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鉴定巴西陆稻IAPAR9中的粒型基因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波 裴瑞琴 +4 位作者 杨维丰 朱海涛 刘桂富 张桂权 王少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2-1480,共9页
水稻粒型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是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水稻粒型基因的定位与遗传研究有助于稻米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改良。本研究利用巴西陆稻IAPAR9为供体、以华南地区高产籼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153份水稻单片... 水稻粒型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是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水稻粒型基因的定位与遗传研究有助于稻米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改良。本研究利用巴西陆稻IAPAR9为供体、以华南地区高产籼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153份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材料,连续两季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氏多重比较,结合代换片段重叠群作图,定位了13个控制水稻粒型及粒重的QTL。这13个位点分别分布于水稻1、2、4、5、6、7、9和11号染色体上,包括9个控制谷粒长的QTL、1个控制谷粒宽的QTL和3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其中,qGL1-2、qTGW1-2和qGL11为新鉴定的QTL位点。新的粒型QTL定位将为进一步的基因克隆与粒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提供依据和线索,也可为稻米产量与品质协同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三省区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的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楚婵 年海 +3 位作者 赵祯丽 李翰林 张玉龙 马启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5-564,共10页
以27个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和8个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记载及收获后考种数据的分析,对美国大豆不同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及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的生育期组及考种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大豆熟期组I^VIII... 以27个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和8个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记载及收获后考种数据的分析,对美国大豆不同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及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的生育期组及考种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大豆熟期组I^VIII标准品种的生育期逐渐变长,从83 d增加到104 d。华南地区春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83~85 d,夏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95~104 d。对于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美国的大豆表现为营养生长期(VE^R1)相对较短,生殖生长期(R1~R8)相对较长,而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生育期的表现则与此相反。考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单株总荚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等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农艺性状的差异与生育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结合生育期和考种的结果,可将夏播大豆品种华夏1号、桂夏1号和华夏3号分别划归到熟期组VI、VII和VIII。早熟春播大豆品种广东1号、华春2号、华春6号、柳豆1号划归到熟期组V,中晚熟春播大豆品种划归到熟期组VI或V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组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活志 刘洋 +2 位作者 陈阿 陈康 王秀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4-2365,共12页
【目的】探究供磷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磷吸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AMF与磷效率的关系,为接种AMF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供磷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磷吸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AMF与磷效率的关系,为接种AMF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磷高效大豆巴西十号(BX10)和磷低效大豆本地2号(BD2)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低磷和高磷两个磷水平,外源接种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Rhizophagus custos(Rc)两种AMF处理,以不接种AMF为对照(NM)。处理6周后,取地上部和根部样品,测定大豆植株干重和吸磷量、根冠比、菌根侵染率、根系性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低磷相比,高磷显著增加了大豆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降低了两个基因型大豆的菌根生长反应(MGR)和菌根磷反应(MPR)。低磷条件下,Ri、Rc处理显著增加了两个基因型大豆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增加了磷高效基因型BX10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相应地,两个基因型大豆负责菌根途径磷吸收的磷转运蛋白基因GmPT9的表达显著上调,磷低效基因型BD2中菌根诱导表达的GmPT8的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而主要负责根系途径磷吸收的GmPT4的表达量在接种与不接种AMF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高、低磷条件下,不接种AMF的BX10大豆根部干重和根冠比都显著高于BD2;在高磷条件下,BX10大豆根平均直径显著高于BD2。在低磷接种AMF条件下,BX10大豆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都显著高于BD2;在高磷接种AMF条件下,BX10大豆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也显著高于BD2。接种Ri处理磷高效基因型大豆BX10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BD2,而低磷接种Ri处理的BD2根系中GmPT8和GmPT9及GmSWEET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X10。【结论】高磷显著促进了两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生长和吸磷量,但低磷条件下的菌根生长反应和磷反应更高。高磷条件下,接种AMF进一步增加了BX10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但对BD2没有作用。在低磷条件下接种AMF,大豆根系可以同时促进根系和菌根途径吸收磷,增加两个基因型大豆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与BD2相比,接种AMF对BX10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菌根诱导表达的磷和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高低,不能直接反映菌根共生系统中磷和糖的分配量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大豆基因型 菌根生长反应 菌根磷反应 GmPT9 GmP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ABA和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欣欣 廖红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激素调控大豆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HN89"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5、0.50、1.00和5.00μmol·L-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激素调控大豆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HN89"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5、0.50、1.00和5.00μmol·L-1的GA3、ABA和6-BA处理大豆幼苗4 d,利用根系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和结论】0.05μmol·L-1GA3处理可使大豆总根长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主根、侧根生长和总根长会受到抑制,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平均直径,根变得纤细;0.05μmol·L-1ABA处理不影响大豆根系生长,当ABA处理浓度大于0.5μmol·L-1后,显著抑制了主根生长和侧根数,从而降低了根系总根长,但对根平均直径影响较小;4种浓度的6-BA处理均显著抑制大豆根系生长发育,主根长、侧根数和总根长都显著降低,但提高了根平均直径,根变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激素类物质及同一激素的不同浓度对大豆根系的主根、侧根生长有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A3 ABA 6-BA 根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PCR模板植物基因组DNA制备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慧娜 初志战 +2 位作者 马兴亮 李日清 刘耀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0-1205,共6页
制备大量生物样品的模板DNA用于PCR检测是费时费工的工作。本文介绍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植物基因组DNA(gDNA)制备及其用于PCR基因型检测的操作方法。将一小段单子叶植物苗叶片(与96方孔板的孔深大致相同)或一小块(约2~5mg)双子叶植物叶片... 制备大量生物样品的模板DNA用于PCR检测是费时费工的工作。本文介绍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植物基因组DNA(gDNA)制备及其用于PCR基因型检测的操作方法。将一小段单子叶植物苗叶片(与96方孔板的孔深大致相同)或一小块(约2~5mg)双子叶植物叶片放入96方孔板的各孔中、放入一粒直径4mm或3mm的合金珠和150μL制备缓冲液,盖上硅橡胶盖,在涡旋器或震动研磨器震动2~4min破碎组织。此方法获得的粗制gDNA样品浓度约2~4ngμL?1。用96针复制器或多通道移液器转移约0.5~1.0μL的gDNA溶液到96孔PCR板的反应液中,利用各种类型的PCR标记(简单序列重复SSR,插入缺失InDel等)进行基因型检测。此方法制备的gDNA模板也适合于较大DNA片段(>1kb)的扩增。本方法的关键是控制好在一定溶液量中破碎合适量的叶片,以及不要加入过量的gDNA溶液,以免带入过多的杂质抑制PCR效果。这种从材料种植、制备gDNA、转移样品gDNA,到PCR都是96格式化操作的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方法特别适合大量植物样品的规模化基因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制备 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乳熟期籽粒维生素A源和维生素E组分的变异 被引量:9
6
作者 冯发强 王国华 +2 位作者 王青峰 杨瑞春 李小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7-1234,共8页
维生素A和维生素E是人与动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微量营养物质。甜玉米是人类直接食用的一种鲜食玉米类型。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7份甜玉米自交系籽粒乳熟期的维生素A源和维生素E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玉米材... 维生素A和维生素E是人与动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微量营养物质。甜玉米是人类直接食用的一种鲜食玉米类型。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7份甜玉米自交系籽粒乳熟期的维生素A源和维生素E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玉米材料间维生素A源和维生素E各组分及α/γ-生育酚存在显著差异。非维生素A源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为维生素A组分中的主要成分,γ-生育酚为维生素E组分中的主要成分。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或不相关,其中β-胡萝卜素极显著正相关于玉米黄质、β-隐黄质和α-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各组分两两极显著相关,α/γ-生育酚极显著负相关于δ-生育酚和γ-生育酚,极显著正相关于玉米黄质和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与α-生育酚呈正相关。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甜玉米籽粒中维生素A源和维生素E的代谢和微营养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有益的表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乳熟期 维生素A源 维生素E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7
作者 刘耀光 李构思 +1 位作者 张雅玲 陈乐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9,共12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年诞生的CRISPR/Cas 基因编辑系统(主要包括 CRISPR/Cas9 和 CRISPR/Cas12a)与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在动植物中...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年诞生的CRISPR/Cas 基因编辑系统(主要包括 CRISPR/Cas9 和 CRISPR/Cas12a)与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在动植物中均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 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的发展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方向,以及基因编辑植物的靶点分析方法;对目前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 植物 基因组编辑 靶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500、Opera对甜玉米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发强 梁成 +4 位作者 周鹏 王青峰 杨瑞春 苏瑞蔼 李小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9,共3页
为探讨新型杀菌剂F500、Opera对甜玉米叶斑病的生理特性影响,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华珍、库普拉为试材,在甜玉米9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其对甜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F500和Opera喷施处理后发现,3个甜玉米品种的穗位叶的相对叶绿... 为探讨新型杀菌剂F500、Opera对甜玉米叶斑病的生理特性影响,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华珍、库普拉为试材,在甜玉米9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其对甜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F500和Opera喷施处理后发现,3个甜玉米品种的穗位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6、0.21、2.56μmol/m2.s;SOD和POD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CAT活性显著增加,提高1.33倍;鲜苞产量显著增加,提高1.10倍。说明F500和Opera喷施处理能显著影响甜玉米的生理特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强穗位叶的光合能力、增强抗逆性,提高了鲜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凯润 OPE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志豪 冯健禹 +2 位作者 郭勇祥 廖红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 【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供磷浓度的降低,“中国龙”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老叶黄化.在严重低磷(10和1μmol·L^-1)胁迫时,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不能正常结瓜.低磷降低了“中国龙”的生物量、磷吸收效率,但增加了根冠比,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分配.此外,在低磷胁迫下,“中国龙”还通过降低根平均直径,即根变细,来增加与养分的接触面积.10~100μmol·L^-1之间的磷浓度(如50μmol·L^-1)可作为黄瓜磷效率种质资源筛选的低磷处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磷吸收 磷效率 低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磷效率评价及其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静 郭勇祥 +3 位作者 林志豪 陈晓鑫 黄三文 廖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27-35,F0002,共10页
在水培条件下,评价了来源不同的18个黄瓜基因型的磷效率,并初步分析了导致黄瓜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两周的低磷胁迫严重抑制了黄瓜地上部生长,但刺激了根系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和茎粗降低,根冠比、... 在水培条件下,评价了来源不同的18个黄瓜基因型的磷效率,并初步分析了导致黄瓜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两周的低磷胁迫严重抑制了黄瓜地上部生长,但刺激了根系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和茎粗降低,根冠比、比根长、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增加,根变细、根平均直径降低等。与高磷处理下供试黄瓜相比,低磷处理导致植株的总磷吸收量都不及高磷处理下的一半,下降了62.66%~93.96%,但磷利用效率提高了2~7倍。大部分根系形态指标(包括主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等)与黄瓜磷吸收效率显著相关。黄瓜的磷效率与其磷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利用效率相关性不大。磷胁迫改变了黄瓜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构型、显著降低了黄瓜植株总磷效率和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则显著提高,基因型间差异显著。黄瓜的总磷效率主要由磷吸收效率决定。供试黄瓜中,基因型3、10、13和17为磷低效低敏感型,而基因型1、14、15和18为磷高效高敏感型,可用于培育磷高效黄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磷效率 磷吸收效率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4种基因型大豆生长和体内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广娟 曹华元 +1 位作者 陈康 王秀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大豆的镉(Cd)敏感性差异,筛选耐Cd基因型应用于大豆育种。【方法】选用‘巴西10号’、‘本地2号’、‘桂夏豆2号’、‘华夏3号’4种基因型大豆,设置不同Cd浓度处理,测定主根长、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Cd浓...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大豆的镉(Cd)敏感性差异,筛选耐Cd基因型应用于大豆育种。【方法】选用‘巴西10号’、‘本地2号’、‘桂夏豆2号’、‘华夏3号’4种基因型大豆,设置不同Cd浓度处理,测定主根长、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Cd浓度以及不同营养元素浓度等指标。【结果】在11 mg/kg Cd处理下,‘华夏3号’主根长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基因型主根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在高于46 mg/kg Cd处理下,4种基因型大豆主根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Cd处理降低了大豆生物量,‘巴西10号’和‘本地2号’受到的Cd毒害较严重;‘桂夏豆2号’和‘华夏3号’在10、20 mg/kg Cd处理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巴西10号’和‘本地2号’。4种基因型大豆的根部Cd浓度远高于地上部,在10 mg/kg Cd处理下,‘本地2号’的地上部Cd浓度显著高于‘桂夏豆2号’和‘华夏3号’,表明耐Cd的‘桂夏豆2号’和‘华夏3号’有较少的Cd转移到地上部。Cd处理后4种基因型大豆的根系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相比于其他3种大豆基因型,‘华夏3号’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受到的抑制程度最小。在不同Cd浓度处理中4种基因型大豆各营养元素的浓度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基因型大豆的耐Cd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巴西10号’和‘本地2号’是Cd敏感基因型,‘桂夏豆2号’和‘华夏3号’是耐Cd基因型。耐Cd能力的差异可能与Cd处理下大豆根系生长和体内元素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镉胁迫 根系性状 生物量 营养元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菌根真菌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辜晓婷 覃金转 王秀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64,共8页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和对磷的吸收,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对AMF接种的响应还少有报道。为探究接种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磷高效大豆BX10和磷低效大豆BD2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和对磷的吸收,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对AMF接种的响应还少有报道。为探究接种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磷高效大豆BX10和磷低效大豆BD2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接菌和不接菌处理,对大豆干重、菌根侵染性状、氮磷养分含量、根系性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F接种显著促进了大豆的磷吸收,并且接菌效果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接种AMF显著增加了BD2的地上部干重、磷含量以及植株总磷吸收量,但只增加了BX10的地上部磷含量和总磷吸收量,对植株地上部干重没有显著影响。无论接种与否,BD2的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BX10,表明磷低效的BD2具有较高的植株体内磷转运能力。不接菌条件下,两个大豆基因型根系性状无显著差异;接种AMF后BX10的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BD2。BD2的菌根生长反应(MGR)和菌根磷反应(MPR)均显著高于BX10,对菌根依赖性更高。此外,在接菌处理的BD2根系,代表菌根途径磷吸收的磷转运基因GmPT8、GmPT9和GmPT10表达均显著高于BX10;相应地,BD2的总磷吸收量也显著高于BX10。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F对促进磷低效大豆BD2生长和磷吸收的作用更大,这可能主要是由于BD2菌根途径的磷吸收量较高,体内磷转运效率较高。以上结果将为研究AMF接种对磷吸收的贡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大豆 磷效率 基因型 磷吸收 根系性状 磷转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bson Assembly方法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戢志呈 江雁翔 +1 位作者 刘耀光 张群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目的】构建方便快捷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应用Isothermal in vitro recombination system or “Gibson Assem-bly”方法设计包含片段间20~25 bp互补重叠序列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首尾重叠的目的DNA片段,可将1个或多个片段... 【目的】构建方便快捷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应用Isothermal in vitro recombination system or “Gibson Assem-bly”方法设计包含片段间20~25 bp互补重叠序列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首尾重叠的目的DNA片段,可将1个或多个片段和线性化的载体一步组装成表达载体。【结果和结论】利用该方法快速构建了多个水稻基因的全长以及部分缺失编码区表达载体。此外,还通过对Gibson Assembly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后再连接到载体,提高多DNA片段组装的效率。本方法不受目的片段内部限制性酶切位点的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载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bsonAssembly 体外重组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施磷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玉米间作系统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倩倩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陈康 王秀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13-1924,共12页
通过在酸性与石灰性土壤进行大豆[Glycine max(L.)Merr.]||玉米(Zea mays L.)间作接种根瘤菌的盆栽试验,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磷条件下根瘤菌接种对间作大豆、玉米的生长、氮磷吸收和根际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根瘤菌剂的田间应用提供参... 通过在酸性与石灰性土壤进行大豆[Glycine max(L.)Merr.]||玉米(Zea mays L.)间作接种根瘤菌的盆栽试验,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磷条件下根瘤菌接种对间作大豆、玉米的生长、氮磷吸收和根际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根瘤菌剂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巴西十号’大豆品种和‘正甜68’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A因素为磷水平[施磷肥(+P)和不施磷肥(–P)];B因素为两类土壤[酸性(宁西和翁源土壤)土壤与石灰性(三坪和昌平土壤)土壤];C因素为两种接种处理[接种(+Ri)与不接种根瘤菌(–Ri)],大豆结荚期测定间作大豆根瘤性状以及间作大豆和玉米的植株干重、植株总吸氮/磷量与相关根际指标。结果表明,酸性土壤施磷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了间作大豆的总吸氮量;石灰性土壤无论是否施用磷,接种根瘤菌均改善了间作大豆的根瘤性状,增加了总吸氮量;并且石灰性土壤接种根瘤菌能够促进间作大豆磷吸收。两地的石灰性土壤接种根瘤菌后大豆植株总吸磷量显著增加,三坪石灰性土壤施磷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后大豆根际pH显著降低,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昌平石灰性土壤施磷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后大豆及其间作玉米根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石灰性土壤在间作大豆植株总吸氮/磷量增加的基础上,接种根瘤菌增加了植株干重;然而,接种根瘤菌对间作玉米植株干重和总吸氮/磷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综上,土壤pH和磷有效性显著影响根瘤菌接种的效果。酸性土壤施磷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增加了间作大豆的总吸氮量,石灰性土壤接种根瘤菌能够达到氮磷协同高效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石灰性土壤接种根瘤菌促进磷活化吸收主要是由于增强了间作大豆的根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处理 酸性土壤 石灰性土壤 大豆||玉米间作 根瘤菌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影响磷镁互作下大豆生长及根瘤和菌根性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林生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陈康 王秀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85-1698,共14页
【目的】明确施加镁肥在不同磷处理的土壤上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及根瘤和菌根性状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施PO40 kg/hm^(2)(P40)和100 kg/hm^(2)(P100)两个水平,施MgO 0kg/hm^(2)(Mg0)和75 kg/hm^(2)(Mg75)... 【目的】明确施加镁肥在不同磷处理的土壤上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及根瘤和菌根性状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施PO40 kg/hm^(2)(P40)和100 kg/hm^(2)(P100)两个水平,施MgO 0kg/hm^(2)(Mg0)和75 kg/hm^(2)(Mg75)两个水平,磷高效基因型粤春03-3(YC03-3)和磷低效基因型本地2号(BD2)两个大豆基因型。测定了大豆植株干重、单株结荚数、根系性状、根瘤性状、菌根侵染率以及植株氮、磷、镁含量。【结果】P100处理显著增加了两个大豆基因型的植株干重、单株结荚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以及植株氮、磷、镁积累量。施用镁肥,YC03-3在P40和P100处理下植株干重、单株结荚数、植株氮和镁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在P100条件下植株磷积累量以及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显著增加;BD2在P40和P100处理下植株镁积累量显著增加,P40条件下植株氮积累量显著增加。磷和镁处理显著影响大豆与有益微生物的共生。P40条件下,两个大豆基因型的根瘤数和根瘤干重在Mg0和Mg75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100条件下Mg75处理BD2和YC03-3的根瘤数分别较Mg0处理增加了135%和178%,根瘤干重分别增加了308%和197%。Mg0条件下P40处理YC03-3的菌根侵染率较P100增加了31.6%;Mg75条件下P40处理的BD2菌根侵染率较P100增加了15.0%。P40条件下,Mg75提高了BD2菌根侵染率16.3%;P100条件下,Mg75提高了YC03-3菌根侵染率32.1%。主成分分析发现,P100条件下,Mg0与Mg75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而P40条件下镁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增施磷肥显著促进了两个大豆基因型的生长,改善了植株氮、磷、镁养分状况。增施镁肥可增加磷高效大豆基因型YC03-3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单株结荚数、植株氮积累量,对磷低效型基因BD2没有显著作用。YC03-3的根瘤密度对施磷和施镁响应较BD2显著。BD2的菌根侵染率在低磷条件下对施镁的反应敏感,而YC03-3的菌根侵染率在P100条件下对施镁反应敏感。由此可见,磷和镁养分之间的互作效应受到大豆基因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施磷水平 施用镁肥 根系性状 根瘤性状 菌根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