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语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有兰 刘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7-131,共5页
语用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以往的同类研究多集中在二语背景下进行。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从三语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问题,对于丰富二语习得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 语用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以往的同类研究多集中在二语背景下进行。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从三语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问题,对于丰富二语习得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两个方面切入,对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调查和研究表明,4个民族的学生在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上都存在迁移错误,而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目的语交流中对语用策略的掌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恰当地在语义和句法上寻求与母语对等的错误倾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语言迁移 社交语言迁移 四种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中汉英语言思维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咏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137,共2页
语言是体现思维的工具,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思维指的是一种用特殊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特性,也就是人脑的机能,其实质就在于它间接地或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语言,思维就不存在,离开了思维,语言也不... 语言是体现思维的工具,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思维指的是一种用特殊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特性,也就是人脑的机能,其实质就在于它间接地或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语言,思维就不存在,离开了思维,语言也不存在。"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的统一体,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而语言是思维的‘外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汉语 英语 语言思维 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理论与美国国家语言政策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有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由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保护少数土著民族的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体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及社会稳定都意义重大。费什曼关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理论范式研究了国家语言政策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影响。美国的教学实践表明,少数民族濒危... 由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保护少数土著民族的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体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及社会稳定都意义重大。费什曼关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理论范式研究了国家语言政策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影响。美国的教学实践表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是能够保持和发展的。如果以社区为单位,在儿童早期就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项目,并与双语教学项目联合起来,在学生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继续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学习,不但有望实现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复兴,也能增强少数民族家庭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什曼 美国 少数民族 濒危语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诺娜·凯勒《慰安妇》中女性的身份丧失与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平 胡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32-236,共5页
文化身份一直是亚裔美国文学中一个热议的话题。《慰安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文化身份由于她们特殊的历史背景、种族和性别而显得特别复杂。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借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别梳理《慰安... 文化身份一直是亚裔美国文学中一个热议的话题。《慰安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文化身份由于她们特殊的历史背景、种族和性别而显得特别复杂。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借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别梳理《慰安妇》中两位女主人公如何在父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丧失自己的声音,剖析她们身份剥夺背后的真正根源。同时解析和探索她们如何在历史的叙述和现实的和解中寻找文化的根,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历史叙述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汉语学报》 2008年第3期50-63,共14页
关键词 中心语“的” 功能语类 DP假设 语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