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脂滴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1
作者 徐小翠 蒋韶辉 +1 位作者 官雪 杨文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心肌代谢过程中利用大量脂肪酸作为底物提供能量,其中储存于脂滴中的中性脂质是心肌代谢主要能量来源。脂滴主要由中性脂质和磷脂单层分子膜构成,表面镶嵌脂滴相关蛋白(LDAP)以调节细胞内脂质代谢。心肌代谢过程中,若脂肪酸摄取和氧化... 心肌代谢过程中利用大量脂肪酸作为底物提供能量,其中储存于脂滴中的中性脂质是心肌代谢主要能量来源。脂滴主要由中性脂质和磷脂单层分子膜构成,表面镶嵌脂滴相关蛋白(LDAP)以调节细胞内脂质代谢。心肌代谢过程中,若脂肪酸摄取和氧化不平衡,过量脂滴积累,可能导致心肌脂毒性,影响心脏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对脂滴及LDAP调节的脂质稳态在心肌代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心肌代谢与脂滴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心肌脂滴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代谢 脂滴 脂滴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航 李谧 +2 位作者 张杰 王维雯 李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19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LR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第一四分位数分为LAD≤36mm组52例和LAD>36 mm组147例。以血浆NLRP3均值97ng/L分为NLRP3低水平组95例(NLRP3<97ng/L)和NLRP3高水平组104例(NLRP3≥97ng/L)。以IL-1β第一四分位数49ng/L和第三四分位数106ng/L分为IL-1β低水平组40例(IL-1β≤49ng/L)、IL-1β中间水平组82例(49ng/L<IL-1β<106ng/L)和IL-1β高水平组77例(IL-1β≥106 ng/L)。分析血浆NLRP3、IL-1β水平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P3炎性小体是否为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LAD≤36mm组比较,LAD>36mm组IL-1β和NLRP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LRP3低水平组比较,NLRP3高水平组右心房中部横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高水平组LADI较低水平组和IL-1β中间水平组明显升高,右心房长径较IL-1β低水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LRP3水平与LAD、右心房中部横径呈正相关(r=0.143,P=0.044;r=0.180,P=0.011)。血浆IL-1β水平与LAD、LADI、右心房长径呈正相关(r=0.153,P=0.031;r=0.148,P=0.037;r=0.1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肌酐、肺动脉收缩压、NLRP3是左心房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NLRP3炎性小体与老年NVAF患者心房重构关系密切,血浆NLRP3水平升高是左心房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miR-208b-5p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3
作者 郑甲林 宋丽娟 +1 位作者 郭涛 李建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miR-208b-5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正常培养)、AngⅡ组(100 nmol/L AngⅡ处理)、Anti-NC+AngⅡ组(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后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 目的:探讨miR-208b-5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正常培养)、AngⅡ组(100 nmol/L AngⅡ处理)、Anti-NC+AngⅡ组(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后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Anti-miR-208b-5p+AngⅡ组(转染miR-208b-5p抑制物后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24 h后qRT-PCR方法检测miR-208b-5p和ANP、BNP、Nmnat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NP、BNP、Nmnat2蛋白的表达,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Nmnat2与miR-208b-5p的靶向关系。乳鼠心肌细胞分成Anti-miR-208b-5p+si-Nmnat2+AngⅡ组(共转染miR-208b-5p抑制物、Nmnat2 siRNA后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和Anti-miR-208b-5p+si-NC+AngⅡ组(共转染miR-208b-5p抑制物、si-NC后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qRT-PCR法检测Nmnat2、ANP、BNP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mnat2、ANP、BN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细胞中ANP、BN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mnat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nti-NC+AngⅡ组比较,Anti-miR-208b-5p+AngⅡ组心肌细胞表面积、ANP及BN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mnat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208b-5p与Nmnat2存在靶向关系。与Anti-miR-208b-5p+si-NC+AngⅡ组比较,Anti-miR-208b-5p+si-Nmnat2+AngⅡ组心肌细胞中Nmnat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表面积、ANP及BN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下调miR-208b-5p可抑制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Nmnat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心肌细胞 细胞表面积 miR-208b-5p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消融终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雨龙 刘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4-898,共5页
目的:慢径消融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根治方法。本研究用Meta分析,比较完全阻断慢径传导和慢径传导仍存两种主要消融终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AV... 目的:慢径消融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根治方法。本研究用Meta分析,比较完全阻断慢径传导和慢径传导仍存两种主要消融终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AVNRT两种消融终点(A组:完全阻断慢径传导;B组:慢径传导仍存)的队列研究,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4 799例患者。A组心动过速复发风险显著降低(OR=0.24,P<0.0001),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风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8,P=0.18)。结论:AVNRT患者以完全阻断慢径传导为消融终点时复发率显著降低,且房室传导阻滞风险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导管消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化学消融治疗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唐炯 张黎 +8 位作者 齐峰 杨娟 王曼 张紫微 钱粉花 骆志玲 秦国华 王红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支化学消融栓塞介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消融提供无水酒精以外的介质选择。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间隔支注入明胶海...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支化学消融栓塞介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消融提供无水酒精以外的介质选择。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间隔支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进行化学消融术,通过左心室导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同时收集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7.00±10.56)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最大室间隔平均厚度(19.8±4.0)mm,每例患者消融1支间隔支,可吸收明胶海绵平均用量为(0.84±0.25)ml,手术中左心室导管监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术后即刻较术前显著下降[(92.2±28.8)mm Hg vs (42.2±16.6)mmHg, 1 mmHg=0.133 kPa,P<0.02],无相关并发症。术后8周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测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较术前显著下降[(58.8±5.5)mmHg vs (23.6±2.3)mmHg,P<0.01],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2.8±0.4)级vs (1.6±0.5)级,P<0.05],B型利钠肽水平[(867.2±953.5)pg/ml vs(497.5±479.7) pg/ml]和最大室间隔厚度[(19.8±4.0) mm vs (16.8±1.7)mm,P>0.05]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明胶海绵作为栓塞介质,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术后即刻及术后8周随访结果提示安全、有效,有望作为无水酒精的替代介质进行化学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化学消融 心肌病 肥厚型 梗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测量的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报告结局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唐顺定 张雯 +4 位作者 邓丽 宋莹 王涵 张晓磬 张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对于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用药方案提供线索。方法:对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6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PRO基线测量,并每3个月测... 目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对于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用药方案提供线索。方法:对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6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PRO基线测量,并每3个月测量1次,共重复测量3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2种用药方案(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和3种血压水平(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构成的6种组合的PRO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用药方案、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在3次重复测量后PRO得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单一用药的1级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特异模块领域的PRO得分均波动下降;单一用药的2级、3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领域得分均波动上升。联合用药的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领域PRO得分没有差异。联合用药的2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领域得分呈下降趋势。联合用药的3级高血压患者社会健康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联合用药的1级高血压精神/信仰健康得分呈波动下降趋势,2级高血压精神/信仰健康得分呈上升趋势。联合用药的2级高血压患者特异模块得分呈下降趋势。从量表总分看,1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PRO得分均下降,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时PRO得分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治疗后PRO得分不同,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方案时可参考患者的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用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欢欢 刘丹 +8 位作者 郭继东 王磊 张强 奴尔巴哈提·黑沙 韩艺辉 王喜萍 张博 袁晋青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者在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时应用血管超声观察桡动脉和远端桡动脉的闭塞发生率、血管管腔直径以及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中,5例穿刺失败,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5.8%;另有7例导丝上行困难,更改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0%(108/120);40例(37.0%,40/108)行PCI,术后仅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发生。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与桡动脉管腔直径比较,远端桡动脉管腔直径术前[(2.50±0.39)mm vs.(2.88±0.45)mm]、术后1个月[(2.38±0.45)mm vs.(2.77±0.46)mm]均较小,远端桡动脉管腔面积术前[(5.05±1.61)mm^(2)vs.(6.78±2.52)mm^(2)]、术后1个月[(4.58±2.24)mm^(2)vs.(6.29±2.08)mm^(2)]均小于桡动脉管腔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1例(1.6%)患者血管超声发现桡动脉闭塞。所有患者均无远端桡动脉闭塞。结论: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安全、有效,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区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洁 彭飞 +3 位作者 骆始华 陶正乾 毛静坤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的老年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117例。随访2年,观察2组T...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的老年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117例。随访2年,观察2组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和临床特征差异。结果狭窄组TGF-β1509C/T基因型为CC比例,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55%vs 27.35%,P=0.003;(16.47±4.38)μg/L vs(12.61±3.98)μg/L,P=0.000]。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再次手术率、病死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数量、血小板聚集率、Gensini评分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509C/T基因型为CC、支架数量、血小板聚集率、血清TGF-β1升高是PCI术后老年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95%CI:1.024~4.405,P=0.000;95%CI:1.145~3.507,P=0.000;95%CI:1.034~3.471,P=0.001;95%CI:1.023~3.532,P=0.012)。结论PCI术后老年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基因型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栗佳男 王勇 +8 位作者 邱洪 郭婷婷 席子惟 师皓天 吴永健 窦克非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7417例。所有患...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74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1665例)和氯吡格雷组(5752例)。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替格瑞洛组的MAC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4.9%比6.5%,HR=0.71,95%CI:0.50~0.97,P=0.043)。其中,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均为P<0.05)。替格瑞洛组的TIMI总体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6.7%比4.7%,HR=1.84,95%CI:1.28~2.50,P=0.017)。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降低MACCEs的发生风险,但增加小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并发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雨龙 郭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8-908,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68岁,女性,因"心悸、头晕10年余,加重伴乏力2日"入院。患者近10年来反复心悸、头晕,平时自数脉搏40~60次/min;2日前再发心悸、头晕,伴显著乏力。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21 s,遂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 1临床资料患者68岁,女性,因"心悸、头晕10年余,加重伴乏力2日"入院。患者近10年来反复心悸、头晕,平时自数脉搏40~60次/min;2日前再发心悸、头晕,伴显著乏力。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21 s,遂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院。曾行直肠息肉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心率49次/min,余无异常。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钙化并伴有少量反流。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植入永久起搏器 合并肺栓塞 并发感染 反复心悸 窦性心动过缓 肠息肉切除术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标测指导下上腔静脉电隔离量化消融的初步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 夏雨 +4 位作者 郭金锐 李晓枫 牛国栋 陈柯萍 姚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AF)患者在高密度标测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电传导后进行射频消融完成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的量化消融参数情况,并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接受上腔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AF)患者在高密度标测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电传导后进行射频消融完成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的量化消融参数情况,并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接受上腔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治疗的AF患者。在窦性心律下进行三维高密度电解剖标测确定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电传导、功能性窦房结与膈神经解剖位点,以右心房-上腔静脉传导突破点为指导在上腔静脉口部进行射频消融完成SVCI。离线分析在上腔静脉不同节段(俯瞰位/8个节段)释放射频消融能量的消融指数(AI)值,观察SVCI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44例AF患者,30例(68.2%)为阵发性AF。40例(90.9%)成功完成SVCI,其中31例(77.5%)采用节段性消融,9例(22.5%)需要进行环形消融,平均消融(5.4±1.8)个节段。在上腔静脉不同节段中,消融节段主要位于间隔前壁侧(88.6%)、间隔后壁侧(88.6%)、后壁间隔侧(84.1%)。消融平均AI值为312.0±65.0,但不同节段的平均AI值存在较大差异。2例(4.5%)术后出现心包积液,无窦房结损伤、膈神经损伤、上腔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高密度标测指导下进行节段性量化射频消融可安全有效地完成SV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电隔离 高密度标测 消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靖男 万俊义 +5 位作者 宋会军 张旌 潘家华 吴永健 潘湘斌 张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行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11例“瓣中瓣”... 目的:评价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行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11例“瓣中瓣”置换术均通过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途径进行,手术成功率100%,1例在置入瓣膜成功后出现左心室穿孔导致心脏压塞行开胸探查术;1例并发脑卒中。术后无瓣膜功能不全病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降低[(13.1±3.9)mmHg vs.(7.8±2.0)mmHg,1 mmHg=0.133 kPa,P=0.001],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患者明显减少(100%vs.9%,P<0.001)。6例患者完成术后30 d随访,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者瓣膜功能良好,未见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瓣中瓣”置换术成功率高,可作为再次外科手术高风险人群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生物瓣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