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环境下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实验设计
1
作者 李丽 张子宣 +4 位作者 赵辉辉 庞玥 苏展勇 李元奎 林卫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该方法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等物理参数,同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复现自然场景中的植物、水景和天空等景观要素。这种设计允许研究者探索多种物理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全面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有效克服了由于天气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实验的困难,拓展了景观感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室 虚拟现实技术 景观感知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性建构——以深圳湾公园计划实践为例
2
作者 王世福 李颖怡 邓昭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在全球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公园地方性是在协同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演化与人文活动,不断迭代重构形成的独特在地属性。通过提出“公园地方性”概念及创新协同机制,并以深圳湾公园计划作为实证,为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适应性演... 在全球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公园地方性是在协同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演化与人文活动,不断迭代重构形成的独特在地属性。通过提出“公园地方性”概念及创新协同机制,并以深圳湾公园计划作为实证,为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适应性演化与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理论方面,以地方理论的3种研究视角为基础,提出公园地方实践(景观表征)、再现地方(社会建构)与地方再现(场景活力)的“三元地方性”研究框架;基于公园是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环境-主体-需求”的创新驱动作用、“内部-边界-外部”联动的创新空间网络、“空间-治理-文化”的要素系统创新和“区域(城市)-社区-场地”的多尺度地方性传导体系。实证方面,阐释深圳湾公园计划的创新实践,总结环深圳湾大公园系统和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的2个公园案例——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地方性建构路径。最后进行总结与思考,指出协同创新是公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动力来源,空间、治理和文化的协同创新决定着公园地方性的根本属性;未来公园地方性建构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地域自然文化、社会需求与地方感知的景观空间实践;建立社会参与、科学完善和智慧高效的公园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持续、地方特色和多元活力的公园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地方性 协同 城市创新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景图像深度学习驱动下的历史建筑普查与管控研究——以泉州为例
3
作者 潘莹 黄龙英 +1 位作者 施瑛 游永熠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共10页
历史建筑作为见证城市演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传承文脉、延续风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历史建筑全域普查工作量大、保护周期长、数量众多、管控困难等问题,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为例,结合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深度学习算法与GIS空间分析方... 历史建筑作为见证城市演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传承文脉、延续风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历史建筑全域普查工作量大、保护周期长、数量众多、管控困难等问题,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为例,结合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深度学习算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由“传统风貌体系搭建-传统风貌特征检测-现代建筑区分筛除-传统建筑分布分析”组成的历史建筑智能识别模型,从泉州海量街景图像中高效采集传统建筑信息,绘制历史建筑潜在资源地图,并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基于街景图像深度学习的历史建筑智能识别模型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结果稳定等优势,能够在历史建筑普查、建档、管控工作中,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快速采集信息与动态检验管理等方式发挥技术效用,适应了宏观空间尺度下历史建筑的高效普查与动态监测需求,为历史建筑普查与管控实践流程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街景图像 历史建筑 历史保护 遗产管理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时代的变革与挑战——Age of the City:Why Our Future will be Won or Lost Together导读
4
作者 魏宗财 吴征忆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集聚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已达33亿人,首次超过全球人口总量的50%,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时代的来临[1]。2021年,该比重已增长至56%[2]。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集聚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已达33亿人,首次超过全球人口总量的50%,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时代的来临[1]。2021年,该比重已增长至56%[2]。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短短数年内我们目睹了全球传染病暴发、环境问题加剧、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等系列事件。另外,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远程办公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商业空间和公共交通系统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深入发掘当前的实际问题,对重塑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时代 环境问题 传染病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发展演进研究
5
作者 向科 王屿舟 +1 位作者 欧阳一语 向姝胤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会情境重塑,展现社会建构性;在再生产场域中,知识通过代际传承与创新实现主体间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情境中逐步建构其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了三种典型范式:“社会到思想”、“思想到社会”和“思想到思想”。揭示了岭南建筑学派的独特性及其社会建构的互动性。阐明了学派通过知识生产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发展,探索了中国自主建筑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岭南建筑学派 知识生产 思想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得益制度与实践--以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地区更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璟寰 陈思楠 +2 位作者 戚冬瑾 陈博敏 朱伟鹏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5,共13页
英国自1909年开始探索规划得益机制,深刻影响1947年土地开发权国有化,为后续的涨价归公奠定了法理基础。介绍英国规划得益制度的历史发展以及现行制度工具,回顾英国伦敦国王十字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片区更新实践,分析其多元发展... 英国自1909年开始探索规划得益机制,深刻影响1947年土地开发权国有化,为后续的涨价归公奠定了法理基础。介绍英国规划得益制度的历史发展以及现行制度工具,回顾英国伦敦国王十字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片区更新实践,分析其多元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重点是土地增值收益在社区层面的公共还原机制。总结规划得益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还原对象(公共利益)的识别、基于目标而非指标的公共还原内容的界定及落实规划义务的重要工具“开发协议”等,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与规划得益制度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得益 规划义务 基础设施税 国王十字 公共利益代言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旧小区外部空间改造体系定量化建构及策略:以郑州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劲松 耿佩 +3 位作者 彭林涛 闫超杰 李坤明 刘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72-3879,共8页
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处于全面推进阶段,构建出系统且科学的老旧小区外部空间改造体系,对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审查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梳理并建构了一个涵盖5个准则层23个小类的外... 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处于全面推进阶段,构建出系统且科学的老旧小区外部空间改造体系,对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审查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梳理并建构了一个涵盖5个准则层23个小类的外部空间综合改造体系。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从不同主体视角出发,量化分析了各改造要素的权重。在准则层面,居民更关注设施改造和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评价权重分别为0.2569和0.2231,而规划设计管理人员更注重交通和环境改造,评价权重分别为0.2382和0.2317。因子层权重显示所有主体均强调了景观绿化、活动空间品质、环卫设施及立面翻新最为重要,应在老旧小区外部空间改造中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多主体 改造体系 改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研究进展:概念框架、测度和优化策略
8
作者 魏宗财 林宇栋 +1 位作者 文晓岚 李琼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7,共8页
频发的极端气候灾害与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测度及优化策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基于对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文献的计量分析,将国内外极端气候下的城市韧性研究成果划分为起步探索(2008年之前)、稳步发展(2... 频发的极端气候灾害与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测度及优化策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基于对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文献的计量分析,将国内外极端气候下的城市韧性研究成果划分为起步探索(2008年之前)、稳步发展(2009—2019年)和深度拓展(2020年至今)3个阶段,并围绕概念框架、测度方法、规划理论与策略、治理理论与策略等内容,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凝练总结。研究发现,既有成果大多聚焦于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的特征、测度方法、主动与被动规划策略及多主体治理模式等方面。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建构,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下静态指标与动态模型方法的综合使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等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韧性提升路径与方案。研究成果能够为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研究的本土化和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城市韧性 国土空间规划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逻辑与架构
9
作者 郭仁忠 杨晓春 +5 位作者 洪武扬 甘欣悦 程芳芳 王凯 王伟玺 徐辉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共15页
在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焦点。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围绕防灾减灾的专项规划,而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安全韧性整体升维。本文基于我国城市存... 在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焦点。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围绕防灾减灾的专项规划,而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安全韧性整体升维。本文基于我国城市存量发展的问题与需求,在“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城市安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与逻辑框架,构建了“系统-时间-空间”三维思考结构,并提出“技术方法-规划内容-政策法规”三重实践路径。文章系统解析了由基础理论向应用实践转化的技术路线,提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应以“因险制宜、形数共构”为指导思想、“适度承压、迅速复能”为战略目标、综合“精准适配、以数赋形”的方法体系与技术手段,以期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立底层逻辑,进而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源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韧性 规划设计 数字技术 方法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超高层建筑横风向基底气动弯矩功率谱的精细化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禹儒 胡晓琦 +1 位作者 谢壮宁 余先锋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4,共11页
我国现行荷载规范中横风力相关计算公式适用深宽比范围较小,实际工程中的大深宽比建筑沿用现行荷载规范则会造成较大误差。为此并结合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该文核查所有风场模拟结果并对B、D两类地貌风场重新进行高质量的模拟,进而对3种... 我国现行荷载规范中横风力相关计算公式适用深宽比范围较小,实际工程中的大深宽比建筑沿用现行荷载规范则会造成较大误差。为此并结合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该文核查所有风场模拟结果并对B、D两类地貌风场重新进行高质量的模拟,进而对3种不同高度和7种不同矩形截面尺寸的系列超高层建筑模型进行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研究,由获的结构基底气动力数据拟合得到横风向基底气动弯矩均方根系数以及无量纲功率谱经验公式。该系列公式适用于深宽比为0.5~5的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与相对更为简洁的公式形式,并在一定的建筑高度变化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已有文献结果相比,该文试验风场更接近现行荷载规范的标准风场,所得到的拟合公式更能真实反映现行荷载规范各类地貌下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横风力的实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荷载 风洞试验 横风向基底气动弯矩 公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计算及时空特征——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11
作者 张玥明 王静 严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对大学校园的减碳,仍要应对“校园空间中影响碳排放的本质因素不清楚、校园碳排放量化模型不统一”的挑战。因此,通过建构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将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计算实例,建立校园规划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凝练碳排放时空特征,从而识别校园的减碳潜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行碳排放 大学校园 碳排放计算 时空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比较
12
作者 田浩楠 李敏稚 吕雅婷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理论。随着城镇化和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20世纪以来国内该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城市空间特征、结构及实践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与国际成熟理论相比,当前研...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理论。随着城镇化和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20世纪以来国内该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城市空间特征、结构及实践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与国际成熟理论相比,当前研究仍未突破“重经济轻人文”的理念制肘,缺乏对社会维度的深度探索。为推动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亟需拓宽国际视野,引入多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欧美及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和知识结构,厘清研究的当前问题。旨在探索城市社会空间与人居环境科学的融合路径,为理论创新和城市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空间 国内外比较 知识图谱 知识维度 本土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发展潜能评价──以广州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例
13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吴子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多局限于站点层面,未能充分考虑廊道尺度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问题,以广州2号线、3号线和5号线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廊道视角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利用核密度及廊道平衡量化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多局限于站点层面,未能充分考虑廊道尺度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问题,以广州2号线、3号线和5号线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廊道视角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利用核密度及廊道平衡量化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沿线站点的发展状态及潜能,并对3条典型地铁线路的未来发展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号线整体呈“从属”状态,节点与场所价值均偏低;3号线整体呈“失衡节点”状态,交通优势显著,但场所价值待提升;5号线整体相对接近平衡,节点与场所价值发展较为协调;建议3条线路从“廊道-站点”双尺度全面审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研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发展潜能及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轨道交通廊道 核密度分析 廊道平衡量化 “廊道-站点”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货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团购自提点区位选择特征探究——以广州主城区为例
14
作者 梁旭初 兰志懿 魏宗财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共11页
近年来,采取“线上预售+线下自提”的社区团购模式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国内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零售模式相比,社区团购自提点的区位选择、空间组织和服务范围方面呈现明显变化,亟需从“人、货、场”零售业三要素的视角审视其... 近年来,采取“线上预售+线下自提”的社区团购模式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国内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零售模式相比,社区团购自提点的区位选择、空间组织和服务范围方面呈现明显变化,亟需从“人、货、场”零售业三要素的视角审视其自提点的区位选择特征。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综合使用兴盛优选团购自提点、建成环境、人群画像和商铺租金数据,并运用核密度分析、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阐释社区团购自提点的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优化策略。经研究发现:(1)社区团购自提点以社区商业设施为依托载体,呈现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2)社区团购自提点虽对传统零售空间的分布存在路径依赖,但也在传统零售业欠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附近形成集聚热点;(3)零售设施密度是影响社区团购自提点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以及特定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从自提点空间分布和依托空间选择两个方面对社区团购自提点的区位选择提出优化建议,能为社区团购自提点的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团购 “人货场” 区位选择 新零售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冷却塔填料性能实验研究及优化
15
作者 陈勇春 刘金平 +3 位作者 谭小卫 苏振兴 谭志锋 邹震杰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作为冷却塔的换热核心部件,填料的性能对强制通风冷却塔动力设备的功耗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搭建横流冷却塔填料性能实验台,研究了风速、淋水密度及填料高度对人字波纹填料传热传质性能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并拟合出相关经验公式对横流冷却... 作为冷却塔的换热核心部件,填料的性能对强制通风冷却塔动力设备的功耗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搭建横流冷却塔填料性能实验台,研究了风速、淋水密度及填料高度对人字波纹填料传热传质性能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并拟合出相关经验公式对横流冷却塔的风机功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填料的传热传质性能随着风速、淋水密度的增大以及填料高度的减小而提高。其中,风速是影响横流冷却塔填料传热传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风速由0.96 m/s增至2.05 m/s,填料的容积散质系数可提升70%;在小淋水密度下,增大淋水密度可以较好地提升填料的传热传质性能。填料区风阻随着风速的提升明显增大,在实验条件下,填料区风阻约与填料迎面风速的1.68~1.91次方成正比。当冷却水体积流量为70 m^(3)/h时,可牺牲20%换热量,将进出水温差由5℃降至4℃,耗电比可减小约71%;而保持耗电比为0.035 kW·h/m^(3),将逼近度由4℃降至3℃,冷却水体积流量需减小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流式冷却塔 人字波纹填料 传热传质 风阻 耗电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群光伏潜力评估研究
16
作者 张佳璇 王静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0-100,共11页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光伏潜力与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能耗特征关联的问题,探讨光伏规模化应用背景下,不同校园规划模式的校园光伏潜力的分布规律与空间适配策略。以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例,采用Ladybug工具量化测算建筑群屋面光...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光伏潜力与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能耗特征关联的问题,探讨光伏规模化应用背景下,不同校园规划模式的校园光伏潜力的分布规律与空间适配策略。以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例,采用Ladybug工具量化测算建筑群屋面光伏有效利用面积,评估技术潜力,并结合有效面积利用与能源消纳分析解析规划布局对光伏潜力分布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校园规划模式对光伏潜力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各类型校园建筑群光伏应用特征各有差异。基于空间与用能特征的光伏部署策略可有效提升校园绿色能源覆盖率,结果为光伏技术与校园规划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潜力 大学校园 校园建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天然光环境的非视觉健康研究综述
17
作者 孙国栋 杜宏武 《广东园林》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天然光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其非视觉效应与建筑光环境设计的联系密切。通过系统梳理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天然光非视觉效应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向,分析总结建筑非视觉天然光环境研究相关的空间场景(校园、办公、医疗等)和空... 天然光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其非视觉效应与建筑光环境设计的联系密切。通过系统梳理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天然光非视觉效应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向,分析总结建筑非视觉天然光环境研究相关的空间场景(校园、办公、医疗等)和空间变量、量化指标与标准,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空间变量、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共同影响建筑空间的非视觉天然光环境;城市设计、空间形体、控光界面、室内属性和视点特征5类空间变量对非视觉效应具有显著影响;量化指标与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研究方法为现场实测和模拟实验。最后展望了非视觉效应在建筑天然光环境中的研究方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觉效应 天然光 光环境 健康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广交会琶洲展馆创作为例
18
作者 邓心宇 倪阳 原玮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会展建筑”的类型分析出发,探析会展建筑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发掘应对当代大型复杂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创作与实践为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研究带来了积极探索,对于当代建筑系统性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建筑 要素关联 类型分析 系统设计 广交会琶洲展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龄友好视角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9
作者 陈宏胜 李峥 +2 位作者 蔡艳君 蔡一丹 张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负载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全龄友好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人口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对深圳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分析基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负载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全龄友好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人口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对深圳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分析基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4类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深圳市发展特点,结合不同类型设施的供给特点和属性,提出适应存量开发布局、兼顾均等化和弹性配置、突出代际融合、面向家庭需求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友好 “人口—设施”匹配 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城市特殊政策区规划运作机制及对我国详细规划的启示——以巴黎协议开发区为例
20
作者 李振燊 黄莹 +1 位作者 林若晨 陈永明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3,共12页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特殊政策区立足于重大发展战略或核心功能,具有多层级政策供给,各部门协同,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等多层次规划设计并存的特点。对法国巴黎协议开发区制度架构、运作机制与实施成效进行观察与分析。...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特殊政策区立足于重大发展战略或核心功能,具有多层级政策供给,各部门协同,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等多层次规划设计并存的特点。对法国巴黎协议开发区制度架构、运作机制与实施成效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其在法定地位上兼具规则和规划的双重性质,既是具有普遍羁束力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是体现地方发展目标的规划文本;在项目设立、实施研究、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各环节体现出全过程的协商与赋权。结合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语境,从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实施治理两方面总结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特殊政策区 协议开发区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