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普湾新区海湾整治工程泥沙基本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耿宝磊 高峰 王元战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6,共7页
结合大连普湾新区海湾整治工程要求,在拟建工程区域内进行采样,在对沙样进行颗粒分析的基础上对采样泥沙的沉降、起动和沉积密实特性进行了室内水槽试验。试验表明,本区泥沙的静水沉降速度平均值在0.087~0.303cm/s之间;动水沉降的断面... 结合大连普湾新区海湾整治工程要求,在拟建工程区域内进行采样,在对沙样进行颗粒分析的基础上对采样泥沙的沉降、起动和沉积密实特性进行了室内水槽试验。试验表明,本区泥沙的静水沉降速度平均值在0.087~0.303cm/s之间;动水沉降的断面中间层含沙量沿程变化和随时间变化符合指数曲线;泥沙的起动试验值基本符合所选经验公式的计算值,因此经验公式可用来估算实际波浪、水流作用下的起动参数;本区泥沙静水沉积密实所需时间约为2.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沉降 起动 波浪 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变化遥感定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明 冯小香 郝媛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21,共7页
将辽东湾北部浅海海域划分为12个区,对各区悬沙浓度进行了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沙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影响悬沙高值区出现的因素和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沙的输移方向。结果表明:风速对于海域整体悬沙浓度和浑水区出现的范围有明显影响;辽东... 将辽东湾北部浅海海域划分为12个区,对各区悬沙浓度进行了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沙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影响悬沙高值区出现的因素和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沙的输移方向。结果表明:风速对于海域整体悬沙浓度和浑水区出现的范围有明显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高值区的出现与风向和潮流的方向有关,而与风速关系不大;近岸地区,涨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比落潮时大5,~10m的深水区,落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高于涨潮;涨潮悬沙输移主要表现为SW—NE方向,落潮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悬浮泥沙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沙滩亲水段泥沙淤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连成 黄毅峰 赵会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0,共7页
利用潮流泥沙物理模型方法,依据工程区域的水文泥沙等有关资料,对人工沙滩在潮汐作用下的泥沙淤积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①研究工程实施前后的港区水域流场运动规律;②研究工程实施后的防波堤内、外侧水域的流场分布变化情况;③研究工程... 利用潮流泥沙物理模型方法,依据工程区域的水文泥沙等有关资料,对人工沙滩在潮汐作用下的泥沙淤积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①研究工程实施前后的港区水域流场运动规律;②研究工程实施后的防波堤内、外侧水域的流场分布变化情况;③研究工程实施后,港池、航道、人工沙滩等各地段的涨、落潮流速、流向情况;④研究游艇港港池的淤积强度,数量及分布特征;⑤研究人工沙滩及其周围水域的淤积强度。其成果为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沙滩 泥沙淤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坞虹吸双廊道消能特性及其体型优化研究
4
作者 赵鹏 白玉川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5,110,共6页
结合某修船坞虹吸双灌水廊道模型试验,建立了其水力特性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使用驼峰压强和灌水流量的试验值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消能段湍流动能和耗散率发现,消能立柱作用并不明显,水流动能的消散主要靠隔墙立柱后方的水... 结合某修船坞虹吸双灌水廊道模型试验,建立了其水力特性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使用驼峰压强和灌水流量的试验值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消能段湍流动能和耗散率发现,消能立柱作用并不明显,水流动能的消散主要靠隔墙立柱后方的水流摩擦和与壁面碰撞。对比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的消能段前部流场发现,取消导墙可以改善流态。无导墙的三个修改方案中,灌水流量均有较大提升,取消隔墙立柱后,隔墙上方过流面积增大,降低了水流的掺混程度。综合方案比选,选择对廊道体型改变较少的方案二作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坞 灌水廊道 消能特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道粗颗粒床面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绍培 杨阳 +2 位作者 杨奉广 王协康 刘兴年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粗颗粒床面普遍存在于山区河道中,在浅水条件下,水深与床面颗粒粒径的比值h/d较小,此时河道中水流垂线流速分布难以用传统的对数公式或对数补偿公式进行准确描述。在室内概化水槽中,利用玻璃珠及乒乓球模拟粗颗粒床沙,对不同h/d下的垂... 粗颗粒床面普遍存在于山区河道中,在浅水条件下,水深与床面颗粒粒径的比值h/d较小,此时河道中水流垂线流速分布难以用传统的对数公式或对数补偿公式进行准确描述。在室内概化水槽中,利用玻璃珠及乒乓球模拟粗颗粒床沙,对不同h/d下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前人研究发现,不同淹没度(h/d)下的理论床面取值并不统一。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作者采用普通粗糙床面河道下的理论床面值,即y0为0.2d。将试验测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与对数补偿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比,并率定公式中的系数B与尾流系数Π到最佳。结果表明:当h/d较小时,系数B随着h/d的增大减小,尾流系数Π随着h/d的增大而增大;而当h/d较大时,B与Π都趋于一个常数。最后,建立了适用于山区粗颗粒卵砾石泥沙河道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并将其与众多前人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对于普通粗糙床面河道,该公式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颗粒床面 低淹没度 流速分布 对数补偿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船闸总体设计规范》中引航道布置及尺度的讨论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宝友 戈龙仔 周华兴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船闸总体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引航道尺度及布置,以指导工程设计,但签于山区河流枢纽船闸受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尤其受边界条件的制约,很难满足规范要求.为此,根据枢纽船闸引航道的工程实践,对引航道长度、宽度、制动段、布置形式... 在《船闸总体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引航道尺度及布置,以指导工程设计,但签于山区河流枢纽船闸受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尤其受边界条件的制约,很难满足规范要求.为此,根据枢纽船闸引航道的工程实践,对引航道长度、宽度、制动段、布置形式及停泊位置等问题,进行实践与规范的对照、比较和讨论,提出山区河流枢纽船闸引航道长度可适当缩短,口门可不加宽;引航道布置可为半开敞的直线式、曲线式;停泊段可设在引航道扩大段或口门区内等建议.通过原型代表船型及船队的检验,以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引航道 布置 尺度 规范 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作用下的西江梧州河段枯水水位下落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明 冯小香 郝品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4,共6页
通过地形和水文数据,分析了长洲枢纽建设前后坝下西江梧州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枯水水位下落过程。研究表明:长洲枢纽开工前,梧州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枯水水位已大幅下落;枢纽建设期间,梧州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枯水水位基本稳定;枢纽运行最初的3年... 通过地形和水文数据,分析了长洲枢纽建设前后坝下西江梧州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枯水水位下落过程。研究表明:长洲枢纽开工前,梧州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枯水水位已大幅下落;枢纽建设期间,梧州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枯水水位基本稳定;枢纽运行最初的3年间,梧州水文站与坝下引航道的枯水水位再次大幅下降,而坝下引航道的水位下落幅度明显大于梧州水文站。根据长洲枢纽坝下水位下落的特点及近坝段的河床演变情况,认为:长洲枢纽坝下水位下落由自然冲淤、采砂、航道整治工程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采砂和航道整治工程是造成目前水位下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洲枢纽 西江 水位下落 采砂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琼州海峡海域波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耿宝磊 文先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在拟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西线方案主通航孔位置布置波浪测点,采集到2012年13号台风"启德"和23号台风"山神"期间波浪数据,结合两场台风期间波浪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分析了该区域在台风期间的波浪特征,并进一步对... 通过在拟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西线方案主通航孔位置布置波浪测点,采集到2012年13号台风"启德"和23号台风"山神"期间波浪数据,结合两场台风期间波浪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分析了该区域在台风期间的波浪特征,并进一步对风浪和涌浪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启德"期间,海域波浪谱峰周期在3.3~8.0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7.92 m2/s,波浪方向为W^N向,且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过程反映了风浪到涌浪的转变;2)台风"山神"期间,海域波浪谱峰周期在5.0~6.5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2.70 m2/s,波浪方向为E^ESE向,波浪以风浪为主;3)琼州海峡海域大周期波浪主要受到台风引起的涌浪影响,涌浪周期的范围大约在6.5~10.0 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琼州海峡 波浪特征 风浪 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泥沿航道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小宸 张庆河 +1 位作者 赵洪波 张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0,共8页
航道中浮泥的流动对于航道淤积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浮泥运动有助于预测航道的淤积情况。以有限差分方法为基础,结合固结模型和流变方程建立了一维浮泥运动数值模型,模型得到浮泥缓坡流动试验验证,并应用于2007年韦帕台风... 航道中浮泥的流动对于航道淤积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浮泥运动有助于预测航道的淤积情况。以有限差分方法为基础,结合固结模型和流变方程建立了一维浮泥运动数值模型,模型得到浮泥缓坡流动试验验证,并应用于2007年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主航道浮泥流动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所建模型可以较合理地描述浮泥的流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浮泥模型 固结模型 流变方程 航道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