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酸木瓜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勃 虞世帅 +1 位作者 曲丽萍 郝怡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312,共9页
为研究云南酸木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酸木瓜提取物(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extract,CE),并对其理化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 为研究云南酸木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酸木瓜提取物(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extract,CE),并对其理化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分析和鉴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阳离子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 cells,HaCaT)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云南酸木瓜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2.30 mg/g和131.46 mg/g,主要活性成分是绿原酸;酸木瓜提取物能有效清除DPPH·、ABTS^(+)·及·OH,IC_(50)值分别为79.58、482.96、804.99μg/mL,具有良好的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为1.23 mmol Fe^(2+)/g,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UVA诱导的HaCaT细胞内ROS的产生(P<0.001),表现出极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在细胞炎症模型中,酸木瓜提取物能极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P<0.001),减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P<0.001),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果。综上所述,云南酸木瓜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具有潜在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本研究为酸木瓜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酸木瓜 绿原酸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周焱富 王旭光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选取了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比较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用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其泡沫体积、泡沫密度和泡沫稳定性等性质,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阐明泡沫特性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具有最优的起泡... 选取了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比较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用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其泡沫体积、泡沫密度和泡沫稳定性等性质,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阐明泡沫特性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具有最优的起泡性;椰油酰谷氨酸二钠和椰油酰氨基丙酸钠的泡沫最绵密;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和椰油酰谷氨酸二钠的泡沫形态稳定性和泡沫密度稳定性最好,最差的为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而泡沫体积稳定性最好的是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越低,产生的泡沫会越绵密;泡沫越丰富,泡沫含液量会越大;初始泡沫密度越大,泡沫体积的坍塌会越快;排液速率越大,泡沫数量的减少会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泡沫 稳定性 皮尔逊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评价方法在敏感肌适用面霜中的应用
3
作者 齐荣 程党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71,共8页
为了探究敏感肌适用面霜的偏好方向,筛选市售5款人气敏感肌适用面霜产品,通过9点喜好标度、Rate-all-that-apply(RATA)、Ideal profile method(IPM)等多种消费者研究方法从产品喜好度、理想产品、产品特征和情绪赋值等方面进行消费者测... 为了探究敏感肌适用面霜的偏好方向,筛选市售5款人气敏感肌适用面霜产品,通过9点喜好标度、Rate-all-that-apply(RATA)、Ideal profile method(IPM)等多种消费者研究方法从产品喜好度、理想产品、产品特征和情绪赋值等方面进行消费者测试,从多个维度对测试产品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契合调查目的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消费者调查方法并且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敏感肌适用面霜开发思路。另外相比常规的消费者喜好度研究,当下消费者较为关注的产品概念、情绪赋值方面的评价也体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肌适用面霜 消费者喜好度 Ideal profile method(IPM) Rate-all-that-apply(RATA) 情绪护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稠剂及工艺对蔗糖酯乳化体系产品的影响
4
作者 吴巧霞 程颖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1-738,共8页
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增稠剂种类及工艺对蔗糖酯乳化体系产品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样品的理化特性、乳化颗粒的尺寸分布以及稳定性测试结果,系统评估了不同增稠剂(包括需中和的Pemulen TR-1、Carbopol Ultrez 21、Carbopol Ultrez 30,... 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增稠剂种类及工艺对蔗糖酯乳化体系产品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样品的理化特性、乳化颗粒的尺寸分布以及稳定性测试结果,系统评估了不同增稠剂(包括需中和的Pemulen TR-1、Carbopol Ultrez 21、Carbopol Ultrez 30,以及无需中和的Aristoflex AVC、SEPIMAX ZEN、Aristoflex BLV)的加入方式及工艺对蔗糖酯乳化剂乳化效能及最终产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预先将需中和的增稠剂加入乳化体系显著降低了蔗糖酯的乳化能力,导致生成的乳液粒径增大且分布不均。相比之下,无需中和的增稠剂对蔗糖酯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无显著影响。因此,对于需中和的增稠剂,建议以分散液形式在乳化过程结束后、低温阶段下,并伴随适当的混合强度加入蔗糖酯乳化体系,以制得粒径较小、稳定性优越且外观细腻的产品。研究揭示了增稠剂选择及加入工艺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为增稠剂在乳化体系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乳化剂 乳化 增稠剂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皮肤屏障的皮肤镜图像相关特征
5
作者 陈逸轩 何冰冰 +3 位作者 郭振宇 张梅 张宁涛 张榆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748-14753,共6页
准确评估皮肤屏障受损程度对指导皮肤相关的护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是评估皮肤屏障受损的金标准,但其测量复杂且成本高。皮肤镜图像具有简便、低价、无创、实时等优点。为了研究受损... 准确评估皮肤屏障受损程度对指导皮肤相关的护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是评估皮肤屏障受损的金标准,但其测量复杂且成本高。皮肤镜图像具有简便、低价、无创、实时等优点。为了研究受损皮肤屏障的皮肤镜图像相关特征,首先对皮肤镜图像进行白平衡、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及维纳滤波预处理,之后提取图像的统计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特征,并与皮肤受损造模小鼠的TEWL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纹理特征与TEWL值之间相关性较高,特别半径为1的局部二值特征的熵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52。皮肤镜的纹理特征能较好刻画皮肤屏障受损程度,有助于替代TEWL开发皮肤屏障功能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经皮水分散失 皮肤镜图像 图像纹理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硅树脂成膜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洁颖 蔡佳静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8-1085,共8页
MQ硅树脂是四烷氧基硅烷(Q单元)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M单元)的共聚产物,出色的防水与持妆能力,致使其在化妆品领域作为成膜材料运用广泛,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宜的MQ类成膜剂对提升配方开发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接触角测量仪、... MQ硅树脂是四烷氧基硅烷(Q单元)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M单元)的共聚产物,出色的防水与持妆能力,致使其在化妆品领域作为成膜材料运用广泛,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宜的MQ类成膜剂对提升配方开发效率十分重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接触角测量仪、透气性分析仪等探究了21款市售MQ硅树脂的成膜性、成膜时间、疏水疏汗疏油性、透气性与分子量及分布状态等性能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MQ硅树脂的性质与其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有一定关系,对于分子量较高、分布较窄的MQ硅树脂类成膜剂,其成膜脆性高、疏水疏汗性强、透气率低、成膜时间快。而在分子量减小,聚合物分散性指数几乎不变或者拓宽,即分布较宽的情况下,MQ硅树脂表现出较柔软、疏油性较好、疏水疏汗性一般、成膜时间较长、透气率较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Q硅树脂 成膜剂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底妆体外测试评价方法建立
7
作者 萧可荧 蔡佳静 +1 位作者 訾慧敏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9-946,共8页
选取7款市售底妆类产品进行实验,从4个维度——遮瑕度、暗沉度、抗迁徙性、抗水抗汗抗皮脂,探讨了底妆体外测试的评估方法。遮瑕度和暗沉度实验部分均使用自动涂膜机将测试的底妆样品涂布均匀,采用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遮盖率及底妆的色... 选取7款市售底妆类产品进行实验,从4个维度——遮瑕度、暗沉度、抗迁徙性、抗水抗汗抗皮脂,探讨了底妆体外测试的评估方法。遮瑕度和暗沉度实验部分均使用自动涂膜机将测试的底妆样品涂布均匀,采用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遮盖率及底妆的色泽表征值(ΔL,Δa,Δb)进行测定;结果得出样品E1的遮盖率为90.98 cr,遮瑕度最高;样品D2的ΔL值为-2.73变化最大,暗沉度最高;结合消费者上妆测试评分来进一步验证,整体分值结果与体外测试结果一致。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分析黑胶带上蹭下的粉体量,通过计算总面积比较出样品的抗迁徙性:样品E1<样品D2<样品E2<样品F<样品B1。结合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出去离子水、人工汗液、人工皮脂在样品表面的接触角大小,样品B1和D2与去离子水和人工汗液的接触角大于90°表现为疏水疏汗;所有样品的接触角都小于90°表现为亲油性,其中样品E1和样品F表现为相对亲油性较低,接触角分别为40.8°和40.0°。采用现有文献测试的抗水抗汗抗皮脂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大体上相符。结果表明,4种采用仪器科学测量的方法都具有可实行性和依据性,为底妆评估提供了简便且科学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测试 遮盖率 暗沉 抗迁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籽油的脱色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8
作者 吴信浪 张梦梦 曲丽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7,54,共5页
对南方红豆杉籽毛油进行脱色。以脱色率为指标,先筛选出最佳脱色剂,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并对脱色前后的南方红豆杉籽油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为脱色时间60 min、脱色温度70℃、活... 对南方红豆杉籽毛油进行脱色。以脱色率为指标,先筛选出最佳脱色剂,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并对脱色前后的南方红豆杉籽油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为脱色时间60 min、脱色温度70℃、活性炭用量2%(以南方红豆杉籽毛油质量为基准)。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可达74.42%±1.13%,酸价由0.31 mg/g降低至0.26 mg/g、过氧化值由0.127 g/100 g降低至0.097 g/100 g。脱色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籽油 脱色工艺 酸价 过氧化值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角度平面波相干复合血流速度检测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冰冰 张榆锋 +3 位作者 李支尧 熊丽 郎恂 梁虹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78-2488,共11页
本文研究了超声多角度平面波(Multi-angle Plane Wave,MPW)相干复合血流速度剖面(Blood Flow Ve⁃locity Profile,BFVP)检测的关键参数.基于Field II超声仿真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分别建立水平、倾斜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 本文研究了超声多角度平面波(Multi-angle Plane Wave,MPW)相干复合血流速度剖面(Blood Flow Ve⁃locity Profile,BFVP)检测的关键参数.基于Field II超声仿真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分别建立水平、倾斜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平面波超声仿真模型.使用3~11个角度、间隔0.25°~16°的MPW扫描水平CCA生成复合图像,基于散斑跟踪法(Speckle Tracking,ST)测量BFVP;使用3个角度、间隔0.25°~20°的MPW扫描倾斜CCA生成复合回波信号,基于多普勒测速法(Doppler Velocimetry,DV)估计BFVP.对比预设理论速度剖面,ST法与DV法的最优参数分别为11个间隔1.0°、3个间隔3.0°的平面波.基于造影增强的兔髂动脉开展体内实验,验证了最优参数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为MPW相干复合检测BFVP的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有助于获得准确的临床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 血流速度剖面 相干平面波复合 最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中神经酰胺NP和AP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格格 苏温柔 王飞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6-1471,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神经酰胺脂质体中神经酰胺NP和神经酰胺AP两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神经酰胺脂质体原料样品经甲醇-异丙醇(体积比7∶3)破乳并超声处理,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tableBond C8(4.6×150 mm,3.5μm...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神经酰胺脂质体中神经酰胺NP和神经酰胺AP两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神经酰胺脂质体原料样品经甲醇-异丙醇(体积比7∶3)破乳并超声处理,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tableBond C8(4.6×150 mm,3.5μm)分离,以纯乙腈为流动相A,含0.1%甲酸的甲醇-异丙醇(体积比7∶3)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蒸发器温度90℃,雾化器温度70℃,氮气流速1.0 L/min。结果表明,神经酰胺脂质体中NP和AP的定量限分别为3和6μg/mL,检出限分别为1和2μg/mL,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均小于2%,在NP为50~500μg/mL和AP为25~25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6.2%~105.1%。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脂质体中神经酰胺NP和AP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NP 神经酰胺AP 脂质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