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研讨会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
1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上海财经大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 数理分析 云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施君然 钟昌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4,共16页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高、渗透性强和覆盖性广的特点,能够深入到各个产业和领域,成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探讨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首先从已有文...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高、渗透性强和覆盖性广的特点,能够深入到各个产业和领域,成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探讨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首先从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创新水平,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然后从实证角度测度2009—2022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以R&D人员、R&D内部经费支出、专利申请件数刻画创新驱动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创新驱动是数字经济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最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对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而且对邻近地区新质生产力也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展
3
作者 侯博文 陈昆亭 +1 位作者 吉磊 李文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1,共14页
需求有限性是解释后工业化阶段需求不足和破解当前内需动力疲软的重要且前沿性的问题。追溯至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以来的研究,详尽归纳和评述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和理论,结合实际经济环境分析和评述各种理论产生缘由、发展脉... 需求有限性是解释后工业化阶段需求不足和破解当前内需动力疲软的重要且前沿性的问题。追溯至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以来的研究,详尽归纳和评述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和理论,结合实际经济环境分析和评述各种理论产生缘由、发展脉络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考虑到劳动供给、工资收入、技术创新及制度改革等因素,先后出现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需求结构理论和需求饱和理论,这一方向理论的逐一出现为当前需求有限性理论探究更深层次问题奠定坚实基础。研究将增进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体产生内需不足窘境的深层次认识、科学构建应对需求不足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破解内需不足问题、赋能内需持续动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有限性 需求饱和 需求结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文 严芝清 郑明贵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业增收及非农收入提高视角,采用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态势...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业增收及非农收入提高视角,采用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态势,目前中国已跨越“倒U型”拐点,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红利显现。分区域来看,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缩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助力农业增收和提高非农收入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巩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信息认知和应用能力与纵深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技术是数字经济赋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增收效应 网络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昌标 施君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作为数字时代催生的新经济业态,共享经济的核心形态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其倡导集约利用、共享发展、遵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强调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匹配,促进生产服务和消费使用的深度融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高效发展... 作为数字时代催生的新经济业态,共享经济的核心形态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其倡导集约利用、共享发展、遵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强调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匹配,促进生产服务和消费使用的深度融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高效发展。与传统业态相比,共享经济通过共享数据生产资料,有效改变生产关系、调整分配关系,强调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共享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为充分释放共享经济扩大内需的潜力,应立足于共享经济的时代特征与内在本质,营造共享经济的有效发展环境,优化平台生态,保障用户权益;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激活经济新发展点、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健全数字化公共服务机制,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共同富裕 资源配置 数字时代 逻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与经济发展——以云南省为例
6
作者 张薇 罗宏翔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章通过市场潜力值、趋势面分析、Moran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市场潜力值计算结果得出最高值地区是昆明,LISA图显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区;趋势面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潜力的空间指向性呈现... 文章通过市场潜力值、趋势面分析、Moran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市场潜力值计算结果得出最高值地区是昆明,LISA图显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区;趋势面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潜力的空间指向性呈现较为明显的"中部集聚"特性,即市场潜力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滇中;Moran散点图显示市场潜力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特性,同时对比了2014年和2019年人均GDP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其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为进一步检验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潜力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731%,并且具有"跨区域溢出"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潜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力 空间效应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升格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
7
作者 张帅 刘春学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6,共16页
“扩权强区”改革是激发中国开发区发展活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以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为政策冲击,运用2004—2020年2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政策实施能显著... “扩权强区”改革是激发中国开发区发展活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以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为政策冲击,运用2004—2020年2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政策实施能显著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且对东南沿海地区、产学研发展高及政府效率高的城市具有更强的政策效应。建设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产生的环境正外部性、扩大国内外市场潜能产生的市场规模效应及强化创新激励产生的创新集聚效应是影响开发区升格政策创业激励效应的三个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升格不仅有利于促进所在城市的高质量创业,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半径50~100千米范围内创业活力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以开发区为核心的城市高质量创业生态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升格 创业活跃度 双重差分法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8
作者 张梦婷 蒋经焘 钟昌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共12页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4—2021年中国234个地级城市的城乡间道路综合密度,进而量化识别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样本观测期内,城乡间道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道路综合密度每提高1个单位,能够解释城乡差距缩小幅度的5.31%;第二,基准的回归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处理后始终成立,且在东部地区、规模较大和北部湾城市群内的城市更为显著;第三,机制探究结果表明,城乡道路建设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产生作用;第四,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城乡间道路建设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层面为优化资源配置、塑造城市比较优势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道路 收入差距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课税的理论进展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方铸 何倩 赵珅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
伴随新质生产力和新业态的发展,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显著凸显,从税收角度研究数据要素治理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基于数据要素课税的理论之维、实践之困、破解之道,梳理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进展、厘清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重点与... 伴随新质生产力和新业态的发展,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显著凸显,从税收角度研究数据要素治理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基于数据要素课税的理论之维、实践之困、破解之道,梳理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进展、厘清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重点与难点。理论层面从主要围绕数据要素“该不该课税”“该课什么税”“该如何课税”三个重要命题展开研究,初步达成了对数据要素应该课税的基本共识,但针对数据要素应课什么税、如何课税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形成了开征新税种和纳入旧税制管理的争议格局。实践层面,产权划分难、价值计量难、国际协同难、征管滞后等是数据要素课税从理论方案走向具体实践的多重困境。中国应在推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制度供给与技术支撑,深化国际协商,汲取国际经验,锚定价值取向,立足国情,设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维度、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中国特色数据要素课税制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价值创造 税制改革 数据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特征、机理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琳 罗宏翔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45,共15页
文章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双向性、阶段性和空间相关性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论判断,利用全国1992—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1992—2019年间,交... 文章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双向性、阶段性和空间相关性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论判断,利用全国1992—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1992—201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省域区域经济差距的综合影响是正向的,总体而言有助于缩小省域区域经济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处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省域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其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省域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缩小省域区域经济差距,但却倾向于促使邻近省域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建议继续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使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发展完善进而惠及全域。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密度的同时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效率,统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冲因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负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差距 GMM估计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链传导机制的锡金属价格组合预测研究
11
作者 向先迪 李云煜 +2 位作者 金刊 罗光武 刘春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锡是用途广泛的关键矿产资源,为维护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关注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锡金属价格呈现剧烈波动,采用合理的方式预测锡金属价格对保障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锡产品的生产过程将锡产业链细化,将产... 锡是用途广泛的关键矿产资源,为维护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关注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锡金属价格呈现剧烈波动,采用合理的方式预测锡金属价格对保障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锡产品的生产过程将锡产业链细化,将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与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结合,并构建时间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融合注意力机制模型,即TCN-BiGRU-Attention组合模型来预测锡金属价格,得出以下结论:(1)锡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产品价格波动及锡制造过程的产品价格波动,会通过锡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引起锡锭价格变化,国际锡锭价格也会对国内锡锭价格产生影响,应该将产业链因素融入锡金属价格预测过程,以提高价格预测准确性,进而提高产业链效率和响应能力。(2)深度学习组合模型与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组合模型能够有效降低误差,提高锡金属价格的预测精度,与真实值更加贴近,加入Attention机制后模型的预测性能有所提高。(3)考虑产业链因素后的价格预测结果误差比不考虑产业链因素的价格预测结果误差有所降低,在图形的拟合性,尤其是高值与低值的拟合方面表现出更优效果。为维护锡市场稳定,应重视产业链传导机制对价格预测的影响,关注国际锡金属价格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合理预测和及时调控锡金属价格,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金属 产业链传导机制 价格预测 深度学习组合 TCN-BiGRU-Attenti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企业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
12
作者 陈凯 杨亚平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204,共20页
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推动中国企业本土跨区... 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推动中国企业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创新能力增强和创新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是OFDI促进企业本土跨区域创新的两个机制。地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研发目的为探索式创新、创新习惯为非独占的OFDI企业,进行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的可能性更高。此外,在数字化能力更强和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为技术寻求、非市场寻求的企业中,OFDI对本土跨区域合作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以上结论有助于为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突破并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跨区域合作创新 OFDI动机 开放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行业税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蕾 李梦雪 《税收经济研究》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电力产业及其税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电力行业税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建立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导向的税收机制;改革电力定价机制,形成合理的税收征收机制;理顺税收...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电力产业及其税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电力行业税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建立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导向的税收机制;改革电力定价机制,形成合理的税收征收机制;理顺税收管辖权和税收收入归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税收政策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志银 刘东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0,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但是,这个“强大动力”是源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还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机制怎么传递?探索并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但是,这个“强大动力”是源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还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机制怎么传递?探索并揭示这三对范畴和三对矛盾之间的整体性、逻辑性、动力形态及传递机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破解生产力动力理论难题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这是亟待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动力源泉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老龄化与财政可持续性:理论分析与展望
15
作者 龚灵枝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5,共13页
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老龄化成为中国人口发展新特征,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维护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展现出独特且多... 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老龄化成为中国人口发展新特征,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维护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展现出独特且多元的作用机制。在财政收入端,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和消费需求四种机制应对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在财政支出端,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资源支出和技术创新支出三种机制应对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从中国财政收支两端深入剖析,旨在揭示人工智能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作用机制,为缓解老龄化给财政带来的压力、促进中国财政长期稳健运行提供新思路与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口老龄化 财政可持续性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补贴、金融杠杆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6
作者 蒋永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37,共6页
文章以2014—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测度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探讨了财政补贴、金融杠杆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财政补贴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正相关,即财... 文章以2014—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测度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探讨了财政补贴、金融杠杆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财政补贴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正相关,即财政补贴增加可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金融杠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财政补贴与金融杠杆均发挥着较大支持作用;在中西部地区与非省会城市中,金融杠杆与财政补贴均能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对东部地区与省会城市的促进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补贴 金融杠杆 企业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1 位作者 郑明贵 陈林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8,共6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公平与效率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居民增收——基于云南省129个县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人懿 钟昌标 +1 位作者 杨子生 杨诗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50,共20页
举世瞩目的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具体效应如何,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科学评估。针对目前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前后统计口径不一... 举世瞩目的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具体效应如何,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科学评估。针对目前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单纯将贫困县作为试验组而非贫困县作为对照组的做法无法通过平行趋势检验等问题和不足,本文选取全国贫困县最多的云南省开展实证研究。参考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将全省129个县按照贫困程度分为5个级别:Ⅰ级、Ⅱ级非贫困县和Ⅰ级、Ⅱ级、Ⅲ级贫困县,选用2011—2020年各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精准扶贫政策对各等级贫困县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2)然而,精准扶贫政策仅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对增量,即农村居民的增收速度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并没有完全改变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收的绝对数额显著低于贫困程度较浅地区的这个事实,各等级贫困县绝对收入差距仍存在进一步被拉大的趋势,消除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促进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及科学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政策 农村居民增收 贫困分级 双重差分模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云南农村贫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诊断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博胜 杨子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6-287,F0004,共13页
农村减贫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客观揭示区域农村贫困影响因素,促进区域性宏观减贫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提高减贫成效。该文以农村贫困典型区域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贫困空间关联性,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农村减贫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客观揭示区域农村贫困影响因素,促进区域性宏观减贫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提高减贫成效。该文以农村贫困典型区域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贫困空间关联性,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探讨了全省129个县(区、市)2010-2015年间县域农村贫困格局、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影响效应,并分区域提出了减贫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云南省县域农村贫困空间上表现出"中心-外围-边角"的低、中、高贫困分布格局,贫困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及滇南地区,主要涉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红河等流域地带。2)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 SLM)回归结果显示,地形起伏度、到所在市政府的交通距离、农村15岁及以上文盲率、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5个因子是造成近年来云南省县域农村贫困的显著影响因素,5个因子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5、0.044、0.380、-1.257和-2.132。3)农村贫困存在区域差异性,云南省区域扶贫开发需针对区域贫困程度和主要致贫因素精准施策,并强化相邻县域之间合力攻坚,巩固减贫成效。该文重点关注的空间效应是区域农村贫困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减贫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GIS 贫困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因素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驱动或创新驱动: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机制演进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俊杰 钟昌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5-143,共9页
基于198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研究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区分高级与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上,基于招生率和收入维度,从全局和阶段差异视角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提速的机制演进。研究发现:全局而言,两... 基于198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研究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区分高级与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上,基于招生率和收入维度,从全局和阶段差异视角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提速的机制演进。研究发现:全局而言,两种测度下基础和高级人力资本各自以数量及创新方式驱动经济增长,并呈现以数量驱动为主,数量、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从演进视角看,两种测度均表明,高级人力资本创新驱动是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相比旧常态阶段,基础人力资本数量驱动日趋弱化并呈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开放程度均对创新驱动有不同程度激励效应,而城镇化是挤出数量驱动的主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型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数量驱动 创新驱动 机制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