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中以“玉”用作修辞所涉范围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萧世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古人对“玉”顶礼膜拜,将它视为姿容、品德、情操、才华、信义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这种语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比喻、借代、敬称、美称”等辞格的运用上。
关键词 古代文化 喻体 借体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所收标点符号“■”“丶”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萧世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7-90,共4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了两个符号“ ”、“、”。这两个符号不是文字符号 ,而是标点符号。“ ”号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后来用法日益丰富 ,相当于顿号、逗豆、分号、句号、章节号等。“、”号的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其形体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了两个符号“ ”、“、”。这两个符号不是文字符号 ,而是标点符号。“ ”号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后来用法日益丰富 ,相当于顿号、逗豆、分号、句号、章节号等。“、”号的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其形体有几种变体 :大圆点、中圆点、小圆点、长顿点、短顿点 ,均属“点”的系列。其作用相当于篇号、章节号、句号、分号、逗号、顿号、重文号、合文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标点符号 "钩号" "点号" 形态变异 "、"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审美体验的古称——“兴”的本义和引申义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云兰 陶水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范畴,但兴义繁杂,难以定性。“兴”有其本义兴的引申义当是:感兴、兴会、兴寄、兴象、兴味。透过这些概念的分析,“兴”当界定为:兴就是审美体验,这当是“兴”的一个科学的界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科学界定 本义 引申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兴”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云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0-33,共4页
"兴"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诗学重情致、主情致的整体特征。具体而言,"兴"具有直觉性、圆融性、超越性三大特点。"兴"是中国古典诗歌民... "兴"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诗学重情致、主情致的整体特征。具体而言,"兴"具有直觉性、圆融性、超越性三大特点。"兴"是中国古典诗歌民族精神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性 圆融性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荼”字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衍铮 《农业考古》 2003年第2期282-285,共4页
关键词 《诗经》 考辨 产生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粮食作物考
6
作者 胡衍铮 《农业考古》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诗经·豳风·七月》 粮食作物 周代 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