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丽艳
杨晓燕
+7 位作者
台晓媛
喻永福
张俊雄
李继明
段纲
李本能
李学德
陈关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上述两种疫苗,采用常规免疫和一次性分点同步注射免疫的方法,以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接种后,被免疫山羊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后14、28、42、56、70、100和160 d,各组山羊FMD O型、A型以及PPR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后14 d,1.2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1.0和1.5头份剂量组;在接种后100 d,1.5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余两剂量组;接种后14 d,对照组山羊FMD 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7.5%,其余各组均可达到100%,并维持至接种后100 d。各组山羊PPR抗体阳性率均在接种后14 d达到100%,并持续保持至接种后1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免疫剂量范围内可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一次性分点同步免疫接种工作,FMD疫苗最佳免疫注射剂量为1.2头份,PPR疫苗为1.0头份,在接种14 d后开展免疫效果监测较好。本研究为基层动物防疫员高效、便利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免疫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免疫剂量
同步分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注射免疫方法研究
2
作者
台晓媛
李学德
+5 位作者
高丽艳
喻永福
李继明
普金兰
杨晓燕
陈关雄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为探索一种适合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月龄左右,断奶2周龄以上的48只圭山山羊,分为三组,开展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免疫,免疫后于14 d、28 d、42 d、56 d、70 d、100 d、160 ...
为探索一种适合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月龄左右,断奶2周龄以上的48只圭山山羊,分为三组,开展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免疫,免疫后于14 d、28 d、42 d、56 d、70 d、100 d、160 d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各组都在14 d时达100%,70 d时第3组抗体阳性率降至93.75%,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5);口蹄疫A型抗体阳性率第1组在14 d时为87.5%,第2、3组达到100%,160 d时第3组降为93.75%,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5);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率各组在14天时就达100%,并一直维持至160 d抗体阳性率仍未降低。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可以在圭山山羊免疫过程中开展一次性同步分点注射免疫,两种疫苗免疫后未表现出相互干扰现象,无免疫应激反应,可在免疫14 d后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圭山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陈关雄
李双洪
+4 位作者
李继明
台晓媛
高丽艳
李学德
喻永福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5-9,共5页
为准确诊断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出现皮下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了圭山山羊皮下脓肿的脓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引起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皮下脓肿的病原为伪...
为准确诊断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出现皮下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了圭山山羊皮下脓肿的脓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引起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皮下脓肿的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可选用绵羊血琼脂或亚碲酸钾血琼脂进行分离鉴定,该分离菌株对试验动物豚鼠较敏感,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敏感,其余抗生素均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基层兽医人员科学地开展圭山山羊伪结核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圭山山羊
伪结核棒状杆菌
石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丽艳
杨晓燕
台晓媛
喻永福
张俊雄
李继明
段纲
李本能
李学德
陈关雄
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鑫德顺畜牧有限公司
云南
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会泽县待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基金
云南省创新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项目(202104BI090017)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2302AA310020)。
文摘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上述两种疫苗,采用常规免疫和一次性分点同步注射免疫的方法,以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接种后,被免疫山羊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后14、28、42、56、70、100和160 d,各组山羊FMD O型、A型以及PPR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后14 d,1.2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1.0和1.5头份剂量组;在接种后100 d,1.5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余两剂量组;接种后14 d,对照组山羊FMD 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7.5%,其余各组均可达到100%,并维持至接种后100 d。各组山羊PPR抗体阳性率均在接种后14 d达到100%,并持续保持至接种后1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免疫剂量范围内可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一次性分点同步免疫接种工作,FMD疫苗最佳免疫注射剂量为1.2头份,PPR疫苗为1.0头份,在接种14 d后开展免疫效果监测较好。本研究为基层动物防疫员高效、便利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免疫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免疫剂量
同步分点注射
Keywords
FMD
PPR
immune dose
synchronous multiple-point injection
分类号
S852.4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注射免疫方法研究
2
作者
台晓媛
李学德
高丽艳
喻永福
李继明
普金兰
杨晓燕
陈关雄
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鑫德顺畜牧有限公司
出处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文摘
为探索一种适合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月龄左右,断奶2周龄以上的48只圭山山羊,分为三组,开展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免疫,免疫后于14 d、28 d、42 d、56 d、70 d、100 d、160 d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各组都在14 d时达100%,70 d时第3组抗体阳性率降至93.75%,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5);口蹄疫A型抗体阳性率第1组在14 d时为87.5%,第2、3组达到100%,160 d时第3组降为93.75%,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5);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率各组在14天时就达100%,并一直维持至160 d抗体阳性率仍未降低。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可以在圭山山羊免疫过程中开展一次性同步分点注射免疫,两种疫苗免疫后未表现出相互干扰现象,无免疫应激反应,可在免疫14 d后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关键词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免疫
分类号
S852.43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圭山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陈关雄
李双洪
李继明
台晓媛
高丽艳
李学德
喻永福
机构
石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石林县板桥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鑫德顺畜牧有限公司
出处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5-9,共5页
文摘
为准确诊断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出现皮下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了圭山山羊皮下脓肿的脓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引起圭山山羊颌下、颈部等部位皮下脓肿的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可选用绵羊血琼脂或亚碲酸钾血琼脂进行分离鉴定,该分离菌株对试验动物豚鼠较敏感,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敏感,其余抗生素均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基层兽医人员科学地开展圭山山羊伪结核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圭山山羊
伪结核棒状杆菌
石林县
分类号
S852.61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效果比较
高丽艳
杨晓燕
台晓媛
喻永福
张俊雄
李继明
段纲
李本能
李学德
陈关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圭山山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一次性注射免疫方法研究
台晓媛
李学德
高丽艳
喻永福
李继明
普金兰
杨晓燕
陈关雄
《浙江畜牧兽医》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圭山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陈关雄
李双洪
李继明
台晓媛
高丽艳
李学德
喻永福
《云南畜牧兽医》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