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海域地形冲淤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左书华 吴明阳 +1 位作者 庄骅 郭传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涨落潮平均流速在0.70 m/s左右;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线平均年均含沙量在1.40 kg/m^3左右,底质平均中值粒径为0.019 mm;2009年4月-2013年4月四期港区水域海床总体呈现为冲刷的态势,此期间由于受工程影响,不同阶段地形冲淤变化又有所不同;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施工影响,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 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水流,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四期工程 水沙环境 地形冲淤 导流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软土地基半圆型防波堤稳定性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百顺 孟祥玮 +1 位作者 戈龙仔 刘针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在长456 m、宽5 m、深8~12 m的实验水槽建立了模型与原型比尺为1∶5的模拟波浪—半圆型防波堤结构—软土地基实际工作状态的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开展了设计高低水位、不同波高和波浪作用循环次数作用下半圆型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实验研究。... 在长456 m、宽5 m、深8~12 m的实验水槽建立了模型与原型比尺为1∶5的模拟波浪—半圆型防波堤结构—软土地基实际工作状态的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开展了设计高低水位、不同波高和波浪作用循环次数作用下半圆型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测试数据分析,得出半圆型防波堤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发展趋势分为四种类型。从结构安全不利角度选取增长型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半圆型防波堤下软土地基对数型的最大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半圆型防波堤 大比尺模型实验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及其共同作用下桩墩局部冲刷问题试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袁春光 王义刚 +2 位作者 杨华 张义丰 庞启秀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31,140,共12页
要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基础冲刷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流和波浪单独作用下桩墩冲刷的机理和特征。针对波、流及其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局部冲刷问题,从流速、水深、桩径、波长、波高、相对底层流速、粒径和粒径级配等方面系统地简述了恒... 要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基础冲刷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流和波浪单独作用下桩墩冲刷的机理和特征。针对波、流及其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局部冲刷问题,从流速、水深、桩径、波长、波高、相对底层流速、粒径和粒径级配等方面系统地简述了恒定流、波浪和波流作用下桩、墩局部冲刷的研究进展。根据实验资料比较了各家经典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发现我国规范65-1式计算值偏大,65-2式计算值偏小等结论。桩墩局部冲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今后可以针对淤泥质海岸底床、粉沙质海岸底床、复杂桩群结构、物理模型比尺效应、非恒定水动力条件、复杂基础形式方面对波流作用下基础冲刷的最大冲刷深度、冲刷过程、冲刷范围进行研究,以弥补桩墩局部冲刷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作用 恒定流 波浪 局部冲刷 试验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波作用下防波堤衔接段块体的稳定性和沉箱结构上波浪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戈龙仔 栾英妮 +1 位作者 陈汉宝 刘海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在斜向波浪作用下,防波堤结构衔接段会产生波能集中、壅水和漩涡等复杂的水动力情况,对该区域块体稳定性和沉箱结构产生极不利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三维整体波浪物理试验研究,以揭示不同角度斜向波与块体稳定性和沉箱结构受力敏感性的关系... 在斜向波浪作用下,防波堤结构衔接段会产生波能集中、壅水和漩涡等复杂的水动力情况,对该区域块体稳定性和沉箱结构产生极不利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三维整体波浪物理试验研究,以揭示不同角度斜向波与块体稳定性和沉箱结构受力敏感性的关系。同时将得到的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试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中结构安全系数取值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将来相关规程或规范关于块体稳定重量和直立结构受力计算式的修订完善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波 不同结构衔接段 稳定性 波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辽河口拦门沙演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志远 李怀远 +1 位作者 谢华亮 庞启秀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2期53-60,共8页
河口拦门沙浅滩冲淤演变对于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辽河口拦门沙地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实测地形资料缺乏的困境,对辽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演变的... 河口拦门沙浅滩冲淤演变对于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辽河口拦门沙地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实测地形资料缺乏的困境,对辽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演变的原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期辽河口拦门沙外缘整体呈侵蚀后退趋势,这主要与流域来沙减少有关;蛤蜊岗子滩和西滩都有向东淤涨的趋势,这与拦门沙外缘侵蚀的泥沙向上游搬运及局部河势变化产生的泥沙输移有关;辽河干流水道内江心洲不断向下游淤涨,对局部河势及拦门沙浅滩的演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拦门沙 冲淤演变 遥感 GIS 河口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舶操纵模拟的桥区水域通航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宪卫 张庆河 +1 位作者 李晓松 王晨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672,共6页
针对桥区水域通航风险问题,本文建立了船舶操纵数学模型,通过船舶仿真模拟确定了考虑人为操纵因素影响的船撞桥概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采用专家咨询及调研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包括人为因素影响在内的2层次桥区水域通航风险评... 针对桥区水域通航风险问题,本文建立了船舶操纵数学模型,通过船舶仿真模拟确定了考虑人为操纵因素影响的船撞桥概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采用专家咨询及调研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包括人为因素影响在内的2层次桥区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模型,并应用南京长江大桥的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桥梁选址因素在风险评价模型中权重最大,其次是人为因素,南京长江大桥桥区水域的总体通航风险处于“一般危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安全 桥区水域 人为因素 船撞桥概率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演变影响下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孔宪卫 张庆河 +3 位作者 杨宗默 齐春风 陈述 张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位置,提出新建桥梁通航孔布置应覆盖深泓和可能成为航道的深槽的摆动范围;根据提出的原则研究拟建的李埠桥区水域的河床演变机制,选定最低通航水位下3.5 m深槽和深泓的摆动范围作为桥跨布置的依据;最终确定的1 120 m桥跨布置方案能够保障河床影响下拟建李埠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桥区水域 通航安全 深槽 深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舶操纵模拟的船撞桥概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孔宪卫 张庆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50,共6页
针对船舶在桥区水域航行过程中撞击桥墩的碰撞概率问题,建立并验证了船舶操纵数学模型,模拟了船舶在不同风、水流等条件下的航行情况,改进了AASHTO船舶撞桥概率模型中几何概率的算法,提出了以模拟试验样本的航迹带中心位置坐标为均值,... 针对船舶在桥区水域航行过程中撞击桥墩的碰撞概率问题,建立并验证了船舶操纵数学模型,模拟了船舶在不同风、水流等条件下的航行情况,改进了AASHTO船舶撞桥概率模型中几何概率的算法,提出了以模拟试验样本的航迹带中心位置坐标为均值,以模拟实验样本结果计算的方差为方差的几何概率模型,同时引入停船概率模型。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北江油金大桥船舶操纵模拟及船撞概率的研究,预测2020年北江油金大桥受上行船舶碰撞年频率大约2.81×10^-6次/a,受下行船舶碰撞年频率3.43×10^-4次/a,总碰撞频率3.461×10^-4次/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安全 船舶操纵 数值模拟 船撞桥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天津市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梦来 陈海涛 +3 位作者 丁晗 崔乃心 亢戈霖 王玉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揭示长时序FVC时空分异特征及识别主导影响因子可为评估地表植被状况提供科学参考。以天津市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的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结合像元二分模型计... 植被覆盖度(FVC)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揭示长时序FVC时空分异特征及识别主导影响因子可为评估地表植被状况提供科学参考。以天津市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的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结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FVC。运用一元线性回归、F检验进行FVC时空演变趋势分析,利用变异系数、Hurst指数分析FVC波动情况及未来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随机森林(RF)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偏依赖图技术量化FVC与同期的气候因素(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因素(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多因素耦合对FVC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度。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90—2020年天津市FVC呈显著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01 5(p<0.05),其中1990—2012年FVC显著降低,2012年后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不同等级FVC时序差异明显,低、中低和中植被覆盖比例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而中高和高植被覆盖比例一致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2)在空间上,1990—2020年天津市FVC呈现由市内六区向外逐渐增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49.68%)。研究区内32.62%的区域降低趋势显著,主要分布在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27.42%的区域增加趋势显著,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及市内六区。近30年内区域植被退化比重高于改善比重,且未来FVC变化趋势将以退化为主。(3)人类活动因素(57.27%)对FVC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气候因素(42.73%),其中土地利用为影响FVC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相比于单一气候因子,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交互作用能够增强FVC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客观揭示天津市植被演变驱动因素,为制定植被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GoogleEarthEngine 随机森林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LF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新安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作达 亢戈霖 王玉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方程(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简称GWLF)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集总参数流域模型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在笔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始GWLF模型的算法和已有水文框架进行了深入修改,添... 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方程(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简称GWLF)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集总参数流域模型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在笔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始GWLF模型的算法和已有水文框架进行了深入修改,添加了河道模块内泥沙悬浮、沉积过程以及污染物衰减过程,进一步增加了模型在空间属性基础上的通用性。以安徽省新安江屯溪监测站为收口断面的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改进后的GWLF模型(revised GWLF)进行了应用测试,并在月尺度上针对流量、泥沙量、溶解性氮负荷量和溶解性磷负荷量的模型输出结果与原始GWLF模型进行了比较。3项统计学指标和时间序列图表明,改进版模型能够在不添加额外数据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重现流域内水文、泥沙和水质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模型 流域污染负荷方程(GWLF) 流量 泥沙 溶解性氮 溶解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来渤海湾岸线变化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百顺 左书华 +2 位作者 谢华亮 李怀远 阳志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基于1975—2015年间多期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据,对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变化、海湾面积变化和海岸属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总长度增加761 km,呈现先微略减小...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基于1975—2015年间多期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据,对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变化、海湾面积变化和海岸属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总长度增加761 km,呈现先微略减小后逐渐增加的变化;至2015年渤海湾沿岸人工海岸线比例约占岸线总长度的95%以上,渤海湾海湾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导致岸线长度增加和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围填海工程与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三个重点区域.从水动力、沉积物以及自然演变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岸线和海湾面积的变化对海湾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指出随着海洋滩涂资源和港口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对海岸带环境演变的影响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人类活动 围填海工程 天津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饱和黏土的力学行为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颜荣涛 纪文栋 +2 位作者 陈星欣 张芹 韦昌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552,共7页
由于黏性土表面带有丰富的负电荷,孔隙水溶液化学状态的变化对黏性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化学-力学耦合的相关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进行有效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的数值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考... 由于黏性土表面带有丰富的负电荷,孔隙水溶液化学状态的变化对黏性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化学-力学耦合的相关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进行有效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的数值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考虑化学-力学耦合的本构模型是非常关键的。基于传统的修正剑桥模型,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化学-力学耦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渗透吸力π描述孔隙水的化学状态,建立了前期屈服应力,临界状态线斜率M和弹性刚度与渗透吸力π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实现了模型对盐溶液饱和黏性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的有效模拟。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孔隙盐溶液饱和黏性土的等向压缩行为、K_0状态下压缩行为以及K_0状态下化学-力学循环加载行为。此外,通过对黏性土三轴压缩试验的模拟,说明该模型能反映黏性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基本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盐溶液 化学-力学耦合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沉箱防波堤失稳模式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百顺 王元战 +2 位作者 孙熙平 尹纪龙 张华庆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针对现阶段深水软黏土地基防波堤建设的设计理论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成熟,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水平或竖直单一方向荷载以及复合加载条件下软黏土地基上沉箱防波堤的失稳模式,提出破坏包络线的稳定性... 针对现阶段深水软黏土地基防波堤建设的设计理论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成熟,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水平或竖直单一方向荷载以及复合加载条件下软黏土地基上沉箱防波堤的失稳模式,提出破坏包络线的稳定性判别方法。在波浪水平荷载作用下,深水软基上沉箱防波堤发生倾覆失稳破坏,失稳转动点为沉箱底面以下中轴线偏右的某点,不同于规范中规定的岩石或砂质地基沉箱倾覆转动点为其后踵点;在重力等竖向荷载作用下,沉箱的失稳模式为结构整体下陷,抛石基床及地基形成连贯的塑性区域,呈现较明显地冲剪破坏形式;在水平、竖向复合荷载作用下,软基上沉箱防波堤的破坏包络线由结构倾覆破坏线和地基承载力破坏线组成,包络线将荷载组合区分成稳定区、仅发生水平承载力不足倾覆破坏区、仅发生地基竖向承载力不足破坏区、同时发生水平承载力和地基竖向承载力不足破坏区4个区域。研究成果为深水软基沉箱防波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地基 沉箱式防波堤 复合荷载 失稳模式 稳定性分析 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湾海洋水动力自然灾害评估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峰 朱川林 +5 位作者 李昊 唐友刚 黄杰斯 张慈珩 刘针 姜云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138,共9页
开展海洋水动力自然灾害评价分析是涉海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水动力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风险强度的预估,是有效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控制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海口湾水域位于海南岛北岸,琼州海峡内... 开展海洋水动力自然灾害评价分析是涉海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水动力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风险强度的预估,是有效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控制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海口湾水域位于海南岛北岸,琼州海峡内、濒临南海,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对海口湾水域影响最为显著的海洋动力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和海啸。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实测数据统计和经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确定了该海域所面临的上述各风险因素的成因,并确定了其对应强度大小和危害破坏情况,给出了极端条件下的数值结果,为相关工程的海域使用论证提供参考依据。其中,风暴潮增水主要基于实测台风资料通过随机统计与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推求出重现期为50、100以及500a的极端高水位值。极端大浪主要基于30a的台风过程与疾风资料,结合后报风场数据,采用SWAN模拟海域波浪场,分别计算给出重现期100、50a波浪要素,并验证了海域内人工岛护面稳定性情况。海啸波主要依托Nguyenetal(2014)在USGS震源参数基础上导出的震源参数,采用浅水波模型分别对7.0和8.0级地震形成的海啸进行数值模拟,估算对海口湾水域影响情况,还考虑了整个断裂带发生破裂形成的特大地震(9.3级)海啸时极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风暴潮 波浪 海啸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多缝开裂特性及其自生愈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红彪 张强 +1 位作者 郭畅 张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5-149,共5页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是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一种。通过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分别对普通砂浆和SHCC试件诱导开裂,对两种材料的开裂特性及其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CC材料...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是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一种。通过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分别对普通砂浆和SHCC试件诱导开裂,对两种材料的开裂特性及其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CC材料试件与普通水泥砂浆试件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应变能力,初始开裂荷载约为普通砂浆试件的2.5倍。SHCC材料中的PVA纤维的桥接作用有效延迟了裂缝的产生与扩展,将普通砂浆试件中数量少而大的裂缝转化为多而细的微小裂缝,呈现多缝开裂特性,产生的裂缝宽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且90%的微小裂缝小于30μm。这些微小裂缝在潮湿环境中产生一定程度的自生愈合,在水中的愈合程度和速度均高于在潮湿空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 多缝开裂 裂缝宽度 裂缝分布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期服役大跨海港钢栈桥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与安全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红彪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8,95,共8页
超期服役大跨海港钢栈桥结构动力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采用现场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106 m跨度的超期服役大跨海港钢栈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激励方式对结构模态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测试得到了... 超期服役大跨海港钢栈桥结构动力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采用现场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106 m跨度的超期服役大跨海港钢栈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激励方式对结构模态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测试得到了超期服役的106 m跨度的典型简支下承式抛物线型空腹钢桁架栈桥的动力特征参数,并根据3a的栈桥结构固有频率测试结果,基于结构固有频率变化对栈桥结构的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估。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初速度激励法、初位移激励法与脉动测试法测试得到的栈桥固有频率基本相同,因此,结构模态测试时,根据现场的测试条件灵活选取三种激励测试方式之一,测试结果一致;现场实测得到的栈桥模态参数表明,栈桥结构的阻尼比不超过0.03,其竖向一阶固有频率≈1.70 Hz,竖向一阶振型具有一个振型节点,这是典型简支下承式抛物线型空腹钢桁架结构振动特性的特殊之处;根据3a的栈桥结构固有频率测试结果及变化规律,评估超期服役栈桥结构的安全状态是良好的,结论与现场外观检测的结果一致;以上工作和结论可为类似码头的简支下承式抛物线型空腹钢桁架栈桥的动力特性测试及结构安全检测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钢桁架结构 栈桥 油码头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田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书华 韩志远 +2 位作者 谢华亮 李怀远 黄玉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6期42-45,共4页
采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连云港田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分析其粒度特征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并与我国其他海域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海域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以悬移质泥沙搬运为主要沉积模式;沉积物中210 Pb、238 U、22... 采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连云港田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分析其粒度特征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并与我国其他海域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海域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以悬移质泥沙搬运为主要沉积模式;沉积物中210 Pb、238 U、228 Ra、40 K、226 Ra、228 Th、137 Cs的测定均值分别为50.89 Bq/kg、39.98 Bq/kg、46.70 Bq/kg、898.72 Bq/kg、25.20 Bq/kg、51.65 Bq/kg、2.01 Bq/kg,虽然比活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处于一个水平;每个采样点位各核素出现的极大值有所不同,与离岸距离无明显关系;铀系、钍系衰变系列核素的放射性均呈现出一定的衰变不平衡性;沉积物中40 K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海域,137 Cs含量明显低于渤海湾,总体高于其他南部海域,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γ能谱分析 表层沉积物 田湾海域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演变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志远 谢华亮 +1 位作者 李怀远 谢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于湛江湾口外海图地形资料,采用GIS与动力地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冲淤变化特征,对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演变机制进行了探讨。湛江口外落潮三角洲体系包括口外东北浅滩、西南边滩及口门通道深槽。近50... 基于湛江湾口外海图地形资料,采用GIS与动力地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冲淤变化特征,对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演变机制进行了探讨。湛江口外落潮三角洲体系包括口外东北浅滩、西南边滩及口门通道深槽。近50年来,东北浅滩东缘及滩顶出现了侵蚀后退,浅滩西缘和南缘呈淤积趋势,东北浅滩整体有西移南扩趋势;西南边滩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后退;口门通道深槽有所淤积。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侵蚀与沿岸泥沙供给不足及人类活动影响有关,口门通道深槽淤积除与落潮三角洲侵蚀泥沙向西搬运有关外,还可能与湛江湾内围垦导致口门通道潮汐动力减弱有关。航道北侧东北浅滩变化对航道回淤的可能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潮三角洲 演变机制 潮汐通道 湛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船泊位长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文君 高峰 谭忠华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79,184,共4页
以某LNG船为例,以降低船舶运动量、均衡系泊索张力和减少断缆危险为目标,分析开敞式码头系泊安全影响因素及泊位长度。选取4种码头长度,进行多组不同波浪周期横浪作用下缆绳张力及船舶运动量的数值计算,分析船舶运动量和系缆拉力,提出... 以某LNG船为例,以降低船舶运动量、均衡系泊索张力和减少断缆危险为目标,分析开敞式码头系泊安全影响因素及泊位长度。选取4种码头长度,进行多组不同波浪周期横浪作用下缆绳张力及船舶运动量的数值计算,分析船舶运动量和系缆拉力,提出较为适宜的码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位长度 数值计算 系缆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长兴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运移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志远 李孟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根据2008-2011年大连长兴岛海域近岸表层沉积物取样结果,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利用GSTA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的表层泥沙运移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集中于砂、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三种,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 根据2008-2011年大连长兴岛海域近岸表层沉积物取样结果,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利用GSTA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的表层泥沙运移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集中于砂、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三种,砂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的北侧和西侧以及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浅水域,黏土质粉砂主要分布于高脑子角东侧近岸、葫芦山湾外湾-10m以深水域、葫芦山湾内湾以及西中岛西南侧近岸,砂质粉砂主要分布在董家口湾水域。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特征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呈现不连续的分布特征,深水区以及较为隐蔽水域的分选程度都属中常或较差,而近岸开敞水域的分选程度则很好。GSTA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研究海域沿岸泥沙向岸横向输移趋势较明显,顺岸纵向输移趋势不明显,冬季波浪作用加潮流作用是研究海域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长兴岛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泥沙输移 水动力 泥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