制宜、突出景观格局理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体现和谐统一、融入自然的理念等7条基于水土保持的公路建设理念,以期能为公路水土保持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理念 植被 生态 景观 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