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装号型标准中选择基本部位采用的数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莉红 张文斌 郅晓磊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根据实测样本数据,对选择基本部位采用的条件分布理论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数学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选择的基本部位有差异,但在最终应用上差异不是很大.我国采用的条件分布理论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得到设计分档数值的依据,... 根据实测样本数据,对选择基本部位采用的条件分布理论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数学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选择的基本部位有差异,但在最终应用上差异不是很大.我国采用的条件分布理论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得到设计分档数值的依据,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号型 基本部位 数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服装中设计元素的符号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劲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服装设计是集情感构思和艺术表达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服装通过特有的语言向人们传递着内部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符号学理论和设计原理方法的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符号语义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符号化元素的特征入手,展开... 服装设计是集情感构思和艺术表达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服装通过特有的语言向人们传递着内部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符号学理论和设计原理方法的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符号语义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符号化元素的特征入手,展开了对设计元素有效符号化的论证,分析了在设计的控制与传播2个阶段对服装元素符号化的影响,并结合经济危机下服装的设计表现诠释了符号化元素在服装中的审美与实用价值,建构了服装设计元素符号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符号学 设计元素 品牌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品牌中情感因素的解析与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劲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为进一步探索服装产品中品牌特征和情感体验的问题,将情感因素与品牌服装的设计结合起来,在品牌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服装产品中情感因素的特征与表现要素。通过对大众情感认知活动的了解,研究在创造过程中服装品牌情感因素的生成与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探索服装产品中品牌特征和情感体验的问题,将情感因素与品牌服装的设计结合起来,在品牌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服装产品中情感因素的特征与表现要素。通过对大众情感认知活动的了解,研究在创造过程中服装品牌情感因素的生成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探讨情感因素在品牌风格构造中的实现方法。并以Levi's牛仔品牌为例,阐述了情感因素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为服装品牌的延续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因素 服装品牌 传承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设计理念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肖劲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96,共4页
从感性设计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感性及设计概念展开对这种认知活动的研究;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展开对针织服装的造型、材质、色彩的感性分析。并从设计的角度探讨针织服装产品中的感性设计策略,指出设计师在对针织服装... 从感性设计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感性及设计概念展开对这种认知活动的研究;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展开对针织服装的造型、材质、色彩的感性分析。并从设计的角度探讨针织服装产品中的感性设计策略,指出设计师在对针织服装进行感性设计时首先要认识到感性的内在实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次要明确市场定位,满足人们的着装需求;最后要研究服饰文化与时尚流行,把握感性设计的特点,提高感性设计的表现能力,探索个性化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服装 感性设计 感官体验 造型 材质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排汗氨纶弹力针织服装面料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热湿舒适性氨纶弹力针织面料可由两种方法形成。其中,应用新颖多层派纱编织技术生产的、吸湿性纤维和细特合成纤维分别位于织物正面和反面、氨纶裸体丝位于织物中间的弹力针织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排汗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而且生产... 热湿舒适性氨纶弹力针织面料可由两种方法形成。其中,应用新颖多层派纱编织技术生产的、吸湿性纤维和细特合成纤维分别位于织物正面和反面、氨纶裸体丝位于织物中间的弹力针织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排汗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而且生产成本低,因此,这种面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排汗性 多层添纱编织 氨纶弹力针织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布料利用与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引技 《现代纺织技术》 1999年第1X期39-41,共3页
研究分析了服装生产过程中影响布料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节约布料的方案和措施,以利于降低服装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布料 排料图 铺布 纸样 成本控制 服装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还原植物靛蓝的机理及染色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祥霞 卢嘉杰 +1 位作者 杜文琴 吴辉鹏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12,共4页
研究葡萄糖替代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在不同还原体系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并试验优化葡萄糖还原工艺及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烧碱的配比为2∶1~3∶1时,有大量羧基形成。优化的还原工... 研究葡萄糖替代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在不同还原体系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并试验优化葡萄糖还原工艺及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烧碱的配比为2∶1~3∶1时,有大量羧基形成。优化的还原工艺为:植物靛蓝与葡萄糖、烧碱的配比为1∶6∶2,还原温度为50℃,还原时间15~20 min。优化的染色方法为:40℃染色100 min,NaCl 100 g/L,一次染色后在残液中续染1次,续染时间为50 min,可得到较高的得色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靛系染料 葡萄糖 还原剂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建国 刘葳 +6 位作者 张子豪 刘莹峰 李全忠 李丹 彭莹 张增强 周明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C18(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和甲醇,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C18(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和甲醇,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检测。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在1~1 000 ng/m L浓度范围内与对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定量下限(S/N=10)为0.21~1.53μg/m2。加标回收率为84.8%~10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7.2%。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纺织品中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全氟烷酸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狄剑锋 刘裕文 纪凤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开发出一种力学性能优良、耐水性较佳的聚氨酯,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丁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合成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再与丙烯酸单体、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Vi-PDMS)进行乳液聚合... 为开发出一种力学性能优良、耐水性较佳的聚氨酯,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丁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合成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再与丙烯酸单体、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Vi-PDMS)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吸水率和力学性能测试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A173或Vi-PDMS对PUA进行改性,胶膜断裂强度及吸水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A173可显著提高断裂强度,但其断裂伸长率下降剧烈,耐水性能提高有限;Vi-PDMS可显著提高耐水性,但过量会降低其力学性能。以丙烯酸单体的质量为基准,当采用A173、Vi-PDMS分别为2.5%、3%进行复合改性,胶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1.65 MPa、242%,吸水率降至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 丙烯酸酯 交联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天然紫草色素染色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祥霞 杜文琴 +2 位作者 区锦莲 谢振业 朱运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2,共4页
研究了紫草色素的提取方法以及提取工艺对色素溶出量的影响,并对紫草在棉织物上的媒处理及染色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00%乙醇提取紫草色素,提取浴比(紫草的质量/无水乙醇的质量)1∶20~1∶30,提取温度40~50℃,提取时间2~4h;... 研究了紫草色素的提取方法以及提取工艺对色素溶出量的影响,并对紫草在棉织物上的媒处理及染色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00%乙醇提取紫草色素,提取浴比(紫草的质量/无水乙醇的质量)1∶20~1∶30,提取温度40~50℃,提取时间2~4h;采用硫酸铝钾前媒法处理棉织物,硫酸铝钾质量浓度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30min,pH值为3~4;优化的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60℃,pH值4,时间30~50min,紫草染液可重复利用1~2次;染色织物干摩擦牢度4~5级,湿摩擦牢度3~4级,皂洗牢度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染 天然染料 紫草 提取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角测量的量高法和量角法的比较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杜文琴 巫莹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32,37,共5页
采用接触角来表征织物拒水性能更加精确,液滴角度测量法是接触角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量高法和量角法是角度测量最常用的方法。实际测试中发现,这2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有比较大的误差,但误差产生的原因不详。从理论上对这2种液滴角度测量... 采用接触角来表征织物拒水性能更加精确,液滴角度测量法是接触角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量高法和量角法是角度测量最常用的方法。实际测试中发现,这2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有比较大的误差,但误差产生的原因不详。从理论上对这2种液滴角度测量法的测量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讨论了液滴高度、底端直径的量取误差和量角器转动误差产生的接触角测量误差,并用实验进行验证,这些实验结论和理论相符,最后证实量高法更准确、快捷、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量高法 量角法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锦纶/氨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2
作者 狄剑锋 唐俊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7,共5页
为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织物,开发出柔软性智能纺织品,详细介绍制备导电织物的原料、设备、方法及织物导电性能测试方法。以锦纶/氨纶经平绒针织物为基体材料,聚苯胺为导电材料,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沉积法制备导电性良好的聚苯胺复合导... 为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织物,开发出柔软性智能纺织品,详细介绍制备导电织物的原料、设备、方法及织物导电性能测试方法。以锦纶/氨纶经平绒针织物为基体材料,聚苯胺为导电材料,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沉积法制备导电性良好的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法研究盐酸浓度、过硫酸铵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导电织物聚苯胺含量及经纬向电阻率的影响。结合各工艺条件下的反应原理,分析各工艺条件在不同阶段对制备导电织物的影响程度,优化制备导电织物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锦纶 氨纶 导电织物 现场吸附聚合法 反应条件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孔径特性与织物结构及芯吸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31
13
作者 范菲 齐宏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41,共4页
为了定量测定和描述水分传输的机制,利用精密电子天平组装的等液位分段快速响应毛细液体测试装置对垂直于机织物平面方向的毛细孔分布及芯吸速率进行测试,分析了毛细孔分布与织物芯吸性能的关系及织物结构对毛细孔分布的影响,探讨了机... 为了定量测定和描述水分传输的机制,利用精密电子天平组装的等液位分段快速响应毛细液体测试装置对垂直于机织物平面方向的毛细孔分布及芯吸速率进行测试,分析了毛细孔分布与织物芯吸性能的关系及织物结构对毛细孔分布的影响,探讨了机织物优化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决定织物中液体输运速度的不仅是平均孔径、最大及最小孔径,孔径的分布也起到重要作用。织物纱线的线密度越大,织物的经纬密越小,织物就越疏松,则形成的毛细管中粗毛细管多,芯吸速率越快。对于快速芯吸过程,粗毛细管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毛细效应 毛细孔特性 芯吸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唐俊云 狄剑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是一种环境稳定性较好的导电材料。通过研究导电织物的用途与电学性能要求之间的基本关系,认为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可用于抗静电、抗电磁屏蔽;从制备导电织物所用导电材料的选择上对各导电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突出... 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是一种环境稳定性较好的导电材料。通过研究导电织物的用途与电学性能要求之间的基本关系,认为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可用于抗静电、抗电磁屏蔽;从制备导电织物所用导电材料的选择上对各导电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突出了聚苯胺导电材料的选择优势;聚苯胺导电材料已发展成为一种可替代金属的新型导电材料。通过分析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机制,介绍了此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结合导电织物在制备与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目前研究此类导电织物的常用制备方法、改进方法,以及研究改进方法中引进的高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织物 防静电 防电磁辐射 “现场”吸附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毛细孔径分布与其组织结构及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狄剑锋 杜文琴 齐宏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4,共5页
由于织物组织结构及组分对织物毛细孔半径及其分布有影响,采用质量分级法,测定5种组织结构的棉和涤/棉机织物的毛细孔半径分布。分别考察纱线线密度、织物经纬密度和组分对织物毛细孔径分布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织物的孔径分布曲... 由于织物组织结构及组分对织物毛细孔半径及其分布有影响,采用质量分级法,测定5种组织结构的棉和涤/棉机织物的毛细孔半径分布。分别考察纱线线密度、织物经纬密度和组分对织物毛细孔径分布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织物的孔径分布曲线大都由4个区段构成;随着纱线线密度的减小,整个孔径范围明显扩展,其中最小孔径略有增加,最大孔径显著增加,最大比例孔径显著减小;随着经纬密度的降低,分布曲线的部分区段被压缩甚至和其他区段归并,织物孔径分布趋于简单化和均匀化;织物的组分并不影响其孔径分布曲线的特征形状,只是在不同区段曲线略有压缩和伸展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孔径 分布 棉织物 涤/棉织物 组织 质量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料分子状态与其上染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祥霞 杜文琴 吴翠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8,共5页
针对植物染料上染率低的问题,选择姜黄、茜草和大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植物染料的各个成分,研究植物染料在溶液中的分子状态及其对蚕丝的上染率,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素的分子状态与其上染率有密切的关系... 针对植物染料上染率低的问题,选择姜黄、茜草和大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植物染料的各个成分,研究植物染料在溶液中的分子状态及其对蚕丝的上染率,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素的分子状态与其上染率有密切的关系,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色素与杂质的结合体上染率只有10%左右;当分子质量小于5 000时,上染率可达30%以上;当分子质量小于1 000时,上染率提高到50%以上。生物酶可破坏色素和杂质的结合,用淀粉酶与果胶酶复合处理色素提取液,分子质量在5 000以下的色素溶出率可提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膜分离 酶处理 上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中蕴含的民间造物观念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兴业 李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以民间造物观念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原料选取、入染及防染技艺、纹饰设计、实用纺织品制作等工序,归纳其制作工艺的特点。认为它蕴含着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念、蓝白之色的素朴之美、节用致用为本的造物原则和寓意吉祥的... 以民间造物观念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原料选取、入染及防染技艺、纹饰设计、实用纺织品制作等工序,归纳其制作工艺的特点。认为它蕴含着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念、蓝白之色的素朴之美、节用致用为本的造物原则和寓意吉祥的纹饰设计方法等造物观念。这些民间造物观念根植于普通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之中,对它们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蕴含其中的积极意义,可以启发现代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环保、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造物观念 自然观 节用 寓意吉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其明 张义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70,75,共6页
为提高植物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探讨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最佳染色工艺为:保险粉质量浓度15 g/L,烧碱质量浓度5 g/L,染... 为提高植物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探讨了超声波对植物靛蓝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最佳染色工艺为:保险粉质量浓度15 g/L,烧碱质量浓度5 g/L,染色时间4 min,染色温度20℃,超声波功率密度0.5 W/cm2。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植物靛蓝染料的染色工艺,不仅可使染色样品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有所提高,而且可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上染率,降低染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靛蓝染料 染色工艺 超声波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植物靛蓝染料-葡萄糖染色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祥霞 卢嘉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以葡萄糖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干缸还原工艺和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om f),干缸还原浴比为1∶50时,优化的植物靛蓝葡萄糖还原工艺为葡萄糖30 g/L,烧碱10 g/L,还... 以葡萄糖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干缸还原工艺和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om f),干缸还原浴比为1∶50时,优化的植物靛蓝葡萄糖还原工艺为葡萄糖30 g/L,烧碱10 g/L,还原温度50℃,还原时间20 min;染色浴比为1∶20时,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氯化钠用量100 g/L,染色温度40℃,染色时间100 min。在相同条件下,以葡萄糖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与传统保险粉工艺接近,K/S值略高,且染色废水的CODC r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靛系染料 葡萄糖 还原剂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湿上浆工艺浆纱上浆率的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其明 陆华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42,共4页
针对预湿上浆工艺浆纱上浆率不能利用浆纱压出回潮率和上浆率直接求得这一问题,探讨依据上浆率与浆纱压出回潮率间的关系式,预测预湿上浆工艺中浆纱上浆率的方法。利用带预湿装置的小样上浆系统,采用质量分数为8%-11%的浆液分别对纯棉... 针对预湿上浆工艺浆纱上浆率不能利用浆纱压出回潮率和上浆率直接求得这一问题,探讨依据上浆率与浆纱压出回潮率间的关系式,预测预湿上浆工艺中浆纱上浆率的方法。利用带预湿装置的小样上浆系统,采用质量分数为8%-11%的浆液分别对纯棉纱进行传统上浆和预湿上浆实验,并测试浆纱试样的上浆率,再依据建立的浆纱上浆率与压出回潮率间的关系式,对预湿上浆中的浆纱上浆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已知浆液质量分数,可依据预湿上浆工艺的浆纱压出回潮率近似值和浆液浓度降低系数的经验值较为准确地预测预湿上浆工艺的浆纱上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湿上浆 浆纱 上浆率 压出回潮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