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构造岩相学勘查技术在玻利维亚古布利达铜矿床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0-813,共14页
古布利达铜矿床位于安第斯成矿带中段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铅锌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地形切割大,海拔高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给找矿勘查增加了难度。以构造岩相学分析研究为思路,将遥感解译-构造岩相学路线观测、沟系次生... 古布利达铜矿床位于安第斯成矿带中段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铅锌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地形切割大,海拔高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给找矿勘查增加了难度。以构造岩相学分析研究为思路,将遥感解译-构造岩相学路线观测、沟系次生晕测量、地质填图、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等方法综合应用于古布利达铜矿床找矿。结果表明:(1)综合构造岩相学勘查技术在玻利维亚高原特殊景观区进行找矿勘查具有准确和快速高效特点;(2)通过遥感解译-构造岩相学路线观测,圈定了火山穹隆构造、断裂构造,初步建立了填图单元和对应的遥感异常色斑标志;(3)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确定了含矿地层、含矿岩相和储矿构造样式,圈定了矿化蚀变带,揭示了矿化蚀变带走向和倾向,为探槽和钻孔验证提供了设计依据;(4)通过探槽揭露了浅部矿体,评价了化探异常,进一步确定了矿体产状,经钻探验证,控制到厚大铜矿体;(5)在对探槽和钻孔岩芯构造岩相学编录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预测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综合构造岩相学勘查技术为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快速、高效勘查技术方法选择提供了支撑,也为境外同类型铜矿床勘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 综合构造岩相学填图 岩浆侵入构造 异常评价 工程验证 找矿潜力 古布利达铜矿床 玻利维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招远-平度断裂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及其控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志河 丁正江 +2 位作者 朱成 庞森瑞 范潍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间域不同高度延拓(100 m、200 m和500 m)及垂向一阶导数等方法,发现招远-平度断裂地表出露位置与深部地球物理梯度带存在位移差,且位移差向断裂倾向方向南东侧移动趋势愈发明显,进一步证明招远-平度断裂深部倾向南东,倾角由浅至深逐渐变缓,局部变化剧烈的地质推论。同时,开展地表高精度1/10000比例尺的重力结果显示,重力异常曲线自西向东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局部存在凹陷区,表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密度(2.63 g/cm^(3))介于玲珑二长花岗岩(2.57 g/cm^(3))和古元古界(2.82 g/cm^(3))之间,含矿层位与围岩存在较大密度差,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层位的倾角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可分别发现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2.5维反演 布格重力异常 剩余重力异常 控矿构造识别 招远-平度断裂 胶东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利维亚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3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3,共15页
玻利维亚北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具有明显的成岩成矿作用。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研究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组合、物质组成和控矿规律。结果显示:在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发育渐新世-中新世火山穹窿构造与火山岩... 玻利维亚北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具有明显的成岩成矿作用。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研究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组合、物质组成和控矿规律。结果显示:在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发育渐新世-中新世火山穹窿构造与火山岩相体,叠加晚中新世岩浆侵入构造与侵入岩体,构造组合样式有火山穹隆构造-环形断裂、岩浆侵入构造-近EW向断裂、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带)与热液角砾岩相体。从火山穹隆中心向外,火山岩相依次发育火山通道相、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火山沉积岩相;橄榄辉长玢岩-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和岩床产出;在岩株顶部和产状突变处发育热液角砾岩相,包含6类热液角砾岩。火山穹隆构造-环形断裂控制了火山岩相-火山沉积岩相空间分布与矿床的形成、分布;岩浆侵入构造-EW向断裂控制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生与矿体的产出;热液角砾岩相与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带)为储矿构造岩相体与储矿构造样式。预测在Cuprita铜矿岩浆热液角砾岩筒深部和外围以寄生火山穹隆构造为中心等是有利的找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 构造组合 物质组成 控矿规律 找矿预测标志 玻利维亚Cuprita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周期低谷的矿业公司勘探策略讨论
4
作者 许芳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0,共3页
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矿业市场已从繁荣期滑落至低谷调整期,尤以勘探类公司的发展受到冲击最大。在各大矿业公司削减开支以求控制成本维持运营的发展战略下,如何部署和执行最优化的勘探策略,成为了勘探公司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目... 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矿业市场已从繁荣期滑落至低谷调整期,尤以勘探类公司的发展受到冲击最大。在各大矿业公司削减开支以求控制成本维持运营的发展战略下,如何部署和执行最优化的勘探策略,成为了勘探公司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目前,削减勘探成本可能是大部分矿业公司选择的权宜之计,但那些最先运用先进理念指导勘探找矿的矿业公司,可能将会以反周期高投入的方式获得世界一流的勘探能力,同时,必将使他们在未来其他矿业公司苦苦寻找替代耗尽的资源时,获得不成比例的高额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策略 科技创新 矿业周期 矿业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地区槐树坪金矿岩石-土壤找矿指示元素的确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晶 龚庆杰 +4 位作者 王炯辉 陈良 严桃桃 贺昕宇 李金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02-2312,共11页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衬度 找矿指示元素 继承性 综合异常指标 鸡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复式岩体成因及其与W-Mo成矿的关系——以广西油麻坡岩体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炯辉 马星华 +4 位作者 李毅 陆灿友 陈凌云 陈斌 王志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9-1235,共17页
广西陆川米场-博白三滩成矿带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以W、Mo矿化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对带内与W-Mo矿床有关的油麻坡复式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油麻坡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主体)和白云母花岗岩(补... 广西陆川米场-博白三滩成矿带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以W、Mo矿化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对带内与W-Mo矿床有关的油麻坡复式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油麻坡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主体)和白云母花岗岩(补体)两部分组成。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补体是主体经历分离结晶后的残余岩浆,而本文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主体和补体分别形成于109.0±0.3Ma和100.7±0.5Ma,后者明显晚于前者约10Ma,说明两者不大可能是同一岩浆房演化的产物。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方面的证据也不支持两者是分离结晶关系,主要包括:①主体含自形角闪石,常见榍石和磁铁矿等副矿物,表明岩浆富水、高氧逸度的性质。而补体不含角闪石,常见萤石、钛铁矿和硫化物等副矿物,表明岩浆富F和偏还原的性质。这与两者的分离结晶演化关系不吻合;②补体锆石的U含量极高(平均高达10602×10-6),从而出现特有的蜕晶现象、裂纹等放射性损伤结构,明显不同于主体锆石(平均U含量为860×10-6);③补体强烈亏损Sr、Ba、Eu和LREE,富集Na、Rb、Ga以及W、Sn等成矿元素,并具有典型的稀土四分组效应和non-CHARAC特征,微量元素模拟计算表明,补体与主体没有演化关系;④主体和补体的Nd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εNd(t)分别为-5.1^-4.0和-9.6^-8.6)。本文提出高度演化的补体花岗岩是新的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由于其富F,导致岩浆固相线大幅下降(岩浆期延长),所以经历了比主体岩浆更为强烈的熔-流体相互作用,有利于萃取W、Mo等金属元素并使之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分离结晶 高分异 W-Mo矿床 油麻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油房西Pb-Zn-Ag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喆 聂凤军 +3 位作者 刘翼飞 曹毅 王丰翔 张伟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426,共13页
油房西Pb-Zn-Ag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内发现的中型脉状矿床,伴生Cu和Mo。该矿床主要产出于潜火山机构外侧的断裂系统内,与潜火山活动有明显的空间关系。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钼矿化阶段;主成矿期铅、锌和银矿化... 油房西Pb-Zn-Ag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内发现的中型脉状矿床,伴生Cu和Mo。该矿床主要产出于潜火山机构外侧的断裂系统内,与潜火山活动有明显的空间关系。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钼矿化阶段;主成矿期铅、锌和银矿化阶段,伴生铜;晚期碳酸盐化阶段。早期钼矿化阶段,细脉浸染状钼矿化主要产出于潜火山相的花岗斑岩内,矿化较弱,伴随轻微的钾化和强烈的硅化和黄铁矿化,后期叠加了强烈的泥化;主成矿阶段,主要形成脉状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次要的黄铜矿化,以脉状充填产出于围岩裂隙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局部有强烈的萤石化;晚期碳酸盐化阶段,主要发生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为进一步查明油房西矿化区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文章对矿床早期钼矿化阶段形成的辉钼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分析,4件样品分析结果获得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4±1.2)Ma,MSWD值为0.63,等时线年龄为(136.4±4.9)Ma。结果表明油房西地区Pb-Zn-Ag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年龄 Pb-Zn-Ag多金属矿床 潜火山成矿作用 油房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叉冲钨矿有关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炯辉 王志强 陈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9-573,共25页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矿作用提供指示意义。三叉冲岩体由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1-104 Ma,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3-105 Ma。两种花岗岩都具有较大的化学成分变化,但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7.5-–6.5和–7.8-–6.7。我们认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中-高钾玄武岩成分基底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有角闪石+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Na2O和K2O演化趋势;且具有更高的 CaO 和 Sr 含量;同时,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得多的 La/Lu 比值,这些证据都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并非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分离结晶形成的。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长英质麻粒岩+少量拉斑玄武岩成分部分熔融产生中酸性岩浆,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形成的。幔源岩浆贡献的挥发分F使得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朝更富Na2O的方向演化。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以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为主。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与三叉冲钨钼成矿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晚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的影响,桂东南地区处于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圈上涌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为基底的部分熔融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同时也为三叉冲岩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岩石成因 壳幔混合 三叉冲 广西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登红 孙艳 +13 位作者 周四春 梁婷 付勇 付小方 郝雪峰 三金柱 刘喜方 侯可军 郭唯明 田世洪 李超 孔维刚 马圣钞 郭旭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1-654,共14页
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已经并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近75%,采矿深度普遍不超过300 m,深部探矿势在必行。为提高中国锂矿深部探测能力,储备一批深部探测技术方法,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锂... 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已经并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近75%,采矿深度普遍不超过300 m,深部探矿势在必行。为提高中国锂矿深部探测能力,储备一批深部探测技术方法,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共十余家单位、78位项目成员参加。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川西甲基卡、新疆卡鲁安及四川黄金口等地区深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深部探测技术组合方法等的研究,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中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中锂的富集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在锂的成矿理论、新类型锂资源找矿探索、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圈定了一批远景区和靶区,有力保障了国家锂能源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能源金属 深部探测 技术示范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评价与分类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彬 佘宗华 +1 位作者 康虔 王新民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 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并将原地浸矿划分为天然底板明沟集液法、人造底板暗沟网集液法、天然底板明沟+辅助巷道法3种采矿方法,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科学规划、有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矿物蚀变提取——以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炭窑口矿床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楠 肖克炎 +1 位作者 陈析璆 娄德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8-1563,共6页
以已知的矿床——内蒙古炭窑口矿床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坏线、条带、大气校正及光谱重建。其次,从反演后的反射率数据提取5类端元矿物,... 以已知的矿床——内蒙古炭窑口矿床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坏线、条带、大气校正及光谱重建。其次,从反演后的反射率数据提取5类端元矿物,通过分析矿物组合,最终确定5类矿物并利用波谱角制图法在研究区填图,进而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改进了去除条带的方法。在获得蚀变信息后,结合炭窑口研究区的地质图进行应用分析,通过解释异常,验证其是否为矿化引起的蚀变。最后,再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和前人对矿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含矿地层的研究成果,结合提取的蚀变矿物,预测其他有利靶区。结果表明,获得的矿化蚀变信息与矿点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蚀变提取 炭窑口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位石墨矿岩冲击破坏模式与能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海旺 温颖 +7 位作者 雷涛 王其洲 余梦豪 严立德 韦文蓬 李兴旺 王炯辉 赵明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爆破作用下,不同品位石墨矿存在破碎块度离散大和能量利用低的难题。利用ϕ50 mm的SHPB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应变率作用下5种品位石墨矿岩试样的动态压缩试验,并结合高速摄影和微观结构来分析不同品位石墨矿岩的冲击破坏模式与能量耗散特... 爆破作用下,不同品位石墨矿存在破碎块度离散大和能量利用低的难题。利用ϕ50 mm的SHPB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应变率作用下5种品位石墨矿岩试样的动态压缩试验,并结合高速摄影和微观结构来分析不同品位石墨矿岩的冲击破坏模式与能量耗散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品位的增加,石墨矿岩试样的破坏模式从张拉破坏转变为张拉—剪切破坏;石墨矿岩的能耗特性具有很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入射能随着应变率增加呈指数增长,吸收能呈线性增长趋势;品位高低对能量吸收率也有较大影响,不同品位石墨矿的能量吸收率随着应变率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石墨试样的平均破碎尺寸与吸收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石墨品位为18.97%时,其平均破碎尺寸最小。通过显微镜观察破碎试样的微观结构,发现石墨片状结构会在矿岩内部产生结构界面,降低矿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爆破 破坏模式 能耗特性 SHPB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地区上道回钼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博 张静 +3 位作者 陈良 李雷 苏蔷薇 王琦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8-340,共13页
上道回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受控于马超营断裂的次级断裂,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矿体呈多组脉状产出.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热液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热液成矿过程从早... 上道回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受控于马超营断裂的次级断裂,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矿体呈多组脉状产出.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热液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热液成矿过程从早到晚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包裹体类型为C型(CO2型)、W 型(NaCl-H2O型)、S型(子晶型).早阶段发育W 型、C型和少量S型包裹体,中阶段发育C型、W 型、S型包裹体,晚阶段发育W 型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390℃、180~300℃、120~220℃,盐度由早阶段1.0% ~13.4%和27.2% ~33.2%,经中阶段0.3% ~14.1%和27.3% ~28.5%,到晚阶段0.1%~14.2%.成矿流体由富CO2向贫CO2演化,流体沸腾使CO2等挥发分逃逸,造成流体pH值升高、氧化性降低,从而导致辉钼矿等硫化物沉淀.早、中阶段C型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148~371MPa、108~383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5~14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道回钼矿 钾长石-石英脉型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熊耳山地区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石墨矿石破碎能耗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海旺 严立德 +7 位作者 雷涛 王其洲 余梦豪 李兴旺 温颖 高玉文 周建敏 DAHE M G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了研究晶质石墨矿石试样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碎能耗特征,采用∅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设置气压间隔为0.1 MPa,0.2~0.6 MPa共5组冲击气压,进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石墨矿石试样冲击压缩试验,并分析石墨矿石试样破碎... 为了研究晶质石墨矿石试样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碎能耗特征,采用∅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设置气压间隔为0.1 MPa,0.2~0.6 MPa共5组冲击气压,进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石墨矿石试样冲击压缩试验,并分析石墨矿石试样破碎能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石墨矿石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平均应变率具有较强的三阶多项式关系,且石墨矿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具有动态硬化作用,其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呈现明显的应变率效应;石墨矿石试样破碎耗能与入射能具有显著的对数关系,随着入射能增大,试样破碎耗能也随之增大,但其试样破碎耗能所占比例随应变率增大逐渐由0.38下降至0.11;随着平均应变率增大,石墨矿石试样破碎耗能密度呈非线性增长,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石墨矿石试样的破碎平均粒径与破碎耗能密度具有显著的三阶多项式相关关系,随着石墨矿石试样耗能密度增加,石墨矿石试样破碎程度加剧,可以采用石墨矿石试样破碎块度平均粒径实现对石墨矿石试样破碎程度进行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破碎块度 破碎耗能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桥矿爆破工艺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彬 张德明 +1 位作者 康虔 王新民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解决新桥矿大块率高、炸药单耗高及爆破效率低等问题,在对爆破工艺改进的基础上设计有限的爆破试验(13组试验)获取样本,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取9),以最小抵抗线W、孔间距a、周边孔距Z作为输入因子,以炸药单耗、大块... 为解决新桥矿大块率高、炸药单耗高及爆破效率低等问题,在对爆破工艺改进的基础上设计有限的爆破试验(13组试验)获取样本,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取9),以最小抵抗线W、孔间距a、周边孔距Z作为输入因子,以炸药单耗、大块率作为输出因子预测、优选爆破参数。优化推荐W=0.8 m、a=1 m、Z=0.8 m,对应的炸药单耗为0.2001 kg/t,仅为原工艺的50%;大块率为5.2091%,仅为原工艺的20%;生产效率提高了约65%。该方法采用有限的试验与智能预测相结合,实现低成本获取真实样本,并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参数 爆破试验 BP神经网络 优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矿石品位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海旺 李兴旺 +8 位作者 雷涛 王其洲 余梦豪 严立德 韦文蓬 王炯辉 赵明生 余红兵 HASSAN A M Abdelkader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1,52,共8页
为探究石墨矿石品位与其动力学特性关联,揭示石墨矿石品位对岩石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1.57%、5.19%、10.79%、12.65%和19.50%五种品位的石墨矿石试样开展等幅冲击荷载作用下的SHPB试验研究,分析试样峰值强度(σ_(d))、动弹性模量(E... 为探究石墨矿石品位与其动力学特性关联,揭示石墨矿石品位对岩石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1.57%、5.19%、10.79%、12.65%和19.50%五种品位的石墨矿石试样开展等幅冲击荷载作用下的SHPB试验研究,分析试样峰值强度(σ_(d))、动弹性模量(E_(d))、峰值应变(ε_(d))以及能耗密度(A_(SE))随石墨矿石品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位石墨矿石动力学特性的改变是石墨矿石矿物组成和石墨鳞片嵌布特征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石墨矿石品位的增加,试样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明显弱化,但弱化程度存在限度,具体表现为:σ_(d)、E_(d)和A_(SE)与石墨矿石品位之间存在良好的负指数型函数拟合关系(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977、0.930和0.973),三者均随石墨矿石品位的增加而以愈渐平缓的趋势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某稳定值;ε_(d)随石墨矿石品位的增加表现为初期近似线性增加,品位达到12.65%时出现明显跃增,之后开始缓慢减小的阶段性特征,但ε_(d)减小的程度很小,总体上可认为ε_(d)随石墨矿石品位增加仍呈现较好的弱幂函数递增规律(R^(2)为0.810),说明试样动力学特性随石墨矿石品位增加而弱化的总体趋势并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矿石品位 动力学特性 能耗密度 SHPB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增浸促渗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彬 康虔 佘宗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9,共4页
基于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浸渗回收率偏低的工程实际,在原地浸矿工艺流程和浸渗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浸矿盲区、反吸附与母液渗漏3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稀土浸渗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形式,并提出了加强生产勘探、加强原地浸矿适用性分析、优化采场... 基于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浸渗回收率偏低的工程实际,在原地浸矿工艺流程和浸渗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浸矿盲区、反吸附与母液渗漏3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稀土浸渗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形式,并提出了加强生产勘探、加强原地浸矿适用性分析、优化采场划分和开采顺序、优化工程布置和技术参数、加强地下水和边坡监控及替代浸矿剂与参数优化共6项技术措施。以上措施在指导离子型稀土矿企精细化生产,实现生产可控、可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浸渗机理 离子交换 注液 集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集宁地区小大青山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18
作者 武将伟 胡浩 +3 位作者 张富臣 牛毅 周志广 张达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5-1015,共21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中生代岩浆岩岩石特征复杂,在花岗岩形成上存在认识分歧,制约了成岩动力学的深入认识。本文选取该构造带的内蒙古中生代小大青山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组成和Sr-Nd-Pb同位素组成...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中生代岩浆岩岩石特征复杂,在花岗岩形成上存在认识分歧,制约了成岩动力学的深入认识。本文选取该构造带的内蒙古中生代小大青山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组成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等研究,阐释岩浆岩成因和源区属性,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区中生代构造动力学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4±1.2)Ma,代表其寄主的花岗岩类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73.37%~77.21%)、富碱(5.93%~8.78%)、高铝饱和指数(1.02~1.32)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亏损Nb、Ba、Sr、Ti和P;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Eu元素;低(^(87)Sr/^(86)Sr)i值(0.7094~0.7391)、高负εNd(t)值(-15.37~-16.19)、^(206)Pb/^(204)Pb比值为17.158~17.365、^(207)Pb/^(204)Pb比值为15.437~15.442、^(208)Pb/^(204)Pb比值为37.881~38.082。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反映小大青山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主要系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证据,认为内蒙古集宁地区小大青山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盆闭合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集宁地区 蒙古—鄂霍次克洋 古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炯辉 陈良 +3 位作者 苏蔷薇 王浩然 刘云飞 来守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8,共15页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是豫西地区近年来通过勘查找矿评价出来的大型金矿床,该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受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可分为陡倾切层断裂和缓倾...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是豫西地区近年来通过勘查找矿评价出来的大型金矿床,该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受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可分为陡倾切层断裂和缓倾层间破碎带2种类型,缓倾层间破碎带是最重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也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石英的δ^(18)OV_SMOW值变化于10.1‰~14.4‰,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于-1.3‰~7.3‰,δD变化于-95‰^-81‰;矿石硫同位素分析显示,δ^(34)S值变化于-7.7‰^-1.4‰;矿石铅同位素分析显示,206Pb/204Pb变化于16.990~18.761,207Pb/204Pb变化于15.368~15.622,208Pb/204Pb变化于37.471~38.730。研究结果表明,槐树坪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成矿主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直接或间接)太华群地层。该矿床的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变形、变质作用的预富集,并于中生代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大规模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同位素 槐树坪金矿床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矿物学与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雪 孟健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1-2174,共14页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根据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可将矽卡岩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三种类型。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钻孔岩心编录,发现铜厂沟矿区矽卡岩矿物组合受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空间分布的控制:(1)由大理岩向外依次发育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2)由浅至深,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变大;③矿化与透闪石、绿帘石等退化蚀变矿物密切相关,矿体多形成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是石榴子石,多呈自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较深,均质性,以钙铝榴石为主(62.2%~78.3%),其次为钙铁榴石(16.7%~34.2%),少量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Gro62-78And17-34Spe+Pyr+Alm2-6)。石榴子石Fe^(2+)/Fe^(3+)比值变化范围为0.00~0.20,平均值为0.06,指示石榴子石形成于酸性的氧化环境。石榴子石的δ^(18)OSMOW变化范围为5.2‰~9.5‰,反映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金属硫化物具有较为均一的S-Pb同位素范围(δ^(34)S(CDT)=-0.7‰~1.4‰;^(206)Pb/^(204)Pb=18.332~18.694,^(208)Pb/^(204)Pb=38.454~39.088,^(207)Pb/^(204)Pb=15.588~15.663),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源的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铜厂沟Mo-Cu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