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及保护空缺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小倩 沈金祥 +1 位作者 和春兰 黄志旁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前保护区范围分析尚存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高、中适宜生境面积为3788.65 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3%),主要分布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迪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2)基于滇金丝猴生活习性和人类干扰,影响该物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有土地利用类型、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3)现已建立的保护区覆盖了1730.05 km^(2)(45.66%)的适宜生境,还有2058.60 km^(2)(54.34%)的适宜生境存在保护空缺,其中,迪庆州的保护空缺面积(794.52 km^(2))最大,其后依次为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昌都市,保护空缺面积分别为442.82、420.88、378.14、22.24 km^(2)。研究结果可为滇金丝猴保护区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生境适宜性 保护空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剑川石宝山旅游区猕猴可持续管理研究
2
作者 李军杰 张传晶 +6 位作者 程依婷 杨娟 黄灿斌 房以好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可续发展密切相关。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业能较好地兼顾保护与发展,但也面临着种群管理、人兽冲突等难题。为制定可持续的旅游区野生动物种群管理方案,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对云南大理剑川石宝山旅游区猕猴(Macac...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可续发展密切相关。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业能较好地兼顾保护与发展,但也面临着种群管理、人兽冲突等难题。为制定可持续的旅游区野生动物种群管理方案,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对云南大理剑川石宝山旅游区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种群监测,收集猴群入村肇事信息,并分析旅游区猕猴的容纳量和维持量。结果表明:石宝山现有9群480只猕猴,种群呈指数型增长,f(x)=569.2×exp[(x-2010)/31.6]-348.3(R^(2)=0.998),猴群主要分布区密度为96只/km^(2)。结合猕猴群在2019年入村肇事数量开始明显增长的事实,确定旅游区最大容纳量(K)为408只,表明现阶段石宝山猕猴种群已超出最大容纳量,且依赖游客和旅游区投食生存。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投食量大幅减少,导致猴群进入村庄肇事,产生人猴冲突。为保证猴群健康发展,同时避免因种群增长速率过快而加剧人猴冲突,建议将石宝山猴群控制在204只(K/2)以下。依据石宝山旅游区自身发展,参考国家相关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周期(3年或5年),制定调控计划,若调控周期为5年则将种群控制在140只,若为3年则控制在170只。建议:(1)制定可持续的种群调控和应急预案;(2)设立专门的游客投食区并规范游客投食行为;(3)建设旅游区专业管猴队,规范化监测旅游区内猴群和游客行为,尝试将相关旅游区建设成为实验猴供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非人灵长类 猕猴 人兽冲突 种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与残留比例
3
作者 姜艳仙 牛鑫 +3 位作者 赖建东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59,共6页
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 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Leighton,1993;Martins,2006;Fleming and Kress,2011;李宁等,2021),种子传播具有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群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及植物种群延续等生态功能(Howe and Smallwood,1982;Jordano,2014;Yao et al.,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滞留时间 残留比例 种子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猞猁在云南省野外分布的首例影像记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光旭 李军杰 +2 位作者 杜银磊 张文 黄志旁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ser et al.,2015)。亚洲地区的猞猁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无林裸岩地带、密集灌木丛和草原,分布海拔可达4500 m(汪松,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分布记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家庭个体理毛收益比较
5
作者 牛鑫 谢丹 +3 位作者 赖建东 孙庆蕾 李延鹏 黄志旁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37-142,共6页
理毛行为是非人灵长类维持社会关系的主要途径,理毛的收益能反应个体在社群中所处的社会角色及等级。为了解重层社会滇金丝猴个体社会角色和等级对理毛收益的影响,于2018年7月—8月和2019年2月、8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全事件记录法收集... 理毛行为是非人灵长类维持社会关系的主要途径,理毛的收益能反应个体在社群中所处的社会角色及等级。为了解重层社会滇金丝猴个体社会角色和等级对理毛收益的影响,于2018年7月—8月和2019年2月、8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全事件记录法收集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投食的滇金丝猴一雄多雌繁殖家庭(OMU)理毛和攻击-屈服行为数据,分析了雌雄和雌雌的理毛收益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金丝猴繁殖家庭内成年个体间有32.3%的理毛回合有回报,平均理毛时间为302±255 s(n=96)。相同雌性数量繁殖家庭间主雄的理毛收益无差异(Z=4.59,P=0.20);在雄性-雌性回合对中,雄性的理毛收益高于雌性(T=−6.138,df=58,P<0.01),但不同等级雌性对雄性的理毛收益无差异(Z=−1.543,P=0.12);在高等级雌性-低等级雌性回合对中,高等级雌性的理毛收益高于低等级雌性(T=−3.467,df=36,P<0.01)。因此,重层社会下滇金丝猴OMU内雄性理毛收益高于雌性,且相同成年雌性数量OMU间主雄的理毛收益没差异;高等级雌性理毛收益高于低等级雌性,这表明滇金丝猴个体理毛收益受社会角色(主雄)和等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理毛行为 社会角色 社会等级 白马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全雄群社会监视行为的季节性变化
6
作者 徐朋飞 刘红艳 +1 位作者 李延鹏 黄志旁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社会监视指动物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以适应环境提高适合度。为了解重层社会组织下滇金丝猴全雄群个体社会监视行为的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5 min焦点动物全事件记录法收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 社会监视指动物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以适应环境提高适合度。为了解重层社会组织下滇金丝猴全雄群个体社会监视行为的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5 min焦点动物全事件记录法收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全雄群8只个体的扫视行为和攻击-屈服行为等数据,比较不同季节和等级组的监视行为发生频率差异。结果表明,滇金丝猴全雄个体扫视行为发生的频率为0.67±0.19次·min^(-1)(n=8,0.37−1.01),冬季与夏季扫视行为频率存在差异(Z=7.36,P<0.001),夏季(0.80±0.24,n=8)高于冬季(0.50±0.21,n=8),这与夏季的繁殖交配竞争压力大有关。不同等级组的扫视行为频率有差异(H=62.37,df=2,P<0.001),低等级组(0.85±0.14,n=3)高于中等级组(0.68±0.28,n=2),中等级组高于高等级组(0.49±0.12,n=3),这表明滇金丝猴全雄群个体的扫视行为与等级有关。因此,滇金丝猴全雄群个体的社会监视行为频率受繁殖季节和等级影响,成年雄性通过社会监视可减少受繁殖单元主雄的攻击,青年和青少年雄性的社会监视可减少全雄群内的直接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全雄群 社会监视行为 季节性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所产松萝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高玉婷 俞国斌 +2 位作者 倪俊 佘容 杨晓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本试验自滇西北高海拔地区的云岭自然保护区(YL)和绿孔雀自然保护区(LKQ)采集自然生长的松萝样品,对其开展抗氧化活性测试,并对两地区松萝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将松萝样品粉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和超纯水提取其有... 本试验自滇西北高海拔地区的云岭自然保护区(YL)和绿孔雀自然保护区(LKQ)采集自然生长的松萝样品,对其开展抗氧化活性测试,并对两地区松萝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将松萝样品粉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和超纯水提取其有效成分,以Vit C为阳性对照,使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两个区域松萝的四种溶剂粗提物均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不同溶剂所提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YL松萝乙酸乙酯提取物(IC_(50)=17.83 mg/L,清除能力为Vit C的0.4258倍)及LKQ松萝超纯水提取物(IC_(50)=14.02 mg/L,清除能力为Vit C的0.5598倍)抗氧化活性最强,具有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FRAP总还原能力最强的为YL松萝超纯水提取物,在浓度为1 mg/mL时FRAP值达到2.0898。生长于滇西北高山森林的松萝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溶剂所提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松萝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率 总氧化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运用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规范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杰 詹继聪 +4 位作者 侯鑫磊 黄志旁 谭坤 房以好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的文献,根据发文趋势将其分第一阶段(1996~2013年)、第二阶段(2013~2018年)、第三阶段(2019~2021年)进行分析。对于其中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类的286篇文献,从抽样布设、安装与维护、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三方面,细分出24个模块进行评分,分析不同阶段的分值变化,探究经济水平(省人均GDP)、有无高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地形、保护地等级四种因素对使用规范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发文量由华中、华南地区向西南、西北及华北区域扩展,西南地区为热点调查区域。资源调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地。不同阶段规范分值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即国内红外相机的使用趋向规范化发展。但仍存在不足,很多调查不能完成年周期监测,安装时缺乏对相机间隔距离、所处小环境的考虑,数据分析时缺乏对采样强度的判断。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省份经济水平与各省内开展的红外相机研究的规范呈显著正相关,主要表现在安装与维护的操作。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科研机构的参与显著增加了相关研究的评分。为更好地促进国内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推动保护地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2)增加省级以下保护地及非保护地的调查。3)红外相机使用过程中,当存在较大尺度栖息地类型差异时,尽可能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并完成年周期调查;考虑并记录像机的间隔距离、小环境等信息;数据分析和展示中,注意分析采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监测规范 打分评估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的拉沙山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及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王杨 穆云飞 +6 位作者 孙旭辉 刘雪婷 宋正华 杨贵伟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80-5293,共14页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示类群被广泛认可和利用,拟通过拉沙山区域13个固定大样地中的52个样方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采用宏基因技术共获取线虫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 ASV)963个,隶属于2纲10目41科67属,群落结构以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主,群落以K—策略者(c-p 3—5)生活类群为主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成熟度指数均值为3.24±0.32,评价结果认为拉沙山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在空间上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通过利用样地监测获得的人为干扰强度与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所评价出的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稳定性较低的样地其人类活动干扰也较大;同时对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样地地表生态系统现状验证结果显示,在中海拔的区域主要因其河谷较深,同时两侧山体陡峭且时有塌方发生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偏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表生境状态相符,所以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评价区域大样地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未来区域的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完善提供了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沙山区域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成熟度指数 生态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云南苍山东坡姬蜂科昆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阳霞 李金库 +4 位作者 谭坤 李延鹏 黄志旁 Alexey RESHCHIKOV 肖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9,共8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虫个体数、优势类群和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2300 m区域利用马来氏网法收集天然林和茶园姬蜂科昆虫,分析两种生... 【目的】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虫个体数、优势类群和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2300 m区域利用马来氏网法收集天然林和茶园姬蜂科昆虫,分析两种生境中姬蜂科昆虫生物量、亚科数、群落结构和亚科多样性差异。【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从云南大理苍山东坡天然林和茶园中共收集到姬蜂科昆虫2259头,分属23个亚科,其中天然林中1551头,分属22个亚科;茶园中708头,分属21个亚科。天然林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个体数高于茶园中的,两种生境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亚科数无显著差异;天然林中姬蜂科昆虫月亚科数波动趋势分别在6月和12月呈较高的双峰型,茶园中姬蜂科昆虫月亚科数波动无峰值;两种生境中姬蜂科昆虫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天然林中独有优势亚科为肿跗姬蜂亚科(Anomaloninae),茶园中独有优势亚科为粗角姬蜂亚科(Phygadeuoninae),两种生境中共有优势亚科为缝姬蜂亚科(Campopleginae)和拱脸姬蜂亚科(Orthocentrinae),但出现高峰不同;天然林和茶园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亚科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苍山东坡低海拔区域茶园与天然林相比,姬蜂科昆虫个体总数降低,姬蜂科昆虫群落结构、优势类群和全年个体数动态发生变化。为保护好姬蜂科昆虫这类生物防治昆虫,建议保护好原始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蜂科 群落结构 亚科多样性 动态监测 生境退化 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果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11
作者 李金婕 陈扬 +2 位作者 和育超 张彩彩 黄志旁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典型高山树线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成因,能够加深对树线区域物种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解。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镰果杜鹃种群的动态监测样地,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空... 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典型高山树线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成因,能够加深对树线区域物种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解。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镰果杜鹃种群的动态监测样地,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镰果杜鹃种群为衰退型,中树个体数占种群总数量的比例最大,为71%,其次是成树和幼树,占比分别为17%和12%。镰果杜鹃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幼树更新能力最强,死亡率最低;(2)成树和中树在0—50 m的尺度上分别呈显著随机和聚集分布,幼树在22—47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其他尺度均呈随机分布模式;(3)幼树和中树、中树和成树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幼树和成树呈不相关关系,说明中树和幼树通过集群效应增强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同时成树对中树具有庇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果杜鹃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空间分布格局 树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黎贡山北段黑仰鼻猴新种群
12
作者 房以好 田应平 +5 位作者 李谦 段建萍 李延鹏 李光松 黄志旁 肖文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0,共7页
黑仰鼻猴是世界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2011-2012年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基于3D可视化访查法确定中国境内可能有10个黑仰鼻猴种群,目前仅确认了2群。为摸清中国境内潜在黑仰鼻猴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于2024年1-4月在高黎贡山堵堵... 黑仰鼻猴是世界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2011-2012年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基于3D可视化访查法确定中国境内可能有10个黑仰鼻猴种群,目前仅确认了2群。为摸清中国境内潜在黑仰鼻猴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于2024年1-4月在高黎贡山堵堵洛区域采用样线和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显示:(1)在堵堵洛区域发现中国境内的第3个黑仰鼻猴种群,与已知的洛玛和片马种群直线距离超过30 km,且同期2个已知种群生境内记录到猴群活动,据此确认其为黑仰鼻猴的新种群。(2)根据过夜树和粪便密度估算新种群的个体数为60~91只。至此,中国境内已确认黑仰鼻猴有3个种群,约330~390只。(3)新猴群的发现证实了3D可视化访查法作为山地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现今黑仰鼻猴的适宜生境中还存在调查空白区,且新种群和潜在分布区均在自然保护地外。建议加强中国境内黑仰鼻猴潜在种群分布和数量调查,未来自然保护地优化应将黑仰鼻猴新种群分布区和其他适宜生境区纳入到保护地内,以促进该物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黑仰鼻猴为中缅跨境分布物种,中缅双方应共建长期保护合作战略,促进其栖息地和种群的保护,为黑仰鼻猴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黑仰鼻猴 红外相机 种群数量 3D可视化访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对种子传播潜力的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云丹 牛鑫 +5 位作者 和育超 胡善斌 李延鹏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66-4073,共8页
灵长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更新,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灵长类种子传播潜力常被低估。为全面评估温带灵长类动物的种子传播潜力,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分析法评估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的种子... 灵长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更新,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灵长类种子传播潜力常被低估。为全面评估温带灵长类动物的种子传播潜力,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分析法评估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的种子传播潜力。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采用直接观察法(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数据,获取每月取食果实的比例;同时每月收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分拣猴粪中残留的植物种子,统计有完整种子残留的月份和粪便比例,应用这两种方法评估黑白仰鼻猴种子传播潜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收集到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月份数为6个月(7—12月),月均取食果实的比例为(15.31±20.15)%,共取食13种果实;而粪便分析法发现黑白仰鼻猴粪粒内全年都有完整种子残留,粪便中月均完整种子残留比例(35.19±35.43)%,其中9月至第二年1月粪便中种子残留比例都大于50%,共取食18种果实;综合两种方法发现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共取食20种植物果实,具有较高的种子传播潜力。直接观察法可确定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物种数,而粪便分析法能反映其可传播的物种和数量,并发现黑白仰鼻猴全年都取食果实,增加了对黑白仰鼻猴果实性比例和种子传播月份的认识。因此,建议结合两种方法全面评估黑白仰鼻猴及其它灵长类物种的种子传播潜力,从而更好地评估其对植物种子传播的有效性及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的贡献,为认识灵长类通过种子传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更新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种子传播潜力 粪便分析法 直接观察法 拉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兰坪县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及草本植物的影响
14
作者 张传晶 陈尧 +2 位作者 段华超 和育超 黄志旁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41-244,共4页
放牧是影响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开展山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许多保护地周边社区由于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在植被恢复区禁止放牧。因此,探究放牧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及放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植被恢复成为亟待解... 放牧是影响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开展山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许多保护地周边社区由于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在植被恢复区禁止放牧。因此,探究放牧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及放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植被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究放牧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好地开展放牧条件下山地植被的恢复工作,选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植被恢复区作为样地,于2018年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根据放牧是否受围栏阻隔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有放牧区(无围栏)和无放牧区(有围栏),于2022年10月对华山松幼苗生长状况和草本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无放牧区人工种植华山松幼苗的植株高度、近地面胸径周长和冠直径均大于放牧区,且无放牧区草本植物平均高度较高。围栏阻隔较好地保护了人工种植的华山松和草本植物免受牲畜的啃食和践踏,无放牧区呈现出更好的植被恢复效果。因此,在放牧条件下开展山地植被恢复时,为保证植被恢复成效,建议布设足够高度的围栏或增加小围网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干扰 植被恢复 栖息地恢复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拉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洱海流域地栖鸟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格局
15
作者 孙海林 房以好 +4 位作者 李军杰 王荣兴 黄志旁 牛鑫 谭坤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4-106,共13页
流域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重要的塑造因素,水流和流域边界对陆地动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依水流而建立的人类聚居区产生的干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选择洱海流域以西洱河—下关坝子、波罗江—凤仪坝子、北三江—洱... 流域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重要的塑造因素,水流和流域边界对陆地动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依水流而建立的人类聚居区产生的干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选择洱海流域以西洱河—下关坝子、波罗江—凤仪坝子、北三江—洱源坝子为界的苍山、者磨山、鸡足山三个区域,布设红外相机120台,比较地栖鸟兽多样性。鉴定共得到兽类6目17科25种,鸟类6目23科7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除位于保护区的苍山外,非保护区的者磨山与鸡足山同样也均监测到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三个区域的鸟兽物种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三个区域都有特有的地栖鸟兽,置换检验表明三个区域的鸟兽组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鸡足山与者磨山两区域兽类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相对于其他区域,鸡足山内各位点间的群落差异较大、功能多样性较高。推测河流和城镇已经对地面鸟兽造成一定的阻隔作用,而不同区域的地形和植被也对物种的差异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流域 地栖鸟兽 多样性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滨新建人工塘群对洱海地区水鸟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玲 孙海林 +4 位作者 高宇琪 王荣兴 张淑霞 肖文 袁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9,共11页
塘湿地是淡水生物关键的栖息地,与大面积水体自然湿地相比,新建人工塘群对地区水鸟多样性的维持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本研究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逐月对洱海及其生态廊道新建人工塘群(206个)进行了调查,分别记录到水鸟43种和37种;洱... 塘湿地是淡水生物关键的栖息地,与大面积水体自然湿地相比,新建人工塘群对地区水鸟多样性的维持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本研究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逐月对洱海及其生态廊道新建人工塘群(206个)进行了调查,分别记录到水鸟43种和37种;洱海与人工塘群的共有物种为26种,仅在洱海中记录到的水鸟有17种,仅在人工塘群中记录到的水鸟有11种;全年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为0.48,为中等不相似。除秋季外,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洱海水鸟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人工塘群的;除春季外,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人工塘群水鸟密度均显著高于洱海的。虽然洱海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塘群的,但两者之间的优势功能类群组成不同:洱海以潜水水鸟为主,人工塘群则以大型涉禽为主。洱海湖滨新建人工塘群以浅水池塘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洱海浅水水鸟栖息地不足的问题,尤其能够为秋季迁徙鸻鹬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地,为洱海地区景观上不容忽视的水鸟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栖息地功能 人工湿地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怒江段生态旅游发展基础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贵伟 李延鹏 +4 位作者 张传晶 孙旭辉 阳霞 王杨 和珊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0期206-211,共6页
怒江州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生态旅游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怒江州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将是实现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 怒江州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生态旅游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怒江州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将是实现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未来几年生态旅游将会成为该区域重点发展的生态产业。因此,摸清高黎贡山怒江片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能够为今后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和社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2022年8月,调查了政府相关从业者和社区居民2个生态旅游的主要参与和核心利益相关人群对生态旅游的认知情况及对开展生态旅游的态度,怒江州12个州、县两级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185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对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及贡山县的13个乡镇226户社区居民进行了入户访查。结果显示:85.87%(158/185)的相关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表示了解生态旅游,50.63%(80/158)的职工能够完全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意义,且87.6%(162/185)的工作人员支持在怒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能够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概念和意义的社区居民相对较少(占比29.65%,66/226),但对当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大都表示赞同(占比86.28%,195/226)。总体来说,无论是政府相关从业者还是社区居民均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持乐观态度。因此,在怒江州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生态旅游是协调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生态旅游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水源地鸟兽多样性及活动节律
18
作者 曾智 孙海林 +3 位作者 房以好 王荣兴 李娜 谭坤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水的供给影响动物的多样性和行为,但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较少考虑水源对动物的影响。为了解城市绿地中水源对动物多样性和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非建筑区水源附近、建筑区水源附近和无水源的非建筑... 水的供给影响动物的多样性和行为,但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较少考虑水源对动物的影响。为了解城市绿地中水源对动物多样性和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非建筑区水源附近、建筑区水源附近和无水源的非建筑区区域分别安装2台、2台和3台触发式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并分析物种多样性、雨旱季间活动节律和物种间活动节律的异同。结果:1)本次共调查到58种鸟类,6种哺乳动物,建筑区和非建筑区水源区域的拍摄率和鸟类多样性均高于非水源区;在非建筑区水源地和非水源地的兽类多样性均高于建筑区水源区。2)相对丰富度较高的6种鸟兽有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所有物种旱季的活动高峰都早于雨季,其中北树鼩的日活动节律在雨季和旱季没有显著差异,其它的动物类群雨旱季日活动节律均呈现显著差异。3)北树鼩、赤腹松鼠、白颊噪鹛两两之间日活动节律差异不显著,其它各个物种之间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重叠,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人类和6种鸟兽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较低且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本研究证明动物对水源的利用受需求和其他物种及人类干扰的影响,建议在今后的校园等绿地设计和管理中将动物对水资源的利用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城市绿地 水源 鸟兽多样性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