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铜业常规铜电解阴极加工机组从半自动化到自动化的改造
1
作者 孔德颂 王冲 李鸿程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9年第6期59-62,共4页
云南铜业原有的阴极半自动加工机组存在流程繁琐、劳动强度高、作业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阴极合格率低等问题,公司针对上述问题,并根据现有设备,研制了配套的自动化加工机组,并且首创采用了始极片宽条纹压纹和拍打校平的组合整形工... 云南铜业原有的阴极半自动加工机组存在流程繁琐、劳动强度高、作业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阴极合格率低等问题,公司针对上述问题,并根据现有设备,研制了配套的自动化加工机组,并且首创采用了始极片宽条纹压纹和拍打校平的组合整形工艺。相较于原来的半自动加工机组,该自动加工机组生产效率从200片/h上升到大于360片/h,整形合格率从低于70%上升到90%以上,悬垂度得到大幅改善,各个工位可靠衔接、运行顺畅、故障率较低,而且减少了岗位操作人员约10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阴极加工机组的改造经验可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阴极加工 半自动加工机组 自动加工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砷、锑、铋对铜电解精炼的影响及净化脱除技术进展
2
作者 何恩 王雨 +3 位作者 朱鹏春 陈福光 班卿 林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3,共11页
砷、锑、铋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在阳极铜中主要以复杂氧化物形态存在,在铜电解精炼过程可在阳极发生酸溶蚀和电化学溶解,并进一步氧化生成高价态金属离子。杂质砷、锑、铋对铜电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1)杂质离子在电解液中循环富集,... 砷、锑、铋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在阳极铜中主要以复杂氧化物形态存在,在铜电解精炼过程可在阳极发生酸溶蚀和电化学溶解,并进一步氧化生成高价态金属离子。杂质砷、锑、铋对铜电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1)杂质离子在电解液中循环富集,在高电流密度和铜离子局部贫化明显时,将与铜在阴极共沉积;2)电解液中不同价态的砷、锑、铋离子相互结合生成对应的砷酸盐或锑酸盐复合沉淀,产生漂浮阳极泥并机械包埋进阴极铜,造成阴极铜表面长粒子和杂质超标;3)当阳极铜含较高的砷、锑含量时,如浇铸冷却曲线控制不当,可能形成Cu_(3)As或Cu_(3)Sb等杂质析出相,而较高的铋含量则造成杂质银的局部富集,均可诱发阳极钝化。在探讨砷、锑、铋对铜电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现行电解液净化脱除砷、锑和铋的技术进展,对比分析了电沉积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萃取法和电解液自净化法等除杂方法,并提出精准调控阳极铜中核壳结构杂质析出相的生成,可同步实现有价元素富集和多元杂质协同脱除,是铜电解精炼实现精细控制的发展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精炼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熔炼过程元素的分配规律
3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侯彦青 何恩 张小雪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4-1318,共15页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实现优化熔炼工艺,提高炼铜的产率和品质的目的。将模拟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双炉连续炼铜工艺实际的熔炼过程中。结果表明:最优的熔炼参数如下,CaO含量为1.2%~1.5%、MgO含量约为1.5%、Al_(2)O_(3)含量约为2%、SiO_(2)含量约为10%、铁硅比约为2.5、富氧浓度约为85%、熔炼温度为1300~1340℃。在此条件下,实际生产出的冰铜品位保持在75%,较优化前提高约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元素分配 热力学 多元相平衡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火法冶炼过程铅在渣相中的赋存状态及演化研究
4
作者 何恩 王雨 +3 位作者 刘成涛 杜昱初 朱鹏春 林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在精铜产能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原料来源结构广杂,铜矿品位不断降低,伴生杂质控制和平衡难度逐年增大。铅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因铜阳极中元素铅具有捕集其他杂质形成多元杂质析出相的特性,其赋存形态不仅决定着铜阳极泥的物相组成及理... 在精铜产能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原料来源结构广杂,铜矿品位不断降低,伴生杂质控制和平衡难度逐年增大。铅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因铜阳极中元素铅具有捕集其他杂质形成多元杂质析出相的特性,其赋存形态不仅决定着铜阳极泥的物相组成及理化性质,还对杂质电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冶炼厂的铜阳极板质量控制标准均对铅含量提出严苛要求,一般优质品要求铅含量≤0.20%。在铜冶炼过程中,主要的脱铅反应是在火法工序包括造锍熔炼、铜锍吹炼和火法精炼中配合完成,因此系统分析铅在火法冶炼渣中的赋存形态,进而揭示铅的行为及走向,对于铜冶炼生产至关重要。结合XRF、XRD和SEM等分析手段,对艾萨炉-PS转炉-阳极炉产出的熔炼渣、吹炼渣和精炼渣中杂质铅的赋存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熔炼阶段,铅以单质和硫化铅形态存在于铜锍中,并通过机械夹杂进入渣相;吹炼阶段,铅基本以氧化铅形式进入渣相,且通常紧密共生有氧化亚铜;精炼阶段,铅以氧化铅或硫酸铅形态与SiO_(2)构成相应渣相,并与铜熔体实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金 渣物相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过程中碲的控制与脱除 被引量:1
5
作者 沐亚玲 曾文斌 +3 位作者 王仕江 徐刚芳 秦树辰 牛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针对铜电解过程中碲元素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行为分析和工业化试验研究。阴极铜中杂质碲含量受电解液杂质含量的影响较大,当电解液中碲含量高时,阴极铜中碲含量相应增大。阴极铜表面粗糙程度、疙瘩数量和裂纹程度会增大阴极铜上电... 针对铜电解过程中碲元素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行为分析和工业化试验研究。阴极铜中杂质碲含量受电解液杂质含量的影响较大,当电解液中碲含量高时,阴极铜中碲含量相应增大。阴极铜表面粗糙程度、疙瘩数量和裂纹程度会增大阴极铜上电解液的附着程度,导致Sb、S、Ni和Ag杂质总量增高。生产经验表明:电解液中碲含量达到26 mg/L后,阴极铜杂质含量显著升高,阴极铜表面粗糙度增大,进而导致其他元素超标;电解液中碲含量控制在20 mg/L以内,阴极铜碲含量基本正常,阴极铜表面较为平整。为了控制电解液中碲含量不超过20 mg/L,生产中采用铜粉除碲工艺技术对电解液进行连续除碲,在温度为90~95℃以雾状喷入铜粉能有效降低电解液中碲含量,加入量达到10 kg/h时碲的最高脱除率为51.20%,溶液中碲含量由35 mg/L降低至最低值17.08 mg/L,基本上满足铜电解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铜电积 阳极铜 阴极铜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中铜、铟、锌强化浸出行为及浸出渣物相演变
6
作者 成圳 李存兄 +4 位作者 罗劲松 王阳波 毛罗滨 邓戈 胡一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928,共11页
本文采用氧压酸浸强化浸出手段研究了铜渣中铜、铟、锌等有价元素的氧化浸出行为,以及载铜、铟、锌中间物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不利于铁的浸出,物相组成由以铜单质及铜氧化物(Cu^(0)、CuO、Cu_(2)O)为主转过渡到以铜、... 本文采用氧压酸浸强化浸出手段研究了铜渣中铜、铟、锌等有价元素的氧化浸出行为,以及载铜、铟、锌中间物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不利于铁的浸出,物相组成由以铜单质及铜氧化物(Cu^(0)、CuO、Cu_(2)O)为主转过渡到以铜、铁硫化物(CuS、CuFe_(2)S_(3)、CuInS_(2)、FeS)和单质硫(S_(8))为主。升高反应温度利于铜、锌的浸出,但反应温度超过130℃后浸出液中的In^(3+)与Fe^(3+)发生共沉淀,导致铟浸出率降低;提高体系初始酸度可实现载铟物相CuInS_(2)深度溶解和铟的高效浸出。增大氧分压将促进变价离子对Cu^(+)/Cu^(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传递O_(2)的能力,实现铜、铟、锌高效浸出。在初始硫酸浓度135 g/L、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140℃、氧分压0.6 MPa、液固比(mL∶g)10∶1的优化技术参数下,铜、铟、锌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94%、99.81%、99.70%,银在浸出渣中富集33倍,其含量接近5000 g/t。氧压酸浸强化浸出工艺可同步实现铜渣中铜、铟、锌的高效浸出和银的高度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铜渣 氧压酸浸 浸出率 富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技术专利分析综述
7
作者 董竞成 朱思毅 +5 位作者 张辉 邱士伟 董朝望 张体富 商仕杰 李玉东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5,共13页
了解硒提纯制备专利技术是掌握硒纯化技术研究进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对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整理了国内外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技术,并探讨了各提纯工艺的优缺点。全球来看,中国和日本是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技术专利申... 了解硒提纯制备专利技术是掌握硒纯化技术研究进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对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整理了国内外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技术,并探讨了各提纯工艺的优缺点。全球来看,中国和日本是硒提纯与高纯硒制备技术专利申请主要国家,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单位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和广东省。湿法提纯工艺、火湿法联合工艺及真空蒸馏工艺适用于含硒物料提纯制备硒品位<99.9%的硒产品,其中真空蒸馏与氧化除碲、熔析造渣等工艺联合可实现硒碲良好分离,同时设备简单、成本低,具有工业化应用工前景;氧化挥发工艺适用于提纯制备4N以上纯度硒产品,该工艺硒回收率高,但原料适应性差,挥发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未来自动化和环保提升是改进方向;区域熔炼工艺适用于制备5N以上高纯硒,但设备要求高、处理规模小、原料适应性低,专利申请及研究较少。未来,单一的提纯技术难以实现高纯度硒的制备,多提纯工艺联合将是未来高纯度硒制备技术发展方向,另外,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也是硒提纯及高纯硒制备领域攻关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硒 高纯硒 湿法提纯工艺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 真空蒸馏 氧化挥发 熔析造渣 智能冶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精炼过程中镍元素的迁移转化-有效控制及综合回收
8
作者 沐亚玲 曾文斌 +3 位作者 秦树辰 杨必文 江克怀 罗福扬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围绕铜精炼过程中镍的有效控制与综合回收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冶炼流程中镍的分布、火法精炼过程中镍的控制、电解精炼过程中镍的控制、电解精炼过程中硫酸镍回收的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提高镍的综合回收率,在火法精炼过程... 围绕铜精炼过程中镍的有效控制与综合回收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冶炼流程中镍的分布、火法精炼过程中镍的控制、电解精炼过程中镍的控制、电解精炼过程中硫酸镍回收的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提高镍的综合回收率,在火法精炼过程中控制氧含量尽可能低于0.15%,使得镍尽可能以金属形式进入阳极铜板;在电解精炼过程中,要通过降低电流密度,提高电解液温度、流量和净化能力,加大硫酸镍开路量,进而降低电解液镍含量和酸浓度等手段来提高镍回收率;通过提高电解液砷的脱除率、采用自动取样分析和动态调控、结合强化蒸发硫酸镍溶液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来进一步提高镍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炼 火法精炼 电解精炼 镍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乐文喜 王涛 +5 位作者 王鹏程 刘伟 孔德颂 周开宇 田俊 陈植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7-198,共12页
渗滤液作为渣堆对周边水土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染场地原位风险管控的关键对象。云南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堆出现了渗滤液产生量少、空间分布位置有限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该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详细勘察和野外现场... 渗滤液作为渣堆对周边水土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染场地原位风险管控的关键对象。云南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堆出现了渗滤液产生量少、空间分布位置有限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该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详细勘察和野外现场调查试验结果,构建了渣体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结合HYDRUS软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渣体包气带的水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厚层渣体包气带水分运移深度有限,正常降雨条件下该渣体产生渗滤液的临界深度为8.8m;暴雨条件下熔炼渣相较于石膏渣和生活垃圾更易产生渗滤液;渣体包气带越厚、初始体积含水率越低、渣体物质组成及其结构越复杂、覆土层越厚的条件下,渣体越难产生渗滤液。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类似冶炼废渣堆原位风险管控处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废渣堆 渗滤液 影响因素 HYDR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烟气流动及烟尘黏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波 胡杰 +4 位作者 邹贵阳 杨世亮 杨贵 张敏 胡建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共9页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至被迫停机。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多相网格质点方法,对年处理150万t精矿超大型富氧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内烟气流动特性、烟尘沉降与黏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炉内的烟气涡旋会导致烟尘回流至入口烟道;挡板前移会导致挡板受击与堵塞情况加剧;增大挡板间距能有效减小挡板的堵塞;增大辐射室空间能大幅度减小挡板受到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侧吹 余热锅炉 烟气流场 烟尘沉降 挡板侵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烟尘加压浸出及物相演变行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阳波 李存兄 +6 位作者 成圳 王启亮 罗劲松 宋健清 毛罗滨 邓戈 胡一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2083,共12页
铜冶炼烟尘是火法炼铜过程产出的高附加值二次资源,为实现其中铜、锌等有价金属的浸出及砷的分离,本文研究铜烟尘加压浸出及同步沉砷新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与过程物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由140℃升高至160℃过程中,锌、铜浸出率... 铜冶炼烟尘是火法炼铜过程产出的高附加值二次资源,为实现其中铜、锌等有价金属的浸出及砷的分离,本文研究铜烟尘加压浸出及同步沉砷新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与过程物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由140℃升高至160℃过程中,锌、铜浸出率分别可达96%和97%,砷沉淀率由36%提高至92%,砷沉淀形态由非晶形砷酸铁(FeAsO_(4)·n H_(2)O,n≠2)向晶型砷酸铁(FeAsO_(4)·2H_(2)O)演变;整个反应过程显著分为以锌、铜高效浸出(0~60 min)和砷铁共沉淀(60~180 min)两个阶段;增大搅拌转速、提高液固比可进一步提升体系的氧化传质速率和砷酸铁矿化物相-臭葱石生成速率。在反应温度160℃、时间3 h、初始酸度40 g/L、液固比5∶1、搅拌转速600 r/min的优化技术参数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可达96%以上,砷沉淀率可达92%,浸出渣主要物相为硫酸铅与臭葱石,实现了锌、铜的深度浸出和砷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烟尘 加压浸出 锌、铜浸出率 臭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砷渣稳定固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健清 李存兄 +4 位作者 罗劲松 王启亮 王阳波 成圳 毛罗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0-1701,共12页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出的硫化砷渣稳定性差,处置不当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其稳定固化及资源化利用是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硫化砷渣的处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小其毒性和环境风险,使硫...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出的硫化砷渣稳定性差,处置不当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其稳定固化及资源化利用是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硫化砷渣的处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小其毒性和环境风险,使硫化砷中的砷以砷酸铁、砷酸钙等形式固化堆存;另一种是进行资源化利用,将砷转化为高纯金属砷、合金材料等产品,并综合回收硫化砷渣中的其他有价金属,达到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双重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在阐述硫化砷渣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近年来硫化砷渣在稳定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动态,为解决工业生产中砷的安全处置提供思路。此外,结合近年来的硫化砷渣处理工艺,对未来砷的治理和砷的清洁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砷渣 物化特性 稳定固化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炼锌系统铜回收利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圳 李存兄 +6 位作者 罗劲松 王启亮 宋健清 王阳波 毛罗滨 邓戈 胡一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17-3228,共12页
本文从锌精矿中伴生铜的赋存形态出发,阐述了铜在湿法炼锌焙烧、浸出、净化等核心工序中的分布规律与铜物相演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沸腾焙烧过程中,铜从黄铜矿(CuFeS_(2))形态转变为CuO、Cu_(2)O、CuS形态,铜对硫的亲和力较大,导致... 本文从锌精矿中伴生铜的赋存形态出发,阐述了铜在湿法炼锌焙烧、浸出、净化等核心工序中的分布规律与铜物相演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沸腾焙烧过程中,铜从黄铜矿(CuFeS_(2))形态转变为CuO、Cu_(2)O、CuS形态,铜对硫的亲和力较大,导致焙砂中残硫高,从而影响铜浸出效率;湿法炼锌流程中约30%、56%和14%的铜分别进入铜镉渣(Cu^(0))、酸性浸出液(Cu^(2+))和浸出渣(CuSO_(4)、Cu_(3)As_(2))中;目前主要采用溶剂萃取、铁粉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和电解沉积等方法分离回收酸性浸出液中的铜,其中溶剂萃取法选择性强、效率高,但引入萃取剂有机物给湿法炼锌主工艺产生不利影响;铁粉置换法成本较低,但后续除铁过程将产生危废铁渣;离子交换法清洁高效,投资成本较高;电解沉积法可直接获得阴极铜产品,但对电积前液成分要求高,电能消耗大。溶液中铜定向分离和富集工艺选择取决于浸出液成分特点、回收率、运行成本及与锌主系统协同性等因素。未来随着资源紧缺、环保要求、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影响,湿法炼锌过程中伴生铜资源的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回收将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伴生铜资源 行为走向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枪顶吹连续吹炼过程中喷枪排布方式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于海波 罗劲松 +6 位作者 邓戈 朱鹏春 胡一平 黄浩宸 李文杰 王仕博 胡建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工艺因其低空污染小、炉衬寿命长、连续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冶金行业瞩目。以工业冶金炉窑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内气-渣-铜锍多相混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索了多枪单排布置和交错式布... 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工艺因其低空污染小、炉衬寿命长、连续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冶金行业瞩目。以工业冶金炉窑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内气-渣-铜锍多相混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索了多枪单排布置和交错式布置对炉内流场、湍动能和气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双排交错式喷枪布置方案,单排布置具有更强的搅拌能力、较大的熔池横向及纵向扩散范围,以及更小的静态区域体积。此外,喷枪单排布置方案下的气含率始终高于双排交错布置,证明了单排的喷枪排布方式有利于渣层搅拌效率的提高,加速铜沉降,降低生产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多枪顶吹吹炼 火法冶炼 数值模拟 喷枪排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渣型优化
15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何恩 张小雪 侯彦青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6-3489,共14页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速升高。熔炼渣黏度随CaO、SiO_(2)和MgO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结合生产实际得出:随着熔炼温度从1200℃升高至1350℃,熔体黏度由0.3 Pa·s降低至0.128 Pa·s。吹炼渣黏度比熔炼渣黏度小,随CaO和S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说明适当升高温度和造渣剂添加量有助于提高渣的流动性。在1340℃熔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2.5%~3%,SiO_(2)20%~22%,MgO 1.5%,Al_(2)O_(3)4%~4.5%,铁硅比为1.9~2.0。在1280℃吹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8.5%~9.5%,SiO_(2)1.5%~2.5%,铁含量在30%左右,铁钙比为3.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Sage 铜冶炼 铜渣 渣型优化 熔化温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吹炼水冷活动烟罩对烟气逸散控制机理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于洪石 杨世亮 +3 位作者 阳坤林 于海波 何恩 王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87-2800,共14页
为了研究转炉铜锍吹炼过程中水冷活动烟罩对烟道内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效果,构建了基于RANS方法的多组分流动传热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转炉角度、不同烟罩限位和长度下的转炉烟气污染控制机理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转炉烟气的控制... 为了研究转炉铜锍吹炼过程中水冷活动烟罩对烟道内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效果,构建了基于RANS方法的多组分流动传热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转炉角度、不同烟罩限位和长度下的转炉烟气污染控制机理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转炉烟气的控制机理主要为水冷活动烟罩的遮挡作用和底部进气的气封作用。烟道出口的抽吸作用使气流向上流动,气封能力随着进出口压差减小而下降。延长烟罩可以增强封挡效果和二氧化硫以及三氧化硫的富集效果,工艺烟道内二氧化硫的浓度从7.8%提升至9.8%,三氧化硫的浓度从1.1%提升至1.4%。此外,由于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转炉出口附近,峰值温度约为1473 K,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结构对高温酸性气体冲刷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烟罩系统 转炉吹炼 烟气逸散控制 数值模拟 组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体系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铜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杨文明 王雨 +4 位作者 罗劲松 邓戈 林艳 曾文斌 沐亚玲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1,共9页
以4N阴极铜为原料,研究了用硝酸体系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铜新工艺,探讨了电解液成分对阴极铜中S、Cl、典型正电性杂质及负电性杂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Cu(NO_(3))_(2)·3H_(2)O原料纯度、电解液组分(Cu^(2+)、HNO_(3)和Cl^(-)质... 以4N阴极铜为原料,研究了用硝酸体系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铜新工艺,探讨了电解液成分对阴极铜中S、Cl、典型正电性杂质及负电性杂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Cu(NO_(3))_(2)·3H_(2)O原料纯度、电解液组分(Cu^(2+)、HNO_(3)和Cl^(-)质量浓度)和电解周期对阴极铜纯度、杂质质量分数、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Cu(NO_(3))_(2)·3H_(2)O纯度99%下配制电解液,控制电解液中Cu^(2+)质量浓度50 g/L、HNO 3质量浓度31.5 g/L、Cl^(-)质量浓度0.1 g/L、电解周期72~120 h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纯度达6N5、主控杂质元素均达到GB/T 26017—2020标准中HPCu-6N要求的高纯阴极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精炼 高纯铜 硝酸体系 电解液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选冶联合工艺有价金属走向考察及改进建议
18
作者 王鹏程 章尚发 +2 位作者 段建锋 李玉东 张继润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铜阳极泥是资源综合回收的优选对象,分析各有价金属的分散情况对后续的回收有着指导性的方向作用。铜阳极泥选冶联合工艺较为成熟,具有不断外延拓展金属回收的空间。针对4000 t铜阳极泥物料的生产数据,考察了该工艺有价金属的走向,统计... 铜阳极泥是资源综合回收的优选对象,分析各有价金属的分散情况对后续的回收有着指导性的方向作用。铜阳极泥选冶联合工艺较为成熟,具有不断外延拓展金属回收的空间。针对4000 t铜阳极泥物料的生产数据,考察了该工艺有价金属的走向,统计分析了金、银、硒、碲、铅、锑、铋、铜等在工艺流程中的分布率,摸清了有价金属主要分散情况。分析表明,金、银、硒、碲最大的分散点均为浮选尾矿,分别占分散总量的67%、37%、34%、58%,确定为重点管控对象。并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对提高金、银、硒、碲回收率及铅、锑、铋、铜的回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选冶联合工艺 分散率 贵金属 稀散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配铜精矿对我国砷污染防治的影响与对策
19
作者 王玉晶 韩伟 +2 位作者 王鹏程 李娜 聂晶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砷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金属之一,铜冶炼是主要的砷污染物排放源。基于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及行业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我国混配铜精矿进口量的变化情况和铜冶炼过程中砷的流向,探讨了混配铜精矿进口量的增加对我国砷污染防治的影响,并提... 砷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金属之一,铜冶炼是主要的砷污染物排放源。基于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及行业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我国混配铜精矿进口量的变化情况和铜冶炼过程中砷的流向,探讨了混配铜精矿进口量的增加对我国砷污染防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砷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指出:应对配置混矿的企业进行全流程监管;加强对铜冶炼企业和含砷废物处理处置企业的环境监管;开展含砷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逐步提高含砷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拓展含砷废物无害化处理路径,降低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混配 铜精矿 含砷废渣 砷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摇炉过程中水冷密封小车控烟机制研究
20
作者 于海波 阳坤林 +4 位作者 何恩 杨世亮 朱鹏春 杨贵 班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9,共7页
为深入理解和掌握转炉摇炉过程中水冷密封小车对烟道内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机制,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冷密封小车位置和不同水冷密封小车结构条件下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小车的封挡和底部上升气流气封的综... 为深入理解和掌握转炉摇炉过程中水冷密封小车对烟道内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机制,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冷密封小车位置和不同水冷密封小车结构条件下含硫烟气逸散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小车的封挡和底部上升气流气封的综合作用抑制了烟气的逸散。小车长度增加强化了封挡效果,有利于硫化物富集。具体而言,处于下限位时小车长度由3.6 m延长至4.0 m,工艺烟道内SO_(2)的浓度由7.8%增加至9.8%,SO_(3)的浓度由1.1%增加至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摇炉过程 含硫烟气逸散 硫化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