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义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7,共9页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现实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贷款利率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理论上的关联性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因此,利率微调在我国宏观经...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现实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贷款利率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理论上的关联性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因此,利率微调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中已经具备了其实施的现实条件;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既体现在工具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也体现在中介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之间。我们认为,正是由于我国利率政策的外部时滞性较强,因此,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就不应是后向的,而应是具有前瞻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微调 实证检验 有效性 时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庄经济成长的土地政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随着中国乡村农业发展进入资本和科技的时代,新科技新思维嵌入传统农业,带动农业经济向第六产业型态延展。因此,农庄经济脱颖而出,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在中国农庄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支持是农庄发展的必要基础,法治化是农庄经济... 随着中国乡村农业发展进入资本和科技的时代,新科技新思维嵌入传统农业,带动农业经济向第六产业型态延展。因此,农庄经济脱颖而出,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在中国农庄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支持是农庄发展的必要基础,法治化是农庄经济成长的保障,在地化是农庄产业发展的内核。而生态保育,则体现着土地流转的政策底线,和农庄经营的社会责任与外部效应。鉴于乡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和规范,对于农庄经济在一、二、三产业上因地制宜的布局,以及乡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在制定乡村土地政策的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平台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在地化原则、法制化原则、资金效率原则和生态可持续原则,引导农庄经济良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庄经济 乡村土地流转 土地政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提高出口依存度与其经济风险的防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发彬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9,共5页
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需要提高以增加值贸易统计的出口依存度,享有其利好的一面。问题在于,提高的出口依存度是否具有较好的抗跌性。目前,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更多是处于被动参与和适应阶段;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需要提高以增加值贸易统计的出口依存度,享有其利好的一面。问题在于,提高的出口依存度是否具有较好的抗跌性。目前,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更多是处于被动参与和适应阶段;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服务贸易仍是对外贸易的"短板",其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这些诱致性因素,使得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难以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易引发经济风险。因此,中国在提高出口依存度的同时,要从抗跌性的角度考虑其背后存在经济风险的防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统计 出口依存度 经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国家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机遇与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翁东玲 汤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过金砖合作机制、G20对话机制、世界银行和IMF等合作平台三大渠道,金砖国家逐步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日益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由于存在制度性缺陷,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仍需要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过金砖合作机制、G20对话机制、世界银行和IMF等合作平台三大渠道,金砖国家逐步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日益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由于存在制度性缺陷,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改革。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外经济战略的收缩为金砖国家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带来历史性战略机遇。金砖国家可顺势而为,从如下三个方面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一是务实金砖合作,挖掘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潜力;二是深化南南合作,谋求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联合自强;三是加强南北对话,不断提高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 特朗普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环境的演变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全毅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9,共15页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美国开始从全球化转向推动区域化,并高唱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论调,泡沫经济时期制造业和创新长期...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美国开始从全球化转向推动区域化,并高唱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论调,泡沫经济时期制造业和创新长期被忽视,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等,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政治转型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 经济转型 制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双边FTA新浪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1
6
作者 全毅 《东南学术》 2003年第4期75-83,共9页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20世纪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多边合作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双边主义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旋律。其原因是开放地区主义机制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实需要。面对亚太地区经济...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20世纪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多边合作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双边主义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旋律。其原因是开放地区主义机制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实需要。面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新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多边机制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品溯源系统诚信监管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3,共8页
诚信是食品溯源的基石。食品溯源系统涉及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召回处理等环节,涵盖信息流、物流及其标章规范。食品溯源系统的诚信监管体现着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基于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认为... 诚信是食品溯源的基石。食品溯源系统涉及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召回处理等环节,涵盖信息流、物流及其标章规范。食品溯源系统的诚信监管体现着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基于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认为,食品供应链的溯源系统建设对于食品诚信监管具有正向推动效用。又基于从理论到实务的回归,揭示"中国式打假"的现实困境,来探讨"品牌公信力"的理论依据所在,或许能找到完善中国食品监管体系并突破诚信瓶颈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溯源 诚信监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向型到开放型的经济体制跃迁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春丽 宣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40,共7页
不论是外向型经济还是开放型经济,都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战略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或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外向型到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型,这不仅是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探索新的经济... 不论是外向型经济还是开放型经济,都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战略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或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外向型到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型,这不仅是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实践。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层出不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对标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深化自贸区改革开放,持续扩大内陆沿边地区开放,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跃迁 外向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 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研究——构建虚拟园区的可行性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世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7-61,共5页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问题 ,是近年来我国研究界的重点课题。基于香港创新科技中心的建构 ,本文试图从香港与内地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的特点的比较 ,以及合作现状的观察 ,重点就今后两地合作方式———虚拟园区 ,展开讨论。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香港 内地 合作 虚拟园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扶持政策研究
10
作者 林世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84,75,共5页
软件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从使用角度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本文以此为架构 ,分析了台湾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并对其扶持政策的架构、措施和效应进行探讨。本文认为 ,在促进台湾软件产业发展的因素中 ,租税... 软件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从使用角度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本文以此为架构 ,分析了台湾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并对其扶持政策的架构、措施和效应进行探讨。本文认为 ,在促进台湾软件产业发展的因素中 ,租税优惠、降低上柜门槛和创造需求是三大关键因素。另外 ,台湾软件产业也存在着持续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软件产业 应用软件 服务化 ASP 租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约束条件与路径选择——基于供给角度的解析
11
作者 林发彬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3,共5页
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还是一直在持续进行。实质上,该模式源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看,这属于单方面的总需求管理。通过改善供给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动宏观... 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还是一直在持续进行。实质上,该模式源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看,这属于单方面的总需求管理。通过改善供给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动宏观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目前,它主要受劳动力供给、资本存量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与约束。改善供给,首要前提经济必须是外向型的,其次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此外,还要有相应稳定、宽松金融环境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 约束条件 改善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福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8
12
作者 民进福建省委经济专委会课题组 张帆 +1 位作者 金铁平 全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3-120,共8页
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判断,福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化工业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与工业化中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 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判断,福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化工业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与工业化中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福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战略选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双轮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将工业化进程由以工业资本的形成、产业规模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推进到以产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产业技术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高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和优化 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孙汉超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我国各行各业都以迅猛异常的速度发展着。去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3600多亿元,比1987年增长11.2%。随着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规模也出现了急... 在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我国各行各业都以迅猛异常的速度发展着。去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3600多亿元,比1987年增长11.2%。随着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规模也出现了急剧的扩大。在对外贸易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经济贸易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思考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江梅 黄启才 曾玉荣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28-37,共10页
宅基地“三权分置”使得现有的使用权剥离了原法律框架所赋予的身份属性,解决了宅基地使用权难以放活的制度困境。通过比较“三权分置”与“二权分置”下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可以清晰看到“三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与流转方式发... 宅基地“三权分置”使得现有的使用权剥离了原法律框架所赋予的身份属性,解决了宅基地使用权难以放活的制度困境。通过比较“三权分置”与“二权分置”下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可以清晰看到“三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与流转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宅基地资产性功能明显增强。在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践中,因法律制度制约,全国宅基地试点县使用权改革仍较谨慎。为此,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通过确权明确权利界线、出台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规范性制度、以市场为多余建设用地(其中宅基地占据大部分)资源配置基础、将多余宅基地资源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对宅基地使用权指标流转管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宅基地 “三权分置” 使用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全毅 张庭祥 +1 位作者 林裳 胡维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37,共9页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并被确立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本文在考察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东盟、南亚、西亚、欧盟、东北非、大洋洲与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提出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并被确立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本文在考察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东盟、南亚、西亚、欧盟、东北非、大洋洲与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提出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省 经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珊 林发彬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9,共8页
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单位劳动力成本来衡量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根据WIOD数据分析显示: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先下降后逐渐增加,2007年是转折点;同期,美国、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制造业的单位... 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单位劳动力成本来衡量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根据WIOD数据分析显示: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先下降后逐渐增加,2007年是转折点;同期,美国、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趋于下降或保持稳定,则缩小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细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无论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其单位劳动力成本都互有高低。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对此,需要促进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更快地提升,以抵消劳动报酬的快速增加。中国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着重考虑:吸引高技术外资企业、高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单位劳动力成本 WIOD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春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4,共5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却呈现出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却呈现出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1980-2011年的年度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向互动作用,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种互动作用趋向均衡发展。但是,仅就目前而言,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却明显高于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正面影响,这可能由于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于飞速发展的城镇化,从而使这种互动关系在短期内有所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户籍制度 规模经营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美经贸政策协调为契机构建国际协调性体制——基于“目标—主体—机制”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全毅 东艳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3-62,共10页
构建对外宏观协调体制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多元平衡开放型经济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基于“目标—主体—机制”的框架,分析了国际协调模式的演进和变迁。当前各国政府主要通过双边、区域合作以及国际... 构建对外宏观协调体制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多元平衡开放型经济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基于“目标—主体—机制”的框架,分析了国际协调模式的演进和变迁。当前各国政府主要通过双边、区域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协调,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控、干预或调节,避免各国经济失衡与摩擦的激化。中国应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对外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国内结构性改革,消除对外经济失衡,通过制度约束化解对外经济冲突,将中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结合,继续挖掘经济增长的制度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贸政策协调 贸易政策 中美贸易 国际协调性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考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世杰 刘义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在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频繁使用。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效果的有效性以及非对称性研究也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但目前还没有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在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频繁使用。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效果的有效性以及非对称性研究也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近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我国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论是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作用不大,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整体上是无效的,人民币呈现货币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货币传导机制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丽 李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50,共7页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金融体系具有自身的不稳定性,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预测并遏制金融危机的爆发。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美国金融研究所再到新西兰央行,不同指标体系设计机构所基于的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金融体系具有自身的不稳定性,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预测并遏制金融危机的爆发。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美国金融研究所再到新西兰央行,不同指标体系设计机构所基于的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不同,导致指标体系的关注点也各有差异,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指标体系而言,其设计都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即符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整体要求,适应各自服务对象的整体环境。在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时,不能仅满足逆周期监管的要求,将其监管对象局限于银行业,而要同时满足传染性风险监测的要求,将其监管对象逐步扩展至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房地产市场等,增强其对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科学引入多样化的指标类型,同步提升指标体系的配套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 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