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生态系统5种修复树种的光合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媛 徐克芹 +4 位作者 曾平生 姚甲宝 孙洪刚 欧阳琼 肖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48,共7页
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征和不同树种光合能力的差异,为提高低效公益林质量提供依据。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红楠(Machilus thunb... 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征和不同树种光合能力的差异,为提高低效公益林质量提供依据。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5种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树种幼苗为试验对象,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以及估算光响应特征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均呈现出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先直线上升后缓慢增高再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光合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摩尔分数(Ci)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光系统(PS)Ⅱ潜在荧光活性(Fv/Fo)和光系统(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为苦槠显著高于木荷、浙江楠和刨花楠;生长特征参数、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不同树种光环境适应情况差异较大,苦槠阳性特征显著,可选择低效公益林改造的林窗中心位置进行栽植;木荷对光环境适应范围广,可以作为林窗近中心位置的补植树种;浙江楠、刨花楠和红楠均属于耐阴性较强的树种,可选择林窗边缘位置或者阴坡、半阴坡林窗进行补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亚热带树种 光合特征 低效公益林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3 位作者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马雪华 杨茂瑞 胡星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9-206,共8页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土壤水分 径流 杉木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于海霞 戴伟 +3 位作者 夏良放 邓宗付 王旭琴 聂立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④马尾松林0.0.2m和0.2.0.4in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4%和62%,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了23%,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8%和42%;过氧化物酶Km值分别降低了44%和48%,Vmax/Km增加了58%和92%,脲酶各项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增加.⑤混交林0—0.2m土层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和9%,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的Vmax/Km分别下降了7%、3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酶活性 酶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樟科3种植物幼苗叶结构型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超 赵广东 +4 位作者 王兵 史作民 邓宗富 夏晨 陈和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为了揭示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以樟科3种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工采集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并于温室培育,然后将幼苗移栽到野外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中亚热带樟科植物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 为了揭示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以樟科3种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工采集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并于温室培育,然后将幼苗移栽到野外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中亚热带樟科植物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两年生幼苗生长季节9种叶结构型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在3种植物幼苗中,香樟叶面积、叶厚度、叶体积、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叶组织密度最小;闽楠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大,叶磷浓度最高,叶面积、叶体积、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叶氮浓度最低;刨花楠比叶面积最大,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磷浓度最低;3种植物幼苗的叶厚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樟科3种植物幼苗的叶面积与叶体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氮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厚度与比叶面积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体积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氮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组织密度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在同质园中生长的刨花楠、香樟和闽楠幼苗的9种叶结构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不同物种同一叶结构型性状指标的大小顺序、种间差异及其显著性不同;3种植物幼苗不同叶结构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也不同。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樟科3种植物幼苗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植物幼苗 叶结构型性状 种间差异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岗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兵 李海静 +1 位作者 李少宁 邓宗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8-682,699,共6页
对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与立地条... 对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与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及受干扰的状况有关。一般立地条件较好,林分郁闭度小或林分受强度干扰后正处于次生演替的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较高。植物生长型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关系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草本层与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小,灌木层种类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常绿阔叶林群落重要值先增后减,中海拔的丰富度最大,由此认为干扰严重低海拔重要值增加,而乔木层在低海拔丰富度最小,草本层丰富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群落梯度 海拔梯度 大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几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萍 王兵 +3 位作者 戴伟 王丹 邓宗付 赵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8,共7页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林分类型 土壤肥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迹地不同森林经营类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玉文 聂道平 +1 位作者 王兵 陈仲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常绿阔叶林迹地经营不同人工林类型使土壤容重增加了0.06~0.31g/cm3,土壤毛管孔限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限度分别降低了4.59~7.21百分点、3.95~10.98百分点、11.54~16.32百分点。6种森林类型土壤腐殖质、全N、全P含量均为A层高于... 常绿阔叶林迹地经营不同人工林类型使土壤容重增加了0.06~0.31g/cm3,土壤毛管孔限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限度分别降低了4.59~7.21百分点、3.95~10.98百分点、11.54~16.32百分点。6种森林类型土壤腐殖质、全N、全P含量均为A层高于B层,其中土壤腐殖质、全N平均含量顺序为: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常绿阔叶林>杉木>鹅掌楸>马尾松。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队总酚含量之间,全N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2、0.883,达权显著相关。6种森林类型中除马尾松林地土壤腐殖质HA/FA<1外,其余5种森林土壤均为HA/FA>1。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明显好于单一树种栽培,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森林经营类型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减水对中亚热带壳斗科三种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常宏 杨洪国 +5 位作者 赵广东 史作民 王兵 陈健 罗嘉东 陈和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753-6761,共9页
土壤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探讨常绿阔叶树种对模拟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的响应,以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的壳斗科(Fagaceae)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niana)和... 土壤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探讨常绿阔叶树种对模拟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的响应,以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的壳斗科(Fagaceae)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niana)和麻栎(Quercusacutissima)五年生幼树为对象,比较了对照(CK)、施氮(+N,施氮60kghm^-2a^-1)、减水(-W,减少自然降水的50%)以及施氮和减水(+N-W,施氮60kghm^-2a^-1和减少自然降水的50%)对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了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P<0.05)。(2)减水未引起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显著下降(P>0.05)。(3)除麻栎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外,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对三种幼树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4)施氮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干重比、大叶青冈幼树的干重比和枝重比(P<0.05),降低了大叶青冈的叶重比和根重比(P<0.05)。(5)减水导致丝栗栲幼树和麻栎幼树的根重比、麻栎幼树的根冠比显著增加(P<0.05),引起丝栗栲幼树的枝重比、麻栎幼树的叶重比、枝重比和干重比显著降低(P<0.05)。(6)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根重比(P<0.05),降低了麻栎幼树的干重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减水 壳斗科 幼树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授粉配置技术
10
作者 张婷 李建安 +5 位作者 龚玉子 杨昕悦 刘彩霞 王浩宇 谭晓风 李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授粉试验,测定座果率、果实发育情况、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油茶授粉组合效果。【结果】1)‘德字1号’的始花期在10月14日,较‘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分别早3、9、12和25天,5个油茶品种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华金’盛花期最长,从10月30日持续到11月26日,‘湘林97号’的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德字1号’和‘华金’仅相遇9天和12天。2)5个油茶品种最终座果率最高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德字1号’、‘华鑫’ב华金’、‘湘林210’ב德字1号’和‘湘林97号’ב华鑫’,比其自然授粉分别高44.66%、43.94%、31.08%、16.38%和10.05%,其中,‘华鑫’花粉给‘湘林97号’授粉的单果质量高于其他父本的授粉效果。3)‘华鑫’花粉给‘华金’授粉后的干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最高,分别比‘华金’ב湘林97号’的果实显著高23.57%和36.89%(P<0.05)。‘湘林210’和‘华金’相互配置的果实含油率最高,均为7.60%。‘湘林97号’ב华鑫’的果实含油率比父本为‘德字1号’和‘华金’的组合果实含油率分别高15.65%和14.67%,差异显著(P<0.05)。4)(♀×♂)‘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华鑫’、‘华鑫’ב湘林97号’和‘湘林210’ב华鑫’授粉组合油茶母本的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授粉(P<0.05)。【结论】综合比较花期、座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确定‘德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210’;‘华金’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德字1号’和‘湘林210’;‘华鑫’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97号’‘湘林210’和‘德字1号’;‘湘林210’的最佳授粉品种为‘湘林97号’,其次为‘华金’、‘华鑫’;‘湘林97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湘林210’。其中,‘华金’与‘华鑫’、‘华鑫’与‘湘林97号’、‘湘林210’与‘湘林97号’和‘德字1号’与‘湘林210’4组品种间适宜等比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配置 授粉 座果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李峰卿 刘素贞 +3 位作者 罗桂生 邹玉玲 黄维 曾满生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内野生和人工栽培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构建沙氏鹿茸草健康的根际微环境,进一步探究沙氏鹿茸草仿野生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油茶、... 【目的】分析江西省内野生和人工栽培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构建沙氏鹿茸草健康的根际微环境,进一步探究沙氏鹿茸草仿野生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油茶、栀子、马尾松林下野生以及人工栽培2种生境下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种生境下,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最高,但在各林分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生境下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共有优势属包括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慢生根瘤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Occallatibacter、苔藓杆菌属和uncultured bacterium等有益菌;野生生境和人工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栽培生境下变形菌门丰度最高;野生生境特有优势菌属(嗜酸栖热菌属、FCPS473、丛毛单胞菌属、酸杆菌属、未培养酸杆菌属、uncultured_forest_soil_bacterium等)的丰度在人工栽培生境下显著降低,而人工栽培生境特有优势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粒状胞菌属、嗜盐囊菌属、 Mucilaginibacter)的丰度较野生生境增加明显。冗余分析表明,根际细菌群落与土壤全氮、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结论】在野生和人工栽培生境间,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但野生生境沙氏鹿茸草根际细菌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土壤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鹿茸草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光照和NAA对闽楠生长和植株构型的影响
12
作者 王丽云 喻龙华 +5 位作者 陈家堂 厉月桥 周幼成 刘源博 宋连生 汪盛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1,共9页
【目的】为促进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闽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因素完全交互设计,分析土壤类型(S1和S2)、光照强度(25%、50%、75%和100%透光率)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0、25、50和75 mg/L)及其交互作... 【目的】为促进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闽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因素完全交互设计,分析土壤类型(S1和S2)、光照强度(25%、50%、75%和100%透光率)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0、25、50和75 mg/L)及其交互作用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规律。【结果】1)土壤类型S2处理的闽楠苗高、地径增长速率、地上/地下、干、枝、叶的生物量、冠幅、分枝数、叶片数明显优于土壤类型S1处理。S1中光照强度和激素水平显著影响每一层干生物量、2/4枝生物量、2/4和3/4叶生物量、2/4和4/4分枝数、2/4叶片数。S2中光照强度和激素水平仅显著影响2/4、3/4叶生物量、4/4分枝数、3/4叶片数;2)在2种常见土壤类型中,闽楠幼苗均在适度光照强度50%或75%时表现最好,低光照或者高光照抑制了闽楠干、枝、叶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片数量。75%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低于25%和50%光照强度处理;3)在同一土壤类型条件下,光照强度和NAA浓度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同一光照强度下,仅NAA的影响差异不大;4)3种因素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中,最显著的是土壤类型,其次是光照及光照和土壤的交互效应,再次是激素、激素与土壤或光照的交互作用,最后是三者的交互作用。【结论】土壤类型S2处理的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明显优于土壤类型S1。S2中75%透光率+0 mg/L NAA处理的闽楠幼苗生长和构型整体优于其他处理,其中该处理在地径、3/4叶片数,2/4叶生物量表现最好。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闽楠幼苗适宜的关键栽培管理条件,为闽楠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生长 构型 土壤类型 光照强度 萘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林业专题制图方法优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丹华 石军南 +3 位作者 陈传松 卢海燕 司芳芳 徐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以林相图制作为例,分别利用ViewGIS、ArcGIS对2009年广西省八步区桂岭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并在ArcGIS中完成了平桂管理区及八步区所有乡镇林相图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GIS的林业专题制图优化方法。... 以林相图制作为例,分别利用ViewGIS、ArcGIS对2009年广西省八步区桂岭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并在ArcGIS中完成了平桂管理区及八步区所有乡镇林相图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GIS的林业专题制图优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ViewGIS中矢量化及建立拓扑关系,提高了矢量化的效率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拓扑建立的时间,并实现了小班的自动编号。ArcGIS中模板和符号库的制作及应用,一方面节省了制图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同一专题的专题图表现风格的一致性及整体美观性。经实践,该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林业专题图制作效率,且成图更为规范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专题图 优化方法 ARCGIS view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穗组合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14
作者 陈泽鑫 葛晓宁 +11 位作者 郭红艳 晏巢 曹林青 周幼成 邹玉玲 田丰 何铁定 肖爽 张旭 陈丹阳 黄细乃 钟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砧木嫁接对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浙江红花油茶的高效栽培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普通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芽苗砧,以浙江红花油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砧木嫁接对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浙江红花油茶的高效栽培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普通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芽苗砧,以浙江红花油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探究3个嫁接组合处理对浙江红花油茶接穗生长势、光合生理指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普通油茶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砧木嫁接时,成活率、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最高,根冠比最小;攸县油茶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砧木嫁接时,总干质量、根冠比、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高。在砧穗愈合后植株生长期间,浙江红花油茶砧木嫁接组合和攸县油茶砧木嫁接组合叶片内源激素(ZR+IAA+GA_(3))/ABA、ABA/IAA值持续增长。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ABA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ZR含量与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A_(3)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普通油茶砧木嫁接组合早期生长情况表现更好,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嫁接优良砧木;而叶片中的ABA/IAA和(IAA+ZR+GA_(3))/ABA的比值表明攸县油茶砧木更适合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矮化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嫁接 内源激素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林业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频 张邦文 +2 位作者 蔡海生 金苏蓉 韩天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1-797,共7页
林业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主体,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探讨了林业生态安全的内涵,构建了3个层次18个指标的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法对江西省2006年和2010年林业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反映"十一五"期... 林业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主体,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探讨了林业生态安全的内涵,构建了3个层次18个指标的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法对江西省2006年和2010年林业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反映"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6年和2010年江西省林业生态安全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且2010年比2006年较安全综合关联度略有下降,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病虫害发生率、树种结构、龄级结构以及年均森林消长比等指标是影响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林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物元分析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16
作者 陈丹阳 晏巢 +6 位作者 曹林青 黄细乃 陈银霞 何铁定 葛晓宁 袁雅琪 钟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7,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油茶果皮形态、木质素等粗纤维成分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为培育薄皮、大果、高出油率油茶良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林3号’和‘长林40号...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油茶果皮形态、木质素等粗纤维成分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油茶果皮发育及粗纤维成分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为培育薄皮、大果、高出油率油茶良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油茶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果皮形态指标、果皮粗纤维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5种内源激素含量,探讨2个油茶品种果皮内含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油茶果皮鲜质量的生长速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果皮在4月10日左右完成快速增厚,到6月13日基本不增加,果皮鲜质量在6月上旬才开始快速增加。‘长林3号’和‘长林40号’果皮中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先后启动快速合成积累过程,启动时间分别为5月20日左右、5月底到6月初、6月13日左右。在快速合成积累的启动时间、达到峰值和结束时间上,2个油茶品种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油茶品种的果皮鲜质量、果皮厚度与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ZT、ABA含量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2个油茶品种果皮中ABA、ZT含量均与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林3号’果皮鲜质量、半纤维素含量与果皮AC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长林40号’果皮厚度与AC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果皮厚度、果皮鲜质量与木质素等粗纤维含量及ABA、ZT、ACC激素含量相关,木质素的合成积累决定了油茶果皮的厚度,‘长林40号’较‘长林3号’果皮厚度更厚,木质素含量更高,木质素快速合成积累持续时间更长。在果皮增厚基本完成后,果皮鲜质量进入快速增加阶段,油茶果皮鲜质量随着粗纤维的合成积累而增加。‘长林40号’较‘长林3号’果皮鲜质量更大,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质量及3者组成的粗纤维总质量更大,粗纤维的合成积累对果皮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皮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薄皮大果的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皮发育 粗纤维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系木姜叶柯的叶功能性状与主要活性成分差异
17
作者 宋云霞 厉月桥 +5 位作者 何平 刘仁 孙韵 刘儒 聂林芽 吴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家系木姜叶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的叶功能性状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木姜叶柯经济生态型优良种质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9个种源16个家系的木姜叶柯叶片为材料,测定其... 【目的】探明不同家系木姜叶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的叶功能性状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木姜叶柯经济生态型优良种质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9个种源16个家系的木姜叶柯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形态特征指标、养分含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家系来源对木姜叶柯叶片的形态特征、养分含量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叶片功能性状和主要活性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湖南城步家系(LNT2)表现出最优的资源利用效率,其叶干质量(0.25 g)、叶体积(550.75 mm^(3))和叶干物质含量(34.62%)均最高,而比叶面积(110.97 cm^(2)/g)最小;江西安福家系(AF)的根皮苷含量(27.93 mg/g)最高;湖南绥宁家系(C2)的三叶苷含量(37.12 mg/g)和根皮素含量(3.68 mg/g)最高;二氢查耳酮含量较高的3个家系分别是AF(60.08 mg/g)、C2(54.92 mg/g)和江西分宜家系(NZ,44.88 mg/g)。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在家系间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根皮苷和三叶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8.12%和45.93%。【结论】木姜叶柯家系间叶功能性状与活性成分变异丰富。湖南城步家系(LNT2)资源利用效率高,湖南绥宁(C2)、江西分宜(NZ)和江西安福家系(AF)活性成分含量突出,是优质种质选育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家系 叶片功能性状 主要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杉木林林窗土壤—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18
作者 肖斌 姚甲宝 +3 位作者 徐克芹 袁媛 丁颖 蔡宗明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6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林窗大小与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的持水特性,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5,30,50 a林窗,并以顶级群落作为对照,每个林窗年龄设置小林窗(≤50 m^(2))、中林窗(50~100 m^(2))、大林窗...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林窗大小与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的持水特性,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5,30,50 a林窗,并以顶级群落作为对照,每个林窗年龄设置小林窗(≤50 m^(2))、中林窗(50~100 m^(2))、大林窗(≥100 m^(2))及非林窗对照4个处理,通过环刀法、铝盒烘干法、凋落物浸泡法分别测定土壤及凋落物持水特性。[结果]①仅杉木林窗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特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林窗大小、林窗年龄与大小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②4 a中林窗土壤持水性最佳,15 a中林窗半分解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自然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表现最优。③各林窗年龄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变化,中林窗和大林窗表现较好,半分解层持水能力强于未分解层。④凋落物半分解自然持水量与土壤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4 a和15 a中林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性良好,人工开设中等大小林窗可作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窗 低效林 土壤及凋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9
作者 庞嘉诚 韩春霞 +5 位作者 黄雅茹 王雨昕 卢嘉华 刘雅婧 郝需婷 董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4期74-77,92,共5页
作为西北干旱区特有的常绿灌木,沙冬青以其抗旱、耐寒、耐贫瘠和耐盐碱的特性,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和天然更新能力有限,沙冬青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沙冬... 作为西北干旱区特有的常绿灌木,沙冬青以其抗旱、耐寒、耐贫瘠和耐盐碱的特性,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和天然更新能力有限,沙冬青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沙冬青的繁殖和保护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沙冬青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从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提出当前沙冬青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旨在为建立高效的沙冬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濒危植物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姜叶柯花序生长、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20
作者 何平 厉月桥 +5 位作者 刘仁 喻龙华 张华聪 宋云霞 孙韵 郭志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明确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姜叶柯生殖枝比例、花序产量及其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方法】以7 a生木姜叶柯优良无性系人工林为材料,在其生理分化前连续6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复硝酚钠、矮壮素和多效唑,以喷... 【目的】明确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姜叶柯生殖枝比例、花序产量及其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方法】以7 a生木姜叶柯优良无性系人工林为材料,在其生理分化前连续6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复硝酚钠、矮壮素和多效唑,以喷清水为对照,对植株叶片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生殖枝比例和花序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姜叶柯生殖枝比例和花序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矮壮素处理的生殖枝比例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0%以上,喷施1000 mg·L^(-1)复硝酚钠处理的花序总产量最高,为332.73 g·m^(-2);喷施1000 mg·L^(-1)多效唑处理的雌雄混合花序产量最高,比对照高6.56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不同时期木姜叶柯叶片中IAA、ABA、GA_(3)、ZR、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喷施多效唑处理的IA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处理与之相反;在前后期GA_(3)、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的ABA和ZR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殖枝比例与IA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单位面积花序总产量、单位面积雄花序产量与Z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位面积雌雄混合花序产量与GA_(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IAA和GA_(3)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木姜叶柯花序产量、雌雄混合花序产量最佳的处理分别为1000 mg·L^(-1)的复硝酚钠和1000 mg·L^(-1)的多效唑;植物IAA激素含量调控生殖枝比例和可溶性糖含量,ZR和GA_(3)激素含量的升高会促进花序产量。生产中可根据需求调控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木姜叶柯花序产量和生殖枝比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植物生长调节剂 花序产量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