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闲评”式文学批评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 |
谢珊珊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遗产 |
邓文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五代、北宋词“庭院楼台”意象的文化诗学分析 |
李旭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4
|
“样板戏”的文学史叙事差异及其成因 |
邓文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1
|
|
5
|
五四小说物象论——以废名、郁达夫、鲁迅为例 |
柯贵文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转型期社会人生的独特观照——卢跃刚报告文学论 |
王晖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7
|
前方有一片灵魂的旷野——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 |
宋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8
|
论宋代诗话的“闲评”特色与理性精神 |
谢珊珊
邓乔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论“趣”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态 |
李旭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3
|
|
10
|
中国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观念 大生命观的美学——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 |
李旭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11
|
试论清宫演剧的礼乐性质 |
曾凡安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2
|
粤剧概念与粤剧史关系辨析 |
李日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3
|
新中国神话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李立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4
|
诗与本体之心——陈白沙美学思想发凡 |
李旭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4
|
|
15
|
论祖饯诗三题 |
李立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6
|
意兴本体和澄明本体——“意境”范畴的文化哲学分析 |
李旭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7
|
清代前期教坊乐籍制度改革及其戏曲史意义——论花盛雅衰的深层原因(一) |
曾凡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8
|
论明代复古主义的诗歌文体学 |
李旭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9
|
离合词不同离散形式的韵律‐语法动因 |
郑伟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 |
章继光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