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的影响因素和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璐 张小丽 +3 位作者 高柱 卢玉鹏 王小玲 赵学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87-92,99,共7页
阐述了采前和采后影响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对猕猴桃贮藏保鲜的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复合保鲜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从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对贮藏保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延长猕猴桃贮藏保鲜... 阐述了采前和采后影响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对猕猴桃贮藏保鲜的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复合保鲜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从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对贮藏保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延长猕猴桃贮藏保鲜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贮藏保鲜 影响因素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2
作者 朱玉麟 高柱 +2 位作者 姚东良 王小玲 卢玉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目的】为红心猕猴桃种植布局的优化及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西部地区5个产地的‘红阳’和‘东红’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测量果实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氧化物质和果肉... 【目的】为红心猕猴桃种植布局的优化及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西部地区5个产地的‘红阳’和‘东红’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测量果实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氧化物质和果肉色素含量),并收集各产地土壤和气候因子数据,通过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探究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影响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各产地猕猴桃果实外观特征、营养物质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红阳’猕猴桃,外观品质以河南西峡最好,单果质量47.81 g、横径59.17 mm和纵径75.38 mm;软熟后内在品质以四川蒲江最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15.77%、类黄酮质量比0.33 mg/g和糖酸比31.74。‘东红’猕猴桃,外观品质以江西寻乌最好,单果质量80.33 g、横径50.28 mm和纵径64.43 mm;软熟后内在品质以江西奉新最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16.90%、类黄酮质量比0.95 mg/g和糖酸比24.33。冗余分析显示,年均低温、年均高温、海拔、土壤速效磷质量比与红心猕猴桃单果质量、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总果胶浓度呈正相关,年降水量、土壤速效钾质量比、土壤碱解氮质量比、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土壤全氮质量比、土壤全磷质量比、土壤全钾质量比与纵径、类胡萝卜素质量比、类黄酮质量比、糖酸比呈正相关;其中,影响品质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总磷质量比(14.57%)、年均低温(14.20%)、年降水量(12.99%)和土壤有机碳质量比(6.77%)。【结论】在红心猕猴桃种植选址时,应考虑当地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磷含量的情况,同时栽培管理下应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引种金花葵栽培试验
3
作者 张丹 朱昱坤 +3 位作者 陈璐 王小玲 肖群 高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促进金花葵产业发展,采用直播方式对金花葵进行栽植,通过开展引种试验及生物学观察,分析其在红壤栽培的适应性及产量,明确金花葵在南方红壤的适应性,并总结金花葵的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金花葵在红壤地生长旺盛,植株茎粗壮,能够快... 为促进金花葵产业发展,采用直播方式对金花葵进行栽植,通过开展引种试验及生物学观察,分析其在红壤栽培的适应性及产量,明确金花葵在南方红壤的适应性,并总结金花葵的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金花葵在红壤地生长旺盛,植株茎粗壮,能够快速形成结果侧枝,植株株高97.50~130.00 cm,花冠直径8.50~13.00 cm,平均单株开花数量86朵,平均单株结果数72个,鲜花产量450 kg·(667 m^( 2))^(-1);种子萌芽期在3月下旬,始花期6月上旬,平均单花鲜重3.95 g,平均单果鲜重8.89 g,单个果实内种子约70粒;果实发育期后期,果皮重逐渐减轻,体积逐渐缩小,种子发育逐渐完全,种子干湿重比增大。综上,金花葵在红壤地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生长较好,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 引种 农艺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生态特性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玉鹏 高柱 +2 位作者 张小丽 陈璐 王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8-22,29,共6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植物将C、N、P等养分元素返还土壤的主要途径。对于果园生态系统,具备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双重特征,同时拥有一个“开环”结构的养分循环系统,因而凋落物分解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生态特...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植物将C、N、P等养分元素返还土壤的主要途径。对于果园生态系统,具备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双重特征,同时拥有一个“开环”结构的养分循环系统,因而凋落物分解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生态特征。从果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研究内容、凋落物分解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果园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生态特性三个方面综述了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生态特性。发现目前果园凋落物分解研究与实际生产问题结合性不强,缺乏对果园生态系统一些独特性生态问题的关注。因此,建议采用定量的方法,针对果园系统特性,将研究结果与生产相结合,指导果园管理,实现生态和经济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果园生态系统 管理措施 土壤性质 凋落物基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动态变化及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璐 王小玲 +4 位作者 毛积鹏 林孟飞 卢玉鹏 公旭晨 高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猴桃果实品质,促进抗氧化物质积累,果实呈现黄色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奉黄1号’‘G3’更适合在奉新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推广应注意品质提升技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肉猕猴桃 果实品质 动态变化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毛积鹏 姚东良 +3 位作者 公旭晨 陈璐 高柱 王小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2-2284,共13页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艳为研究对象,授粉后25~30 d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氯吡脲(CPPU)、三十烷醇(Tri)、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6-苄氨基腺嘌呤(6-...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艳为研究对象,授粉后25~30 d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氯吡脲(CPPU)、三十烷醇(Tri)、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6-苄氨基腺嘌呤(6-BA)、褪黑素(MT)和色氨酸(Trp)进行喷施处理,测定果实外观和品质指标。[结果]所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降低了果形指数。CPPU可促进果实成熟和淀粉积累,Tri和NAA分别抑制淀粉积累和延缓果实成熟。MT、Trp和NAA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CPPU和NAA分别促进与抑制果实软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CPPU、Tri和Trp处理降低了抗坏血酸含量,MT处理提高了抗坏血酸含量。适宜浓度的GA_(3)、NAA、MT、CP-PU、IAA、Tri和Trp对不同糖组分的积累和有机酸组分的降解具促进作用。[结论]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猕猴桃果实的外观和品质指标具有不同促进或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CPPU、NAA和MT复合处理有望提高金艳猕猴桃果实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实发育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阳’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关系的多元分析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柱 陈璐 +4 位作者 张小丽 毛积鹏 樊志鹏 卢玉鹏 王小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8-367,共10页
【目的】为阐明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适宜生产优质‘红阳’猕猴桃果园的土壤养分方案,为果园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奉新县5个10年生‘红阳’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果实品质进行测定,采用典型相... 【目的】为阐明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适宜生产优质‘红阳’猕猴桃果园的土壤养分方案,为果园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奉新县5个10年生‘红阳’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果实品质进行测定,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线性规划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1)5个供试果园土壤pH为4.74~5.11的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养分含量总体水平充足,其中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锌和有效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处于高量水平。(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品质受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影响差异显著。果实外观指标、单果质量及内在品质指标(除可滴定酸外)与多数土壤养分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单果质量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有效态铁、pH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交换性镁、有效铁含量及土壤水分呈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速效钾、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典型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果实品质是土壤养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效态铜含量对果实品质表现为负向效应影响,而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态铁、有机质含量及pH对果实品质提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4)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当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0.47%、交换性镁为336.87~437.49 mg/kg、有效态铁为59.1 mg/kg、有效态铜为1.12~2.19 mg/kg、有效硼为1.58 mg/kg、pH为6.5时,‘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可达最佳。【结论】奉新县‘红阳’猕猴桃果园中大量元素供给水平较高,微量元素含量充足,今后栽培管理应加强土壤pH调节,控制微量元素铜肥的施用,同时平衡施用镁、铁、硼肥等矿质养分,可达到提高果园产量、提升果实品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脱毒种球培育的施肥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柱 王小玲 +1 位作者 王斌 李润根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60,共5页
为了提高龙牙百合种球培育效率,以脱毒组培移栽成活苗为培育对象,分析了培育周期、施肥方法、肥料配比对种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种球培育周期越长,平均种球鲜质量、小区产量及达标率越高,生产中培育时间不短于8个月,20 g以... 为了提高龙牙百合种球培育效率,以脱毒组培移栽成活苗为培育对象,分析了培育周期、施肥方法、肥料配比对种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种球培育周期越长,平均种球鲜质量、小区产量及达标率越高,生产中培育时间不短于8个月,20 g以上种球达标率达65.50%以上,同时在冷凉季节定植能提高成活率;相同施肥量,采用基肥和追肥结合能够促进种球生长,在施基肥的基础上,2次以上追肥平均种球鲜质量达21.00 g以上,种球667 m^2产量可达427.42 kg,种球达标率达75.20%;不同N、P、K配比对种球生长影响不同,磷肥对种球鲜质量、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钾肥的影响最小;氮肥能促进达标率的提高,其次为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因此,丘陵地区培育龙牙百合种球时应加大肥料的使用量,增加氮肥、磷肥能够提高产量,促进种球达标率,培育周期不短于8个月,结合基肥及2次以上的追肥,可以实现高效培育脱毒种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脱毒 种球培育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脐橙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柱 陈璐 +4 位作者 毛积鹏 卢玉鹏 张小丽 樊志鹏 王小玲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8,共6页
为研究稀土元素镧对脐橙叶片抗氧化生理代谢的影响,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通过叶片喷施浓度为50、150、300 mg/L的硝酸镧溶液,分别于喷施后0、2、4、8、12、24 h采集植株中上部当年生嫩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 为研究稀土元素镧对脐橙叶片抗氧化生理代谢的影响,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通过叶片喷施浓度为50、150、300 mg/L的硝酸镧溶液,分别于喷施后0、2、4、8、12、24 h采集植株中上部当年生嫩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的活性,为探明稀土元素对脐橙品质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硝酸镧处理后0~24 h,脐橙叶片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为150 mg/L时活性较高;50 mg/L硝酸镧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叶片POD活性,且促进了活性峰值的提早出现;50 mg/L硝酸镧处理前期可促进CAT活性的升高,而300 mg/L硝酸镧处理后期可促进CAT活性的升高;叶片GR活性得到明显提高,浓度为300 mg/L时活性最高;叶片APX活性受到明显抑制,150 mg/L硝酸镧处理抑制效果更明显。不同处理时间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3个硝酸镧处理的叶片SOD、GR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处理后4 h出现活性高峰;而叶片POD、CAT、APX活性高峰各处理表现不同。硝酸镧处理脐橙叶片促进SOD活性升高、APX活性下降的适宜浓度为150 mg/L,促使POD和CAT活性增加的适宜浓度为50 mg/L,促使GR活性增加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综上所述,硝酸镧处理能够提高脐橙叶片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共同作用,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产生与消除及氧化还原的动态平衡,进而提高叶片的抗逆性,健康的叶片促进光合与代谢循环,最终提高植株的营养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硝酸镧 抗氧化酶 活性氧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态系统复合经营的开展模式及生态机制综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玉鹏 高柱 +2 位作者 张小丽 陈璐 王小玲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5,共7页
在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中,与森林和农田系统相比,果园系统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果园系统具有发展复合经营的空间和需求,且拥有人力和市场优势,因而果园复合模式得到持续发展。目前,果园复合经营主要有果草、果粮、果菜、果药、果菌... 在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中,与森林和农田系统相比,果园系统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果园系统具有发展复合经营的空间和需求,且拥有人力和市场优势,因而果园复合模式得到持续发展。目前,果园复合经营主要有果草、果粮、果菜、果药、果菌、果花和果果模式等,在多个地区、多种果园开展研究和实践。复合经营可以改善果园气候和土壤环境,促进果树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科学的复合经营模式,应基于适应性、互惠性和收益性原则,并遵循生物学、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在果园复合经营未来发展和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复合种植的植物种类,精准分析果园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将成果进行标准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态系统 复合经营 林下气候 土壤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修剪枝条的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受基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玉鹏 黄国华 +4 位作者 高柱 毛积鹏 张小丽 陈璐 王小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26,共11页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率、养分(C、N、P、K)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通过比较品种之间的分解特征,分析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猕猴桃枝条分解半衰期约为6个月,周转期约为29个月,分解速率由快至慢的品种为红阳、金果、金艳、金魁。凋落物初始N、K、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与分解半衰期显著相关。经过12个月的分解试验,4个猕猴桃品种枝条释放了50%~70%的C和N,红阳和金艳猕猴桃枝条释放了80%以上的P和K。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随干物质的分解而逐步降解,且在第1个月降解率最高。【结论】猕猴桃枝条还田分解是对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基质质量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木质素含量对分解速率限制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枝条 凋落物分解 基质质量 养分释放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采后猕猴桃果实淀粉降解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璐 高柱 +5 位作者 毛积鹏 张小丽 卢玉鹏 林孟飞 公旭晨 王小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604,共14页
[目的]采后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的温度管理直接影响果实风味品质,影响着消费者对“即食”猕猴桃的接受度。[方法]研究以江西主栽的中华猕猴桃‘金艳’果实为试验材料,以采后果实淀粉降解、向即食型转化为切入点,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10,... [目的]采后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的温度管理直接影响果实风味品质,影响着消费者对“即食”猕猴桃的接受度。[方法]研究以江西主栽的中华猕猴桃‘金艳’果实为试验材料,以采后果实淀粉降解、向即食型转化为切入点,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10,20,30℃)研究猕猴桃采后淀粉降解及品质的影响。[结果](1)处理温度越高,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下降越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腐烂率上升越快;而温度过高则会影响可食品质。低温(5℃)处理果实成熟度和品质受影响最小;10℃维持果实品质、有效降低采后损失,软熟期SSC含量达16.15%;20℃处理果实后熟品质较好,但腐烂率明显高于10℃处理;高温(30℃)下硬度迅速下降,腐烂率高达20.67%,软熟期SSC含量仅为14.28%,果实后熟品质下降。(2)不同温度处理后,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出14个淀粉与蔗糖代谢相关且表达量较高的显著差异基因,通过RT-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结论]不同温度管理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有着不同影响,实验温度内5℃保存可延长贮藏期,PHS2.1特异响应5℃表达;10℃处理可提升果实品质,有效降低采后损失,PHS2、BAM3.2、BAM3L响应10℃表达;高温处理果实软化较快,淀粉转化不完全,果实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温度处理 淀粉降解 果实品质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璐 毛积鹏 +6 位作者 张小丽 卢玉鹏 林孟飞 王小玲 高柱 黄国华 宁心怡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117,共9页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质量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艳”猕猴桃 CPPU 生长发育 采后性能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积鹏 高柱 +3 位作者 卢玉鹏 陈璐 张小丽 王小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红阳”、“金果”和“金艳”三个品种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 为了解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红阳”、“金果”和“金艳”三个品种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共鉴定到12种可溶性糖和31种有机酸,采收期三种猕猴桃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差异,软熟期则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红阳”和“金果”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的有机酸均以奎宁酸为主,“金艳”猕猴桃采收期以柠檬酸为主,软熟期则以奎宁酸为主.糖酸比分析结果表明“红阳”最甜,“金艳”适中,“金果”风味较淡.该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品种的品质评价和采后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可溶性糖 有机酸 GC-MS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对4种生草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玉鹏 黄国华 +3 位作者 高柱 毛积鹏 林孟飞 王小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7-244,共8页
选择生草构建猕猴桃果园生草模式时,果树对生草的化感作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以2个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和4种常见生草(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波斯菊)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浓度(0.01、0.05、0.10 g/mL)的猕猴桃叶片水浸提液喷... 选择生草构建猕猴桃果园生草模式时,果树对生草的化感作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以2个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和4种常见生草(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波斯菊)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浓度(0.01、0.05、0.10 g/mL)的猕猴桃叶片水浸提液喷施处理,观测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并采用GC-MS技术鉴定化感物质。结果表明,红阳和金艳猕猴桃叶浸提液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波斯菊的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红阳对白三叶的发芽有抑制作用,发芽率下降了8%~17%。金艳对白三叶发芽影响为“低促高抑”,中低浓度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0~6%,高浓度降低4%~5%。2种处理对黑麦草和白三叶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根长、苗高和单株鲜质量、干质量;而对波斯菊和紫花苜蓿的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根长、苗高和单株鲜质量降低。红阳猕猴桃叶浸提液中主要的化感物质为含2,3-丁二醇和2,4-二叔丁基苯酚,金艳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4-二叔丁基苯酚和2,3-丁二醇。猕猴桃果园林下适宜种植黑麦草。种植波斯菊和紫花苜蓿时,应注意补充水肥促进幼苗生长。种植白三叶时,应增加种植密度以弥补发芽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生草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脐橙叶片2种膜透性物质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丽 陈璐 +2 位作者 高柱 卢玉鹏 王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3期43-45,66,共4页
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嫁接苗为材料,通过喷施50、150、300 mg/L的硝酸镧[La(NO_(3))_(3)]溶液,清水作为对照(CK),测定喷施前(0 h)和喷施后(2、4、8、12、24 h)脐橙叶片中2种膜透性物质过氧化氢(H_(2)O_(2))与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 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嫁接苗为材料,通过喷施50、150、300 mg/L的硝酸镧[La(NO_(3))_(3)]溶液,清水作为对照(CK),测定喷施前(0 h)和喷施后(2、4、8、12、24 h)脐橙叶片中2种膜透性物质过氧化氢(H_(2)O_(2))与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特性,阐明硝酸镧对脐橙叶片H_(2)O_(2)和MDA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处理后,脐橙叶片H_(2)O_(2)含量和PPO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50和300 mg/L硝酸镧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脐橙叶片H_(2)O_(2)含量增加速度,延缓了H_(2)O_(2)含量峰值出现时间,而且明显提高了脐橙叶片PPO活性,其中150 mg/L的效果较好。另外,50 mg/L硝酸镧处理后脐橙叶片MDA含量峰值与CK出现的时间相同,处理后24 h,脐橙叶片MDA含量比CK降低了30%,而150和300 mg/L处理则明显促进了脐橙叶片MDA含量的积累。因此,硝酸镧对脐橙叶片中H_(2)O_(2)、MDA和PPO的影响符合"低促高抑"的效应,适宜的处理浓度为50~1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纽荷尔脐橙 过氧化氢 丙二醛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不同生长时期与采后鲜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丽 陈璐 +3 位作者 王小玲 卢玉鹏 高柱 唐晓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39-14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猕猴桃品质,促进产业发展,本文从萌芽期、花期、果实生长期和冬季休眠期系统总结了猕猴桃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策略,阐述了采后猕猴桃鲜果容易发生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进而归纳了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 为进一步提高猕猴桃品质,促进产业发展,本文从萌芽期、花期、果实生长期和冬季休眠期系统总结了猕猴桃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策略,阐述了采后猕猴桃鲜果容易发生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进而归纳了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提出了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长期 鲜果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