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防火工作深入探索——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肖宇 岩公香 陈楠 《花卉》 2025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规划的保护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火灾事故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良性循环、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的关键要素,也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关注的基本工作之一。目前西双版纳的森林防...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规划的保护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火灾事故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良性循环、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的关键要素,也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关注的基本工作之一。目前西双版纳的森林防火工作仍然存在林火扑救难度高、周边居民用火不规范等多方面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实践方法更显得意义重大。主要分析了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现状,并且就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 实践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依丹丹 陶慧兰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更加注重对景观资源的保护。本文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更加注重对景观资源的保护。本文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修复保护、打造文化型生态绿洲以及从全域视角进行均衡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简言之,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要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使得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 资源开发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庆仲 苏海萍 +1 位作者 胡天祥 肖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结合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近几年经营情况,认真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形态,结合保护区目前管理现状和国家对保护地管理的政策,研究自然保护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诸如缺乏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标准,生态旅游设施... 结合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近几年经营情况,认真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形态,结合保护区目前管理现状和国家对保护地管理的政策,研究自然保护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诸如缺乏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标准,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难度大,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编制生态旅游项目详规,强化监管检查,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管、监测与评估体系等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转型升级 旅游产品 项目详规 监测系统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指标分析——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潇 赵建伟 +1 位作者 沈庆仲 肖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99-101,共3页
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0年起开展生态旅游活动,2014年编制了监测计划,设置游客数量和行为、重点保护物种及群落等指标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景区的生态环... 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0年起开展生态旅游活动,2014年编制了监测计划,设置游客数量和行为、重点保护物种及群落等指标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指标的分析,监测的地点和设置的监测指标具有指标性和代表性,监测内容和地点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生态环境 监测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思考——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海萍 胡天祥 +1 位作者 肖宇 岩公香 《绿色科技》 2020年第7期205-206,共2页
指出了近年来,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与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度假成为重要的娱乐放松方式,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引起一系列问题,使得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从西... 指出了近年来,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与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度假成为重要的娱乐放松方式,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引起一系列问题,使得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概况出发,分析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管理对策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冬候鸟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利剑 宋军平 +2 位作者 陶永祥 王巧燕 张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红隼、苍鹰、普通鵟、短耳鸮;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种,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8.1%,初步获取了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此次调查的鸟类有14个分布型,主要来自在寒温带地区繁殖而向南迁徙越冬的种类。在调查的5类生境类型中,以农耕地和居民地生境中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占候鸟总数的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侯鸟 调查名录 分布型 生境类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态分析
7
作者 肖宇 陈楠 余姗珊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2期29-31,共3页
该文基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2024年旅游影响监测数据,从游客规模、经济结构、时空分布及生态响应等维度,系统分析生态旅游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保护区游客总量年均增长5.9%,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3%,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 该文基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2024年旅游影响监测数据,从游客规模、经济结构、时空分布及生态响应等维度,系统分析生态旅游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保护区游客总量年均增长5.9%,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3%,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但景区发展差异显著,游客分布时空不均,旺季局部ECC指数超载;非门票收入占比在部分景区突破65%,显示生态价值转化潜力,但整体收入结构仍待优化;生态修复投资占比提升至34.7%,环境治理措施成效初显。通过构建生态承载力指数,该文提出以动态调控与价值转化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热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动态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依丹丹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236-239,共4页
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熵值法确定,构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就两者耦合协调度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年... 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熵值法确定,构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就两者耦合协调度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均呈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但是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高于区域发展指数;伴随着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两者综合指数于2018年首次出现交叉;2019年,区域发展系统综合指数开始高于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两者耦合协调度达到0.9559,说明经过近年来协调发展,在呈波动上升中实现了从区域发展滞后中度衰退期向生态旅游滞后高度协调期的过渡。综合上述情况看,2013-2022年,云南省区域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生态旅游对区域发展起到一定补充效应,而随着近年来云南省经济高速发展,也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产业 区域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印支灰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9
作者 张忠员 宋志勇 +3 位作者 闵绪鹏 肖宇 杨正斌 万正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印支灰叶猴种群数量约182~213只。为保护好该物种,针对现有分布区域提出开展物种栖息地保护、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普宣教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灰叶猴 地理分布 保存数量 半结构访谈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对西双版纳望天树种群的影响
10
作者 袁盛东 张文富 +4 位作者 董金龙 邓晓保 沈庆仲 许海龙 苏启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5期76-77,共2页
望天树作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最重要的标志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并引起中国后受到高度重视。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生态旅游开发一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自开设旅游业后,景区持续对望天树进行监测,以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生态旅游开发 望天树 西双版纳 旅游业 景区 不良影响 20世纪7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天祥 苏海萍 +1 位作者 肖宇 岩公香 《绿色科技》 2020年第5期167-168,共2页
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为例,结合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开发 经营管理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优化措施
12
作者 沈庆仲 李婉琳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35期45-46,共2页
气候变暖使冰川、雪山数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此外,人口数量的增多也给环境带来严重压力,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促进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该文首先介绍了... 气候变暖使冰川、雪山数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此外,人口数量的增多也给环境带来严重压力,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促进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该文首先介绍了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成效,然后阐述了生态保护的意义与原则,提出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管理、运用先进技术、树立生态保护新形象等优化措施,希望促进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更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成效 优化措施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三岔河区域亚洲象旱季活动监测研究
13
作者 沈庆仲 王斌 +2 位作者 保明伟 肖宇 岩罕陆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人象冲突倍受社会关注,亚洲象常常走出保护区采食农作物,甚至走村串寨与人类生活空间重叠,造成严重的人象冲突,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活动情况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质疑。加强亚洲象监测研究、分析亚洲象活动规律及影响... 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人象冲突倍受社会关注,亚洲象常常走出保护区采食农作物,甚至走村串寨与人类生活空间重叠,造成严重的人象冲突,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活动情况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质疑。加强亚洲象监测研究、分析亚洲象活动规律及影响其活动的因素等,对保护亚洲象和减缓人象冲突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历时7a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岔河区域对亚洲象旱季活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亚洲象 自然保护区 亚洲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救助工作初探
14
作者 沈庆仲 王斌 +2 位作者 保明伟 熊朝永 肖宇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第4期129-131,共3页
亚洲象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旗舰物种,也是近年来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野生动物之一,人们孰知它常常走出保护区采食农作物,甚至走村串寨造成严重的人象冲突,也很关心自然保护区在开展亚洲象救助及相关工作的情况。亚洲象收容... 亚洲象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旗舰物种,也是近年来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野生动物之一,人们孰知它常常走出保护区采食农作物,甚至走村串寨造成严重的人象冲突,也很关心自然保护区在开展亚洲象救助及相关工作的情况。亚洲象收容救助是加强保护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跟踪研究亚洲象救助(护)情况,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研究亚洲象、减缓人象冲突、促进人象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跟踪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来救助(护)亚洲象的实践成效进行了汇总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亚洲象 亚洲象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无人机技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策略
15
作者 刘生强 张健 +3 位作者 苏启照 岩坎荣 邓建林 潘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勐腊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勐腊保护区积极引进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识别监测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无人机技术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分... 勐腊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勐腊保护区积极引进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识别监测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无人机技术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分析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升无人机技术水平,使其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护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技术 勐腊保护区 森林防火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社区共管与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以勐腊子保护区为例
16
作者 罗海宇 刘生强 +1 位作者 吴思雨 周华泽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0期37-39,共3页
了解勐腊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关系,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勐腊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并继续巩固和拓展社区共管方式。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生... 了解勐腊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关系,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勐腊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并继续巩固和拓展社区共管方式。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与保护区的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利益关系,自从勐腊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示范村工作以来,保护区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初步达到既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促使社区经济得到发展的目的,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因此,本文根据勐腊子保护区社区共管与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予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腊子保护区 社区共管 保护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象母象伤婴行为的处置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沈庆仲 李多 保鸿 周方易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2001—2019年国内共有7例(含本文案例)圈养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母象分娩后伤婴案例,除本文案例外,幼象均被母象伤害致死或人工育幼失败后死亡。本案例分析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1头伤婴母象和5头对照母象产后的行为差异,... 2001—2019年国内共有7例(含本文案例)圈养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母象分娩后伤婴案例,除本文案例外,幼象均被母象伤害致死或人工育幼失败后死亡。本案例分析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1头伤婴母象和5头对照母象产后的行为差异,发现伤婴母象干预幼象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多于对照母象,且有反复用力踩踏、咬幼象等对幼象造成伤害的行为,造成幼象严重内外伤,治疗28 d才痊愈;幼象卧倒会造成母象应激。伤婴行为发生后,组织饲养员对幼象进行紧急抢救,成功将幼象和母象暂时分离。幼象0~6日龄由人工辅助育幼,与母象保持视觉接触和有限的触觉接触,挤母象母乳饲喂幼象,逐步引导母象安全接纳幼象。幼象6日龄后转为在饲养员监护下的完全自然育幼。本案例通过对比受伤幼象人工辅助育幼和自然育幼期间与对照幼象的行为差异,发现自然育幼后的幼象吸乳频次显著增加(P=0.023),频次和时长接近正常幼象,母象未再出现伤害幼象行为。本案例是国内罕见报道的圈养亚洲象伤婴行为处置成功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圈养繁殖 伤婴行为 人工辅助育幼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