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峰谱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周围海床液化稳定研究
1
作者 隋倜倜 姜启翮 +4 位作者 王广生 杨沐盛 孙朝阳 张弛 郑金海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西非海域受到北大西洋远程涌浪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双峰波浪现象,这对防波堤的设计与稳定性构成了挑战。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雷诺时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数值波浪水槽,耦合了基于Biot半动态(u-p假设)多孔弹性介质理论... 西非海域受到北大西洋远程涌浪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双峰波浪现象,这对防波堤的设计与稳定性构成了挑战。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雷诺时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数值波浪水槽,耦合了基于Biot半动态(u-p假设)多孔弹性介质理论的海床模块与结构物模块,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双峰谱随机波浪−斜坡式防波堤−海床相互作用机制。基于Soares 4参数法构造的双峰谱随机波浪荷载动力条件,本文分析了斜坡式防波堤前的水动力特征,探讨了斜坡堤周围海床的动力响应、液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频域特征,阐明了不同双峰谱涌浪能量占比对海床孔压分布及液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峰谱涌浪占比的增加,海床内低频孔压越来越显著,且更加容易穿透海床向海床深度传播。在海床液化显著区域,液化深度随着双峰谱波浪中涌浪占比的增加而增大,且高频和低频孔压对海床液化的影响程度随着距离防波堤堤脚位置的增加交替上升。本研究为斜坡式防波堤的设计与基础稳定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谱波浪 防波堤 海床液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大区域浅剖图像管线快速检测方法
2
作者 沈安锋 郑延龙 韩磊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0,共5页
传统的人工判读方法在大区域浅剖管道图像检测中效率低、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限制了海底掩埋物检测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大区域浅剖图像管线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构建海底管线智能检测模型,并采用分... 传统的人工判读方法在大区域浅剖管道图像检测中效率低、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限制了海底掩埋物检测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大区域浅剖图像管线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构建海底管线智能检测模型,并采用分块检测策略,提高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率、查全率、平均精度等指标上表现出色,其中平均精度达到了0.81。这一成果提高了海底管线检测的自动化水平,为海底掩埋物的智能检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剖图像 目标检测 管线目标 模型构建 分块检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A-BPNN和ARIMA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3
作者 戴红伟 王博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为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的准确性,分别构建由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MPA)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模型(记为MPA-BPNN模型)和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 为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的准确性,分别构建由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MPA)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模型(记为MPA-BPNN模型)和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模型。在灰色关联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PA-BPNN模型对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后,利用ARIMA模型对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分别以2021—2022年、2015—2022年为预测区间,比较BPNN、MPA-BPNN和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对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具有重要显著影响;MPA-BPNN模型具有一定的寻优能力,其预测准确性比BPNN的高;在数据序列整体波动不剧烈的情况下,短期预测更适用ARIMA模型,中长期预测更适用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海洋捕食者算法(MPA)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江口测深数据北港河势演变趋势分析
4
作者 范新云 张祥文 +1 位作者 董文炯 毛思雨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08-212,共5页
选取长江口北港上、中、下三段2008—2021年以来水下地形测深数据,应用GIS技术分析北港冲刷和淤积演变,通过对北港多年来的-5 m和-10 m等深线变化研究北港河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北港上段在新桥通道北侧冲刷出一个10 m串沟,在长... 选取长江口北港上、中、下三段2008—2021年以来水下地形测深数据,应用GIS技术分析北港冲刷和淤积演变,通过对北港多年来的-5 m和-10 m等深线变化研究北港河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北港上段在新桥通道北侧冲刷出一个10 m串沟,在长江大桥主通航孔上游附近出现浅于5 m的水深,北港下段拦门沙段航槽逐渐变浅,已现浅于5 m的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港 河势演变 冲刷 淤积 等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YOLOv4和迁移学习的侧扫声纳图像沉船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永灿 李永奎 +1 位作者 龚权华 李应超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解决侧扫声纳(SSS)图像沉船检测中样本不足、代表性弱等带来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YOLOv4和迁移学习的SSS图像沉船检测方法。首先,基于SSS成像机理实现了SSS沉船图像样本扩增,解决样本少而无法开展沉船检测模型构建的难题... 为解决侧扫声纳(SSS)图像沉船检测中样本不足、代表性弱等带来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YOLOv4和迁移学习的SSS图像沉船检测方法。首先,基于SSS成像机理实现了SSS沉船图像样本扩增,解决样本少而无法开展沉船检测模型构建的难题;然后,利用迁移学习,将公共数据集上学习到的权重和沉船通用性特征引入YOLOv4网络,构建高性能沉船检测模型。试验表明,构建的沉船检测模型取得了85.5%的类平均精度(mAP),将传统方法的检测精度提升了7.7%,在少样本情况下实现了沉船的高精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目标检测 侧扫声纳图像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若干方法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顺杰 史晓平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8,46,共7页
为提高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降低对港口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针对落水集装箱事故,对影响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扫测水域环境、扫测方式选择、扫测力量组织和扫测成果使用等。通过结合应急扫测具体案例,从专... 为提高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降低对港口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针对落水集装箱事故,对影响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扫测水域环境、扫测方式选择、扫测力量组织和扫测成果使用等。通过结合应急扫测具体案例,从专业技术力量对应急搜救的支撑保障、加强应急力量综合协调、加强技术手段运用、部署港口应急扫测资源和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在集装箱上应用等方面提出提升落水集装箱应急扫测效率的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通航管理、救助清障提供技术支撑,为更好地保障港口航道通航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水集装箱 应急扫测 提高扫测效率 方法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能器动态吃水改正数测定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宝文 李永奎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现行水深测量规范对动态吃水测定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测量方法,但都缺少对动态吃水测定结果的精度分析。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测量船舶测深仪换能器动态吃水改正数测定及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结合定位仪、测深仪、姿态传感器、潮... 现行水深测量规范对动态吃水测定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测量方法,但都缺少对动态吃水测定结果的精度分析。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测量船舶测深仪换能器动态吃水改正数测定及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结合定位仪、测深仪、姿态传感器、潮位数据,通过船舶静漂和顺水、顶水不同船速场景下扩大采集数据样本,并对采集样本进行精度评定。通过实际测试,换能器动态吃水改正数达到厘米级精度,该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操作便捷,测定精度可靠,成果得到保证,是对现行规范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误差传播 船舶速度 换能器 动态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HO海道测量工作组工作进展研究和思考
8
作者 李永奎 王宝文 +1 位作者 陈正伟 冯琦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7,37,共5页
为及时了解国际海道测量领域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梳理海道测量工作组(HSWG)的创立过程、工作目标和组织构成,跟进研究HSWG历次会议主要内容,分析得出HSWG工作重点及前沿技术动态。结合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现状,对维护和更新《海道... 为及时了解国际海道测量领域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梳理海道测量工作组(HSWG)的创立过程、工作目标和组织构成,跟进研究HSWG历次会议主要内容,分析得出HSWG工作重点及前沿技术动态。结合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现状,对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标准》(S-44)、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手册》(C-13)以及开发、促进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DB)的前沿技术方面展开思考,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测量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海道测量服务与标准委员会 海道测量工作组 海道测量标准 最佳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砼混合再生骨料强化对其地聚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田爱平 陈淑烨 +5 位作者 张林 范琦琦 杨绪明 周嬴涛 刘恒 冯兴国 《硅酸盐通报》 2025年第10期3781-3790,共10页
固废资源化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针对砖砼混合建筑垃圾分拣难、骨料性能差异大的问题,本文采用裹浆强化处理技术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并以粉煤灰和矿粉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研究不同配比下砖砼混合地聚物再生混凝... 固废资源化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针对砖砼混合建筑垃圾分拣难、骨料性能差异大的问题,本文采用裹浆强化处理技术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并以粉煤灰和矿粉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研究不同配比下砖砼混合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再生红砖骨料掺量不超过15%(质量分数)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影响较小,当掺量超过15%时,抗压强度显著下降;裹浆预处理可改善界面过渡区的密实性,使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对照组提高10.45%;随着粉煤灰掺量和碱激发剂模数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明显。综合分析,建议再生红砖骨料掺量不超过15%,采用水泥浆-矿渣地聚物进行裹浆强化处理,粉煤灰掺量在20%(质量分数)以内、碱激发剂模数为0.8左右。按此配合比制备的混凝土在某水利工程中试验应用,28 d抗压强度达到36.7 MPa,验证了其工程可行性与环保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建筑垃圾 抗压强度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