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四川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清单研究
1
作者 张永林 杨道源 +6 位作者 李悦 吴睿 寇春阳 李明君 刘洁 常兴 陈旖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7-1475,共9页
针对内河船舶排放特征研究不足、排放底数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省内河船舶为研究对象,建立2023年四川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清单,系统分析船舶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特征,并提出四川省内河船舶排放控制对策。结果表明:2023年... 针对内河船舶排放特征研究不足、排放底数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省内河船舶为研究对象,建立2023年四川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清单,系统分析船舶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特征,并提出四川省内河船舶排放控制对策。结果表明:2023年四川省内河船舶PM10、NOx、SO_(2)、CO、VOCs、CO_(2)排放量分别为0.073、480.53、0.145、40.04、18.20、23 520.78 t;排放量占比高的主要货船类型为散货船和干货船,主要客船类型为普通客船;船舶排放在月份上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1月排放量最低,11月排放量最高;船舶排放量较高的港口为宜宾和乐山,占比分别为56.41%和27.40%。四川省内河船舶绿色低碳发展措施主要为老旧船舶淘汰更新、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船舶 典型港口 排放特征 四川省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交通行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协同控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邢有凯 刘峥延 +3 位作者 毛显强 高玉冰 何峰 余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7,共9页
目前,交通行业已成为中国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而且随着交通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工业和生活排放相比,交通排放贡献占比呈相对增加趋势。文中构建了"CGE-CIMS联合模型",对中国交通行业实施环境经济... 目前,交通行业已成为中国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而且随着交通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工业和生活排放相比,交通排放贡献占比呈相对增加趋势。文中构建了"CGE-CIMS联合模型",对中国交通行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局地大气污染物和CO2协同控制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与BAU情景相比,环境税、碳税、成品油消费税以及政策组合情景均促进了交通行业的电力消费替代汽油、柴油等石油制品,即使考虑政策实施后电力消费增加导致的间接排放,各情景下综合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量(ICER)仍为正值,即各项环境经济政策均具有较好的协同控制局地大气污染物和CO2的效果。本文最后提出了包括聚焦高排放交通工具,以补贴低碳交通方式配合绿色税制改革,以及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等交通行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配套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行业 环境经济政策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道路交通加密监测点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永林 吴睿 +4 位作者 杨孝文 杨道源 李悦 王人洁 徐洪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939,共11页
基于“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要求,针对目前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加密监测点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相对缺乏这一问题,以移动源为主要大气污染来源的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在典型道路两侧不同点位、不同高度监测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参数... 基于“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要求,针对目前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加密监测点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相对缺乏这一问题,以移动源为主要大气污染来源的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在典型道路两侧不同点位、不同高度监测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参数,同时获取道路车流量和车型信息,探究其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道路两侧及道路同侧不同高度处大气污染物监测浓度均存在差异。PM_(2.5)、PM_(10)浓度随高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在2 m高度处最高,SO_(2)、NO_(2)、CO、O_(3)浓度均呈现随高度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4 m高度处最高。SO_(2)、NO_(2)、PM_(2.5)、PM_(10)、CO小时浓度在05:00—09:00达到峰值,在15:00—17:00达到谷值;而O_(3)小时浓度峰谷值的时间恰好相反。NO_(2)、CO浓度受车流量影响较大,代表时段NO_(2)浓度与重型货车流量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CO浓度与小型客车流量表现出强相关性。监测时段6种污染物日均浓度与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NO_(2)、PM_(2.5)、PM_(10)、CO日均浓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O_(3)日均浓度与风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加密监测点 大气污染特征 车流量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船舶尾气排放量及泊位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博闻 马晓凤 庄义彬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加强绿色港口建设、降低港口污染排放水平,基于海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挖掘船舶运行规律并应用分布式运算获取港口船舶污染物典型排放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主要污染气体SOx和NOx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船舶排放的尾气大... 为加强绿色港口建设、降低港口污染排放水平,基于海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挖掘船舶运行规律并应用分布式运算获取港口船舶污染物典型排放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主要污染气体SOx和NOx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船舶排放的尾气大多集中在泊位以及主航道上。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船舶活动水平因子与船舶尾气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船舶的到达数量及在港口的作业时间影响着泊位区域的污染水平。最后,针对现有的港口船舶调度机制和港口基础条件,基于AnyLogic建立仿真模型对港口泊位配置数量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港口船舶的尾气排放量,为绿色航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尾气排放估算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 泊位配置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玉冰 邢有凯 +2 位作者 何峰 蒯鹏 毛显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9,共12页
以中国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典型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分析,试图为制定行业局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行动方案和规划提供依据。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各项措施对各类局地大气污染物和各类温室气体的减排量,... 以中国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典型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分析,试图为制定行业局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行动方案和规划提供依据。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各项措施对各类局地大气污染物和各类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并归一化为综合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量(ICER),进而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协同控制交叉弹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以及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等评估指标和方法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基于2025年钢铁行业发展情景,6类28项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实现每年减排SO251.80万t、NOx71.35万t、PM1029.07万t,还可协同减排CO26.64亿t;除末端脱碳和末端减污措施不具备协同减排效果外,多数措施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效应;高温高压干熄焦(T3)措施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最低,超低排放改造(T28)措施减排成本最高;能效提升、原(燃)料替代类措施具有良好的财务收益;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和消费减量类措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应加强协同控制技术研发和协同控制规划,以实现行业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综合效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协同控制 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201
6
作者 李晓易 谭晓雨 +6 位作者 吴睿 徐洪磊 钟志华 李悦 郑超蕙 王人洁 乔英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共7页
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是国家重大战略,相应目标的提出对仍在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领域带来了严峻压力与挑战,推动交通运输尽快实现碳达峰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和碳排放现状,... 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是国家重大战略,相应目标的提出对仍在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领域带来了严峻压力与挑战,推动交通运输尽快实现碳达峰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和碳排放现状,识别出为进一步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而面临的重大挑战;论证提出了“分类施策、远近结合、先易后难、控增量调存量、积极稳妥推进、梯次有序达峰”的总体思路,针对2060年前的主要阶段提出了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的总体路径。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从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运输装备能效、推广应用低碳运输装备、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鼓励绿色出行等方面着手,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推动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的举措建议,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预测 碳达峰 碳中和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何峰 刘峥延 +2 位作者 邢有凯 高玉冰 毛显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水泥行业是温室气体与局地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重点行业。以往该行业的协同控制评估或针对个别企业,或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拟模型结合情景分析评估行业协同减排效益,尚缺乏系统评估水泥行业全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或技术)协同控制效果的... 水泥行业是温室气体与局地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重点行业。以往该行业的协同控制评估或针对个别企业,或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拟模型结合情景分析评估行业协同减排效益,尚缺乏系统评估水泥行业全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或技术)协同控制效果的研究。文中首先测算水泥行业24项节能减排措施综合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量,再通过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交叉弹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等评估指标和方法,对这些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数节能减排措施可协同减排局地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潜力最大的是结构调整措施;能效提升与节能措施的协同减排成本较低,但减排潜力有限。本文强化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能特性分析,可为水泥行业开展协同控制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协同控制 碳减排 污染减排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晓易 吴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
交通运输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对交通领域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和温室气体排放测算的统计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公布统一的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温室... 交通运输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对交通领域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和温室气体排放测算的统计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公布统一的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底数不清的问题,其核算边界、范围、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明确。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及测算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不同子领域温室气体的测算研究思路。并针对我国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工作现存问题,从健全行业能耗与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建立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交通能耗与碳排放核算方法培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行业 温室气体 碳排放 核算边界 测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效应评估与规划 被引量:66
9
作者 毛显强 邢有凯 +4 位作者 高玉冰 何峰 曾桉 蒯鹏 胡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90-3398,共9页
提出一套完整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效应评估与规划方法: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分别计算减排措施(减排主体)对各类温室气体(全球污染物)和局地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其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污染物当量值、税额... 提出一套完整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效应评估与规划方法: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分别计算减排措施(减排主体)对各类温室气体(全球污染物)和局地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其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污染物当量值、税额,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价格、IPCC发布的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GWP)值等参数为依据,将全球和局地两类污染物归并为综合大气污染物排放量(QIAP),或将2类污染物减排量归并为综合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量(ICER),二者皆以综合大气污染物当量(IAPeq)计量;最后,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协同控制交叉弹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等评估指标和方法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绘制并依据边际减排成本曲线进一步开展协同控制成本-效果优化规划.应用此方法体系开展的钢铁、交通、电力等行业协同控制评估,城市协同控制规划,以及城市协同控制绩效评估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具有科学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温室气体 局地大气污染物 效应评估 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离散变量遗传算法的洗舱站选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月 马晓凤 文元桥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针对洗舱站选址与规模问题,首先引入“港口洗舱热度值”的概念,确定各个港口潜在的洗舱市场;其次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洗舱站位置与规模为决策变量,建立洗舱站选址模型,采用双染色体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基于港口洗舱热度值... 针对洗舱站选址与规模问题,首先引入“港口洗舱热度值”的概念,确定各个港口潜在的洗舱市场;其次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洗舱站位置与规模为决策变量,建立洗舱站选址模型,采用双染色体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基于港口洗舱热度值的初始解选择策略、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精英保留策略对算法进行改进;最后以长江部分航段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求解大规模问题时,遗传算法在求解效率上优于Lingo求解器;选址结果集中在洗舱热度值靠前的港口;所选案例建设6座洗舱站时空载距离最小,为250千米/(艘·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舱站 选址 离散变量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特征模式的出租车行驶状态综合研判
11
作者 董春娇 吴睿 +2 位作者 杨道源 赵丹 李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2-1749,共8页
基于行驶轨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提出了出租车运动学片段提取规则和方法。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及累积贡献率,确定了8个表征运动学片段的关键指标;结合K‒均值聚类算法,挖掘出租车运动特征模式。为了确保运动特征模式关键指标权... 基于行驶轨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提出了出租车运动学片段提取规则和方法。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及累积贡献率,确定了8个表征运动学片段的关键指标;结合K‒均值聚类算法,挖掘出租车运动特征模式。为了确保运动特征模式关键指标权重的客观合理性,采用考虑指标关联性的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法和考虑指标离散程度的熵权法,构建了基于纳什均衡的组合赋权的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评价模型,用于多时空情景下出租车运动特征模式评价和出租车行驶状态研判。结果表明,基于纳什均衡的组合赋权法可以有效融合CIRTIC法与熵权法对评价指标的优势,获得更合理的权重系数。就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而言,出租车行驶状态在主干路和次干路上优于在支路上。早高峰出租车行驶安全性最佳,平峰和晚高峰相对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片段 出租车运动特征模式 组合赋权的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评价模型 行驶状态综合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工程对河口湿地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12
作者 韩兆兴 刘滋菁 +3 位作者 张宁 张利国 林冠伟 贾海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1339,共9页
本文以平陆运河工程对河口湿地的影响为切入点,开展了运河对河口湿地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结果,从水文过程、生源要素、湿地演变、河口生物等方面分析了平陆运河对广西茅尾海湿地的主要影响途径。在此基础上,本研... 本文以平陆运河工程对河口湿地的影响为切入点,开展了运河对河口湿地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结果,从水文过程、生源要素、湿地演变、河口生物等方面分析了平陆运河对广西茅尾海湿地的主要影响途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平陆运河河口湿地保护的主要对策,包括制定绿色运河建设标准、实施河口生态修复、提升环境生态风险应急能力、推动运河通航生态运行、构建生态环境监控体系等。未来可根据运河运行状况、生态调查和环境监测情况,深入研究分析运河胁迫下河口湿地变化过程,从而为湘桂、赣粤等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运河 河口湿地 生态影响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运河工程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兆兴 张宁 +2 位作者 肖杨 程金香 唐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0-1866,共7页
国家战略规划提出的重大运河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复杂、开发强度大,涉及生态敏感区类型多样,正负环境效益兼具等特点,但针对此类运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工程环境影响途径与指标体系识别研究。采用矩阵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 国家战略规划提出的重大运河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复杂、开发强度大,涉及生态敏感区类型多样,正负环境效益兼具等特点,但针对此类运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工程环境影响途径与指标体系识别研究。采用矩阵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识别了重大运河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途径,提出将流域水资源配置、河流水动力条件、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区域环境风险5个方面作为评价重点;根据重大运河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构建了包含资源利用、水动力和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环境风险7个方面共计37项指标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重大运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绿色生态运河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工程 环境影响识别 评价指标体系 航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睿 徐洪磊 +3 位作者 宋媛媛 杨孝文 谭晓雨 杨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0,共9页
针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受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影响的问题,依托重型货车交通流大数据,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为建模思路,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等数据驱动方法,建立了“2+26”城市区域交通发生吸引量反推模型和交通流分配算法,形... 针对区域路网重型货车流量受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影响的问题,依托重型货车交通流大数据,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为建模思路,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等数据驱动方法,建立了“2+26”城市区域交通发生吸引量反推模型和交通流分配算法,形成了区域货运交通流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全面实施后路网流量与基础年流量(2017年)相比,“2+26”城市区域路网重型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减少100辆、年平均日行驶量减少751万车·km.实际观测数据显示,“2+26”城市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等关键节点周边道路重型货车流量普遍下降.“公转铁”政策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良好潜力,后续应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与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结构调整 重型货车流量 交通分布模型 交通排放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制氢与氢能动力船舶应用综合场景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百洵 杨国刚 +3 位作者 刘新宇 王皓 李悦 王人洁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1,共6页
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加快低碳转型工作也在航运业内达成共识,其中氢能船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为氢能船舶找到稳定的氢源。介绍了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船舶的发展现状,打破传统的氢能概念,提出了海上平台制氢、海上加氢的系统架... 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加快低碳转型工作也在航运业内达成共识,其中氢能船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为氢能船舶找到稳定的氢源。介绍了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船舶的发展现状,打破传统的氢能概念,提出了海上平台制氢、海上加氢的系统架构,利用海上风电直接制备氢气,为解决氢能船舶的氢源问题以及实现海上风电消纳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氢能船舶融合发展的场景进行讨论和经济性分析发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氢能船舶融合发展具有经济可行性,且将为碳减排工作做出贡献,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该研究可为我国海上风电和氢能船舶的综合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我国沿海地区构建海上氢能走廊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 氢能船舶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