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年会2008年年会暨第五届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1
作者 陈增爱 许建荣 杨咏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600-600,共1页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论坛 放射学 医学会 上海市 会议 年会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不同弥散加权序列在鼻咽部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俞璐 洪鸣 +3 位作者 吴连明 周滟 所世腾 唐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比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EPI)弥散加权成像(DWI)、分段读出平面回波(rs-EPI)DWI及ZOOMit DWI这3种序列的鼻咽部图像质量,优化临床扫描方案.方法:纳入47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西门子Prisma 3.0 TMRI进行扫描,2名观察者通过... 目的:比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EPI)弥散加权成像(DWI)、分段读出平面回波(rs-EPI)DWI及ZOOMit DWI这3种序列的鼻咽部图像质量,优化临床扫描方案.方法:纳入47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西门子Prisma 3.0 TMRI进行扫描,2名观察者通过主客观评价分析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信噪比(CNR)及病灶测量一致性;主观评分采用Likert的4分表对图像病灶显示、伪影、几何变形、锐利度、整体质量、诊断信心分别进行评价.结果:2名观察者所有主观评分rs-EPI DWI及ZOOMit DWI均优于ss-EPI DWI(除了观察者2对ZOOMit DWI和ss-EPI DWI的病灶显示评价P=0.058,其余均P<0.05).rs-EPI DWI与ZOOMit DWI在病灶显示、整体质量及诊断信心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ZOOMit DWI SNR 和 CNR显著低于 ss-EPI DWI及 rs-EPI DWI(P≤0.002).ss-EPI DWI 的病灶径线测量与参考序列(T2WI-FS)存在显著偏差(P<0.05),而rs-EPI DWI和ZOOMit DWI测量一致性更高(P>0.05).结论:rs-EPI DWI综合性能优异,兼顾图像质量与定量准确性,推荐作为鼻咽部磁敏感伪影敏感区域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鼻咽肿瘤 图像质量 信噪比 RESOLVE D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通道分型诊断价值
3
作者 俞璐 唐辉 +3 位作者 周华 林涛 袁明远 吴启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后先行CTA检查后1个月内做ICA检查。侧支通道根据ICA结果分为三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无明显连续性连接为CC0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存在细线样连接为CC1型;闭塞血管与侧支之间有连续的边支血管样连接为CC2型。以ICA所示的CC分型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在CC分型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基于CTA的总体CC分型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90.1%,82/91,Kappa=0.848,P<0.001),CTA在CC0、CC1及CC2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33/33)、81.1%(30/37)、90.5%(19/21)。另外,CTA对评价供血侧支血管来源也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84.5%,49/58),其中在诊断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时诊断效能较好,准确率分别为88%(44/50)和2/2,但是当侧支通道来自间隔支时诊断效能较低,结果为3/6。结论: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C分型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在对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高于室间隔支侧支,可以给介入医生术前提供侧支路径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侧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显微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伟伟 周子恩 +3 位作者 陈增爱 俎金燕 李磊 许建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07,409,共5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对象也由宏观的解剖结构拓展至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微观领域,形成磁共振显微成像。本文首先介绍磁共振显微成像的概念、特点、相比其它显微成像技术所具备的优势...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对象也由宏观的解剖结构拓展至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微观领域,形成磁共振显微成像。本文首先介绍磁共振显微成像的概念、特点、相比其它显微成像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再进一步介绍其在分子影像学、组织胚胎学及小动物实验中一些前沿的研究工作。磁共振显微成像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显微成像 分子影像学 组织胚胎学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报告更正制度在提高诊断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咏琰 华佳 顾海燕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2期43-44,共2页
如何持续有效地控制医学影像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差错,急需可行方法和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医学影像报告更正制度,对影像诊断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报告 更正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Power Point中利用VBA控件实现断层医学图像集的手控浏览
6
作者 周子恩 许建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在Power Point(Microsoft公司)中利用VBA控件实现断层医学图像集(如CT、M RI)手控浏览的方法。从而增强医学类电子演示文稿在教学、演讲、汇报等场合中的交互性及手控性。
关键词 Power POINT VBA控件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多参数分析在帕金森病患者脑磁化率定量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赵欣欣 裴孟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目的:采用基于相位线性度拟合的磁化率定量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技术,定量化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铁含量,结合纹理分析方法,多参数、多维度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核团磁化率分布特征... 目的:采用基于相位线性度拟合的磁化率定量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技术,定量化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铁含量,结合纹理分析方法,多参数、多维度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核团磁化率分布特征,并结合临床评分评估纹理特征的敏感性。方法:对20名PD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组(health control,HC)的定量磁化率图像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手动分割的大脑灰质核团感兴趣区域进行基于灰度游程矩阵(gray level runlength matrix,GLRLM)的三维纹理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并计算双侧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r),以研究纹理参数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纹理特征参数分析表明,PD组与HC组在灰质核团存在诸多差异性。在GLRLM的所有纹理特征参数中,LngREmph在所测量的5个灰质核团中,均显示PD组与H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灰质核团的磁化率平均值与GLRLM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区分PD与HC的价值(AUC>0.5)。其中RLNonUni、LngREmph、ShrtREmp以及Fraction的AUC均大于磁化率平均值的AUC。各灰质核团的GLRLM纹理特征参数与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的RLNonUni和GLevNonU以及红核(red nucleus,RN)的GLevNonU和ShrtRenp均与UPDRS-Ⅲ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余特征参数未发现显著临床评分相关性。结论:相较于灰质核团磁化率平均值,GLRLM纹理特征参数能够更好地从健康对照组中区分出PD。纹理多参数分析方法是QSM技术在多参数定量脑铁含量方面的一个新思路,可为PD的无创诊断提供更多维度的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定量磁化率成像 纹理特征 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MR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
8
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诊断学分会 武睿 +3 位作者 吴连明 周滟 李坤成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心血管MR(CMR)是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规范扫描流程、序列选择及诊断过程可进一步提高CMR用于ICM的临床价值。多名中国专家基于国内经验及研究成果、参考国外共识提出本共识,旨在为CMR在我国ICM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 心血管MR(CMR)是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规范扫描流程、序列选择及诊断过程可进一步提高CMR用于ICM的临床价值。多名中国专家基于国内经验及研究成果、参考国外共识提出本共识,旨在为CMR在我国ICM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共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任禹笛 赵亦舟 王嘉诚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g/mL、0.8 mL/kg,对照组上述参数分别为90 kV、350 mg/mL、0.6 mL/kg,高浓度组则分别为90 kV、400 mg/mL、0.4 mL/kg。分别测量动脉期横断面图像的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M1段这5个水平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3组间患者的碘摄入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3组血管CT值比较分析,常规组显著低于高浓度组(P<0.01)。3组间CNR、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常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3组患者间的碘剂用量、碘摄入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碘剂用量,且图像质量不输常规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剂用量 低剂量 个性化方案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左脑岛及右后顶叶皮层厚度与功能连接异常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妍玲 李芸菲 +3 位作者 胡杨 戎兰 周滟 梁宗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大脑是否存在变化,并分析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0例CD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组大脑结构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临床指标数据。基于Schaefer分区模... 目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大脑是否存在变化,并分析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0例CD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组大脑结构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临床指标数据。基于Schaefer分区模板,将全脑分为100个脑区,分析脑区皮层厚度是否存在差异。计算结构差异脑区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比较两组间FC是否存在差异。最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差异脑区皮层厚度和FC与临床指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CD活动指数、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组左脑岛(P=0.002,FDR校正)、右后顶叶(P=0.031,FDR校正)皮层厚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组左脑岛-右后顶叶间FC显著降低(P=0.025);CD患者左脑岛皮层厚度与抑郁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61,P=0.007)。结论CD患者较正常对照左脑岛和右后顶叶皮层结构和FC受损,左脑岛皮层厚度变薄与抑郁评分增加有关,这为理解CD的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神经机制 功能磁共振 结构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重组的功能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瑞 陈增爱 +1 位作者 沈加林 许建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在脑卒中发生后可以进行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经过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在脑卒中发生后可以进行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经过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日常生活自理。因此,进一步明确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的机制对于正确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重组 脑卒中后 运动障碍 影像学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 日常生活自理 大脑运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霞 许建荣 +1 位作者 路青 李磊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早期RA患者的手腕关节X线和MRI图像。使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在35例初诊RA患者中,MRI表现包括滑膜增生和滑膜...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早期RA患者的手腕关节X线和MRI图像。使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在35例初诊RA患者中,MRI表现包括滑膜增生和滑膜炎、腱鞘炎、关节积液、骨质侵蚀和骨髓水肿。33例(94.3%)表现为滑膜增生和滑膜炎,注入对比剂后增厚的滑膜显著强化。28例腱鞘炎中,以尺侧伸肌腱腱鞘炎最多见,约占71.4%(20例),主要表现为受累肌腱腱鞘增厚和腱鞘积液。MRI检出25例患者中共27个骨质破坏灶。MRI对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P<0.01。15例骨髓水肿均发生于骨质破坏灶边缘,T2W脂肪抑制图像上呈边缘模糊的高信号影。结论骨质破坏可以出现在疾病早期。MRI能够很好地显示早期RA滑膜、腱鞘和骨的病变,是诊断早期RA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骨质侵蚀 滑膜炎 腱鞘炎 关节积液 骨髓水肿 滑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峰度成像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及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成芳 所世腾 +5 位作者 康记文 华小兰 耿小川 张科蓓 张庆 华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5例(9.4%)为1级,26例(49.1%)为2级,22例(41.5%)为3级。所有患者进行包括DKI序列的乳腺磁共振扫描。通过Matlab2011b软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扩散峰度平均值(mean kurtosis,MK)值,对照病理结果,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上述参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MD和MK值在不同级别浸润性乳腺癌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表达水平的ER、PR、HER-2及Ki-67统计学中发现,仅仅ADC和MD值对ER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K值对不同乳腺癌Ki-67高、低表达分组间的统计差异P=0.055,相较ADC、MD值已非常接近于0.05。ADC、MD和MK值在PR、HER-2等其余乳腺癌相关预后因素分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在术前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有限,但在评估肿瘤增殖活性方面有一定帮助,为肿瘤的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它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抑制技术在多肌炎、皮肌炎磁共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科蓓 华佳 +5 位作者 邹爱华 顾海燕 刘晓晟 林志谦 路青 许建荣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技术在多肌炎、皮肌炎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46例经临床确诊多肌炎或皮肌炎患者双侧大腿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T2W及抑脂序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或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技术在多肌炎、皮肌炎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46例经临床确诊多肌炎或皮肌炎患者双侧大腿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T2W及抑脂序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或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观察比较抑脂序列与常规T1W、T2W序列在病变检出能力上的差异。结果⑴本组46例患者中有43例于MRI上发现不同程度异常表现,提示肌炎33例、筋膜炎40例、皮下结缔组织炎20例、骨髓水肿13例、肌肉萎缩5例。⑵在抑脂序列上,除了肌肉萎缩,其它异常表现悉数发现;T1W上发现皮下结缔组织炎12例、骨髓水肿5例、肌肉萎缩5例,未发现肌炎、筋膜炎;T2W上发现肌炎10例、肌肉萎缩5例,未发现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骨髓水肿。⑶T1W上发现的12例皮下结缔组织炎、5例骨髓水肿以及T2W上发现的10例肌炎患者,均处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T1W和T2W上发现的5例肌萎缩患者均处于慢性期;慢性期患者中发现的3例轻度肌炎、10例轻度筋膜炎均只在抑脂序列上发现,T1W或T2W上未见显示。结论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明显提高MRI上软组织炎性病变的检出,抑脂序列应作为多肌炎、皮肌炎患者软组织MRI检查的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肌炎 皮肌炎 筋膜炎 脂肪抑制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匿源性咯血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池嘉昌 许建荣 +3 位作者 沈加林 张学彬 程杰军 庄治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 目的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责任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为吸烟者(或有吸烟史)。所有患者术前CT增强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肺实质内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变。1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动脉造影存在血管异常表现,总共24支责任血管,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1支、左侧支气管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2支、肋间动脉3支。术后8例咯血立即停止,2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仍有咯血,行肺叶切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5个月咯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吸烟是匿源性咯血的一大危险因素,BA是匿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选择性BAE治疗匿源性大咯血安全、有效,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池嘉昌 沈加林 +2 位作者 许建荣 唐睿 程杰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128排CT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 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128排CT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DSA造影作为标准,分别分析CT灌注对TACE术后局部肿瘤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全肝CT灌注共检出病灶42处(100%),诊断正确率88.09%,灵敏度94.11%,特异度62.50%,阳性预测值=91.42%;阴性预测值=71.42%;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613。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区的相关灌注参数与非瘤区肝组织的灌注参数,两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指数(HAI)和肝门脉灌注(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技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IVIM弥散加权成像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小溪 吴连明 +3 位作者 张晓斐 陈伟波 所世腾 许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与3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多b值弥散加权图像资料,使用IVIM双指数模型计算肿瘤区与增生区的D值与f值,...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与3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多b值弥散加权图像资料,使用IVIM双指数模型计算肿瘤区与增生区的D值与f值,并分析D值与f值在肿瘤组与增生组间的差异,比较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的D值与f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区的D值与f值显著低于增生区(P<0.05)。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的D值与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的D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1),前列腺癌的f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780,P<0.01)。结论 D值与f值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与评估,IVIM模型将有望从弥散与灌注两方面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 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嵇 朱炯 +2 位作者 池嘉昌 沈加林 许建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1例,作体表区域定位后行旋转DSA采集,重建Innova CT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在DSA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皮肺穿刺活... 目的探讨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1例,作体表区域定位后行旋转DSA采集,重建Innova CT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在DSA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41次,40枚标本取得组织病理结果,阳性率97.6%,其中1例术中发生气胸,发生率4.8%。结论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引导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区域定位 活检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骁 华佳 +4 位作者 许建荣 李磊 柴伟明 华小兰 顾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检查8例,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高信号2例。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肿瘤,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而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小出血灶、囊变坏死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DWI体素不相干运动模型与单指数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耿小川 张庆 +5 位作者 华佳 柴伟明 所世腾 成芳 张科蓓 陈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通过DWI单指数模型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 o t i o n,I V I M)模型相关参数的比较,探讨二者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 目的通过DWI单指数模型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 o t i o n,I V I M)模型相关参数的比较,探讨二者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接受NAC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根据Miller&Payne病理反应分级标准将其分为有效组(19例)与无效组(1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NAC前、第二疗程末及第四疗程末MR影像学资料并获得DWI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VIM参数单纯弥散系数(Ds)、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f)和灌注分数(f)。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NAC前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ROC曲线对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第二、四疗程末与NAC前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AC前有效组ADC值、Ds值显著高于无效组;ADC值、Ds值在NAC前预测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未见明显差异;NAC第二疗程末ADC值、第二、四疗程末Ds值较NAC前显著升高;第四疗程末f值较NAC前降低。结论 ADC值和Ds值有助于治疗前预测NAC疗效,且其诊断效能相当,在NAC治疗过程中,ADC、Ds及f值对判断NAC疗效有一定的作用,单指数模型是一种较好的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