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山林场松皮小卷蛾药物防治试验
1
作者 齐培风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6期96-98,共3页
松皮小卷蛾幼虫蛀食树干皮层及形成层。为有效防控北山林区松皮小卷蛾虫害,维护林区经济利益,确保林区种苗事业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北山林场松皮小卷蛾的特征、设置不同药剂对松皮小卷蛾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碱1 000倍液防效最好,希望... 松皮小卷蛾幼虫蛀食树干皮层及形成层。为有效防控北山林区松皮小卷蛾虫害,维护林区经济利益,确保林区种苗事业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北山林场松皮小卷蛾的特征、设置不同药剂对松皮小卷蛾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碱1 000倍液防效最好,希望对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林场 松皮小卷蛾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青杄林群落结构比较研究
2
作者 吕康宁 朱佳琪 +4 位作者 付振杰 罗栩辉 杨航 张玉海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5,共15页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划分青杄林群落类型,计算不同群落类型的Par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通过绘制各径级林木株数分布图,分析不同群落类型径级结构;通过计算林木个体的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其一元和二元空间结构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空间结构距离(FSSD),对不同群落类型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将青海大通河流域青杄林划分为青杄-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2种青杄纯林群落,以及青杄+白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油松-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山杨-银露梅-薹草群落4种混交林群落。②各群落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相近且均无显著差异,而Par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纯林群落相对较低;乔木层和灌木层中,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层中不同群落类型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Partrick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③各群落中青杄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符合天然异龄林的直径结构分布特征,红桦、油松等亚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或双峰型,以中大径级个体居多,白桦、山杨则以中小径级个体为主。④4种青杄混交林群落类型中林木主要为随机分布,个别群落呈现轻微团状分布,表明研究区青杄天然次生林群落大多处于自然演替中后期;2种青秆纯林群落中林木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整体竞争状态处于中庸水平。由各群落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可知,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的FSSI最高(0.482),FSSD最低(0.756),表明其更趋近于理想的林分结构。【结论】森林经营中,可适当调整树种结构,选择性伐除绝对劣势林木,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改善林内环境,增加光照,提高物种多样性,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林分空间结构 青杄林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危害青海云杉的小蠹成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3
作者 赵雅琪 李晨曦 +4 位作者 齐培风 张玉海 刘占玲 寇桂香 周渊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8,共8页
为明确云杉四眼小蠹(Polygraphus poligraphus)和云杉毛小蠹(Dryocoetes hectographus)的头部感器形态、分布、数量、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杉四眼小蠹和云杉毛小蠹成虫触角和口器的超微结构及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显... 为明确云杉四眼小蠹(Polygraphus poligraphus)和云杉毛小蠹(Dryocoetes hectographus)的头部感器形态、分布、数量、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杉四眼小蠹和云杉毛小蠹成虫触角和口器的超微结构及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种小蠹虫触角整体呈膝状,咀嚼式口器。云杉四眼小蠹的头部共6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Ⅰ型、Ⅱ型、Ⅲ型)、B hm氏鬃毛(Ⅰ型、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锥形感器(Ⅰ型、Ⅱ型)、芽形感器、芽胞形感器;在云杉毛小蠹头部仅观察到4种感器类型,分别为刺形感器(Ⅰ型、Ⅱ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B hm氏鬃毛(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两种小蠹虫触角及口器均有分布,触角锤头部分布的感器数量多、类型丰富,芽形感器在小蠹虫中较为少见,其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四眼小蠹 云杉毛小蠹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互助县沙棘种植培育技术要点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得明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23期72-72,74,共2页
沙棘是全国重要林业作物之一,是一种浆果树木,不仅可以涵养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该文介绍了互助县沙棘种植培养现状,重点阐述了种植密度、育苗、土地整理、定植以及修剪等技术要点,希望有效改善当地沙棘种植现状... 沙棘是全国重要林业作物之一,是一种浆果树木,不仅可以涵养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该文介绍了互助县沙棘种植培养现状,重点阐述了种植密度、育苗、土地整理、定植以及修剪等技术要点,希望有效改善当地沙棘种植现状,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化土壤结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林业资源 种植密度 育苗 土地整理 修剪 互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场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东国玲 《广东蚕业》 2020年第6期77-78,共2页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在林业管理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不仅能够解决人才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林业的基本信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信息依据,及时...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在林业管理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不仅能够解决人才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林业的基本信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信息依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技术 林场管理 应用研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对香茶藨子果酒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永梅 郑万财 +3 位作者 谢惠春 罗巧玉 赵昌宏 王志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不同酵母(DV10、EC1118、D254)发酵对果酒理化性质、挥发性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辨明果酒特征性风味物质,该研究以香茶藨子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固相微萃取法对香茶藨子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46种挥发性成... 为探究不同酵母(DV10、EC1118、D254)发酵对果酒理化性质、挥发性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辨明果酒特征性风味物质,该研究以香茶藨子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固相微萃取法对香茶藨子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4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39种、酯类38种、烃类30种、酸类10种、醛类10种、酮类11种、萜类6种以及其他类2种。结果表明,3种酵母发酵的香茶藨子果酒中总糖含量为0.497~0.510 g/L、总酸含量为4.625~5.102 g/L、可溶性固形物为7.03~7.53°Brix、pH值为4.11~4.22、色度1.908~3.383、酒精度11.1~14.57%vol。经不同酵母发酵获得的香茶藨子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醇类、酯类、烃类和酸类。总体而言,EC1118酵母酿造的香茶藨子果酒的挥发性成分较多且风味较好,更适合用于香茶藨子果酒的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藨子 酵母 果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祁海玉 付振杰 +3 位作者 赵昌宏 张玉海 刘桂英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90,共12页
【目的】探讨青海大通河流域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林区不同青杄林分质量评价、养分管理和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以中龄(平均林龄57 a)为主的青杄纯林、青杄×山杨林、青... 【目的】探讨青海大通河流域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林区不同青杄林分质量评价、养分管理和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以中龄(平均林龄57 a)为主的青杄纯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和青杄×油松林,在不同类型林地内各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块样地以“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体积质量、pH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土壤C/N、C/P和N/P,比较不同林型间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青杄针阔混交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青杄×油松林),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高于青杄针阔混交林;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pH值介于7.88~8.41,青杄×红桦林和青杄×白桦林的土壤pH值显著小于其他类型青杄林(P<0.05);5种类型青杄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但2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高于0~20 cm土层土壤。②青杄针阔混交林的C/N、C/P和N/P均显著高于青杄纯林;2个土层均以青杄纯林土壤C/N和C/P最小,青杄×油松林的土壤N/P最小。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体积质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C/P、有机碳含量与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青海大通河流域,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相比,青杄针阔混交林明显提高了林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杄林 林分类型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大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占邦 左忠 +2 位作者 姜黎 黄婷 范金鑫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75-78,共4页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巩固生态治理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上游 荒漠化防治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花楸人工驯化育苗试验研究
9
作者 牛占恩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5期35-35,38,共2页
陕甘花楸为青海省少有的乡土树种,观赏及药用价值较高,耐旱、耐寒性强,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及适生区干旱、半干旱荒山造林绿化。通过对互助北山林区天然分布陕甘花楸进行采种、人工驯化,掌握陕甘花楸育苗技术关键。
关键词 陕甘花楸 人工驯化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冬瓜杨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历敏 赵昌宏 +3 位作者 牛占恩 马明呈 王博 马锟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31-34,44,共5页
为确定冬瓜杨种质资源在青海省的集中分布区,对青海省6个林区的冬瓜杨种质资源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冬瓜杨主要以片状分布或散生分布,分布在河滩地或沟底;冬瓜杨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区,面积达600hm2。通过生长性... 为确定冬瓜杨种质资源在青海省的集中分布区,对青海省6个林区的冬瓜杨种质资源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冬瓜杨主要以片状分布或散生分布,分布在河滩地或沟底;冬瓜杨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区,面积达600hm2。通过生长性状的对比,得出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区冬瓜杨优树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孟达自然保护区,双朋西林区的冬瓜杨优树生长状况最差。利用优势木对比法,获得不同林区复选冬瓜杨优树4个品种,光皮冬瓜杨8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杨 种质资源 优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得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10期44-45,共2页
青海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且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阔,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海高原因其自身地形因素特点,在干旱半干旱区域环境中主要集中分布着农业区域、柴达木盆地及青海环湖区域等。区域内地形因素比较复杂... 青海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且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阔,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海高原因其自身地形因素特点,在干旱半干旱区域环境中主要集中分布着农业区域、柴达木盆地及青海环湖区域等。区域内地形因素比较复杂,界限分明,分布着林地环境和垂直气候带,该地区主要以干旱气候为主,全年降雨较少,风沙频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造林工作开展难度非常大,造林成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成活率 地形因素 垂直气候带 造林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海高原 中国西部地区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征占用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东国玲 《广东蚕业》 2020年第5期29-30,共2页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于系统环境的好与坏。林地的征用情况是现今国家发展的现状之一,完善林地征用的补偿方式,使林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加以丰富,同时国家根据相关的法律体制进行调控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活动,使林地征用...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于系统环境的好与坏。林地的征用情况是现今国家发展的现状之一,完善林地征用的补偿方式,使林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加以丰富,同时国家根据相关的法律体制进行调控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活动,使林地征用的相关补偿条款得到准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征用 财产权 生态补偿机制 有法可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探析
13
作者 孙永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1期133-133,139,共2页
本文对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必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接着剖析了当前我国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反思总结,并提出... 本文对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必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接着剖析了当前我国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反思总结,并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育苗 造林技术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梾育苗技术初探
14
作者 牛占恩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153-154,共2页
沙梾观赏价值较高,耐旱、耐寒性较强,可用于青海省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及适生区荒山造林绿化。文章从沙梾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种子采集调制与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大田移植、田间管理、培育前景等方面做了阐述,为沙梾... 沙梾观赏价值较高,耐旱、耐寒性较强,可用于青海省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及适生区荒山造林绿化。文章从沙梾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种子采集调制与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大田移植、田间管理、培育前景等方面做了阐述,为沙梾这一乡土树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梾 种子处理 播种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5
作者 阿得安 《花卉》 2021年第18期257-258,共2页
林业的绿化覆盖程度影响着苗木的存活率。为了符合绿化要求,就不得不关注和分析苗木的死因。虽然各种树木的病症在表面都能看出来,但致病的主要因素却在根部,我们不能只解决苗木外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经过观测和信息收集之后的研讨和总... 林业的绿化覆盖程度影响着苗木的存活率。为了符合绿化要求,就不得不关注和分析苗木的死因。虽然各种树木的病症在表面都能看出来,但致病的主要因素却在根部,我们不能只解决苗木外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经过观测和信息收集之后的研讨和总结,深入剖析影响苗木存活率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为林业绿化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苗木 死亡原因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黄土区森林土壤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王曦悦 范秋运 +3 位作者 郑云游 张玉海 师发苗 耿玉清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5年第5期460-470,共11页
为探究高寒黄土区林分类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以青海省东部的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的含量、密度及其分配特征,并... 为探究高寒黄土区林分类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以青海省东部的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的含量、密度及其分配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Mantel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揭示研究区土壤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林土壤0~100 cm土层深度内,SOC的含量和密度分别在37.76~43.53 g·kg^(-1)和3.13~4.24 kg·m^(-2)之间,天然阔叶林和天然针叶林的SOC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P<0.05),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和人工阔叶林的SOC密度显著大于人工针叶林和未成林造林地(P<0.05),但针叶林和阔叶林的SOC含量差异不显著;未成林造林地的SIC含量和密度显著高于其余林分(P<0.05),且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升高。在0~10 cm土层,未成林造林地的SOC含量与SIC含量的比值(C_(SOC/SIC))最小,而在10~100 cm土层,天然阔叶林和天然针叶林的C_(SOC/SIC)均显著大于其他林分(P<0.05)。在土壤碳库中,SOC含量与SI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含量和田间持水量是SOC含量和土壤总碳(STC)含量变化的主导因子,SIC含量主要受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的驱动。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影响SOC含量与STC含量比值、SIC含量与STC含量比值的变化(P<0.05)。通过实施天然林保育与人工林营造措施,可显著促进高寒黄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黄土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林分类型 碳储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