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2A影像和XGBoost模型的滇中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反演研究
1
作者 严正飞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李万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效精准地获取SOC含量非常重要。利用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实测SOC含量、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效精准地获取SOC含量非常重要。利用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实测SOC含量、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植被指数和地形因子数据(高程、坡度、坡向),分别使用随机森林(RF)、深度森林(DF)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姚安灌区的SOC含量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组合的辅助变量来看,结合不同变量因子(植被指数因子、地形因子、后向散射系数因子等)有助于提高SOC含量的预测精度,尤其加入地形因子后,RF、DF和XGBoost 3种模型的R^(2)分别提升0.0523、0.0398和0.0689。从不同预测模型测算结果分析,XGBoost和DF算法模型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耕地SOC含量的精准预测,其中XGBoost算法模型与M3变量组合(Sentinel-2A影像的12个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数据以及地形因子数据的组合)结合的预测能力最高[决定系数(R^(2))=0.8106,均方根误差(RMSE)=1.8132],其次是DF算法模型(R^(2)=0.7512,RMSE=1.9255),而RF算法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低(R^(2)=0.6245,RMSE=2.5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Sentinel-2A 遥感反演 机器学习 XGBoost算法 滇中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5高光谱影像的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反演研究
2
作者 严正飞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李万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针对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反演模型,为后续开展滇中高原灌区SOC含量反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为研究区,以GF-5高光谱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筛选出与SOC含量相关性较... 【目的】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针对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反演模型,为后续开展滇中高原灌区SOC含量反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为研究区,以GF-5高光谱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筛选出与SOC含量相关性较高的预处理方法并构建光谱指数,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特征波段组合,以筛选的特征波段、光谱指数、地形因子及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为辅助变量进行组合,结合实地采样的SOC含量数据,运用XGBoost模型进行SOC含量反演。【结果】在21种数据预处理方法中以AM-Normalize的预处理效果最优,与实测SO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544;其次是SG-FD、SD和FD的预处理效果,与实测SOC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1、0.6671和0.6202。SPA筛选的波段反演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较CARS和全波段数据分别提升了0.0739和0.152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0.9279和1.2793。引入地形因子的变量模型G2,其R^(2)较变量模型G1(特征波段+光谱指数)提升了0.0398,RMSE降低了0.1685;进一步加入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变量模型G3的R^(2)较变量模型G2提升了0.0255,RMSE降低了0.1385。基于GF-5高光谱影像的SOC含量反演结果显示,滇中高原姚安灌区的SOC含量范围为9.8443~29.2514 g/kg,平均为19.4447 g/kg,与土壤样本SOC含量实测值的范围(10.47~30.11 g/kg)及平均值(20.6307 g/kg)较接近。【结论】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的XGBoost模型,经AM-Normalize预处理降低噪声干扰、SPA筛选特征波段及引入光谱指数、地形因子和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后,能有效提升SOC含量反演的精度和适用性,为滇中高原地区SOC含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SOC) GF-5高光谱影像 光谱指数 XGBoost模型 滇中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1号数据用于云南文山三七种植信息提取 被引量:8
3
作者 朱赞 袁希平 +2 位作者 甘淑 张良洁 赵庆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 云南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其产量多少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着较紧密的联系,实时准确地掌握三七种植面积,对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指导三七种植规模和确定价格等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目的] 云南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其产量多少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着较紧密的联系,实时准确地掌握三七种植面积,对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指导三七种植规模和确定价格等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文山州4个三七主产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国产16 m分辨率的高分1号(GF-1)开源影像,根据三七的生长环境特点对专家决策树模型进行改进,并通过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三七的荫棚图斑。在对三七荫棚识别可靠度和面积提取精度评价中,采用了谷歌影像代替实地调绘和以目视解译结果作为图斑面积基准的方法。 [结果] 决策树分类成果和目视解译提取的图斑判定正确率分别为87%和99%;专家决策树分类提取的成果整体面积精度为80%。 [结论] 与传统基于高分辨率商业影像采用目视解译的人工勾绘图斑方法相比,基于GF-1影像的三七面积提取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以较快速度开展文山三七种植资源的调查,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的科学监管与价值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与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种植信息提取 高分1号 决策树 精度分析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5的滇池蓝藻水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琳 甘淑 +2 位作者 袁希平 李绕波 毕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水华爆发,因此文章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识别滇池的蓝藻水华发生状况,并通过对NDVI值域进行分类,进一步对比分析草海、外海蓝藻水华的空...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水华爆发,因此文章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识别滇池的蓝藻水华发生状况,并通过对NDVI值域进行分类,进一步对比分析草海、外海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结论如下:①NDVI值域的一般数量统计分析表明,草海和外海NDVI均值分别是-0.350和-0.708,说明草海蓝藻水华覆盖情况较外海更严重;②NDVI值域的分级分类统计表明,草海以轻度蓝藻水华区域为主,占草海总面积的73.36%,重度蓝藻水华区域占比为1.12%;外海以无蓝藻水华区域为主,占外海总面积的95.42%,中度和重度蓝藻水华区域占比分别为0.52%和0.11%;总体上,滇池蓝藻水华空间分布呈“北重南轻”的格局,草海蓝藻水华覆盖密度为80.45%,草海较外海更易于蓝藻水华生长,水质更差。此研究方法可有效实时地监测识别高原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空间分布状况,丰富了基于高光谱遥感进行湖泊水域水质监测的方法,为促进滇池水资源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滇池 空间分析 GF-5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空间扩展的盾构隧道整体去噪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长表 夏永华 +1 位作者 刘勇 王丹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盾构隧道点云数据的去噪工作是后续隧道结构分析的前提。本文结合点云空间扩展理论与盾构隧道呈圆柱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的整体去噪方法。首先将盾构隧道空间扩展后得到新的拓扑结构,使盾构隧道的去噪工作能够使用现有成熟的地... 盾构隧道点云数据的去噪工作是后续隧道结构分析的前提。本文结合点云空间扩展理论与盾构隧道呈圆柱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的整体去噪方法。首先将盾构隧道空间扩展后得到新的拓扑结构,使盾构隧道的去噪工作能够使用现有成熟的地面滤波算法。经过直通滤波、坡度滤波后的隧道点云保留完整的衬砌结构,隧道的附属设施被滤除。使用直线段与曲线段隧道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隧道的整体去噪,去噪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盾构隧道 去噪 点云空间扩展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岩溶洞穴环境承载力测算及影响因子探讨——以云南宜良九乡三脚洞为例
6
作者 孔夏丽 夏永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针对现有岩溶洞穴环境承载力主题研究不足的现状,以云南宜良九乡三脚洞为例,通过TLS获取溶洞点云数据,建立精细三维模型。根据旅游溶洞规划设计要求,利用研究区安全水位线高度对初始模型进行切割和面片提取,去除安全水位线下部模型,得... 针对现有岩溶洞穴环境承载力主题研究不足的现状,以云南宜良九乡三脚洞为例,通过TLS获取溶洞点云数据,建立精细三维模型。根据旅游溶洞规划设计要求,利用研究区安全水位线高度对初始模型进行切割和面片提取,去除安全水位线下部模型,得到旅游洞穴空间模型,准确计算游客游览空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CO_(2)浓度、热量、灯光、河流等多种洞穴环境影响因子,对传统生态环境容量法进行改进,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岩溶洞穴环境承载力数学模型,测算尚未开发洞穴的最大环境承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岩溶洞穴开发设计。通过与传统测算方法从理论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洞穴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因子是热量。根据测算结果,瞬时承载力最大相差19146人,全天承载力最大相差123189人,本文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扫描 岩溶洞穴 三维模型 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子 三脚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多源遥感数据的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万涛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严正飞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的】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作用分析滇中地区姚安灌区的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为后续对滇中高原地区的地表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Landsat 8、Sentinel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土壤水分与特征参数关系式,比较线性回归模型、B... 【目的】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作用分析滇中地区姚安灌区的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为后续对滇中高原地区的地表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Landsat 8、Sentinel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土壤水分与特征参数关系式,比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粒子群优化(PSO)的BP(PSO-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土壤含水率的精度,选择最佳方法反演姚安灌区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结果】协同Sentinel-1微波数据和Sentinel-2光学数据,水云模型作用下VV后向散射系数减少0.1~0.4 dB、VH后向散射系数减少0~0.05 dB;加入特征参数,对比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提高0.4589、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提高0.3811、RF算法的R^(2)提高0.4544,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较优。依据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土壤含水率与监督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进行叠加分析,可知姚安灌区土壤含水率集中在20%~30%,位置主要集中在姚安灌区中部,土壤含水率10%~20%区域主要集中在姚安灌区北部,而土壤含水率30%~40%区域覆盖面积少且分散。姚安灌区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墒情的划分标准主要属于褐墒(合墒)和黑墒(饱墒)。【建议】优化模型及算法,增加土壤含水率实测数据量,提高反演精度;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融合无人机遥感数据,对土壤含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配水资源,形成土壤水分评价机制与监测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模型 Sentinel数据 线性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土壤水分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提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超兵 甘淑 +1 位作者 袁希平 尚华胜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丘陵山地区域耕地细小狭窄、结构复杂且边界模糊,使得耕地信息难以迅速、准确地获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信息提取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2替换原有的Xception模型作为DeepLabv3+模型主... 丘陵山地区域耕地细小狭窄、结构复杂且边界模糊,使得耕地信息难以迅速、准确地获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信息提取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2替换原有的Xception模型作为DeepLabv3+模型主干网络,并提出一种联系较为紧密的低层次信息提取方法,将较低层次信息和较高层次信息初步融合来作为原低层次信息的输入;其次,将原DeepLabv3+模型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的空洞率值优化为空洞率值分别为2,4,8,16的空洞卷积操作;最后,采用级联边缘检测技术实现耕地地块边缘和语义特征的互联互通。该文以GF-2影像为数据源,云南禄丰恐龙谷为试验区进行耕地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模型架构和算法,能更准确地识别耕地区域,提取结果与真实耕地标注的图像更为接近,漏提和误提区域减少,整体精度和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信息提取 边缘检测 DeepLabv3+ 丘陵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DeepLabV3+——一种轻量级的复杂山地耕地提取方法
9
作者 殷海倩 甘淑 +2 位作者 袁希平 朱智富 张家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9,356,共10页
针对复杂山地空间异质性显著、耕地信息破碎化严重、提取困难等问题,对DeepLabV3+模型进行改进,基于恐龙谷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构建一种用于复杂山地耕地信息自动提取的MDS-DeepLabV3+模型.使用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器,引入其在ImageNe... 针对复杂山地空间异质性显著、耕地信息破碎化严重、提取困难等问题,对DeepLabV3+模型进行改进,基于恐龙谷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构建一种用于复杂山地耕地信息自动提取的MDS-DeepLabV3+模型.使用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器,引入其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权重,降低复杂度,加速模型拟合;提出密集连接的空间空洞金字塔池化模块与scSE注意力模块结合的DscASPP模块,获取多尺度图像特征,整合空间通道信息.采用CARAFE算子替代原始上采样方法,在较大的感受野范围内聚合上下文信息,实现更准确和高效的特征重建.结果表明,MDS-DeepLabV3+模型平均交并比DeepLabV3+提升6.5%,平均像素准确率增加4.08%,F_(1)上升4.04%,模型参数量仅有3.97 MB.在禄丰数据集上对各种耕地类型的提取效果均优于其他分割网络,有效降低耕地漏提率和误提率,提取效率及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二号卫星影像 MobileNetV2模型 scSE注意力模块 DeepLabV3+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监督语义分割的灯盏花无人机遥感种植信息提取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亮 吴春燕 +2 位作者 李小祥 杨威 姚皖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7-163,217,共8页
为及时掌握种植空间信息,保护和利用灯盏花,针对灯盏花垄间边界模糊,精细标记训练数据集获取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合RGB波段最大差异法和弱监督语义分割的无人机遥感灯盏花种植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对灯盏花进行边框级标记,制作弱标... 为及时掌握种植空间信息,保护和利用灯盏花,针对灯盏花垄间边界模糊,精细标记训练数据集获取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合RGB波段最大差异法和弱监督语义分割的无人机遥感灯盏花种植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对灯盏花进行边框级标记,制作弱标记数据集,减少标记时间成本;然后采用轻量级U-Net网络对弱标记数据集进行弱监督语义分割,实现灯盏花粗提取;最后,采用RGB波段最大差异法去除粗提取结果中的非灯盏花,实现灯盏花种植区精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选取的3个灯盏花场景中交并比(Intersection-over-union,IoU)分别为90.55%、90.74%、86.63%,精度均高于面向对象分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并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无人机遥感 种植信息提取 弱监督语义分割 轻量级U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坡向约束的高寒矿区边坡InSAR三维形变分析
11
作者 沈显名 李素敏 +4 位作者 郭军 毛嘉骐 严胜航 戴祚敏 彭翔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高寒矿区边坡地质环境脆弱,冻胀融沉作用下矿区边坡稳定性易发生破坏。为获取高寒矿区反复冻融下精确的三维形变特征,根据重力作用下边坡物质向最大地形落差方向发生滑移的特点,本文选取西藏某矿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坡向约束为先验条件... 高寒矿区边坡地质环境脆弱,冻胀融沉作用下矿区边坡稳定性易发生破坏。为获取高寒矿区反复冻融下精确的三维形变特征,根据重力作用下边坡物质向最大地形落差方向发生滑移的特点,本文选取西藏某矿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坡向约束为先验条件,联合SBAS-InSAR构建三维形变模型。结果显示:该矿区两年多内东西向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8 mm,垂直向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8 mm,南北向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5 mm,主要形变发生在采场下方,露天采场较为稳定;通过截取矿区剖面线对滑移边坡进行时空演化分析发现,位移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冻胀融沉仅发生在活动层表面;三维形变分析发现,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胀融沉和集中降水对边坡在垂直向和东西向形变影响较大,南北向变化相对较小。本文计算结果较为可靠,该探索为高寒矿区的大尺度遥感边坡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边坡 坡向约束 SBAS-InSAR 三维形变 冻胀融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巨型滑坡四维特征解译——以糯勒滑坡为例
12
作者 严胜航 李素敏 +2 位作者 郭军 宋昱霏 沈显名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2,63,共6页
巨型深层滑坡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地面调查或单一遥感手段难以掌握其空间动态。本文以糯勒滑坡为例,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光学遥感、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等多源遥感技术对滑坡展开解译。首先,利用LiDAR数据生成山体... 巨型深层滑坡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地面调查或单一遥感手段难以掌握其空间动态。本文以糯勒滑坡为例,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光学遥感、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等多源遥感技术对滑坡展开解译。首先,利用LiDAR数据生成山体阴影图,结合无人机DOM解译出滑坡发育有三级台阶,裂缝29条,垮塌区4处,新生滑塌4处。然后,利用不同时期光学影像以及DEM数据探究典型特征点水平位移,揭示了11年时间维度内平面形变时空演化规律,发现滑坡中下部区域形变活跃,最大水平位移量为6.2 m;最后,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升降轨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LOS向形变,在此基础上,引入坡向数据对LOS向解算结果进行二维分解,获取滑坡真实形变,其中垂直向最大形变量为-650 mm,沿坡向最大形变量为500 mm,结果显示滑坡体长期处于运动状态。此外,研究还发现滑坡前缘受侵蚀作用影响,后缘受地表水下渗影响,导致滑坡体的形变方向主要沿坡向和垂直方向,与牵引式滑坡形变机理相吻合,为牵引式滑坡的识别与发育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SBAS-InSAR LiDAR 形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影响因子重要性选择和土壤含水率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13
作者 王中羽 李素敏 +1 位作者 袁利伟 乐伟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和科学的筛选影响滑坡发育因子的标准,导致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性。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估体系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考虑因子重要性选择与土壤含水率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以... 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和科学的筛选影响滑坡发育因子的标准,导致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性。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估体系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考虑因子重要性选择与土壤含水率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民县为例,结合遥感数据、辅助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编制滑坡历史记录;利用SAR卫星后向散射系数和从DEM中提取的地表粗糙度提取土壤含水率,通过XGBoost回归和Lasso回归模型对15个评价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评估,筛选出最具鉴别性的滑坡影响因子;用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在因子重要性选择前与选择后对富民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因子对滑坡发育有较大影响;经过因子重要性选择后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准确性更高;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模型在评估中表现出优越的评估性能(AUC=0.91),表明LightGBM模型可以较好地应用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本研究着重讨论了因子重要性选择对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的影响,并有效地将面状土壤含水率因子纳入滑坡影响因子中,提高了易发性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预防滑坡灾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 土壤含水率 滑坡易发性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点云密度对单木分割精度的影响
14
作者 贾越 夏永华 +3 位作者 赵昌福 伍福万 赵曲皑 王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同的密度等级,获取不同点云密度数据集,即原始点云数量的100%、 50%、 25%、 12%、 6%,以点云分割(PCS)和冠层高度模型(CHM)算法,对森林中的独立树木进行有效分割.评估单木分割在不同密度下的精度时,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NFPS采样方法在不同密度点云中的分割精度均高于体素下采样方法.当点云密度为113点/m2时,两种分割方法的3个评价指标均表现最好.阔叶林样地中NFPSCHM和NFPS-PCS的F分数值分别为88%和84%;针叶林样地中NFPS-PCS与NFPS-CHM的F分数值分别为82%和65%.NFPS采样方法较传统采样方法对单木分割精度有较好的效果,适度降低点云密度的同时也让单木分割算法精度得到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点云 体素下采样 非均匀最远点采样 点云密度 单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R-cut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泽楠 牛海鹏 +2 位作者 黄亮 王枭轩 刘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162,共9页
针对R-cut(Ratio cut)边缘检测分割模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时存在过分割和模糊边缘敏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R-cut(Multi-scale ratio cut,MSR-cut)的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形态重建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影像过分割... 针对R-cut(Ratio cut)边缘检测分割模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时存在过分割和模糊边缘敏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R-cut(Multi-scale ratio cut,MSR-cut)的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形态重建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影像过分割,形成多个超像素区域;然后计算并提取影像各个区域的纹理特征信息熵值、光谱特征与邻域均值差分归一化值,分别进行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有效衡量;并构建评价函数获取最优分割尺度,对这些超像素区域进行初步合并,得到影像的粗分割结果;最后结合各地物的边界权重信息,从全局角度用R-cut的方法对粗分割结果进一步合并,完成对影像的精细分割,生成最终的分割结果。实验选取5个不同场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本文方法与传统R-cut边缘检测分割、Spectral-Rcut边缘检测分割和Textured-Rcut边缘检测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SR-cut边缘检测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精度,增强噪声鲁棒性,可取得较好的分割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 边缘检测分割 多尺度R-c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 a云南文山州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剑龙 陈国坤 +3 位作者 黄义忠 赵晶晶 陈雪 邵筱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地表植被覆盖对于土壤侵蚀的抑制作用广为人知。许多研究证实在降水、土壤、地形等环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研究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区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评... 地表植被覆盖对于土壤侵蚀的抑制作用广为人知。许多研究证实在降水、土壤、地形等环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研究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区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评价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意义重大。笔者利用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变异系数、叠加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2001-2020年间云南省文山州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20 a年均植被覆盖度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且植被覆盖度>80%的极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明显增加;2)植被覆盖度改善和显著改善区面积(84.51%)明显大于退化和显著退化区面积(6.47%);约80.98%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较为稳定,仅0.50%的区域变异性较强且分布零散;文山州71.14%的区域平均Hurst指数<0.5,未来一段时间内植被覆盖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3)通过叠加分析可知,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面积的转化率分别为38.14%、35.01%和27.67%,是引起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总体而言,文山州植被覆盖状况较好,过去20 a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MODIS NDVI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随机擦除和YOLOv4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桥梁自动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宇 黄亮 +3 位作者 赵俊三 常军 陈朋弟 成飞飞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4,共8页
桥梁作为典型且重要的地面目标,是交通运输线路的咽喉,对桥梁进行自动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深度学习已成为桥梁检测新方式,但对云雾遮挡的桥梁检测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随机擦除(random erase,RE)数据增强... 桥梁作为典型且重要的地面目标,是交通运输线路的咽喉,对桥梁进行自动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深度学习已成为桥梁检测新方式,但对云雾遮挡的桥梁检测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随机擦除(random erase,RE)数据增强和YOLOv4模型的桥梁目标自动检测方法,首先统计数据集中目标的尺度范围,利用k-means聚类获得锚框尺寸;然后通过RE与Mosaic数据增强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云雾遮挡的情况;接着采用YOLOv4网络对经增强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采用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评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mAP为97.06%,比YOLOv4提高了2.99%,其中被云雾遮挡的桥梁平均检测准确度提高了12%,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高分影像 桥梁检测 YOLOv4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6 WFV影像和CSLE模型的山区耕地侵蚀定量评价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俊鑫 陈国坤 +3 位作者 左丽君 温庆可 赵晶晶 王亦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69-179,F0003,共12页
坡耕地是高原山区水土流失最主要的策源地,其严重的土壤侵蚀已经威胁到山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云南省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文山州为例,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水利普查抽样单元和GF-6WFV等多源遥感数据基础上,结合随... 坡耕地是高原山区水土流失最主要的策源地,其严重的土壤侵蚀已经威胁到山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云南省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文山州为例,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水利普查抽样单元和GF-6WFV等多源遥感数据基础上,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快速自动提取梯田,利用CSLE模型对山区耕地土壤侵蚀进行精细定量评估,并以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文山州耕地空间异质性显著,以广南、西畴、马关一线为界,呈自西向东递减格局;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9.27%,3929.57 km^(2)耕地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占49.79%。2)全区耕地平均侵蚀模数为5180.72 t/(km^(2)·a),其中69.99%的耕地遭受轻度及以上侵蚀;耕地总侵蚀量达4081.50万t,其中未采取保护措施耕地的侵蚀贡献率为79.40%,土壤侵蚀对坡度和高程的响应存在差异,具有明显垂直地带性特征,1000~1800m高程带侵蚀情况严峻,3073.65万t侵蚀量源于20°以上陡坡,占侵蚀总量的75.30%。3)侵蚀空间聚集特征鲜明,文山州南部和东部为侵蚀高值中心,低值中心见于中西部和北部。利用区域侵蚀因子自动提取产品和空间自相关分析能够快速完成侵蚀精细定量评估,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资源精准分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随机森林 耕地 CSLE模型 自动提取 GF-6 W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超像素和图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丙秀 黄亮 许艳松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9,共8页
超像素分割已成为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的新热点,但易形成过分割。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超像素和图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首先,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算法对遥感影像生成超像... 超像素分割已成为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的新热点,但易形成过分割。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超像素和图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首先,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算法对遥感影像生成超像素过分割影像;然后,采用图论算法对超像素进行合并,通过计算得到每次合并后的分割数对应的局部方差,确定合适的影像分割数;最后,根据合适的影像分割数用图论算法对超像素重新聚类合并。实验数据为4幅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场景的遥感影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遥感影像过分割结果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 超像素 影像分割 简单线性迭代聚类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覆砂石尾矿坝形变演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娅男 李素敏 +1 位作者 郭瑞 袁利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为解决目前采用在尾矿坝坝体及滩面覆盖砂石进行防尘治理与闭库,但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坝体整体监测的问题,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的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提取了对应时间段内卡房尾矿坝的形变信息,并结合实地... 为解决目前采用在尾矿坝坝体及滩面覆盖砂石进行防尘治理与闭库,但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坝体整体监测的问题,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的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提取了对应时间段内卡房尾矿坝的形变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及尾矿坝建设资料,研究了卡房尾矿坝的时序形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到坝体出现第1次异常形变加速运动时间与坝体开始铺设砂石工程的施工时间节点完全吻合,体现SBAS-InSAR技术在受人为工程影响的坝体形变监测方面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坝体在施工结束后,坝体形变加剧趋势并未缓解,并且出现2次加速现象,分析认为是由于在坝体铺设约2 m厚的碎砂石极大地增加了坝体荷载,打破了坝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且识别出雨季对坝体形变影响显著,表明铺设砂石会使得降雨在坝体中的停滞时间加长,进一步引发非雨季期间坝体形变加剧。研究结果不仅能还原坝体出现异常形变的时间与演化过程,而且还可以对引起异常形变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论证,对指导尾矿坝灾害识别、分析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覆砂石 尾矿坝 形变演化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