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风险挑战与防控策略
1
作者 高广明 李嘉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当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分发的重要手段,具有工具理性。算法推荐以多样性、个性化、交互性、高效性的重要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新变量。但算法推荐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价值偏差、异化和迷失等问... 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当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分发的重要手段,具有工具理性。算法推荐以多样性、个性化、交互性、高效性的重要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新变量。但算法推荐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价值偏差、异化和迷失等问题,应从引领算法内容、驾驭算法技术、培养算法素养、规范算法运营、协同算法治理等方面对算法推荐技术进行规范,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大学生 价值观 青年价值观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规划与路径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木森 何洪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36-240,共5页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国人民展现“历史活动-时代声音”的伟大创造和实践创新。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政治规划设计和地方实验创新,构建起政策引领与地方实践互构前进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国人民展现“历史活动-时代声音”的伟大创造和实践创新。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政治规划设计和地方实验创新,构建起政策引领与地方实践互构前进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政策群-实验力”,生成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针方略和行动纲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多元治理主体、多种治理方式、多维治理要素“融合共生-协同共治-合力共进”的复合治理创新,是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多元-复合-协同”治理系统实践。新时代健全完善“组织体系、能力体系、规范体系、教化体系、支撑体系”有机融合治理体系,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 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善治 五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理论生成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旋 《新经济》 2024年第9期120-13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包括生产要素构成理论、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生产关系理论等。从历史逻辑看,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包括生产要素构成理论、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生产关系理论等。从历史逻辑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对历史发展规律、世界现代化规律的自觉把握和运用上提出的。从实践逻辑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实践特征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理清新质生产力理论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助于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赜
4
作者 陆炜健 《成才之路》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自媒体,大众化的自媒体资源在革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释放教育活力的同时,有时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政治性、整体性、时效性、启发疏导这四项... 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自媒体,大众化的自媒体资源在革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释放教育活力的同时,有时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政治性、整体性、时效性、启发疏导这四项原则,通过占领自媒体网络主阵地、提高师资队伍信息化水平、优化高校自媒体平台等途径,实现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基本原则 路径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
5
作者 李茜 温碧莹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劳动精神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文章结合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崇... 劳动精神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文章结合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崇尚劳动表征科学的价值引领,热爱劳动凸显强烈的道德情感,辛勤劳动体现具体的道德实践,诚实劳动强调应然的道德规范等四个方面对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进行探讨,旨在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劳动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构建美好的人类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精神 价值引领 道德情感 道德实践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试论叔本华对康德的义务三命题的批判
6
作者 王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7,共7页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哲学的先验基础,即从考察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入手来看叔本华针对性展开的相关批判,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将道德基础从康德的先验世界拉回经验世界的叔本华,为何也与康德一样认为道德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义务 敬重 同情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如何运转起来:治理动力的价值意涵与类型特征
7
作者 王木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强劲的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的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 强劲的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的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治理动力源、动力能和动力量。治理动力是由基础性动力、根本性动力、提升性动力和保障性动力协调、协作生成的复合协同动力体系,在驱动治理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政社协动性、公共联动性、动态加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动力 复合协同 治理运转 公共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微”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凯 邓艳 李阳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高校借助“微”媒介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适应“微”时代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心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当前,高校在“微”领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存在“... 高校借助“微”媒介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适应“微”时代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心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当前,高校在“微”领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存在“微”能力有待提升、“微”创新亟须强化和“微”互动仍需增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微”素养、创新“微”内容与增强“微”互动,着力优化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微”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党的二十大精神 “微”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基本意涵与教学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兴刚 《四川教育》 2023年第11期6-8,共3页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思政教育规律之所需、时代潮流之所迫。“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死记硬背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自主建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以人为本” 意涵 教学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的德性进路对评价管仲、齐桓公的影响
10
作者 刘红卫 《管子学刊》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注重通过心性论的方式诠释德性自律,而荀子则从人性恶入手,强调通过礼制的教化作用以化性起伪。儒学的这两种德性进路对两宋时期尊孟派与疑孟派评价管仲、齐桓公产生了重要影响。疑孟派强调"礼"...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注重通过心性论的方式诠释德性自律,而荀子则从人性恶入手,强调通过礼制的教化作用以化性起伪。儒学的这两种德性进路对两宋时期尊孟派与疑孟派评价管仲、齐桓公产生了重要影响。疑孟派强调"礼"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充分肯定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的霸业对维护周礼的积极意义,并对王道、霸道进行量化分析,将王道、霸道视作同一性质而不同层次的两种为政方式。尊孟派则极力区分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的内涵,在充分肯定管仲具有"仁之功"的同时,从儒学心性论的角度否认管仲之"仁"。疑孟派充分肯定了齐桓公、管仲的霸道,尊孟派则严格区分王道、霸道在性质上之不同,揭示了齐桓公、管仲霸道"假仁以霸"的本质。尊孟派与疑孟派关于评价管仲、齐桓公的分歧,本质上是儒家两种德性进路的分歧。管商功利主义是管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再现,儒学德性进路的分歧又形成对管商功利主义评价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德性进路 尊孟派 疑孟派 王道 霸道 管商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11
作者 罗华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3,36,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牢固树立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元网络文化的关系、持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着力推进网络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牢固树立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元网络文化的关系、持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着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 国家政治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实践及经验研究
12
作者 刘光辉 李凯 李阳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0-15,共6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人民致力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的共同富裕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认知和设想。在具体实践中,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人民致力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的共同富裕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认知和设想。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工业化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大幅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共同富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共同富裕道路 实践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