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沙沟Ag-Pb-Zn矿床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
1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6 位作者 张正伟 唐燕文 姜玉平 胡书礼 郑超飞 李溪遥 靳子茹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2-519,共18页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沙沟矿床中的石英开展精细的矿物学研究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沙沟矿床成矿过程由石英-菱铁矿-黄铁矿阶段、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构成。在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识别出三个世代的石英:Q1位于石英颗粒核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不发育,无共生硫化物;Q2位于石英颗粒幔部,与硫化物共生,CL图像发光较暗,生长环带不规则;Q3位于石英颗粒边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发育。通过对各世代石英的成分分析显示,Al与L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97),并且和阴极发光亮度密切相关,指示Al^(3+)与Li^(+)替代Si^(4+)进入石英中。Q1和Q2的Ti含量分别为0.722×10^(-6)~3.62×10^(-6)和0.387×10^(-6)~1.12×10^(-6),Al含量分别为81.9×10^(-6)~2436×10^(-6)和3.67×10^(-6)~132×10^(-6),表明成矿体系为中-低温热液环境,温度下降和pH升高是引发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显示,成矿流体富集碱金属,具有较高的Rb/Na和Cs/Na比值,表明沙沟矿床与岩浆作用有关,属于岩浆-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机制 阴极发光 单个流体包裹体 石英原位微量元素 脉状Ag-Pb-Zn矿床 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5 位作者 张正伟 姜玉平 胡书礼 郑超飞 李溪遥 靳子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71,共20页
铁炉坪矿床是豫西重要的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开展了矿物学、C-O-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铁炉坪矿床中银主要以(银)黝铜矿、硫锑铜银矿、辉银矿和自然银等含银矿物产出... 铁炉坪矿床是豫西重要的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开展了矿物学、C-O-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铁炉坪矿床中银主要以(银)黝铜矿、硫锑铜银矿、辉银矿和自然银等含银矿物产出,少量以次显微包裹体银赋存在硫化物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_(V-PDB)和δ^(18)O_(SMOW)值分别为-3.03‰~-0.61‰和7.93‰~13.73‰,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9‰~+1.75‰(平均值为-1.53‰),指示铁炉坪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铁炉坪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13~296℃)、中低盐度(2.07%~12.51%)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降低以及p H升高是导致铁炉坪矿床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的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脉状Ag多金属矿床 铁炉坪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