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验证及再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樊嘉 杨广顺 +10 位作者 傅志仁 彭志海 夏强 彭承宏 钱建民 周俭 徐泱 邱双健 钟林 周光文 张建军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3期155-157,169,共4页
目的对不同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进行评价与验证。方法 2001年至2007年上海七家肝移植中心施行的肝癌肝移植病例共948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符合米兰标准、加利福尼亚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的术后4... 目的对不同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进行评价与验证。方法 2001年至2007年上海七家肝移植中心施行的肝癌肝移植病例共948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符合米兰标准、加利福尼亚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的术后4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并作比较。结果符合米兰标准(369例)、加利福尼亚标准(470例)和上海复旦标准(554例)的患者的术后4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8%和74.1%、66.0%和73.6%、63.9%和70.4%。三种标准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符合米兰标准的病例相比,超出米兰标准但符合上海复旦标准的185例,其术后4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5%、65.0%,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上海复旦标准适度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范围且生存率满意,可能更符合中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适应证 米兰标准 加利福尼亚标准 上海复旦标准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玲娣 庄治国 +5 位作者 钱黎俊 汪笔雄 王文晶 周滟 夏强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右叶活体肝移植供体,30例右叶活体肝移植术后无SFSS受体及6例伴SFSS受体患者均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各组活体肝移植术前供体及术后14天和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右叶活体肝移植供体,30例右叶活体肝移植术后无SFSS受体及6例伴SFSS受体患者均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各组活体肝移植术前供体及术后14天和28天受体肝总血流量(TBF)、肝动脉灌注量(HAP)及门静脉灌注量(PVP)。分析和各组之间灌注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供体捐赠前[(PVP0=(82.5±13.0)ml/(min.100g)]相比,无SFSS受体的患者在术后14天和28天时PVP明显增高[PVP14=(139.7±40)ml/(min.100g),PVP28=(109.8±19)ml/(min.100g)],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和P=0.008),但术后28天PVP较术后14天明显降低(P=0.007)。SFSS组术后14天PVP较无SFSS组明显增高[PVP14=(186.0±22.0)ml/(min.100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2)。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评价无SFSS供体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血管通透性和肺功能的变化
3
作者 何振洲 顾漪闻 +1 位作者 王祥瑞 夏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OLT)围术期胸内血容量、肺血管通透性、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的改变以及相互关系。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OLT,监测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EVLW)、血管外肺水... 目的研究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OLT)围术期胸内血容量、肺血管通透性、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的改变以及相互关系。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OLT,监测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PVPI)等指标。同时根据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Qs/Qt)变化。结果ITBVI在下腔静脉阻断15min后逐渐下降(P<0.05),而在新肝期15min立刻明显升高(P<0.05),术后30h内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VPI在下腔静脉阻断15min时明显增加(P<0.05),而当新肝期15min时明显降低(P<0.01)。A-aDO2在新肝早期较诱导后5min明显下降(P<0.05)。Qs/Qt在新肝期后各时点均较诱导后5min明显增高(P<0.05),术后10h逐渐恢复。ITBVI与Qs/Qt明显相关(r=0.291,P<0.01),与A-aDO2呈负相关(r=-0.271,P<0.01)。结论OLT患者在围术期肺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改变。新肝灌注后ITBVI的增加可能是影响了肺功能的主要原因,而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改变及血管外肺水增加并不如预计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通透性 原位肝移植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万双双 徐仁应 +2 位作者 钱永兵 洪莉 冯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145,共7页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儿童在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仁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胆道闭锁,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次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儿童在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仁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胆道闭锁,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次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64例患儿,男124例、女140例,中位年龄6.9(5.6~9.4)月。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率为22.0%(58/264)。与未再入院组相比,再入院组患儿PELD评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INR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血小板计数、腰肌面积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小板减少症(OR=2.347,95%CI:1.154~4.776)、血清总胆汁酸水平(OR=1.058,95%CI:1.011~1.106)、腰肌面积(OR=0.615,95%CI:0.301~0.989)、住院时间(OR=1.069,95%CI:1.031~1.109)是肝移植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腰肌面积减少和住院时间长的儿童,肝移植术后90天再入院的风险更高,建议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院 胆道闭锁 肝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混合型酸中毒1例病例报告
5
作者 李悠然 万平 +8 位作者 张婷 卢燕鸣 王立波 俞蕙 周建国 陈轶维 夏强 周文浩 胡会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1-402,共2页
1病例资料女,10岁7个月,于2022年4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0℃,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异常,2 d后(自入院后病程第1天)因“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异常2 d”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隔离。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报告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