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杉 关宏志 严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130,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构建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但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从而提高人们出行的可达性。通过在北京市进行的轨道衔接方式选择行为调查,对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轨道交通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构建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但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从而提高人们出行的可达性。通过在北京市进行的轨道衔接方式选择行为调查,对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轨道交通衔接方式出行端与目的端具有不同特性,出行端时间距离均长于目的端。针对这一特性,运用经济学行为分析模型——Logit模型,对于出行的选择行为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出行端与目的端相融合的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模型,运用分步标定的方法,将出行者的衔接选择行为统一于一个层状Logit模型之下,并完成对于模型的标定以及参数检验,同时对各主要变量作出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各因素对于衔接方式的影响程度,为政策研究提供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衔接方式 出行端 目的端 分层Logit模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与交通流的关系——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关宏志 曹奇 赵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2-1378,共7页
为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对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针对北京市2014年至2015年12个月的PM2.5质量浓度及交通流量变化情况,基于小波分析的相关理论,对二者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特定周期尺度... 为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对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针对北京市2014年至2015年12个月的PM2.5质量浓度及交通流量变化情况,基于小波分析的相关理论,对二者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特定周期尺度上PM2.5质量浓度变化相对于机动车流量变化的滞后响应现象.研究表明:二者在24 h左右的日周期尺度上显著相关,且PM2.5质量浓度的滞后时间约为9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污染 PM2.5质量浓度 机动车流量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混合用地停车共享需求模型——以北京市华贸中心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焕美 关宏志 +1 位作者 孙文亮 肖青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4-1189,共6页
基于停车泊位共享的思路,通过停车需求调查,分析了典型混合用地北京市华贸中心的停车需求特性,建立了基于单一用途建筑物停车需求叠加模型和停车需求共享模型,通过比较,停车共享模型计算的误差明显低于利用叠加方法的误差.
关键词 城市混合用地 停车需求 停车共享 停车需求叠加 共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智勇 郝晓云 +1 位作者 王东 王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219,共8页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略的实施,促进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违章过街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9 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环境因素、行人特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忍耐时间 参数分布模型 行人过街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旧城区内胡同路网的现状与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金喜 樊旭英 +1 位作者 郭伟 韩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6-521,共6页
针对在旧城区改造中如何进行胡同路网的规划设计的问题,通过对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旧城内1559条胡同的数据的汇总,对北京市旧城内胡同路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宽度胡同的功能定位和断面标准设计方法以及旧城改造建设... 针对在旧城区改造中如何进行胡同路网的规划设计的问题,通过对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旧城内1559条胡同的数据的汇总,对北京市旧城内胡同路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宽度胡同的功能定位和断面标准设计方法以及旧城改造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胡同实现旧城区交通的微循环以及缓解目前停车困难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旧城区 胡同 路网 交通功能 道路横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交通工程学理论框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广 于泉 +1 位作者 荣建 刘小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3-407,共5页
实验交通工程学理论为研究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实验工程概念入手,建立了实验交通工程学理论框架体系,探索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基于该理论框架对北京市怀柔区青春路信号灯绿波控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理论方法比传统的交通仿真方... 实验交通工程学理论为研究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实验工程概念入手,建立了实验交通工程学理论框架体系,探索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基于该理论框架对北京市怀柔区青春路信号灯绿波控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理论方法比传统的交通仿真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实验交通工程 理论框架 绿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停车场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殷敬敬 贺玉龙 孙小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39,共7页
为了解决北京市的停车位紧缺、停车拥堵问题,对停车场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基于驾驶员停车行为的调查,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驾驶员性别、出行目的、停车引导类型、停车收费因素与步行距离的关系,确定停车场影响范围的影响因素... 为了解决北京市的停车位紧缺、停车拥堵问题,对停车场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基于驾驶员停车行为的调查,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驾驶员性别、出行目的、停车引导类型、停车收费因素与步行距离的关系,确定停车场影响范围的影响因素及实际影响范围;然后,运用停车场分布密度和泰森多边形,确定了停车场的最小影响范围;最后,综合考虑实际影响范围和最小影响范围,结合北京市棋盘形路网的特性,进行影响范围的修正,得出停车场的合理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场 影响范围 停车场密度 泰森多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自行车骑行环境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智勇 邵越 +1 位作者 黄鑫灿 黄天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711-6718,共8页
机动车与自行车争夺有限的道路资源,恶化了自行车骑行环境,如何改善自行车骑行环境并提高自行车道改善工作的决策水平是保障自行车出行的关键。从道路设施和交通运营两个方面分析筛选出13项骑行环境评价指标;基于拉格朗日条件极值原理... 机动车与自行车争夺有限的道路资源,恶化了自行车骑行环境,如何改善自行车骑行环境并提高自行车道改善工作的决策水平是保障自行车出行的关键。从道路设施和交通运营两个方面分析筛选出13项骑行环境评价指标;基于拉格朗日条件极值原理综合运用包含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城市自行车骑行环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选取北京市朝阳区部分道路为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运营的评分高低确定自行车骑行环境改造的优先次序,可为较差的骑行环境提供明确的改造指导,避免无方向的盲目改造,从而以耗费更少的社会资源取得更优的骑行环境改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自行车 骑行环境 组合赋权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通网络分析实验平台设计
9
作者 秦焕美 曹静 +2 位作者 严海 贺玉龙 杨孝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97,共5页
研究道路网中的各种动态交通现象,掌握动态交通运行的时变特性和规律,对于交通拥堵下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动态交通网络分析实验平台的设计,提出了运用仿真软件进行动态交通网络分析的实验模块,主要包括动态交... 研究道路网中的各种动态交通现象,掌握动态交通运行的时变特性和规律,对于交通拥堵下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动态交通网络分析实验平台的设计,提出了运用仿真软件进行动态交通网络分析的实验模块,主要包括动态交通数据采集、动态OD估计、仿真模拟、动态网络分析实验等,并给出了应用案例。动态交通网络分析实验平台的构建,可以为交通工程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对于科学的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通网络 动态OD估计 动态交通分配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交通人才培养的综合数字化沙盘平台路网设计
10
作者 李海舰 赵晓华 +1 位作者 李振龙 王威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228,共7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训平台建设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该文从路网设计方法、适应未来智能交通发展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提出了多样化路网设计方案。根据多维度特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多样化路网设计方案,以期为面向实践教学、科研、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训平台建设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该文从路网设计方法、适应未来智能交通发展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提出了多样化路网设计方案。根据多维度特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多样化路网设计方案,以期为面向实践教学、科研、展示等实训平台路网设计与选择提供指导和借鉴,增加实训平台路网与真实道路条件之间的高仿真度效果,提高基于实训平台路网的科研、实训及展示应用效果,实现智能交通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数字化沙盘平台 智能交通人才培养 路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预测信息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
11
作者 师泽宇 陈阳舟 安树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4-984,共11页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问题,以行程时间为优化目标,以荷电状态作为硬性约束,基于预测交通状态标定的动态异构交通网及车辆动力学模型,构建最优控制问题。为了在线求解,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和强化学习方法,构建混合学习优化算法(hybrid l...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问题,以行程时间为优化目标,以荷电状态作为硬性约束,基于预测交通状态标定的动态异构交通网及车辆动力学模型,构建最优控制问题。为了在线求解,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和强化学习方法,构建混合学习优化算法(hybrid learn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LOA),依托竞争深度Q网络(Dueling deep Q-networks, Dueling DQN),设计离线、在线模块,来实现参数的混合多步训练,并结合预测交通状态、网络拓扑及车辆动力学模型,输出在线行驶策略。采用某市局部路网构建交通仿真实验,分析预测交通信息的价值、HLOA算法可行性及结构必要性。结果表明,预测信息存在价值,HLOA在线结果可拟合最优策略且较其他算法精度提高33.65%。该研究可协助电动汽车用户导航,为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车辆路径规划 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 强化学习 在线寻优 混合学习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2
作者 边扬 赵雪娜 +2 位作者 赵晓华 张钰 刘卓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7,共12页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成对比。其次,基于寻路理论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仿真技术,实现人与枢纽的信息交互,提取新旧导向标识方案作用下乘客寻路过程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对寻路实验中主客观指标分析可知,被试在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中寻路时间、犯错误点数及迷茫点数显著降低,且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满意度均优于旧版。结果表明:研究搭建BIM+VR的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综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为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设计及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动态导向标识 综合评估 优化设计 KANO需求模型 寻路理论 BIM+V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城市职住及通勤状态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比较
13
作者 周雨阳 赵聪颖 +3 位作者 李京昆 陈艳艳 柳堤 王书灵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5,共10页
建立绿色高效的出行服务体系是我国绿色出行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需要考虑居民职住状态和通勤方式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本文基于来自3类城市的1788份有效问卷,构建SEM-MNL(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ultinomial Logit)模型,... 建立绿色高效的出行服务体系是我国绿色出行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需要考虑居民职住状态和通勤方式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本文基于来自3类城市的1788份有效问卷,构建SEM-MNL(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ultinomial Logit)模型,量化分析职住状态、通勤属性和个人经济特征对多类别城市通勤方式选择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潜变量通勤属性是影响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相较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在普通城市中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职住状态通过通勤属性间接影响通勤方式选择,3类城市路径系数分别为0.83,0.89和0.93。居住类型在一线城市和普通城市对通勤距离和方式选择的作用呈现相反趋势,一线城市高学历者倾向绿色出行,非一线反之。新一线城市短通勤距离居民租房比例最高,且有近半数选择慢行交通。通过调整职住分布提高短距离通勤比例,可以提升绿色出行分担率,随着城市等级下沉,调控反馈灵敏度增高。研究结果为多类城市职住平衡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差异化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低碳出行,助推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 通勤属性 职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分解的城市轨道出行模式归因分析
14
作者 周雨阳 李世堃 +4 位作者 胡世龙 邓沙沙 柳堤 陈艳艳 罗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0-2012,共13页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各模式OD客流强度进行拟合预测。使用城市轨道交通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AFC)系统数据,从空间、时段以及出行日3个维度构建3阶客流OD张量,采用交替非负最小二乘法(alternating non negative least squares,ANLS)实现非负CP张量分解。基于张量分解结果,从北京轨道交通344个站点连续1周16266966条出行数据中,提取出晨高峰长距离通勤、早高峰中短通勤、平峰休闲中转出行、晚归出行4种出行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对各模式OD客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XGBoost与CatBoost、LightGBM、OLS相比更具优势。根据OD起终点站域环境特征,考虑起终点缓冲区内各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量、小区住户数、房价、人口数量、站点偏离距离以及出行距离等指标,构建OD强度关联指标体系,解释各指标对OD客流强度的正负反馈效应。SHAP归因分析说明,居民更倾向于14站以内的中短途出行,并分别得到了就业类POI数目对晨、早通勤客流正向影响,以及餐饮类POI数目对休闲中转出行客流正向影响的临界阈值。该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精细化出行引导和客流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供需平衡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 出行模式 张量分解 机器学习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智能设备的路面平整度预测精度及其比较
15
作者 张金喜 平馨颖 +1 位作者 郭旺达 张宇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50,共11页
在路面平整度预测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设施建设,路面平整度IRI(国际平整度指数)的快速、高频次、低成本的智能预测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基于不同智能设备的平整度预测精度、预测效果等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 在路面平整度预测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设施建设,路面平整度IRI(国际平整度指数)的快速、高频次、低成本的智能预测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基于不同智能设备的平整度预测精度、预测效果等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该研究首先利用笔者课题组开发的两种智能预测设备,即路面行车数据采集智能手机App软件和路面行车数据采集智能终端,开展了路面行车实验,采集了行车振动、速度、位置等数据;然后引入随机森林模型,确定了最能够反映IRI影响的4个振动加速度特征指标;接着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门控循环单元(GRU)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3种神经网络,建立了路面平整度IRI的预测模型,并对不同模型、不同设备的IRI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STM在3种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了最好的鲁棒性和最高的预测精度,两个智能设备预测IRI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64和0.789,智能终端的预测精度高于智能手机。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道路路面平整度预测和监测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道路养护决策科学化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路面 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App IRI 行车振动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传统路面性能指标的路面跳车预测方法
16
作者 张金喜 闫文陶 周胜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6-974,共9页
我国《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中,第一次将路面跳车作为路面性能评价对象纳入评价标准,但经研究发现路面跳车与其他部分传统路面性能存在相关性。探究用部分传统路面性能指标,包括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 我国《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中,第一次将路面跳车作为路面性能评价对象纳入评价标准,但经研究发现路面跳车与其他部分传统路面性能存在相关性。探究用部分传统路面性能指标,包括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IRI)、车辙深度、路面破损率和路面磨耗率4项指标综合识别路面跳车的方法。对北京市区域内6条高速公路的路面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价,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对4类路面性能与路面跳车的关系进行建模,对路面跳车路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IRI与路面跳车关联性最大,车辙深度次之,破损率和磨耗率对路面跳车的影响较小。经过交叉验证以及对模型调优后,路面跳车预测模型准确率可以达到99.475%,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要。该研究为路面跳车指标的快速识别和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可以为路面跳车的识别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资源消耗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技术状况 路面跳车 路面性能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城市与群体异质的新能源车激励策略有效性研究
17
作者 翁剑成 周慧缘 +1 位作者 张梦媛 于江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共13页
制定针对城市低碳发展阶段和居民特征的差异化政策,是优化激励策略和促进居民转向绿色出行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考虑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充电设施成熟度等因素,选取4种类别典型城市的异质性居民人群,量化评估新能源车激励策略... 制定针对城市低碳发展阶段和居民特征的差异化政策,是优化激励策略和促进居民转向绿色出行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考虑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充电设施成熟度等因素,选取4种类别典型城市的异质性居民人群,量化评估新能源车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分析社交媒体热点数据,设计用户调查问卷;构建潜在类别有序Logit模型(LCOL)定量分析不同城市类别下潜在类别人群对车辆电动化激励策略的偏好程度,辨识不同策略的核心作用群体。结果表明,即时效应激励,例如,限行豁免和大额财政补贴,更能有效提升新能源车接受度较低居民的购车意愿,接受度较高的居民对常态化低额补贴更为敏感。在城市类别维度上,相较新能源车渗透率高的大城市(60%),渗透率较低的中小城市居民在政策激励下,购买新能源车概率为65%,更具提升潜力;充电设施欠缺的城市,优化充电设施可显著提升居民购车意愿,减少1 min寻电时间,概率提高1%,但在充电桩覆盖率高的城市,效果有限;机动车限号的大城市,实施新能源车限行豁免政策时,居民购车概率提高3.5%。定量化的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城市新能源车推广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度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低碳激励政策 潜在类别有序Logit模型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 群体异质性 城市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流环境下瓶颈区域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丹妮 王涛 +2 位作者 杨松坡 屈云超 吴建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划分瓶颈区域附近路段为限速区和协调区:在限速区,基于瓶颈处实时交通流量确定不同车道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限速值,控制流入协调区的车辆数,缓解拥堵波的形成与传播;在协调区,控制事发路段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移动,保证车辆安全和高效通过瓶颈区。构建多组仿真实验,从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无控制的基本场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渗透率为50%时,车辆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2.4%,TET(Time Exposed Time-to-collision)改善率达到14%;渗透率达到90%时,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18.5%,TET改善率达到51%。本文为解决混合流环境下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发生后交通流的控制提供了策略建议与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动驾驶车辆管控 微观交通流仿真 混合交通流 速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出行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链提取方法 被引量:28
19
作者 翁剑成 王昌 +2 位作者 王月玥 陈智宏 彭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3,共7页
公共交通个体出行信息的提取对掌握公共交通出行的时空特征,改善居民通勤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公交刷卡数据、公交定位数据、轨道AFC数据等海量公共交通多源数据的关联匹配与处理方法入手,提出了公共交通出行链信息提取中,换乘... 公共交通个体出行信息的提取对掌握公共交通出行的时空特征,改善居民通勤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公交刷卡数据、公交定位数据、轨道AFC数据等海量公共交通多源数据的关联匹配与处理方法入手,提出了公共交通出行链信息提取中,换乘关系判断、通勤行为判别及出行起讫点匹配的方法与规则,标定了出行链匹配阈值参数,建立了基于个体出行数据的公共交通通勤出行链提取模型.提取模型的准确度验证表明:出行链结构提取及通勤出行判别的成功率均达到100%,出行阶段起讫点匹配成功率为87.5%,准确性为97.1%,满足了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提取的需求.该方法为公共交通通勤出行判别及基于个体的微观通勤出行时空特征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链 公交多源数据 通勤出行 个体出行感知 出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郝记秀 周伟 +1 位作者 黄浩丰 关宏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是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涉及面广,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模型和完善测算方法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效用函数导出使用者乘坐公共交通的需...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是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涉及面广,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模型和完善测算方法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效用函数导出使用者乘坐公共交通的需求函数,建立使用者收入、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对公共交通使用者实行分类补贴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实际运用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补贴测算模型.最后,结合北京市常规公交的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类补贴的方法和补贴测算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公交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测算公交财政补贴金额,实现政府补贴的效用最大化,为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测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效用理论 财政补贴 测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