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於祖相石,Sr_(3)Fe^(3+)(Si_(2)O_(6))_(2)(OH)·3H_(2)O:一种链状硅酸盐新矿物
1
作者 谷湘平 杨和雄 +1 位作者 谢先德 刘光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42,共13页
於祖相石发现于南非北开普省卡拉哈里锰矿田韦瑟尔锰矿,呈浅棕色微晶-纳米纤维状集合体产出,集合体粒度50~200μm,共生矿物有硅镁锶钠石(meieranite)、羟钾锶鱼眼石[hydroxymcglassonite-(K)]、钠锂大隅石(sugilite)、针钠钙石(pectoli... 於祖相石发现于南非北开普省卡拉哈里锰矿田韦瑟尔锰矿,呈浅棕色微晶-纳米纤维状集合体产出,集合体粒度50~200μm,共生矿物有硅镁锶钠石(meieranite)、羟钾锶鱼眼石[hydroxymcglassonite-(K)]、钠锂大隅石(sugilite)、针钠钙石(pectolite)、霓石等,呈玻璃光泽,具平行(100)及(001)的完全解理,估测莫氏硬度3–3½,计算密度3.451 g·cm^(-3)。在光学显微镜下,於祖相石为无色-浅黄色的针状、纤维状晶体,单晶体粒径<3μm,二轴晶负光性,α=1.66(3),β=1.68(5),γ=1.72(3)(白光),2Vcal=72°。其拉曼光谱出现100~1500 cm^(-1)范围里22个拉曼位移峰,归属Si—O,Fe—O,Sr—O振动模式,1500~4000 cm^(-1)范围里出现5个拉曼位移峰,归属OH,H2O的振动模式。其经验化学式为(Sr2.94Pb0.04Ca0.02)Σ3(Fe0.91Al0.09)Σ1[(Si3.98 Al0.02)Σ4O12](OH)·3H2O,理想式Sr_(3)Fe(Si_(2)O_(6))_(2)(OH)·3H2O。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确定於祖相石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m,晶胞参数a=11.1035(10)Å,b=7.8463(7)Å,c=7.8222(7)Å,β=101.406(8)°,V=668.02(11)Å3,Z=2。於祖相石与水硅钛锶石(ohmilite)等结构,由2条平行的SiO4四面体单链(2T4p)夹FeO4(OH)2八面体链形成平行b轴的复合链,链间空隙分布Sr2+和H2O分子。其X射线粉晶衍射最强线条为:dÅ(I%,hkl):4.632(92,111),3.486(100,021),3.291(67,021),3.065(57,–221),2.841(48,311),2.118(49,330),1.956(46,040)。於祖相石的命名以致敬和纪念矿物学家於祖相教授(1930—2019)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祖相石 水硅钛锶石 新矿物 链状硅酸盐 卡拉哈里锰矿田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奎仁石:一种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新矿物
2
作者 杨和雄 谷湘平 +3 位作者 谢先德 彭捷 R.B.Gibbs R.T.Downs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下为很淡的黄色,晶体透明、具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性脆,其摩氏硬度约为3。沿(001)面的解理完全,未观察到有双晶或裂理。计算密度为6.48 g/cm^(3)。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和基于每个单元中有8个(O+Cl)原子获得王奎仁石的经验化学式为Pb_(3.01)Cl_(1.96)(Se_(1.00)O_(3.02))_(2)。王奎仁石是与人工合成Pb_(3)Cl_(2)(SeO_(3))_(2)相对应的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的Pb_(3)Br_(2)(SeO_(3))_(2)和Pb_(3)I_(2)(SeO_(3))_(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王奎仁石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4266(4),b=5.5826(2),c=13.0024(4)Å,β=94.287(2)º,V=971.87(5)Å3,Z=4。王奎仁石晶体结构的特点具有平行于(001)面的Pb^(2+)-(Se^(4+)O_(3))_(2)–结构层,层间靠阴离子Cl−相互连结起来。结构中一个非对称的单元内,存在有两种不同位置的Pb^(2+)阳离子(Pb_(1)和Pb_(2))、一个(Se^(4+)O_(3))_(2)−阴离子团和一个Cl−阴离子。该Se^(4+)阳离子与3个O原子相结合,形成(Se^(4+)O_(3))_(2)−三次配位。两个Pb_(1)和Pb_(2)均为8次配位,分别为[PbCl_(2)O_(6)]和[PbCl_(3)O_(5)],阴离子O和Cl围绕Pb_(1)和Pb_(2)的分布表明,它们的6s2孤对电子是惰性的。王奎仁石是迄今记录到的6个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矿物中的一个成员,在结构和成分上它与萨拉巴斯石[sarrabusite,Pb_(5)CuCl_(4)(SeO_(3))_(4)]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奎仁石 铅-氯化物-亚硒酸盐 新矿物 巴库鲁奇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分带:快速抬升的证据 被引量:9
3
作者 程昊 陈道公 +1 位作者 WeijiCheng 杨晓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对南大别黄镇冷榴辉岩中一颗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对其特殊的成分分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得到4.5mm/a的快速抬升速率。该结果表明黄镇榴辉岩曾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抬升过程。
关键词 石榴子石 榴辉岩 电子探针 数值模拟 扩散模型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的矿物扩散地质速率计: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缓慢冷却的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昊 陈道公 +2 位作者 Weiji Cheng 吴元保 黄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对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并根据一颗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最优化的方法,得到了极其缓慢的冷却速率0.1℃/a。从扩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角度对大别山造山带的冷却速率... 对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并根据一颗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最优化的方法,得到了极其缓慢的冷却速率0.1℃/a。从扩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角度对大别山造山带的冷却速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结果表明,黄土岭麻粒岩在受麻粒岩相改造后经历的是一个极其缓慢、持续时间很长的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扩散地质速率计 麻粒岩 石榴子石 数值模拟 大别山 碰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东缘晚中新世以来多阶段隆升-剥露过程: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的制约
5
作者 孟云 尹继元 +5 位作者 肖文交 THOMSON Stuart N. 王雅美 陈文 李大鹏 吴明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85-3700,共16页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热年代学成果,探讨帕米尔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和动力学机制。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心年龄为2.5~2.7Ma和8.7~11.5Ma,磷灰石(U-Th)/He年龄为2.3~4.5Ma,锆石(U-Th)/He年龄为3.2±0.3Ma。通过上述样品的剥露速率计算,我们认为帕米尔东缘发生了两期快速冷却期:晚中新世(12~8Ma)和上新世-第四纪(5~1Ma),其对应的剥露速率分别为0.19~0.48mm/yr和0.58~4.00mm/yr。晚中新世期间,帕米尔东缘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这些事件可能和帕米尔与南天山造山带在晚中新世初次碰撞有关,该碰撞是由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帕米尔地体下方引起的。这次碰撞进一步促使地壳增厚,导致帕米尔岩石圈重力分布不均,从而引发重力坍塌。上新世至第四纪的冷却可能受到重力坍塌后持续伸展变形的影响,同时冰川、河流和气候变化引起的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剥露作用,导致剥露速率比晚中新世时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东缘 晚新生代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重力坍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