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驾驶的山区公路行驶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进 杨奎 +1 位作者 鲁工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为了掌握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6条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连续变化曲线,用Matlab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滤波,提取了加速度曲线每个波形的峰值,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 为了掌握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6条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连续变化曲线,用Matlab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滤波,提取了加速度曲线每个波形的峰值,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积频率曲线、特征分位值和均方根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加速度幅值要比制动减速度低50%,在试验道路上汽车加(减)速导致乘员不舒适的位置比例最高达6%;乘员在实际行驶中感受横向不舒适的路段比例为7%~10%;在各轴向的加速度中,对人体不适贡献依次是横向加速度ay、制动加速度ab、纵向加速度ax和竖向加速度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行驶舒适性 自然驾驶 横向加速度 垂向加速度 加速度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线形的操纵负荷分析及设计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进 邵毅明 +1 位作者 彭其渊 蒋朝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7-872,共6页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Vd为20-120km/h,含长大圆曲线、卵型、凸型、回头曲线等组合.结果表明:在Vd≥80km/h的...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Vd为20-120km/h,含长大圆曲线、卵型、凸型、回头曲线等组合.结果表明:在Vd≥80km/h的山岭区高速公路上操纵车辆是非常容易的;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曲线行驶和直线行驶已经不存在差别,但仍需要方向干预;当行驶速度偏离设计车速不多时,二、三级公路的操纵负荷虽比高速公路大,但还不至于造成驾驶者紧张,不过三级公路可能会使快速车辆操纵困难;卵型线是一种有利于操纵的组合形式,因为可以在中插回旋线上调整方向盘转角;相邻同向曲线的圆直点(YZ)和直缓点(ZH)共点时,YZ/ZH点处的曲率跳跃会导致操纵困难,建议处理成卵型;回头曲线使四级公路上的车辆操纵变得困难,省略回旋线会造成驾驶者紧张,为此应提供至少25m的回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线形 操纵负荷 驾驶任务 驾驶仿真 道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车速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进 彭其渊 +1 位作者 邵毅明 赵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为了在道路设计阶段预测车速,保证公路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建立了考虑侧向容许加速度、纵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制动热衰退和环境速度与线形参数关系的模型,计算了期望速度;建立了公路-驾驶者-车辆-环境仿真系统,对在三维路面上的行驶车... 为了在道路设计阶段预测车速,保证公路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建立了考虑侧向容许加速度、纵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制动热衰退和环境速度与线形参数关系的模型,计算了期望速度;建立了公路-驾驶者-车辆-环境仿真系统,对在三维路面上的行驶车辆进行仿真,得到并分析了试验道路的运行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为有效控制速度波动,应取相近的曲线半径和直线长度,且直线不宜过长;(2)出弯道加速长度大于进弯道减速长度,且二者都大于回旋线长度;(3)山区路线由多个急弯构成时,速度曲线频繁波动的部分原因是车辆自身旋转动能和平动动能的相互转化;(4)运行速度协调性方法不适用于四级公路的线形评价;(5)偏角越小,轨迹对弯道的切角作用越大,弯道车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线形 运行车速 期望车速 驾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曲线弯道几何参数对小客车转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进 彭其渊 +1 位作者 罗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687,共10页
为了研究车辆在单曲线上行驶时的运动学行为和驾驶行为,在ADAMS软件环境下创建了小客车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切弯和跟弯两种驾驶模式的单曲线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转向盘角度变化,将转向过程划分为进弯、维持和出弯3个阶段,分别得到... 为了研究车辆在单曲线上行驶时的运动学行为和驾驶行为,在ADAMS软件环境下创建了小客车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切弯和跟弯两种驾驶模式的单曲线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转向盘角度变化,将转向过程划分为进弯、维持和出弯3个阶段,分别得到了车辆进弯和出弯时的转向长度和转向时间,以及这2个参量与弯道半径、转角和车辆轴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弯道转角不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转向盘转角、转向时间以及转向长度随着弯道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切弯时更显著;当弯道半径不超过550 m时,转向长度随弯道半径增大而增大;不同驾驶模式会导致转向长度出现显著差别,切弯时的稳定转向长度约为跟弯时的2倍;切弯模式的"稳定转向时间-弯道半径"曲线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形状,而采用跟弯模式时该曲线呈单调下降趋势,2种模式的平均转向时间为3.7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曲线 弯道 转向行为 转向时间 转向长度 车辆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悬置用于发动机隔振模糊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会兵 廖昌荣 +3 位作者 李锐 骆静 李兴 简晓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4,265,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圆盘挤压模式磁流变悬置,利用试验方法得出了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磁流变悬置的循环耗散功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利用磁流变悬置,建立了发动机振动半主动控制的研究模型。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方法,利用转速、加速度和动态拉压... 设计了一种基于圆盘挤压模式磁流变悬置,利用试验方法得出了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磁流变悬置的循环耗散功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利用磁流变悬置,建立了发动机振动半主动控制的研究模型。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方法,利用转速、加速度和动态拉压力传感器,借助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器,构建了发动机隔振模糊控制试验系统,并开展了怠速和常用工况条件下的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橡胶悬置相比,基于磁流变悬置的模糊控制系统,能够降低发动机动态激振力传递到支承,并且低转速条件下的振动隔离效果优于高转速条件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振动 模糊控制 磁流变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影响的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坚 傅志妍 钟异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142,共8页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模型中心理因素变量对应的具体测量变量,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参数检验标准.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和成都的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计算结果表明,3个心理因素变量对重庆和成都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解释度分别为72%和6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心理因素变量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选择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心理因素 知觉行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理论的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量分级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坚 陈林 王代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101,共7页
为解决目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缺少科学定量分级方法,主要依托企业自行申报达标等级,考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的现状,基于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政策及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评价... 为解决目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缺少科学定量分级方法,主要依托企业自行申报达标等级,考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的现状,基于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政策及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构建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量分级模型。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市11家道路客运企业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4家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等级为二级;3家客运企业为三级水平;4家企业为四级水平,较人工专家评价的6家客运企业二级、5家客运企业三级的结果更加全面与客观,该物元模型能够依据企业定量指标真实反映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综合水平并定量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客运 物元理论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长上坡路段小客车行驶速度的模式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进 林伟 +2 位作者 刘炫兵 黄业闪 刘桐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69-275,共7页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道路具有弯道多、坡度陡、曲率变化大、交叉口间距长、路侧干扰少等特点,车辆的运行状态存在特殊性。关于小客车在上坡路段的速度变化特征此前一直存在不同推测。为明确山地城市长上坡路段小客车的行驶速度特性...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道路具有弯道多、坡度陡、曲率变化大、交叉口间距长、路侧干扰少等特点,车辆的运行状态存在特殊性。关于小客车在上坡路段的速度变化特征此前一直存在不同推测。为明确山地城市长上坡路段小客车的行驶速度特性,在重庆市主城区内选择多条具有代表性的上坡路段为对象,采集多个测试断面的行驶速度,得到了小客车在夜间和日间的速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大型车与小客车之间的速度差异、以及路段环境和昼夜因素对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客车在山地城市上坡路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呈典型的多样性特征,比如持续递减、维持不变、持续升高、以及不同类型的波动,共确定了6种变化模式;2面包车在上坡路段的速度均值最低、三厢/两厢轿车居中,SUV速度最高,SUV与面包车的平均速度相差约5 km/h;3在日间,道路坡度对小客车速度无明显影响,受路侧、交通量和信号灯影响更大;夜间小客车在上坡路段的行驶速度会出现衰减;4在直坡路段,小客车的夜间行驶速度高于日间,并且速度在各观测断面的分布比较离散;而对于弯坡组合路段,速度在各断面的分布比较集中,且速度幅值低于日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道路 上坡路段 纵坡路段 大型车 小客车 行驶速度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挂档下坡速度变化特征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万远航 邵毅明 +1 位作者 徐进 钟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5-1210,共6页
为提高长大下坡道路大型车辆行车安全,建立了重载货车整车模型和道路模型,分析了载重量、挂档档位、路面坡度与挂档车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探讨了挂档车速的波动特性及挂档机理,得到了不同坡度各档位挂档车速变化范围,提出了在挂档决策... 为提高长大下坡道路大型车辆行车安全,建立了重载货车整车模型和道路模型,分析了载重量、挂档档位、路面坡度与挂档车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探讨了挂档车速的波动特性及挂档机理,得到了不同坡度各档位挂档车速变化范围,提出了在挂档决策基础上结合驾驶人操纵行为特征谱的新型仿真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挂档决策基础上结合驾驶人操纵行为特征谱分析长大下坡车辆行驶安全更具可靠性,从而为驾驶人挂档决策、道路行驶安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车辆 发动机制动 下坡车速特征 人-车-路协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