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颜程光 唐昱 +4 位作者 盛国太 刘燕锋 张学洪 詹俊峰 祝志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60-761,共2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无复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抽吸治疗后,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并行PCI,对照...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无复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抽吸治疗后,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并行PCI,对照组患者抽吸后,直接行PCI。评估PCI术后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vs18.0%,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其中试验组穿刺部位血肿1例,牙龈出血2例,粪便潜血阳性2例,共计5例(10.0%);对照组穿刺部位血肿1例,牙龈出血2例,粪便潜血阳性1例,共计4例(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经桡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有助于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桡动脉 无复流现象 血栓形成 抽吸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前降支阻塞的部位
2
作者 黄贵奇 李德栋 +2 位作者 罗理宁 王俊谊 颜程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306例老年前壁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LAD阻塞部... 目的探讨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306例老年前壁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LAD阻塞部位,与LAD冠状动脉造影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一对角支(D1)为界划分为LAD近、远段。结果 306例老年前壁AMI患者中心电图STⅠ、aVF导联抬高〉0.1mV 96例(31.4%),STⅡ、Ⅲ、aVF导联压低≥0.1 mV 92例(30.1%)。STⅠ、aVL导联抬高〉0.1 mV判断LAD阻塞部位在D1或LD开口近段的敏感性(61.2%vs 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2.7%vs 93.0%,P=0.003),阳性预测值(62.5%vs 87.5%,P=0.000);STⅡ、Ⅲ、aVF导联下移≥0.1mV判断LAD阻塞部位在D1或LD近段的敏感性(65.3%vs 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6.5%vs96.5%,P=0.001)、阳性预测值(69.6%vs 93.5%,P=0.000)。结论老年前壁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LAD阻塞部位在LD近段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股动脉途径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荆全民 黄贵奇 +6 位作者 韩雅玲 王守力 马颖艳 王效增 王耿 王斌 徐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TRA)、经股动脉途径(TFA)行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ULMCA病变PCI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RA 144例(...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TRA)、经股动脉途径(TFA)行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ULMCA病变PCI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RA 144例(TRA组),TFA 142例(TFA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成功率,复杂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及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征相似。TRA组CAG、手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6.5%、98.6%)与TFA组(分别为92.3%、9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P=0.641);TRA组复杂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Crush,Culotte,T stent)的应用(29.9%)、曝光时间(53.1±10.42min)、造影剂用量(247.66±106.98ml)与TFA组(分别为26.8%、51.23±9.80min、267.26±136.09ml)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61、P=0.105、P=0.175)。TRA组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0.4%)明显低于TFA组(19.7%,P=0.028);TRA组住院期MACE率(6.3%)与TFA组(1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两组均无介入后心肌梗死(MI)、脑卒中、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TR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7±0.62d)、术后住院时间(4.16±3.19d)、总住院时间(7.29±4.42d)均较TFA组(分别为2.40±1.45d、7.75±5.29d、12.10±7.58d)明显缩短(P<0.001);平均随访10±5.6个月,两组MACE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vs 9.9%,P=0.953)。结论对ULMCA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TRA与TFA有相同疗效,且成功率相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 血管成形术 冠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