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 周边社区人熊冲突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姬云瑞 张留栓 +6 位作者 黄湘元 唐建彦 刘增帅 李家华 杨维春 李迪强 刘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7-397,共11页
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人熊冲突现状是了解其发生机制并提出缓解冲突措施的基础。我们于2019年通过半... 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人熊冲突现状是了解其发生机制并提出缓解冲突措施的基础。我们于2019年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片区周边社区的79位居民进行了人熊冲突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亚洲黑熊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肇事类型按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破坏农作物(119起)、捕食家畜(43起)、损害蜂箱(40起)和伤人(5起)。亚洲黑熊造成受访者经济损失最多的肇事类型是捕食家畜(799200元),之后依次为损害蜂箱(309300元)和破坏农作物(298790元)。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亚洲黑熊肇事的高峰期是每年的7—9月。在高黎贡山东西两侧亚洲黑熊肇事特征明显不同:东坡以破坏农作物为主,而损害蜂箱在西坡最常见。居住在高黎贡山西坡的村民比在东坡的村民对亚洲黑熊持有更为消极的态度,但消极的态度没有导致他们对黑熊进行报复性捕杀。此外,在高黎贡山周边社区72.0%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当地有偷猎黑熊的事件,98.6%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熊产品交易事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也没有使用熊产品的意愿。本文分析了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片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的现状,探讨了人熊冲突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为在高黎贡山开展缓解人熊冲突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损害 时空格局 态度 偷猎 半结构式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应再 余新林 +2 位作者 徐聪丽 易传辉 楚原梦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1期145-148,176,共5页
根据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旅游价值、森林生态教育科研价值作为准则层,选择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典型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作为评价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根据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旅游价值、森林生态教育科研价值作为准则层,选择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典型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作为评价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指数为0.9442,说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极高,属于优先保护区域。该评价结果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生态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侵性种子植物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若竹 徐聪丽 +6 位作者 叶建芳 杨昌级 淮稳霞 李家华 高歌 姚艳霞 赵文霞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37-46,共10页
【目的】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开展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调查,明确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发生情况,评估其危害程度,为高黎贡山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黎贡山入侵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保... 【目的】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开展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调查,明确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发生情况,评估其危害程度,为高黎贡山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黎贡山入侵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保山片区为样本,通过文献调研、踏查和样方调查,获取入侵植物基本信息,并采用定性法对入侵植物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共调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野生陆生入侵性种子植物15科31属35种,新报道12种。综合文献资料,共统计林业入侵植物21科43属56种。每个乡镇都有入侵植物发生,保护区南段东坡是入侵植物发生的热点区域,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至少有5种入侵植物遍布保护区边界及周边区域,有4种已入侵到保护区界内。根据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可划分为4个入侵等级:1级为严重危害(1种,紫茎泽兰),其极广布、极丰盛,能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对森林生态系统有极大危害;2级为重度危害(20种),广布,常见,种群规模和密度较大,能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群落,对森林生态系统有较大危害;3级为中度至轻度危害(24种),分布范围有限,但在局部地区也能形成优势种群,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危害;4级为有待观察类(11种),主要是具有入侵特征的逸生栽培植物,分布范围有限,扩散趋势尚不明确。【结论】高黎贡山保护区的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较以往的记录都有较大增幅,提示一些入侵植物可能已经扩散。一些栽培植物已逸为入侵植物,应引起重视。针对不同等级的入侵植物,建议制定相应防控措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普查,并及时更新入侵植物名单,科学管理保护区的有害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自然保护区 入侵植物 入侵等级 防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应再 余新林 +1 位作者 彭明统 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树鼩(Tupaia belanger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野猪(Sus scrofa)、豪猪(Hystrix hodgsoni)这7种;拍摄频次较高的鸟类为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这3种。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自然保护区应长期开展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监测 红外相机技术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欢萍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2期168-169,共2页
我国根据国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将一些未经开发,且生态优良、原始的区域,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单来说这就是国家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重中之重。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在维系生态环境平衡,确保物种的... 我国根据国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将一些未经开发,且生态优良、原始的区域,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单来说这就是国家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重中之重。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在维系生态环境平衡,确保物种的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对高黎贡山的生态保护力度,防止其遭到生态破坏。介绍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结、分析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期能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生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 被引量:1
6
作者 和秋菊 余新林 +2 位作者 徐正会 易传辉 李安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7-917,共11页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物种 分布格局 栖息生境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中缅边境资源保护跨境保护机制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加奖 《现代园艺》 2020年第6期209-210,共2页
重点阐述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中缅边境资源管护跨境保护机制的建立,结合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分析机制完善的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边境资源跨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中缅边境 跨境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促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周边社区群众保护意识
8
作者 姜加奖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4期109-110,共2页
为了提高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防范意识,降低野生动物肇事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损失,缓解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通过对野生动物肇事应对机制的分析研究,对野生动物肇事与周边社区发展矛盾的缓解和应对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公众责任险 赔偿 周边社区 缓解 意见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蚂蚁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徐正会 房华 +7 位作者 赵梦乔 黄钊 和玉成 余新林 唐建彦 施建雄 何国成 和晓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共17页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系最西边,是青藏高原向横断山区过渡地带,连接着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印度−缅甸地区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物种高度富集,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为全面揭示高黎贡...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系最西边,是青藏高原向横断山区过渡地带,连接着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印度−缅甸地区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物种高度富集,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为全面揭示高黎贡山的蚂蚁区系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修订了前人研究报道中的错误,2019—2021年通过系统的调查,合计记载高黎贡山蚂蚁9亚科、67属、245个已知种,比前人研究新增19属(占28.4%)、124种(占50.6%)。高黎贡山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印度−缅甸地区区系汇聚特点,虽然北部山脊有少量古北界成分渗入,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性群落,因此高黎贡山龙陵至贡山区域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划入东洋界西南区范围。属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古北界、澳洲界、非洲界、新北界和新热带界;种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古北界、澳洲界、非洲界、新北界、新热带界,与其他动物地理区的紧密度依次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高黎贡山蚂蚁物种多样性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蚂蚁物种多样性升高;东坡有效积温高于西坡,其蚂蚁物种多样性高于西坡;蚂蚁个体密度主要受湿度影响,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提高蚂蚁群落个体密度;在自然保护区外,过多的人为干扰降低了蚂蚁的物种多样性。因此,高黎贡山蚂蚁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气温、湿度、坡向和人为干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分类 区系 地理区划 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本土精神探索
10
作者 叶建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9期49-51,共3页
该文旨在探讨社区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在本土精神探索中的应用。自2007年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开始尝试以社区为本的方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过去的16年中,我们坚持探索以经济利益以外的动力推动... 该文旨在探讨社区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在本土精神探索中的应用。自2007年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开始尝试以社区为本的方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过去的16年中,我们坚持探索以经济利益以外的动力推动社区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了社区为本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在腾冲的明光、界头、曲石、芒棒、固东、马站、清水、中和、荷花、新华等乡镇开展了以传统文化、特定物种和自然教育为切入点的社区为本的流域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该研究旨在总结这些实践经验,探讨社区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在本土精神探索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为其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为本 生物多样性 本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细尤犀金龟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鸿辉 舒旭 +4 位作者 余新林 朱恩骄 和秋菊 赵敏 易传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1610,共10页
[目的]对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地理分布记录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利用27个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借助ArcGIS软件模拟细尤犀金龟在中国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2050s,2070s)RCP... [目的]对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地理分布记录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利用27个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借助ArcGIS软件模拟细尤犀金龟在中国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2050s,2070s)RCP2.6与RCP8.5此2种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分布区,并筛选出影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对19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进行10次重复运算,计算出AUC值为0.986,表明MaxEnt模型精度高,同时去除掉贡献率和置换重要值较低的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中的“刀切法”筛选得到6个环境因子并进行分析,最终根据贡献率得出影响细尤犀金龟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前4位依次为温度季节性(BIO4,53.7%)、最热季度的降水(BIO18,13.5%)、年降水量(BIO12,12.2%)和等温性(BIO3,11.8%)。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细尤犀金龟高适生区主要位于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区域以及台湾地区中部零星区域。在2050年RCP2.6与2070年RCP8.5排放情景下,高适生区面积在台湾地区、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虽有小幅度增加,但其它排放情景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结论]温度季节性、最热季度的降水、年降水量、等温性、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和年温差是影响细尤犀金龟在中国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细尤犀金龟适生区的预测结果与其当前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由于栖息地丧失、破碎化、退化以及生境的严重破坏,其未来的实际适生分布区存在进一步缩小和破碎化的趋势,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尤犀金龟 潜在适生区 濒危 MAXENT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22种苦苣苔科植物引种综合评价
12
作者 周群 段登文 +3 位作者 温放 亚吉东 蔡磊 孟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状况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2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花色、叶长、株型等17个指标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结果】生长状况评价方面,所有种类均能正常越冬并开花,其生长状况可被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生长优良(Ⅰ)、生长良好(Ⅱ)、生长一般(Ⅲ)和生长不良(Ⅳ)的种分别占总数的18.18%、27.27%、13.64%和40.91%,无全部死亡(Ⅴ)的种。观赏性状评价方面,在17个指标中花色、群体花期和花茎轴长占重要因素,花序繁密度、花筒长度、叶面斑纹、生长状况和株型因素次之。根据每个物种的综合评价分值,将22个苦苣苔科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总分≥3.0,观赏性最强,包括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等6个种;二级总分2.5~3.0,包括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等12个种;三级总分≤2.5,包括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等4个种。【结论】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烟叶报春苣苔、圆叶汉克苣苔和斑叶汉克苣苔6个一级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引种应用;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齿叶吊石苣苔、柳江报春苣苔、爱子报春苣苔、川鄂粗筒苣苔等、黄花牛耳朵、河池报春苣苔和革叶光叶苣苔12个二级种要按实际需求选择性引种;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单座苣苔和紫花苣苔4个三级种不适合在昆明地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观赏植物 适应性 AHP法 引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