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志勇 刀燕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落叶阔叶林、暧性针叶林、草丛、灌木林8种植被类型,哺乳动物共130种、鸟类469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鱼类100种。通过对...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落叶阔叶林、暧性针叶林、草丛、灌木林8种植被类型,哺乳动物共130种、鸟类469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鱼类100种。通过对资源进行评价,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与发展社区、缓解人象冲突、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等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资源 生物多样性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冬候鸟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利剑 宋军平 +2 位作者 陶永祥 王巧燕 张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红隼、苍鹰、普通鵟、短耳鸮;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种,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8.1%,初步获取了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此次调查的鸟类有14个分布型,主要来自在寒温带地区繁殖而向南迁徙越冬的种类。在调查的5类生境类型中,以农耕地和居民地生境中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占候鸟总数的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侯鸟 调查名录 分布型 生境类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及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杰斯 宋军平 +5 位作者 张潞 王波 郑清元 邓志云 王校海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与各子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有关。通过调查摸清野猪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建立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区域,提出加强监测和联防联控等措施,为保护区管理及非洲猪瘟的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数量 分布点 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养保护区红菇分布及特点研究
4
作者 陈冬 陆英杰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2期70-71,74,共3页
红菇属于红色真菌的一种,常生长于林中腐殖土上,其内富含A、B、C、D、E等多种为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显著的养颜滋阴、补血除湿等功效,由于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因此目前尚未实现人工培植。红菇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西部(以勐... 红菇属于红色真菌的一种,常生长于林中腐殖土上,其内富含A、B、C、D、E等多种为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显著的养颜滋阴、补血除湿等功效,由于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因此目前尚未实现人工培植。红菇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西部(以勐养莲花塘、江边寨、南满河等区域为中心)以及东部(大渡岗乡党片、曼岔区域为中心)均有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植被类型包括米槠林、格氏栲林等。了解勐养保护区红菇具体分布及其特点有助于为红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并更好地实现对红菇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养保护区 红菇 地理分布 生物学特点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养子保护区江边片区森林防火措施简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中良 杨静梅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3期229-230,共2页
指出了勐养子保护区隶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8年,是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介绍了勐养子保护区江边片区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勐养子保护区江边片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宣传情况、巡护管理... 指出了勐养子保护区隶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8年,是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介绍了勐养子保护区江边片区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勐养子保护区江边片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宣传情况、巡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研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江边片区森林防火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提升森林防火措施的执行力度、加强森林防火意识、降低森林火灾隐患、完善森立防火值班制度、对森林火源展开全面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养子保护区 江边片区 森林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亚洲象活动现状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文芒才 李佳 +2 位作者 隆汶洋 周伟 杨南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1期40-42,共3页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等级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目前中国境内亚洲象数量比较少,仅为300头左右,加强亚洲象种群保护对维持和增加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该...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等级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目前中国境内亚洲象数量比较少,仅为300头左右,加强亚洲象种群保护对维持和增加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该文以西双版纳为例,分析了亚洲象活动现状及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了几点保护亚洲象的策略,希望对今后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亚洲象 活动现状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利用状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则得 杨帆 +4 位作者 王斌 袁盛东 邓云 张忠员 匡天义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24-26,共3页
于2009~2018年间,对记录到亚洲象进入西双版纳关坪食物源基地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天数呈下降趋势,5~10月份为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的主要活动月份,其他月份的活动次数相对较少。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 于2009~2018年间,对记录到亚洲象进入西双版纳关坪食物源基地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天数呈下降趋势,5~10月份为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的主要活动月份,其他月份的活动次数相对较少。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亚洲象种群数量逐渐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食物资源只能作为小斑块取食地为亚洲象提供短期的食物来源。因此,亚洲象栖息地的恢复工作仍然是亚洲象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亚洲象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栖息空间,才能正常地繁衍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食物源基地 西双版纳州大渡岗乡关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文芒才 文世荣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4期75-76,共2页
野生动物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有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人们肆意扑杀、土地扩张以及破坏野生动物生长环境下,逐渐濒临灭绝。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必然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 野生动物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有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人们肆意扑杀、土地扩张以及破坏野生动物生长环境下,逐渐濒临灭绝。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必然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威胁。针对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现状、保护与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建议,加大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力度,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 持续利用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象冲突演变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宇轩 杜宇晨 +3 位作者 陈俊峰 谢屹 王利繁 白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0-835,共6页
人象冲突是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失衡发展的一种缩影,威胁着农户的粮食安全、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制约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从人象冲突历史演进角度出发,将1949年以来的人象冲突分为人象相敬、人进象退和人象相持3个阶段... 人象冲突是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失衡发展的一种缩影,威胁着农户的粮食安全、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制约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从人象冲突历史演进角度出发,将1949年以来的人象冲突分为人象相敬、人进象退和人象相持3个阶段,演变过程中存在缺乏社区自治机制的缓冲阀、缺乏社会整合机制的平衡阀和缺乏社会沟通机制的调压阀,进而加剧了人象冲突程度。据此,提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倡导社会资本介入和构建社区共管建议,以期早日实现人象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象冲突 演变历程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