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玉米华玉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曾珩 易礼美 +2 位作者 谭建国 刘永忠 张华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372-1374,共3页
杂交玉米(Zea mays L.)华玉11是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教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抗、高产、稳产特性,是适合山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杂交春玉米,该品种自2013年推广以来,在湖北、云南、四川及湖南等地种植表现出高抗、高产、稳... 杂交玉米(Zea mays L.)华玉11是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教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抗、高产、稳产特性,是适合山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杂交春玉米,该品种自2013年推广以来,在湖北、云南、四川及湖南等地种植表现出高抗、高产、稳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Zea mays L.) 华玉11 特征特性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峰玉3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2
作者 倪红权 王业红 易礼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212-214,共3页
峰玉3号系五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冬在海南以HL69为母本、HY1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高秆、中晚熟、中长穗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叶结构合理,茎秆坚挺,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籽粒结实性和面粉适口性好。2009-2014年参加县... 峰玉3号系五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冬在海南以HL69为母本、HY1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高秆、中晚熟、中长穗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叶结构合理,茎秆坚挺,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籽粒结实性和面粉适口性好。2009-2014年参加县内外多年多点试验及湖北省山区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于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峰玉3号 品种选育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建国 赵红 +3 位作者 王业红 王小勤 邓红军 郑守贵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4期182-184,186,共4页
2018年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海拔高度300 m)开展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对比试验获得成功。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667 m^2产量1920.7~2976.8 kg,每667 m^2平均产量2 377 kg。CK产量第二名,每667 m^2产量为2 556.8 kg;华渝5号产量第一... 2018年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海拔高度300 m)开展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对比试验获得成功。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667 m^2产量1920.7~2976.8 kg,每667 m^2平均产量2 377 kg。CK产量第二名,每667 m^2产量为2 556.8 kg;华渝5号产量第一名,比CK增产16.42%,达极显著水平,08CA9728-04产量第三名,每667 m^2产量为2 529.7 kg,其他品种(系)667 m^2产量低于2 400 kg,比CK减产8%以上,达显著水平以上。参试品种(系)平均商品薯率77.8%。建议华渝5号、08CA9728-04继续开展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 马铃薯 新品种(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山区组与国家西南组玉米区试品种抗逆性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倪红权 王业红 +1 位作者 喻华 易礼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8-21,44,共5页
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试验点为例,对2009-2016年国家西南玉米(Zea mays L.)区试和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2009-2016年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在抗逆性方面,多项病害抗逆性性状表现均优于或明... 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试验点为例,对2009-2016年国家西南玉米(Zea mays L.)区试和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2009-2016年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在抗逆性方面,多项病害抗逆性性状表现均优于或明显优于国家西南玉米区试参试品种。说明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试参试品种选育者对湖北省山区玉米的抗逆性选择方面有更充分的认识和更强的针对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选育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着眼于不同的生态区域,选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具有较强抗逆性的玉米品种是一种很好的目标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区试 抗逆性 比较分析 湖北省山区组 国家西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华玉11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易礼美 倪红权 +2 位作者 谭建国 王业红 喻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85-87,共3页
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获得较高产量的途径之一[1]。为探索华玉11在公顷密度6.75万株(T1)、7.5万株(T2)、8.25万株(T3)条件下产量构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技中心于2015年在海拔900 m的长乐坪洞... 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获得较高产量的途径之一[1]。为探索华玉11在公顷密度6.75万株(T1)、7.5万株(T2)、8.25万株(T3)条件下产量构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技中心于2015年在海拔900 m的长乐坪洞口村二组田永登责任田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华玉11公顷产量15 t攻关试验。结果表明:华玉11在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8 t/hm^2;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T2和T3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玉11 密度 产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