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3
1
作者 何斌 徐义刚 +3 位作者 肖龙 王雅玫 王康明 沙绍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7,共8页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沉积响应 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盆地推覆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7
2
作者 何龙清 陈开旭 +3 位作者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李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构成对冲式构造 ,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 ,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构成对冲式构造 ,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 ,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对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中金顶矿床受控于穹窿状主推覆断层 ,矿体产于推覆断层及其下盘的层间破碎带中 ;河西地区的各矿段由推覆前锋带上的冲起构造所控制 ,矿体沿主推覆断层和反冲断层分布。综合分析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特点 ,并对比已知矿区 ,认为白基阻山口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推覆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被引量:198
3
作者 何斌 徐义刚 +2 位作者 肖龙 王康明 沙绍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西南地区茅口灰岩生物地层对比和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界面特征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茅口灰岩在玄武岩喷发前存在差异剥蚀,自西到东可分为深度剥蚀带(内带)、部分剥蚀带(中带)、古风化壳或短暂沉积间断带(外带)和连续沉积带... 对西南地区茅口灰岩生物地层对比和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界面特征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茅口灰岩在玄武岩喷发前存在差异剥蚀,自西到东可分为深度剥蚀带(内带)、部分剥蚀带(中带)、古风化壳或短暂沉积间断带(外带)和连续沉积带;整个剥蚀区的范围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基本一致。差异剥蚀是中二叠世晚期上扬子西缘一次快速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的结果,这说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上升地幔柱地表抬升模型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空间展布进行了讨论,并推算出该大火成岩省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火成岩 形成机制 地壳抬升 地幔柱 沉积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地区东矿带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龙清 季玮 +4 位作者 陈开旭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杨伟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以此为通道上升,而后成矿定位于其内和其上盘不同级别的次级断层或层间破碎带中。在华昌山断裂带内,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与不同的构造岩石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秧坪地区 推覆构造 冲起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大地构造演化
5
作者 蒋光武 谢尧武 +3 位作者 白珍平 西诺朗杰 强巴扎西 彭兴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9-1266,共8页
藏东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位于该缝合带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转折部位,夹持于冈瓦纳大陆冈底斯-察隅陆块与泛华夏扬子大陆昌都-思茅陆块之间,经历过强烈伸展、挤压、碰撞、急剧沉降和隆升,是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其沉积... 藏东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位于该缝合带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转折部位,夹持于冈瓦纳大陆冈底斯-察隅陆块与泛华夏扬子大陆昌都-思茅陆块之间,经历过强烈伸展、挤压、碰撞、急剧沉降和隆升,是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其沉积构造环境复杂多样,与该缝合带发展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极其强烈、频繁,并发育有高压变质带。丁青-碧土-怒江洋盆经历了较为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包括裂谷-初始洋盆阶段、洋盆扩张阶段、俯冲消减阶段、封闭碰撞阶段的发展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丁青-碧土段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