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阳国家气象站迁站资料对比分析及均一化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琛 罗烜坤 +3 位作者 马月 郑熊莲 况孟奇 冯小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2期126-127,129,共3页
利用云阳县、万州区和巫溪县1974年—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万州、巫溪作为参照站,采用差值比较、T检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云阳迁站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云阳站迁站前后趋势基本与参考站(巫溪、万州)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利用云阳县、万州区和巫溪县1974年—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万州、巫溪作为参照站,采用差值比较、T检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云阳迁站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云阳站迁站前后趋势基本与参考站(巫溪、万州)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迁站后云阳站年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略有升高(1℃以内),年平均湿度升高2%、年平均降水量增多79 mm左右,气压下降10 hPa。云阳站的T检验可以得到,云阳迁站前后主要气象要素并无明显差异。M-K检验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云阳站气温下降趋势明显。总体来看云阳站1974年—2017年并未出现气象要素不连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阳气象站 迁站 T检验 M-K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阳县四季特征分析
2
作者 胡宗航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6期206-207,共2页
用候温法划分云阳县的四季。通过统计1971-2010年各季的开始期及季节长度(天),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关键词 候温法 四季划分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溪河模型的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向东 林孝松 +3 位作者 李宏伟 张吉祥 涂荣誉 程宏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准确、有效地预报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以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流溪河模型构建任河流域3级河道模型,选取20190627暴雨洪水手动优选模型参数,借助20170923、20180919暴雨洪水验证模型适用性;考虑降雨移动方向,利... 为准确、有效地预报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以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流溪河模型构建任河流域3级河道模型,选取20190627暴雨洪水手动优选模型参数,借助20170923、20180919暴雨洪水验证模型适用性;考虑降雨移动方向,利用优选模型模拟12 h降雨量为30、60、90、120、150 mm等5种情景洪水流量,分析各情景模拟特征。结果表明,参数优选后,20190627暴雨洪水洪峰误差减至2.79%,峰现时间提前5 h,模型模拟效果显著提升。20170923、20180919两次暴雨洪水洪峰误差小于20%、峰现误差小于3 h,满足模拟精度要求,流溪河模型可用于研究区暴雨洪水模拟。多情景下,30、60 mm降雨洪峰流量均小于150 m3/s;从90 mm降雨开始,洪峰流量急剧增加,增长率高达94.17%;降雨由上游往下游移动时洪水曲线至少出现1次峰值,反之洪水曲线仅有1次峰值,降雨量每增加30 mm,峰现时间提前1 h。流溪河模型在任河流域具有较好适用性,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城口县设置暴雨洪水防治措施提供多视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流溪河模型 任河流域 多情景模拟 城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报产品温度预报偏差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郑熊莲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5期77-78,共2页
利用中央气象台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的指导报温度预报值和每天对应时刻的温度观测值资料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预报时效的温度预报偏差平均值主要位于-2~2℃;温度预报准确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预报效果较好,春季预报效果较差;... 利用中央气象台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的指导报温度预报值和每天对应时刻的温度观测值资料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预报时效的温度预报偏差平均值主要位于-2~2℃;温度预报准确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预报效果较好,春季预报效果较差;四川春季温度3h预报时效出现较大偏差,可能与北方冷空气配合高原波动、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有关,也可能与高原切变线和降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预报偏差 预报准确率 时间变化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至2012年冬季西南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5
作者 潘洪先 韩强 +1 位作者 曾琛 颜小玲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利用近62a(1951~2012年)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全球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月海温资料,分析2011至2012年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关键词 西南地区 2011至2012年冬季降水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