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汉平原地区马铃薯宽垄双行种植方式探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清伟
姜洪新
+5 位作者
方治国
史明会
梁红艳
吴国文
刘祎
蔡兴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
深沟高垄单行栽培是目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的主要模式,然而一次性达到规定的垄高对起垄机械要求过高,常需二次起垄,因此为寻找适宜的机械栽培模式,在江汉平原的5个地区采用宽垄双行的栽培模式,垄距分别设计为1.0、1.1和1.2 m,垄上双行距...
深沟高垄单行栽培是目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的主要模式,然而一次性达到规定的垄高对起垄机械要求过高,常需二次起垄,因此为寻找适宜的机械栽培模式,在江汉平原的5个地区采用宽垄双行的栽培模式,垄距分别设计为1.0、1.1和1.2 m,垄上双行距设计为0.15、0.18、0.21 m,以期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垄宽,进而减少二次起垄。结果表明,垄宽为1.1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17.41 kg·667 m^(-2),垄上双行距为0.15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40.30 kg·667 m^(-2);综合比较发现,栽培模式D(1.1 m×0.23 m×0.15 m)表现较好,且相比于传统单垄单行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栽培模式D相比于人工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16.92%,相比于机械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55.90%。研究结果在规范江汉平原一带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标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促进湖北省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宽垄双行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平原地区马铃薯宽垄双行种植方式探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清伟
姜洪新
方治国
史明会
梁红艳
吴国文
刘祎
蔡兴奎
机构
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宜昌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荆州市农业科学院
云梦县政务中心
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基金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09)。
文摘
深沟高垄单行栽培是目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的主要模式,然而一次性达到规定的垄高对起垄机械要求过高,常需二次起垄,因此为寻找适宜的机械栽培模式,在江汉平原的5个地区采用宽垄双行的栽培模式,垄距分别设计为1.0、1.1和1.2 m,垄上双行距设计为0.15、0.18、0.21 m,以期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垄宽,进而减少二次起垄。结果表明,垄宽为1.1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17.41 kg·667 m^(-2),垄上双行距为0.15 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40.30 kg·667 m^(-2);综合比较发现,栽培模式D(1.1 m×0.23 m×0.15 m)表现较好,且相比于传统单垄单行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栽培模式D相比于人工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16.92%,相比于机械单垄单行每667 m2增效55.90%。研究结果在规范江汉平原一带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标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促进湖北省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
宽垄双行
农机农艺融合
Keywords
Potato
Wide ridge and double row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汉平原地区马铃薯宽垄双行种植方式探究
王清伟
姜洪新
方治国
史明会
梁红艳
吴国文
刘祎
蔡兴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