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荷载作用下加筋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细观分析
1
作者 王志杰 成彪 +2 位作者 杨广庆 高古顺 王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加载板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模型内部颗粒间接触力、颗粒位移与管道垂直径向变形等发展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管道埋深H较浅时(H=1.5D,D为管道模型外径),其极限承载力小于管道埋深较大的工况,虽然相同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较小,但管道垂直径向变形较大;对管道上方进行土工格栅加筋后,模型系统承载力显著提高,管道垂直径向变形减小;土工格栅埋深越浅,加筋效果越显著,当土工格栅埋深从0.75B减小至0.25B时,极限承载力提高约57.2%,管道径向变形减小约27.9%.本研究从细观层面揭示了管道、土体与土工格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土工格栅加筋防护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土工格栅 力学行为 变形特征 离散元 细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2
作者 陈龙 仝凤壮 +2 位作者 王建西 李向国 杨洋 《交通工程》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类别单一、成本高昂、设备更新滞后等,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实验教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实验类别、增加创新性实验的改革思... 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类别单一、成本高昂、设备更新滞后等,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实验教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实验类别、增加创新性实验的改革思路,打破传统实验局限,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同时,融合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自主学习。引入AI技术为虚拟实验平台赋能,实现智能辅导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精准匹配学生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时监测实验操作并给予反馈,助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些举措旨在提升铁道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契合“智能+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施工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凌岳 王福文 孙铁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并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及地层内部位移变化规律两方面分析了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于交叉相贯位置处的隧道结构,已有隧道结构将改变后续施工隧道衬砌结构应变最大值及其出现位置;位于交叉相贯隧道结构附近不同象限内的围岩分别处于水平变形累加区和往复区;地表竖向变形最大点位于后续施工的车站上方且与交叉相贯位置存在一定距离,而在交叉相贯位置处的地表竖向变形值稍小;模型试验明确了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给出了隧道结构地表最大变形与施工步序间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交叉相贯隧道结构的施工及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交叉相贯隧道 模型试验 浅埋暗挖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细观研究
4
作者 王志杰 高古顺 +3 位作者 杨广庆 熊保林 秦岩 孟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1536,共14页
为深入揭示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本文基于室内试验建立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分析不同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条件下颗粒间接触力链分布、颗粒间相对位移、筋材弯曲变形与拉力... 为深入揭示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本文基于室内试验建立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分析不同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条件下颗粒间接触力链分布、颗粒间相对位移、筋材弯曲变形与拉力、土拱比等变化规律,进而探究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对加筋路基力学行为与变形机理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加筋长度能够使筋材有效承担上部路基荷载并限制路基填料颗粒间的相对位移;本研究中当筋材长度L=500 mm时,限制路基填料颗粒间相对位移的效果最佳,此时,筋材拉力达到最大值,筋材的弯曲变形达到最小值,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表现为完整拱形;在锚固比相同的条件下,塌陷区宽度越大,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就越低,土拱比就越小,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由完整拱形演变为2条未闭合的斜边,随着塌陷区宽度的增加,路基变形范围和筋材变形逐渐增加,加筋效果逐渐减弱;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能够有效限制土拱效应的退化并使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由2条和路基底部具有一定夹角的斜边演变为完整拱形,筋材拉力逐渐增大,筋材水平与竖向位移均逐渐减小,路基变形范围形状由矩形变为环状椭圆形且宽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路基 局部塌陷区 土工织物 力学行为 变形机理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管道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樊浩博 周定坤 +5 位作者 刘勇 宋玉香 朱正国 朱永全 高新强 郭佳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84-1898,共15页
对于围岩中存在管道型溶腔的岩溶隧道而言,受地表强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管道型溶腔内极易积聚高水压力,进而引发衬砌开裂、渗漏水及涌水病害。为了探明管道型溶腔中高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开展了富水管道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力学响应... 对于围岩中存在管道型溶腔的岩溶隧道而言,受地表强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管道型溶腔内极易积聚高水压力,进而引发衬砌开裂、渗漏水及涌水病害。为了探明管道型溶腔中高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开展了富水管道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力学响应模型试验,对不同溶腔位置及不同水头高度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内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此,建立扩展工况的数值计算模型,进一步探究了不同溶腔直径、溶腔位置及溶腔水头高度对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道周围存在管道型溶腔时,与溶腔接触位置的衬砌内侧承受较大的正弯矩,为衬砌结构的最不利受力位置;随着溶腔直径和溶腔内水头高度的增加,衬砌内力显著增大;溶腔所在位置影响着衬砌内力的分布,当溶腔位于隧道拱顶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最小。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型岩溶隧道的结构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管道型溶腔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衬砌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晗 严战友 +3 位作者 罗成城 崔向阳 刘俊灼 梁加辉 《公路与汽运》 2023年第4期51-56,60,共7页
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天内温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呈现先减小、... 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天内温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减小并趋于缓和的趋势,基层以下路面结构层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位移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最大竖向位移增大8.60%,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层底拉应变增大176.26%;车辆速度和轴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随着荷载移动速度的增大,路表竖向位移减小、竖向压应力增大,随着轮胎接地压强的增加,路表横向压应力、竖向压应力和纵向压应力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沥青路面 温度场 移动荷载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系统经典数学模型的修正与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张瑞良 申永军 韩东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5,共11页
由于间隙的存在,很多机械系统可以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型,而简化后的模型中副簧系统通常包含阻尼.在大多数文献建立的数学模型中,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固定在间隙处.文章研究发现,由于副簧系统中弹簧与阻尼的力学特性不同,主、副系... 由于间隙的存在,很多机械系统可以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型,而简化后的模型中副簧系统通常包含阻尼.在大多数文献建立的数学模型中,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固定在间隙处.文章研究发现,由于副簧系统中弹簧与阻尼的力学特性不同,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位置实际上是随着系统参数和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若忽视这一点,后续的包括分岔和混沌在内的动力学分析就会出现误差甚至错误.首先基于经典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揭示了在简谐激励下主系统未返回到间隙处就与副簧系统提前分离,证明了经典数学模型的不当之处.进一步研究发现主系统不仅会出现提前分离,还会出现接触滞后的现象.因此对系统的接触与分离条件提出了修正,得到了更合理的数学模型.研究发现修正后的接触点、分离点位置与修正前相差较大,修正后的幅频响应曲线与修正前存在一定差别;在复杂运动中,修正前后的运动性质也可能发生改变,证明了修正后的模型更加合理,更能反映工程实际.然后,采用平均法并对平均法的积分区间进行推广,求得了修正模型的幅频响应的解析解,并通过龙格库塔法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对解析解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解析解的稳定性判别式.最后,探究了修正模型的副簧系统参数对主系统幅频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分段线性系统 平均法 动力学行为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路基分布式供热防冻胀系统的布局优化研究
8
作者 胡田飞 袁一飞 +2 位作者 张翊敏 岳祖润 刘梦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60,共15页
基于地源热泵的分布式供热系统是一种寒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整治新方法。不同波长与变形量的路基冻胀会引起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平顺类型。为防止主动供热作用下路基不均匀温度场与残余冻胀变形引起轨道次生高低和水平不... 基于地源热泵的分布式供热系统是一种寒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整治新方法。不同波长与变形量的路基冻胀会引起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平顺类型。为防止主动供热作用下路基不均匀温度场与残余冻胀变形引起轨道次生高低和水平不平顺,提出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素及建议值。建立单线铁路路基的足尺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与安装实体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其在冬季的供热性能与热扩散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以供热管横向倾角(0°~10°)和纵向间距(1.0~4.0m)这2个要素为变量,共计77个工况,分析供热管在路基内部的三维传热特性。基于路基不同部位冻结深度及其差异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供热管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管在最冷日的平均温度为28.6℃,起到有效的热源功能。供热管倾斜布置有利于消除横断面上的冻结深度差异。案例路基横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横向倾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0.87cm/1°;路基纵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纵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1.2~3.2cm/0.5m。路基残余不均匀冻胀引起高低不平顺的可能性高于水平不平顺,且对供热管纵向间距的敏感性更强。根据铁路线路工务管理相关要求,对于案例单线铁路路基,建议供热管纵向间距取1.5~2.5m,横向倾角取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冻胀 分布式供热系统 地源热泵 供热管 冻结深度 横向倾角 纵向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构黏弹性半空间体上多层板连续上坡路面动力学响应
9
作者 李少奇 严战友 +3 位作者 崔永昌 侯雪可 王子俊 乔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为研究行驶车辆对山区道路所造成的动力学响应,利用随机正弦波叠加法以MATLAB联合TruckSim软件重构了三维路面不平度模型,采用黏弹性半空间体上无限大多层板模型模拟路基结构,通过三轴重型车辆连续上坡工况对车-路相互作用三向力及车辆... 为研究行驶车辆对山区道路所造成的动力学响应,利用随机正弦波叠加法以MATLAB联合TruckSim软件重构了三维路面不平度模型,采用黏弹性半空间体上无限大多层板模型模拟路基结构,通过三轴重型车辆连续上坡工况对车-路相互作用三向力及车辆行驶过程进行分析,使用自行编制的广义积分计算程序对4层板路面垂向位移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比2D路面,3D路面的纵向力与横向力最大值、均方根均相差较大,其中3D路面比2D路面横向力高出42.95%;车辆行驶于圆形缓和坡道时,车-路相互作用的三向力出现明显改变,其中,通过凹形坡道时纵向力最大值超出整个过程纵向力平均值的6倍,横向力有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一个过程;多个轮胎对道路产生的位移影响不是每个轮胎作用的简单相加,需要根据轮胎位置、作用距离等综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重型车辆连续上坡、通过拱形桥、涵洞等多个工况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路面 黏弹性半空间 无限大多层板 连续上坡 三向力 垂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网壳结构风荷载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宇青 王昕 +2 位作者 刘小兵 陈安杰 崔会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3,共8页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由于质量轻、柔度大,对风荷载比较敏感,在顶部开启间隔性天窗对结构的抗风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某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下顶部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结构的体型...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由于质量轻、柔度大,对风荷载比较敏感,在顶部开启间隔性天窗对结构的抗风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某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下顶部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结构的体型系数、整体力系数以及极值风压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天窗的启闭对结构外表面风荷载影响整体较小,对内表面风荷载的影响比较明显。内表面风荷载的变化是导致结构风荷载随天窗启闭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跨向来流下,与天窗关闭时相比,当天窗开启时,结构的跨向整体力更大,增大幅度约为34%,这种“增大效应”随着来流偏离跨向逐渐减弱,当偏离跨向60°时基本消失;结构的竖向整体力更小,减小幅度约为47%,这种“减小效应”随着来流偏离跨向逐渐减弱,但即使偏离90°(纵向来流)时仍存在。与天窗关闭时相比,天窗开启时结构的正向极值风压力增大,大部分区域的负向极值风吸力减小,但天窗局部区域的负向极值风吸力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 间隔性天窗 风洞试验 整体力系数 极值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行驶状态下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力学行为研究
11
作者 司春棣 曹航 +3 位作者 凡涛涛 许忠印 谷建玲 郜鑫振 《公路工程》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为探究车辆行驶状态(匀速、制动和加速)和层间接触差异对连续箱梁桥沥青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分别以接触模型和连续模型表征层间联结特性建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仿真模型,以车辆行驶状态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力学响应差异进行层间联... 为探究车辆行驶状态(匀速、制动和加速)和层间接触差异对连续箱梁桥沥青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分别以接触模型和连续模型表征层间联结特性建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仿真模型,以车辆行驶状态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力学响应差异进行层间联结模型比选;对比分析车辆行驶状态和层间摩擦系数μ(0.0、0.2、0.4、0.6、0.8)对桥面沥青铺装结构的力学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层间联结采用接触模型时所得结构层各响应指标值均大于连续模型,接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层间真实联结状态。相同层间摩擦系数下,车辆制动和加速行驶状态下的结构层各动态响应指标均大于匀速状态,其中纵向剪应力增涨幅度最明显,为匀速行驶状态下的2倍左右;随着层间摩擦系数的增加,铺装结构黏结层的S 11、S 22、S 33、S 12减小,纵向剪应力S 23增加。车辆在加速或制动过程中会对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层间黏结产生较大的损伤,因此在桥梁限速区间采取措施适当地提高层间黏结力,有利于减缓沥青铺装层层间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桥面铺装层 车辆行驶状态 层间摩擦系数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截面圆角对少片变截面板簧力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宋霁勃 李彦虎 +1 位作者 路永婕 张琳傲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CAE技术对钢板弹簧的建模仿真在优化结构强度、整体刚度和提高设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更精准地描述少片变截面板簧的力学特性,首先,通过Matlab计算板簧上表面的曲率,拟合下表面廓形的多项式,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包含完整圆角... CAE技术对钢板弹簧的建模仿真在优化结构强度、整体刚度和提高设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更精准地描述少片变截面板簧的力学特性,首先,通过Matlab计算板簧上表面的曲率,拟合下表面廓形的多项式,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包含完整圆角和无圆角板簧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在ANSYS中进行了板簧静力学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横截面圆角的板簧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最大位移和应力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相对误差仅为1.19%和0.154%。整个过程综合了台架试验和CAE技术的优点,证明了横截面圆角在仿真建模中的重要性,为钢板弹簧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板簧 有限元分析 静载试验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函数阻尼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杨晓彤 申永军 张瑞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6,共6页
分析了含幂函数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通过平均法与等效线性化,推导了等效线性阻尼的表达式。研究发现,非线性阻尼的减振效果与其系数和指数密切相关。进一步得到了主系统振幅和相位的定常解,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 分析了含幂函数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通过平均法与等效线性化,推导了等效线性阻尼的表达式。研究发现,非线性阻尼的减振效果与其系数和指数密切相关。进一步得到了主系统振幅和相位的定常解,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定常解的正确性。通过等效线性阻尼的变化曲线和幅频响应曲线,分析了影响非线性阻尼减振效果的因素。研究表明,阻尼比的增加会使共振峰值左移,提高了减振性能,但需在适当范围内控制阻尼比以实现最佳减振效果。此外,阻尼比较小时阻尼指数的增加能增强阻尼作用,但过大的阻尼比会导致非线性阻尼减振效果低于线性阻尼。该研究为结构减振设计及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函数阻尼 平均法 等效线性阻尼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结构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广庆 牛笑笛 +3 位作者 周诗广 李安洪 王智猛 王志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94-1802,共9页
复合式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是近年研制的新型加筋土挡墙,其面板由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组合而成。依托成昆铁路试验段进行此类加筋土挡墙的现场原位试验,并针对其结构特性提出设计原理。施工过程中,在挡墙内部不同部位安装传感器... 复合式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是近年研制的新型加筋土挡墙,其面板由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组合而成。依托成昆铁路试验段进行此类加筋土挡墙的现场原位试验,并针对其结构特性提出设计原理。施工过程中,在挡墙内部不同部位安装传感器,进行长期监测。分析施工期和工后挡墙基底垂直应力、墙背土压力、土工格栅应变、基底及墙顶沉降、墙面水平位移的演化规律。在面板完成后发生2次地震,监测了地震前后挡墙的变化,研究地震对挡墙结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垂直应力和墙背土压力随着填筑的增加,逐渐由线性分布演化为非线性分布。土工格栅沿墙高分布的应变峰值平面形状类似"0.3H法(H为墙高)"破裂面。地震后,基底垂直应力、基底及墙顶沉降和墙面水平位移增大,而墙背土压力和土工格栅应变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复合式整体刚性面板 结构行为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行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广庆 王昕 +2 位作者 王锡朝 靳进钊 张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89-2096,共8页
依托现场试验,研究了桩间距和垫层形式对高速公路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埋设测试元件,对路堤中心线、中心线右侧10 m、路肩垂线对应位置的桩顶土压力、桩间土应力以及土工格栅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桩、土应力变化规律、... 依托现场试验,研究了桩间距和垫层形式对高速公路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埋设测试元件,对路堤中心线、中心线右侧10 m、路肩垂线对应位置的桩顶土压力、桩间土应力以及土工格栅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桩、土应力变化规律、路基横断面荷载变化规律以及路基横断面土工格栅筋材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堤临界高度为1.0~1.5倍桩净间距;以路堤中心线开始向路肩方向,应力折减系数逐渐增大,应力集中效应逐渐减小;以路堤中心线开始向路肩方向,土工格栅变形量逐渐减小;桩承式路堤的荷载转移以土拱效应为主,拉膜效应为辅;将试验结果与5种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试验 桩承式加筋路堤 土工格栅 土拱效应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驾驶电动汽车的多车-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宇 王嘉伟 +1 位作者 李韶华 任剑莹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27-2639,共13页
迫于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压力,电动汽车及智能驾驶受到了各国高度重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车轮振动剧烈,与桥梁路面动力学相互作用更加突出,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关于电动车轮与公路桥梁接触动力学相互作用及智能驾驶车队的多车-桥... 迫于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压力,电动汽车及智能驾驶受到了各国高度重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车轮振动剧烈,与桥梁路面动力学相互作用更加突出,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关于电动车轮与公路桥梁接触动力学相互作用及智能驾驶车队的多车-桥梁耦合作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轮和桥面多点接触关系,研究了两个智能驾驶汽车过桥时的车桥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电机质量、电机激励、轮胎悬架刚度非线性、车距、车速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桥面不平顺激励、三重耦合激励对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距和车速是影响车-桥系统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车-桥耦合动态设计中,车距和车速的影响应重点关注;桥面越平坦,电机激励及桥面二次激励对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影响越加显著,当汽车行驶在平坦桥面时两种激励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影响不容忽视.所建模型有望为智能驾驶电动汽车与桥梁的耦合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车-桥耦合系统 电动汽车 机电耦合振动 桥面不平顺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蠕动作用下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安全预警技术与应用
17
作者 孙明磊 陶正委 +1 位作者 朱永全 李新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7,共11页
依托某滑坡蠕动作用下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设计并构建包括5大子系统,具备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数据传输、结构安全评价及预警等功能的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系统;分析滑坡蠕动作用下依托工程隧道结构应力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验证系统的... 依托某滑坡蠕动作用下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设计并构建包括5大子系统,具备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数据传输、结构安全评价及预警等功能的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系统;分析滑坡蠕动作用下依托工程隧道结构应力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静态监测系统对隧道结构应力开展自动、实时、长期的安全监测及预警,设计思路具有可行性,构建的结构安全预警系统具备工程可靠性;隧道衬砌结构应力对滑坡蠕动作用的响应是长期而缓慢的,应力在经过4年“波浪式”增长后仍未稳定,其中套衬段最大钢架应力为-19.95 MPa、最大混凝土应力为-15.51 MPa,拆换段最大钢筋应力为-59.14 MPa、最大混凝土应力为-29.55 MPa;当滑面位于隧道下方时,隧道结构承受偏压荷载,拱顶、靠河侧拱部及靠山侧边墙部位的应力较大,且位于滑体边界处断面的应力大于其他断面。该系统可用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安全状况的评价和预警,并为保障隧道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滑坡 蠕动 结构应力 安全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地下结构基坑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春 马博 +2 位作者 胡指南 张振波 杜孔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41,共9页
邻近地下结构新建基坑有限土体土压力分布规律是围护结构施工控制的关键问题。针对有限土体常见的3种破坏形式,基于薄层单元理论,定性分析既有地下结构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综合采用模型试验与现场测试方法,验证提出的... 邻近地下结构新建基坑有限土体土压力分布规律是围护结构施工控制的关键问题。针对有限土体常见的3种破坏形式,基于薄层单元理论,定性分析既有地下结构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综合采用模型试验与现场测试方法,验证提出的有限土体土压力分布规律合理性。结果表明:(1)半无限土体下邻近既有地下结构新建基坑主动土压力为两端小、中间大的非线性鼓形;(2)既有地下结构侧墙部位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增加幅度发生变化,转变部位在既有地下结构的顶部与底部;(3)滑裂面与既有地下结构相交于底板时,土压力呈现B型非线性分布,在既有地下结构底板处土压力值骤减;(4)有限土体土压力随有限土体面积增加(埋深增大、近接距离增大)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探究邻近地下结构的基坑主动土压力分布情况提供新的思路与定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接工程 有限土体 土压力 模型试验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错动下非连续管道的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治国 冯家伟 +2 位作者 朱正国 赵其华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21-3234,共14页
断层错动诱发上覆土体破坏对跨越断层的埋地管道结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是复杂环境地下管线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场地因素。既有成果较少涉及正断层和逆断层错动影响下的解析解分析,且针对断层-管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一般将管道结构视为连... 断层错动诱发上覆土体破坏对跨越断层的埋地管道结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是复杂环境地下管线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场地因素。既有成果较少涉及正断层和逆断层错动影响下的解析解分析,且针对断层-管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一般将管道结构视为连续管道,较少考虑管道接口的影响。首先,在简化SSR(静止区stationaryzone,剪切区shearingzone,刚体区rigid body zone)土体变形模型的基础上,结合erf函数和erfc函数,得到了正断层和逆断层错动影响下的土体位移曲线;其次,引入双参数Pasternak地基模型,对管道微元进行受力分析,借助有限差分法求解得到埋地管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最后,将理论解析解和已有的试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断层倾角、断层与管道交点位置和接口转动刚度等关键物理特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倾角会改变管道位移曲线和轴向应力曲线位置,但其位移最大值和轴向应力最大值基本一致,而断层与管道交点位置不仅会改变管道位移曲线和轴向应力曲线形状,其轴向应力最大值也将发生改变;随着接口转动刚度增大,管道最大轴向应力值随之增大,当接口转动刚度足够大时,可将非连续管道视作连续管道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逆断层 非连续管道 Pasternak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线性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专题序
20
作者 王开云 李韶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78-1779,共2页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车辆是核...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车辆是核心要素,国内外学者围绕车辆动力学开展的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研究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技术突破.作为力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无论是机车车辆动力学还是汽车动力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车辆系统动力学 力学学科 机车车辆动力学 建设纲要 数据驱动 汽车动力学 轨道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