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井冈山地区鲟鱼养殖技术和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雪娜 查云飞 +2 位作者 冯广朋 周爱珍 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第5期24-27,共4页
鲟鱼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井冈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特点,2010年开始发展鲟鱼养殖,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为探究井冈山地区鲟鱼养殖技术模式和生产效益,开展了室外水泥池鲟鱼养殖试验。实验投入杂交... 鲟鱼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井冈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特点,2010年开始发展鲟鱼养殖,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为探究井冈山地区鲟鱼养殖技术模式和生产效益,开展了室外水泥池鲟鱼养殖试验。实验投入杂交鲟苗种15万尾,经300天养殖,成活率达85%,总产量114,750 kg,纯收入705,880元,成本纯收入率为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工厂化养殖 效益分析 井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地区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流水健康养殖技术
2
作者 程超 朱敏杰 +2 位作者 肖敏 查云飞 赵大显 《科学养鱼》 2021年第3期10-11,共2页
西伯利亚杂交鲟是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品种。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杂交鲟较亲本有着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肉质更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近年来,西伯利亚杂交鲟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幼鱼期作为西伯利... 西伯利亚杂交鲟是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品种。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杂交鲟较亲本有着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肉质更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近年来,西伯利亚杂交鲟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幼鱼期作为西伯利亚杂交鲟生活的关键阶段,养殖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成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西伯利亚鲟 养殖效果 生长性能 健康养殖技术 杂交品种 施氏鲟 成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3
作者 程超 李小勇 +5 位作者 曾庆祥 李琳洁 裴建明 简少卿 查云飞 赵大显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通过开展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西杂鲟的养殖试验,从场地建设、养殖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的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陆基圈桶养殖与水泥池养殖相比,西杂鲟不仅生产速度更快,商品鱼上市时间可提前一... 通过开展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西杂鲟的养殖试验,从场地建设、养殖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西杂鲟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的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陆基圈桶养殖与水泥池养殖相比,西杂鲟不仅生产速度更快,商品鱼上市时间可提前一个月,而且收益高15.3%,试验为高密度养殖西杂鲟探索出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杂鲟 陆基帆布池 生长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子予 程超 +4 位作者 朱敏杰 肖敏 查云飞 简少卿 赵大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434,共13页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得到611个非冗余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LD vs HD和LD vs MD比较组有33个共同DEGs,LD vs HD和MD vs HD比较组有40个共同DEGs,LD vs MD和MD vs HD比较组有31个共同DEGs,只有1个DEG是3个比较组共有;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GTPase活性的增加、肌球蛋白复合物、肌动蛋白结合、ATP结合以及锌离子结合等二级节点中。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筛选与生长应激相关的二级节点,获得了27条与生长应激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包括调控生长轴GH/IGF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IGF-2)。选取9条表达差异倍数大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mRNA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分析中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应激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杂交鲟 幼鱼 RNA-seq技术 养殖密度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
5
作者 肖敏 程超 +3 位作者 朱敏杰 查云飞 简少卿 赵大显 《科学养鱼》 2022年第4期39-40,共2页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目前棘胸蛙养殖主要是野外捕捞、就地养殖,存在繁育亲本群体过小、亲本多次重复使用、近亲繁殖等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目前棘胸蛙养殖主要是野外捕捞、就地养殖,存在繁育亲本群体过小、亲本多次重复使用、近亲繁殖等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导致棘胸蛙抗病性弱、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制约了棘胸蛙养殖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近亲繁殖 健康养殖技术 养殖效益 种质退化 环境适应性 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