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磷化集团露天矿运输道路粉尘抑尘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耀基 李小双 +1 位作者 何林 谢言宏 《有色金属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2,共3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尖山磷矿、晋宁磷矿、海口磷矿以及昆阳磷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矿山现场实地考察、专家座谈以及国内外类似磷矿山的考察调研,在公司各大矿山现有防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露天矿山运输道路粉尘...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尖山磷矿、晋宁磷矿、海口磷矿以及昆阳磷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矿山现场实地考察、专家座谈以及国内外类似磷矿山的考察调研,在公司各大矿山现有防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露天矿山运输道路粉尘控制方案。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云南磷化集团下属的各大矿山或类似条件下的矿山防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磷矿 粉尘抑尘 运输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磷化集团采矿用地供地模式改革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周全 李志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摆脱沉重的征地负担和土地使用后繁重的管理负担,云南磷化集团对试点范围内采矿用地,由原来的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改为采取分期实施、分期供地、到期归还的做法,以临时用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通过改革采矿用地取得方式、审... 为摆脱沉重的征地负担和土地使用后繁重的管理负担,云南磷化集团对试点范围内采矿用地,由原来的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改为采取分期实施、分期供地、到期归还的做法,以临时用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通过改革采矿用地取得方式、审批制度、补偿方式及退出机制,编制系列管理制度,做到从国土资源部到省、市、县、集团公司及利益相关人不同级别加强试点改革监管,有效解决了采矿用地取得、退出"两头难"问题。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及大范围推行"临时用地"采矿供地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用地 供地模式改革 临时用地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工产业链副产物资源农业全量利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韬宇 李亚琳 +3 位作者 王朋顺 贾燕翔 肖亚楠 朱齐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3,共6页
磷化工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化工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从资源到产品产业链中产生了大量副产物,如磷尾矿、磷石膏、黄磷渣、萃余酸等。高效利用副产资源、挖掘利用新途径、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是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磷化工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化工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从资源到产品产业链中产生了大量副产物,如磷尾矿、磷石膏、黄磷渣、萃余酸等。高效利用副产资源、挖掘利用新途径、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是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从磷化工产业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了从磷矿石采选到磷肥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副产物的种类、产量、特征、利用现状与问题,总结分析其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利用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磷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与工农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工 副产物 产业链 资源全量利用 工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谷守玉 赵漫茹 +6 位作者 侯翠红 王孟来 杜令攀 郭永杰 肖亚楠 苗俊艳 关红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流域矿山复垦提供新思路与方向。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以磷尾矿为基质,选取黑页岩、填料、堆肥、固磷剂、团粒剂为改良剂,探究改良剂对基质土入渗率、pH值、容重及饱和含水量等性质的影响因素,明确各改良剂不同添加量与基质土上述性质变化的关联;设计土柱淋溶试验模拟降雨环境,探究改良剂对磷尾矿磷含量的改良效果。经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当填料SZ添加量为15%、堆肥为12%、固磷剂FP-1为0.15%、团粒剂为0.02%时,淋滤液磷酸盐含量仅为0.18 mg/L(以P计),相较于对照处理CK,磷含量大幅下降97.8%,入渗率从7.464 mm/h提升至8.508 mm/h,pH值从6.87调整为7.23,EC值从2.625 mS/cm降低至0.961 mS/cm。中试试验深入实施阶段,对基质土进行物化性质分析,包括pH值、EC值、有机质、养分、重金属等检测指标,均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行业标准;渗滤液水质分析表明,pH值、EC值、磷酸盐、氟化物、重金属等重要检测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国家标准;各试验区内植物生长态势良好,验证了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与种植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基质土 生态修复 矿山复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露天矿开挖卸荷诱发高陡边坡三维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泽 夏钢源 +2 位作者 陈龙 付宪吕 李超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5-92,共8页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深入分析了工勘地质报告,进行了赤平极射投影和岩体质量定性评价分析;继而建立露天矿三维边坡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力学试验测试结果,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再现了边坡力学响应变形演化过程。边坡开挖卸荷影响诱发的三维力学响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露天矿终了境界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安全系数满足规范安全等级的要求;坡脚区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为1.5~2.0 MPa之间;边坡出现拉应力值很小,未超过灰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值,不会发生拉伸破坏;终了边坡内未出现从坡脚贯穿至坡顶的塑性破坏滑动面,边坡最大下沉位移值为4 cm,位于边坡顶部中部区域,数值非常小,对边坡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论证,说明该采场边坡结构参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边坡整体安全稳定有保障,为该露天矿的后续安全开采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露天采矿 FLAC3D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赤平极射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中磷、氟资源回收技术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田诺 涂忠兵 +5 位作者 侯翠红 姜威 谷守玉 侯屹东 杨文娟 朱桂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5,共10页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磷石膏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成分特性方面,磷石膏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含量可达80%~90%,含有一定量的磷、氟及其他杂质。磷以可溶磷、难溶磷和共晶磷形态存在,可溶磷易污染环境,难溶磷可转化为可溶磷产生危害,共晶磷影响磷石膏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氟以可溶氟和难溶氟形态存在,可溶氟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难溶氟影响土壤酸碱度,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水洗净化法、电凝聚法、膜分离法、生物修复法和生物淋洗法等磷、氟回收方法,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磷石膏的磷氟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磷、氟回收技术虽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未来应着重于技术创新,提高回收效率;推进联合工艺集成与协同优化,优势互补;加速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提升稳定性;拓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实现磷资源、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废物处理 回收利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纤维增强巷道支护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明强 王光进 +4 位作者 王琦 江贝 王孟来 马郁柏 袁明礼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38,共6页
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深入,矿山井下巷道支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喷射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材料,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研究不同长度和掺量的扁平状聚甲醛(POM)纤维对巷道支护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进行抗... 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深入,矿山井下巷道支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喷射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材料,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研究不同长度和掺量的扁平状聚甲醛(POM)纤维对巷道支护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分析各力学指标对喷射混凝土的提升效果,并通过雷达图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掺入POM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并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脆性特性,使其在达到峰值荷载后仍具有一定的残余强度。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发现掺入长度为36 mm,掺量为7 kg/m^(3)时喷射混凝土的指标最为均衡,综合性能最优;此时对应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42.03%、37.29%、83.67%。研究成果可为POM纤维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纤维 巷道支护 喷射混凝土 力学性能 雷达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磷集团晋宁磷矿2号坑深部矿体开采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双 李耀基 王孟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确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2号坑深部矿体的采矿方法,以该矿2号坑深部缓倾斜含软夹层薄至中厚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体赋存特征、开采工程技术条件、底板及围岩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方案对比等进... 为确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2号坑深部矿体的采矿方法,以该矿2号坑深部缓倾斜含软夹层薄至中厚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体赋存特征、开采工程技术条件、底板及围岩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方案对比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实行矿层1、11、12分矿层混合开采,采出矿石混合后,矿石品位可达22.97%,资源回收率高;2对于2号坑这种典型的缓倾斜含软夹层薄至中厚难采磷矿体,采用单一的采矿方法很难获得理想的经济技术指标,对上盘矿层宜采用分段留矿崩落法作为采矿方法,对下盘矿层,由于矿层薄,宜采用浅孔留矿法作为采矿方法。相关结果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2号坑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深部矿开采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开采 缓倾斜 软夹层 薄至中厚矿体 分段留矿崩落法 浅孔留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温绍福 江润海 +3 位作者 朱城强 张梅 王春雪 侯秀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 为探究解磷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对铅污染玉米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根际分别施加无菌水(CK)、LB培养基(T1)、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T2)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发酵液(T3),研究了乙酸钙不动杆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铅的固定、转移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磷酸酶(ACP)活性。与CK相比,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AP)、残渣态铅含量分别增加43.47%、15.13%。所有处理均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OTU数目及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O3-N含量是影响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与CK相比,施加LB培养基、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均能降低玉米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叶中MDA含量降低37.65%。与此同时,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及发酵液使玉米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降低;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使玉米株高、地上及地下部干重显著升高,同时叶和根中铅含量分别下降78.03%和44.07%。施加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交换态铅含量,增加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减轻土壤铅对玉米的胁迫,降低铅在玉米植株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铅污染 解磷菌 土壤微生物 铅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粉体造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傅晓旋 任韬宇 +4 位作者 胡家慧 陈路路 肖亚楠 王芳 黄成东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7-1874,共8页
造粒在粉体加工领域是常见的技术,将微小粉粒转变为结构更稳定的大颗粒,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运输和储存,为领域的粉体造粒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相关... 造粒在粉体加工领域是常见的技术,将微小粉粒转变为结构更稳定的大颗粒,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运输和储存,为领域的粉体造粒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相关粉体造粒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粉体造粒的研究进程、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3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自2013年起,粉体造粒领域年发文量波动上升,显示研究深入发展。美国以高校为中心形成突出实力网络;中国发文量全球第一。粉体造粒研究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备受关注的工艺参数与添加助剂的优化、模型构建与大数据算法的引入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在今后会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造粒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分析 WoSCC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点云密度对单木分割精度的影响
11
作者 贾越 夏永华 +3 位作者 赵昌福 伍福万 赵曲皑 王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同的密度等级,获取不同点云密度数据集,即原始点云数量的100%、 50%、 25%、 12%、 6%,以点云分割(PCS)和冠层高度模型(CHM)算法,对森林中的独立树木进行有效分割.评估单木分割在不同密度下的精度时,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NFPS采样方法在不同密度点云中的分割精度均高于体素下采样方法.当点云密度为113点/m2时,两种分割方法的3个评价指标均表现最好.阔叶林样地中NFPSCHM和NFPS-PCS的F分数值分别为88%和84%;针叶林样地中NFPS-PCS与NFPS-CHM的F分数值分别为82%和65%.NFPS采样方法较传统采样方法对单木分割精度有较好的效果,适度降低点云密度的同时也让单木分割算法精度得到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点云 体素下采样 非均匀最远点采样 点云密度 单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特色苹果施肥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红叶 李云国 +8 位作者 蔡兆翔 赵伟丽 刘伟 柳展 黄俊杰 王顺富 姚梅 王成轶 邓芳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97,共3页
云南省昭通市苹果主产区果园经营规模偏小,以基础肥为主,轻施复合肥和有机肥,施肥量过大,氮磷钾比例不合理,重施春夏肥、轻施秋肥,施肥时期与苹果需肥规律不一致,造成果树病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商品价值。因此,需要对昭通地区苹果园进... 云南省昭通市苹果主产区果园经营规模偏小,以基础肥为主,轻施复合肥和有机肥,施肥量过大,氮磷钾比例不合理,重施春夏肥、轻施秋肥,施肥时期与苹果需肥规律不一致,造成果树病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商品价值。因此,需要对昭通地区苹果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为云南高原特色苹果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施肥 产量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模拟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监测预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林 李涛 +3 位作者 何治林 李树建 董健 王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 [目的]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对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和坡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灾害链风险预警阈值。试验设置长时间中雨(50 mm/h)、长时间暴雨(120 mm/h)、循环间歇暴雨和干旱突发型暴雨4种降雨工况。[结果]在降雨持续作用下,灾害链发展过程为:地表冲刷、蠕滑、快速滑动、泥石流运移及运移结束。坡体破坏最先从左侧坡脚开始,右侧坡脚稍后。不同降雨工况下坡体破坏形式不同:暴雨工况下坡体中部会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而形成上下两个滑块;中雨工况下坡体则陆续形成多个滑块;干旱突发暴雨工况下泥石流形成时间最短,运移距离最远,流通和堆积范围相比其他降雨工况更广。[结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预警监测指标主要为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含水率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现场监测。这些监测参数受降雨条件、土体性质、坡角和外部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链 模型试验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矿中返砂夹细量对磨矿效率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宁 刘润哲 李少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以胶磷矿为例,研究了返砂夹细量对磨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返砂夹细量越小,新生-0.074 mm粒级产率越大,但返砂夹细量对-0.025 mm粒级产率增加值影响不大。
关键词 磨矿 返砂夹细 磨矿效率 磨矿细度 胶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煤地下基建矿山井巷致灾因素辨识及分级
15
作者 王智能 侯克鹏 +1 位作者 者亚雷 杨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发布了要将非煤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纳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内容的相关通知,其中检查内容重点之一为采空区及周边老窑普查治理。昆阳磷矿二矿目前属于非煤地下基建矿山,无地下采空区存在,因...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发布了要将非煤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纳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内容的相关通知,其中检查内容重点之一为采空区及周边老窑普查治理。昆阳磷矿二矿目前属于非煤地下基建矿山,无地下采空区存在,因此,针对基建矿山的属性特点,将井巷致灾因素作为普查治理的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规程,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导致井巷发生隐蔽灾害的因素进行梳理辨识。研究结果认为矿山基建阶段可能存在井巷失稳破坏、突水、基建通风系统不完善导致通风不畅三种灾害,并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归纳了13种致灾因素对其辨识及风险等级的定性描述进行划分。按照井巷致灾因素辨识及分级的成果,矿山开展了普查治理工作,对所辨识的致灾因素风险等级进行定性表征,评估矿山事故风险,更有针对性地推动矿山治理措施的实施和改进,该成果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非煤地下基建矿山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建矿山 井巷致灾 因素辨识 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磷土壤调理剂配施生物菌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川雄 马心灵 +7 位作者 杨景华 武建林 周敏 陈安强 郭永杰 周金华 孔垂思 郑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意大利生菜为材料,在设施红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1500 kg/...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红壤酸化消减效果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意大利生菜为材料,在设施红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处理T2(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3000 kg/hm^(2))、处理T3(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6000 kg/hm^(2))、处理MT3(当地常规施肥+钙镁磷土壤调理剂6000 kg/hm^(2)+生物菌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收获期生菜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以及土壤pH、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处理T3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尤以对全磷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增幅22.56%;与CK相比,处理T3 pH、盐基饱和度和生菜V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0.7个单位、257.14%和14.40%,交换性酸、交换性铝和有效锰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00.00%、75.00%和37.27%;与处理T3相比,处理MT3水解性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生菜株高分别显著提高44.56%、4.01%和11.29%;影响设施生菜地主要细菌群落(门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分别为有机质(29.8%)、pH(24.9%)和速效钾(16.3%)。【结论】施用6000 kg/hm^(2)钙镁磷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设施红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消减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细菌群落结构,其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生菜株高和V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障碍 土壤团粒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氟杂质对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金宝 梅毅 +3 位作者 夏举佩 周琼波 何宾宾 聂云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以磷石膏应用为研究目标,通过向天然石膏中添加磷酸、氟硅酸、氢氟酸、磷酸氢钙,研究水溶磷、水溶氟、共晶磷对石膏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磷、共晶磷对石膏砌块凝结时间均有缓凝作用,力学性能随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共晶... 以磷石膏应用为研究目标,通过向天然石膏中添加磷酸、氟硅酸、氢氟酸、磷酸氢钙,研究水溶磷、水溶氟、共晶磷对石膏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磷、共晶磷对石膏砌块凝结时间均有缓凝作用,力学性能随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共晶磷的影响小于水溶磷;水溶氟缩短了砌块凝结时间,降低了力学性能;水溶磷、水溶氟的共同作用对砌块具有促凝功能,在水溶磷、水溶氟总质量分数为0.15%时,石膏砌块力学性能出现最大值;随着水溶磷、水溶氟质量分数的增加,抗折抗压呈现断崖式下降。在含有0.2%共晶磷的石膏中加入水溶磷、水溶氟时,由于水化过程中共晶磷部分转化为水溶磷,导致凝结时间延长,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磷 水溶氟 共晶磷 石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尾矿库漫顶溃坝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泰宇 王光进 +2 位作者 王孟来 蓝蓉 刘明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尾矿库溃坝灾害预测与应急保障能力,以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开展尾矿库溃坝的室内模型实验,并结合Flow-3D数值仿真技术对尾矿库漫顶溃坝后尾... 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尾矿库溃坝灾害预测与应急保障能力,以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开展尾矿库溃坝的室内模型实验,并结合Flow-3D数值仿真技术对尾矿库漫顶溃坝后尾砂流的演进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将室内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相互对比,溃坝过程基本吻合,验证了较小缩比尺模型实验的准确性以及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溃水的淹没高度和断面流量随溃坝时间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前期快速增长及后期的较缓下降,且随着演进距离的增加,淹没高度和断面流量峰值都明显降低;下游地形影响溃坝尾砂流的流速和演进方向,溃坝尾砂流在下游弯道处出现“爬高”现象,弯道两岸淹没高度不同,弯道凹岸淹没高度高于另一侧;沟谷与河道的连接处,溃水向河道上下游两边扩散,在河道入口处形成“冲积扇”堵塞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模型试验 漫顶溃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磷矿山岩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凡奥奇 王万禄 +3 位作者 李树建 张斌 刘映辉 吴浩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为解决岩体质量评价相邻等级之间指标参数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引入可拓学理论,提出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模型,对昆阳二矿磷矿山地下开采的岩石进行质量评价。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特征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 为解决岩体质量评价相邻等级之间指标参数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引入可拓学理论,提出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模型,对昆阳二矿磷矿山地下开采的岩石进行质量评价。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特征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节理间距(Jd)、结构面条件(Jf)、地下水状态(W)和地应力影响系数(Z)6个影响指标,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然后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的主观和客观权重,引入矩估计法对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最后应用修正的RMR法和Q系统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将分级结果与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5个待评价岩体中,除上矿体N3的模型分级结果与修正RMR法存在差异之外,其余岩体的分级结果与修正RMR法相同,使用Q系统法的评价结果整体偏低。此外,该模型可得出岩体质量等级偏向于相邻等级的程度,分级结果符合昆阳二矿磷矿山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岩体质量范围,比修正RMR法和Q系统法更加准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为地下矿山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可拓学 物元模型 矩估计法 RMR法 改进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土壤对矿区先锋植物马桑生物量分配与根系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刀承娇 杜令攀 +4 位作者 徐翠 王晓艳 马鹏翔 祖艳群 阎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0,共7页
【目的】研究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对高磷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昆阳磷矿(高磷)和自然恢复次生林(中磷)的原位土壤,利用根箱试验研究马桑在高磷和中磷环境下的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变化,并... 【目的】研究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对高磷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昆阳磷矿(高磷)和自然恢复次生林(中磷)的原位土壤,利用根箱试验研究马桑在高磷和中磷环境下的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变化,并利用ImageJ软件分析马桑的根系参数。【结果】(1)高磷胁迫可显著降低马桑的生物量积累,具体表现为叶片数减少了64.2%,地上部生物量降低了19.1%。(2)高磷和中磷土壤条件下,马桑地下部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但高磷可导致其根尖数、根表面积、比表面积、根系内部连接数和外部连接数均显著降低,根系分支拓扑指数也有所减小。(3)不同土壤磷水平改变了马桑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且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在2种磷水平条件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磷土壤条件下,地下部生物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地上部生物量,最终表现为地下部生物量占比提高,占总生物量的55.0%。【结论】马桑倾向于通过增加地下部生物量的占比、增加根系粗壮程度、减少根系分支来适应高磷环境。研究结果为马桑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和退化富磷山地植物恢复和引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 磷矿废弃地 生物量分配 根系形态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