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支持在心脏外科术后体外膜肺氧合病人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危宇 任海波 +1 位作者 刘彬 许卫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心脏手术后循环衰竭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人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 2013年间在我院心外科ICU使用ECMO辅助的病人,所有的病人均因为心脏术后发生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接受了VA-ECMO(veno...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心脏手术后循环衰竭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人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 2013年间在我院心外科ICU使用ECMO辅助的病人,所有的病人均因为心脏术后发生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接受了VA-ECMO(venoarterial,VA静脉-动脉)辅助治疗,同时采用104.6 kJ(25 kcal)/(kg&#183;d)肠内营养(EN)支持,共7d.营养耐受情况以达到喂养目标的达标率和观察胃潴留量为主.观察其安全性以EN引起的不良反应来评估. 结果:共有12例病人进行了ECMO辅助,EN为唯一的营养支持方式,所有病人第1周内营养耐受率超过70%.无一例出现EN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接受ECMO辅助的危重症病人给予EN治疗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第1周内EN耐受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电子绩效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冬萍 胡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公平、公正分配护士奖金,加大一线护士的福利待遇,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方法护理部与信息部合作,试行了电子护理绩效分配机制,即在医院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将电子排班子系统,护士绩效考评子系统及移动护士工... 目的公平、公正分配护士奖金,加大一线护士的福利待遇,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方法护理部与信息部合作,试行了电子护理绩效分配机制,即在医院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将电子排班子系统,护士绩效考评子系统及移动护士工作站中的信息进行关联,准确地统计出各科室的工作量及护士个人的绩效得分。财务部依据系统统计的科室工作量及护士的绩效得分进行奖金分配。结果护士的绩效奖金增长了10%~20%,工作繁忙的科室体现得更明显;绩效改革后病房各项护理指标合格率均较改革前提升。结论电子绩效考评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绩效 分配 电子绩效系统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丹 张连生 +1 位作者 陈晓英 郭雪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31例,停留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二次手术、合并心律失常、再次气管插管、合并冠心病史、感染性心内膜炎(3个月内)、心脏有赘生物、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和术前使用静脉扩管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次手术、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术前左房大、合并冠心病史、体外循环时间≥3h、心脏有赘生物形成和左室收缩末径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缩短ICU停留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危险因素 ICU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5例患者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大清 宋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至2005-03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96例,年龄12~75(46.3±12.8)岁,共分为3组:A 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至2005-03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96例,年龄12~75(46.3±12.8)岁,共分为3组:A 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正常组(n=265);B 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受损组(n=32);C 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阳性组(n=28)。比较3组各自术前和术后第1、5、10天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 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 AST、LDH、DBIL 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 术后第10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 术后第1,5天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AST、TBIL 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IL 术后第1、5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术后早期对多项肝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替换术 肝功能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甙对大鼠心脏移植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潇 陈涛 潘铁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移植心脏的存活和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落新妇甙对其影响。方法进行36对SD-Wista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术后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各18只),落新妇甙组给予落新妇甙,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移植心脏的存活和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落新妇甙对其影响。方法进行36对SD-Wista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术后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各18只),落新妇甙组给予落新妇甙,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5和7天切取移植心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并计算凋亡指数(AI),比较落新妇甙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1)移植心脏的病理分级:移植后第3、5和7天对照组分别为0.77±0.31、1.99±0.62和3.44±0.54;落新妇甙组分别为0.37±0.42、0.88±0.20和1.04±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心肌细胞;落新妇甙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移植心脏的组织损伤。移植后第3、5和7天对照组AI分别为4.03±1.32、8.52±1.97和9.73±6.21;落新妇甙组分别为0.87±1.11、2.53±2.49和4.71±2.9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落新妇甙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落新妇甙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态剂量和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晓英 彭齐 +1 位作者 胡大清 何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临床使用华法林的患者,...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临床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法林稳态剂量和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等临床资料,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435例患者的CYP2C9基因型检测显示402例为*1/*1型(92.41%)、30例为*1/*3型(6.90%)、3例*3/*3型(0.69%)。前两型患者华法林剂量分别为(2.91±1.12)mg/d、(1.91±0.85)mg/d,*1/*3型较*1/*1型华法林需求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C9基因型*3/*3型样本量太少,未参与组间比较);VKORC1基因型检测显示354例为AA型(81.4%)、77例为杂合子GA型(17.7%)、4例为纯合子GG型(0.9%)。患者华法林剂量分别为(2.58±0.94)mg/d、(3.82±1.52)mg/d、(5.62±1.77)mg/d,AA型较GA型华法林需求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KORC1基因型GG型样本量太少,未参与组间比较)。同时对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两种基因型、稳态剂量以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均分别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华法林剂量与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不同的基因型均有关,且相关分析提示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与稳态剂量的相关系数为0.611,且有统计学意义;行稳态剂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P2C9、VKORC1基因型、年龄、体重与稳态剂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且不同基因型患者间华法林用量存在差异,同时华法林剂量与年龄、体重及不同的基因型有关,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与稳态剂量存在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剂量 基因多态性 CYP2C9 VKOR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人华法林用药量的关联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齐 黄淑君 +1 位作者 余亚军 周欣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75-779,共5页
华法林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香豆素类抗凝药。其治疗窗窄,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大,且容易发生溶血或血栓塞。华人所需要的华法林剂量远低于高加索人,这其中的差异与CYP2C9和VKORC1两个基因的多态性相关。其中,VKORC1基因是影响华法林需求... 华法林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香豆素类抗凝药。其治疗窗窄,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大,且容易发生溶血或血栓塞。华人所需要的华法林剂量远低于高加索人,这其中的差异与CYP2C9和VKORC1两个基因的多态性相关。其中,VKORC1基因是影响华法林需求剂量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构建了基于不同种族和人群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这为华法林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和保障。该文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人华法林用药量关联,以及基于华裔人群构建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两方面综述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CYP2C9 VKORC1 剂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床边交接班管理方法及其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秀丹 夏俊 崔菁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3期51-51,共1页
ICU是急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病人病情复杂,瞬息万变.ICU每个护理班次之间的交接班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对ICU的护理质量也... ICU是急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病人病情复杂,瞬息万变.ICU每个护理班次之间的交接班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对ICU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因交接班不清造成的护患纠纷,我们实施了科学规范的床边交接班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管理方法 床边 自我保护意识 急危重病人 交接班管理 集中治疗 病人病情 法律意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准确性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被引量:14
9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测评先心病主动脉骑跨程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志远 马小静 +3 位作者 周宏 陈艳 张雪莲 陈险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检查资料,其中男101例,女94例,年龄5个月~30岁,平均(7.9±7.5)岁,均使用PhilipsBrilliance64层螺旋CT机双...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检查资料,其中男101例,女94例,年龄5个月~30岁,平均(7.9±7.5)岁,均使用PhilipsBrilliance64层螺旋CT机双期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前期123例采用体轴法测评骑跨率,后期72例用心轴位像法测评。所有19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以术后诊断为标准,64层MSCT的心轴位像法对主动脉骑跨程度测评的符合率为100%(72/72),优于体轴法符合率(94.31%,116/123)。结论64层螺旋CT心轴位像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骑跨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骑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室间隔封堵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祥军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马小静 袁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6.1)kg,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均为膜周部VSD,破口3-8.5 mm。全麻后经胸骨下段切口显露右室,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4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术后气管带管时间2.5-17 h,(6.2±3.3)h。ICU滞留时间8-21 h,(15.1±4.3)h。引流量35-210 ml,(80±33)ml。41例随访3-15个月,(7.9±4.1)月,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出院前发现有残余分流,约1 mm。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VSD封堵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 AMPLATZER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波 阎德民 +2 位作者 李庆志 陶凉 朱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blot检测磷酸...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灌注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在并发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园琴 饶丹 龙艳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观察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的操作、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手术的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23例,多次皮下胰岛素组(MSII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的操作、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手术的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23例,多次皮下胰岛素组(MSII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糖、血脂变化、切口的感染率和总住院天数。结果 CSII组和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3.22±1.31),(7.00±4.07)d,发生低血糖分别有1和3例(P<0.05),胰岛素的用量分别为(40.82±16.79)和(40±15.23)U.d-1,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2.86±12.76)和(29.18±20.94)d(P>0.05),切口感染均有1例。结论采用CSII法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并发T2DM的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糖尿病 2型 冠状动脉旁路成形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建国 陈绪发 +1 位作者 陶凉 王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总结5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MIDCAB 53例,其中单纯MIDCAB 44例,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杂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中... 目的 总结5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MIDCAB 53例,其中单纯MIDCAB 44例,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杂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呼吸机脱机时间(3.0±3.5)h,引流量(145±60) ml,全组患者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0±1.5)d.53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 36个月,无死亡病例,心绞痛复发4例[7.7%(4/52)],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有效、损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胸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法乐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中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意义
16
作者 周宏 陶凉 +3 位作者 金晶 华振东 刘燕 郑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随访137例婴儿法乐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中跨环补片患儿的近、中期疗效,总结法乐四联症手术中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处理的经验。方法采取一期手术矫治1岁以下法乐四联症患儿238例,其中22例经右房疏通右室流出道,79例补片加宽右室... 目的随访137例婴儿法乐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中跨环补片患儿的近、中期疗效,总结法乐四联症手术中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处理的经验。方法采取一期手术矫治1岁以下法乐四联症患儿238例,其中22例经右房疏通右室流出道,79例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137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术中使用不同方法部分恢复肺动脉瓣功能90例,对合并的心脏畸形予相应矫正。结果238例一期手术矫治患儿中,137例(57.6%)采取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跨环补片,101例(42.4%)不跨环补片。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跨环补片患儿术后并发症较少。全部患儿随访期间残余肺动脉梗阻24例,分支梗阻18例,肺动脉反流6例。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跨环补片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婴儿法乐四联症一期根治手术安全有效,有利于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右室流出道跨环补片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保护和恢复肺动脉瓣功能,避免术后肺动脉狭窄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ontan术后处理
17
作者 周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术后处理。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26例改良Fontan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氧合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良好的治疗,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FONTAN手术 术后处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艳 金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重点了解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肺血管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供血情况,计算全肺动脉指数,观察合并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重点了解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肺血管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供血情况,计算全肺动脉指数,观察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42例PAVSD,其中Ⅰ型11例,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8例,由未闭动脉导管为主供血19例,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共计83支。手术治疗15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心脏成像方法,在显示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血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提示卡预防护理差错
19
作者 杨迅 叶婷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4期41-41,共1页
每日主班护士完成长期医嘱核对后,由辅助班护士将需要完成特殊频率治疗的患者床号登记于治疗卡上,中夜班护士遵照执行,经临床使用效果好,介绍如下。
关键词 护理差错 治疗 提示卡 预防 主班护士 长期医嘱 夜班护士 使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小珂 ZHONG Liang +1 位作者 李丁扬 张刚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0期692-694,共3页
肺动脉高压(PAH)严重威胁健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患者预后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的光学成像技术,其图像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被称为"光活检"。OCT可用于评估PAH患者肺动纤维化程度和判断预后。本文综述OCT... 肺动脉高压(PAH)严重威胁健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患者预后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的光学成像技术,其图像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被称为"光活检"。OCT可用于评估PAH患者肺动纤维化程度和判断预后。本文综述OCT诊断和评估PAH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血压 肺性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