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生态特性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卢玉鹏 高柱 +2 位作者 张小丽 陈璐 王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8-22,29,共6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植物将C、N、P等养分元素返还土壤的主要途径。对于果园生态系统,具备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双重特征,同时拥有一个“开环”结构的养分循环系统,因而凋落物分解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生态特...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植物将C、N、P等养分元素返还土壤的主要途径。对于果园生态系统,具备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双重特征,同时拥有一个“开环”结构的养分循环系统,因而凋落物分解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生态特征。从果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研究内容、凋落物分解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果园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生态特性三个方面综述了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生态特性。发现目前果园凋落物分解研究与实际生产问题结合性不强,缺乏对果园生态系统一些独特性生态问题的关注。因此,建议采用定量的方法,针对果园系统特性,将研究结果与生产相结合,指导果园管理,实现生态和经济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果园生态系统 管理措施 土壤性质 凋落物基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璐 毛积鹏 +6 位作者 张小丽 卢玉鹏 林孟飞 王小玲 高柱 黄国华 宁心怡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117,共9页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质量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艳”猕猴桃 CPPU 生长发育 采后性能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毛积鹏 高柱 +3 位作者 卢玉鹏 陈璐 张小丽 王小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红阳”、“金果”和“金艳”三个品种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 为了解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红阳”、“金果”和“金艳”三个品种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共鉴定到12种可溶性糖和31种有机酸,采收期三种猕猴桃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差异,软熟期则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红阳”和“金果”猕猴桃采收期和软熟期的有机酸均以奎宁酸为主,“金艳”猕猴桃采收期以柠檬酸为主,软熟期则以奎宁酸为主.糖酸比分析结果表明“红阳”最甜,“金艳”适中,“金果”风味较淡.该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品种的品质评价和采后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可溶性糖 有机酸 GC-MS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脐橙叶片2种膜透性物质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丽 陈璐 +2 位作者 高柱 卢玉鹏 王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3期43-45,66,共4页
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嫁接苗为材料,通过喷施50、150、300 mg/L的硝酸镧[La(NO_(3))_(3)]溶液,清水作为对照(CK),测定喷施前(0 h)和喷施后(2、4、8、12、24 h)脐橙叶片中2种膜透性物质过氧化氢(H_(2)O_(2))与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 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嫁接苗为材料,通过喷施50、150、300 mg/L的硝酸镧[La(NO_(3))_(3)]溶液,清水作为对照(CK),测定喷施前(0 h)和喷施后(2、4、8、12、24 h)脐橙叶片中2种膜透性物质过氧化氢(H_(2)O_(2))与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特性,阐明硝酸镧对脐橙叶片H_(2)O_(2)和MDA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处理后,脐橙叶片H_(2)O_(2)含量和PPO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50和300 mg/L硝酸镧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脐橙叶片H_(2)O_(2)含量增加速度,延缓了H_(2)O_(2)含量峰值出现时间,而且明显提高了脐橙叶片PPO活性,其中150 mg/L的效果较好。另外,50 mg/L硝酸镧处理后脐橙叶片MDA含量峰值与CK出现的时间相同,处理后24 h,脐橙叶片MDA含量比CK降低了30%,而150和300 mg/L处理则明显促进了脐橙叶片MDA含量的积累。因此,硝酸镧对脐橙叶片中H_(2)O_(2)、MDA和PPO的影响符合"低促高抑"的效应,适宜的处理浓度为50~1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纽荷尔脐橙 过氧化氢 丙二醛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