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本地昆虫取食紫茎泽兰的原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牛燕芬 莫丽玲 +3 位作者 张永福 刘春丽 王林波 杨晓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有研究发现云南本地昆虫能不同程度取食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或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但对取食的原因和取食后体内毒素的积累情况知之甚少。以能够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幼虫... 有研究发现云南本地昆虫能不同程度取食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或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但对取食的原因和取食后体内毒素的积累情况知之甚少。以能够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和不能取食紫茎泽兰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为材料,用常规饲料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和莴苣(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 Lam.)浸蘸不同体积分数紫茎泽兰叶片汁液后让昆虫取食,以此模拟昆虫对紫茎泽兰取食的喜好或厌恶程度,也测定了两种昆虫取食紫茎泽兰后体内神经毒素(乙酰胆碱)积累的情况。结果发现:(1)斜纹夜蛾幼虫对供试材料的取食基本不受紫茎泽兰叶片汁液体积分数的影响,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紫茎泽兰叶片汁液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2)取食紫茎泽兰后,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质量浓度没变化而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质量浓度升高。说明昆虫能否取食紫茎泽兰与自身解毒能力高低有关。在与紫茎泽兰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解毒机制进化较完善的昆虫可能成为紫茎泽兰的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紫茎泽兰 乙酰胆碱 云南本地天敌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精品课程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黄敏 陶睿泽 +4 位作者 刘英超 李育川 李晶 王海燕 曹富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65-267,270,共4页
案例教学不仅可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中国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少有应用。笔... 案例教学不仅可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中国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少有应用。笔者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就教学方式的完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农业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 精品课程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烟草内生细菌菌群密度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泽斌 夏振远 +4 位作者 雷丽萍 黄鹤平 张永福 莫丽玲 靳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2-687,共6页
采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分离烟草植株中的内生细菌,对云南省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期的烟草内生细菌的菌群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株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烟草内生细菌的分布存在品种差异、... 采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分离烟草植株中的内生细菌,对云南省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期的烟草内生细菌的菌群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株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烟草内生细菌的分布存在品种差异、生长期差异、组织部位差异.有的内生细菌为常住菌群,有的为暂居菌群.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成熟期的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内生细菌的数量在云烟85、KRK26、K326、红花大金元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依次为:根>叶>茎,叶>根>茎,叶>根>茎,根>叶>茎.4个品种烟草生长期总带菌量平均值波动幅度为2.6 ~4.96 log cfu/g.fw.种植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烟草品种,内生细菌数量不尽相同.在分离到的所有内生细菌中以Baccillus属细菌分布最广,巳鉴定出8个种,包括Bacillm pumilm,B.amyloliquefaciens,B.licheniformis,B.subtilis,B.megaterium,B.flexus,B.simplx,B.cereus.对烟草这一重要经济作物内生细菌菌群密度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可为科学认知和利用这类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细菌 菌群密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锻炼对提高辣椒抗旱性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海燕 赵晓红 +3 位作者 吴玉美 陈泽斌 王静 王如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探明辣椒水分逆境生理,对穴盘育苗的辣椒幼苗进行"控水—半萎蔫—复水—恢复"的循环干旱锻炼。结果表明:短期干旱胁迫对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辣椒叶片保护酶系统(SOD,POD)活性逐渐加强,丙二醛的含量明显提高;... 为探明辣椒水分逆境生理,对穴盘育苗的辣椒幼苗进行"控水—半萎蔫—复水—恢复"的循环干旱锻炼。结果表明:短期干旱胁迫对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辣椒叶片保护酶系统(SOD,POD)活性逐渐加强,丙二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干旱锻炼能明显提高辣椒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细胞渗透势;当干旱锻炼过的辣椒植株遭受后续的干旱胁迫时,与对照组相比,辣椒叶片中能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从而降低细胞渗透势,使叶片能维持较高的膨压。最终使干旱锻炼过的辣椒植株能更好地适应后续的干旱胁迫,提高其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交叉适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永福 黄鹤平 +4 位作者 银立新 牛燕芬 莫丽玲 陈泽斌 杨桂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揭示高、低温及干旱交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分别经高温(36℃、40℃)、低温(4℃、8℃)、室温(25℃,CK)预处理72 h,然后进行无土栽培,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在营养液中加入15%聚乙二醇(PEG-60... 为了揭示高、低温及干旱交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分别经高温(36℃、40℃)、低温(4℃、8℃)、室温(25℃,CK)预处理72 h,然后进行无土栽培,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在营养液中加入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高、低温预处理对玉米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高温预处理抑制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降低生物量积累,但干旱胁迫后高温(36℃、40℃)预处理的玉米苗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株高较干旱胁迫前分别增长了46.7、44.0 cm,生物量分别增长了41.0、37.4 g;而低温预处理却显著促进了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现不明显。高、低温预处理可显著减小玉米根、茎、叶相对含水率和总相对含水量的降幅,显著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的含量。干旱胁迫结束时,40℃预处理的玉米植株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含量分别达到1 286.31μg/g、75.76 mg/g、11.43 mg/g、32.80 mg/g、12.19 mg/g,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和CK。因此,低温预处理可促进玉米苗的生长,而高温预处理则抑制其生长,这种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则逆转。高、低温预处理可诱导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低温胁迫 交叉适应性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内生细菌分离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泽斌 代方平 +5 位作者 寸林江 李啟 陈艳芳 许石剑 方飞 黄杨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5,102,共7页
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与表面消毒有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宜烟草组织的表面消毒方法以及内生细菌分离培养基。采用1%次氯酸钠浸泡5 min,再用75%酒精浸泡2分钟能够100%去除表面附生菌,并且分离得到更多的内生细菌。研究比较了TSA... 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与表面消毒有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宜烟草组织的表面消毒方法以及内生细菌分离培养基。采用1%次氯酸钠浸泡5 min,再用75%酒精浸泡2分钟能够100%去除表面附生菌,并且分离得到更多的内生细菌。研究比较了TSA、NA、PDA、LB四种常用的细菌分离培养基在分离烟草内生细菌中的差异,其中TSA和NA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数量较高,TSA培养基从烟草根、茎、叶中分离出的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为5.18 log cfu/g.fw、2.17 log cfu/g.fw、4.69 log cfu/g.fw;NA培养基分别为5.01 log cfu/g.fw、1.81 log cfu/g.fw、4.93 log cfu/g.fw。对分离得到的127株内生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TSA和NA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种类最多,其中TSA培养基分别从根、茎、叶中分离到9、7、13种内生细菌;其次是NA培养基,分别从根、茎、叶中分离到8、6、10种内生细菌。结果表明,采用TSA和NA培养基分离烟草内生细菌,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细菌 分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余磊 唐旭兵 +4 位作者 赵建荣 RARISARA Impaprasert 徐胜光 吴旭 孔垂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 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15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99% ~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葡萄座腔菌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根际土壤及根系的AMF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禛 黄鹤平 +2 位作者 陈泽斌 张永福 杨大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集黄瓜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菌根及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部分18S r RNA基因区域,利用该产物构建AMF克隆文库,并结合ARDRA筛选、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黄瓜AMF菌群组成进行研究。结...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集黄瓜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菌根及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部分18S r RNA基因区域,利用该产物构建AMF克隆文库,并结合ARDRA筛选、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黄瓜AMF菌群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检测到7种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以及其他4种未知的Glomus属类型,而根系除发现了G.mosseae、G.intraradices和G.versiforme外,仅检测到了其他2种未知Glomus属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18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仵发静 刘雅婷 +4 位作者 李晶 郑元仙 陈雪娇 徐烨 智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4,共5页
植物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生物,其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宿主植物和传播介体。植物病毒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对抗宿主的防御系统,响应环境的变化,确保病毒的顺利传播和扩大种群数量,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病毒与宿... 植物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生物,其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宿主植物和传播介体。植物病毒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对抗宿主的防御系统,响应环境的变化,确保病毒的顺利传播和扩大种群数量,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病毒与宿主及传播介体间的互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主要从RNA沉默抑制子、快速进化、病毒的传播3个方面,就近年来在植物病毒适应性机制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沉默抑制子 快速进化 病毒传播 适应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诱导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禛 张永福 +3 位作者 夏体渊 余磊 韩丽 陈泽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52-57,共6页
为了探明AMF诱导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生理机理,以玉米云瑞47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预先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影响,并揭示了其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AMF能降低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AMF能不... 为了探明AMF诱导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生理机理,以玉米云瑞47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预先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影响,并揭示了其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AMF能降低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AMF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根系防御酶(POD、SOD、CAT、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在个别时期个别指标差异显著;菌根化的玉米植株根系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亦能通过提高5种防御酶活性来增强抗性;同时,当纹枯病病原菌侵染后,玉米AMF侵染率及菌丝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AMF诱导玉米纹枯病的抗性与其根系的防御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西球囊酶 生理机制 防御酶 纹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台芳香蔬菜与小白菜间作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金珠 陈泽斌 +9 位作者 林娇 胡靖祥 蒋淑萍 姚丽媛 张瑜瑜 罗清秀 尹利方 陈春旭 王浩天 郑芷溦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2期49-50,共2页
阳台作为城市中的私有宅地空间,阳台蔬菜种植不但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还给家居生活带来了便利,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在阳台上采用3种芳香蔬菜(大蒜、小葱、芫荽)间作小白菜(上海青品种),与小白菜单一种植作为对照,对小白... 阳台作为城市中的私有宅地空间,阳台蔬菜种植不但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还给家居生活带来了便利,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在阳台上采用3种芳香蔬菜(大蒜、小葱、芫荽)间作小白菜(上海青品种),与小白菜单一种植作为对照,对小白菜的株高、株幅、叶片数和虫害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利用芳香植物与叶菜间作栽培的生态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蔬菜 间作 防虫害 上海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地区不同草莓品种越夏栽培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崇峰 宁眺 +5 位作者 黄敏 刘凯丽 鲁俊宏 贺镜宇 王羽 李晶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4期86-90,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香格里拉地区种植的反季草莓品种,丰富香格里拉反季栽培草莓品种结构,促进香格里拉地区草莓产业发展,本研究观察了‘红颜’‘章姬’‘妙香3号’‘京泉香’‘越秀’‘黔莓’‘香野’‘红玉’‘初恋情人’‘宁玉’‘白玉’‘... 为筛选出适宜香格里拉地区种植的反季草莓品种,丰富香格里拉反季栽培草莓品种结构,促进香格里拉地区草莓产业发展,本研究观察了‘红颜’‘章姬’‘妙香3号’‘京泉香’‘越秀’‘黔莓’‘香野’‘红玉’‘初恋情人’‘宁玉’‘白玉’‘越心’‘白雪公主’‘粉玉’14个草莓品种在香格里拉地区的引种表现,对其物候期、形态指标、果实品质、产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越秀’‘香野’两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香格里拉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香格里拉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抑制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冰娟 陶睿泽 +7 位作者 林丽 农彩红 段小丽 李航媛 李育川 徐胜光 李晶 黄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49,共8页
玉米茎腐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细菌单独或共同侵染引起玉米根腐、茎腐、鞘腐以及穗腐等症状的世界性顽疾,部分病原还能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已知的最具潜力的生防菌之一,且在自然界中分... 玉米茎腐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细菌单独或共同侵染引起玉米根腐、茎腐、鞘腐以及穗腐等症状的世界性顽疾,部分病原还能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已知的最具潜力的生防菌之一,且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深入了解生防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物质及抑菌机制,对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阐述对玉米茎腐病具有生防作用的芽孢杆菌种类、防效、防控机制,及相关混合菌剂的应用现状。生防芽孢杆菌菌体悬液、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TA-1的发酵液防效最佳,且对玉米具有促生长作用;蜡样芽胞杆菌B25菌体悬液浸种后显著降低了鲜玉米粒中伏马菌素的含量;贝莱斯芽孢杆菌BV23对玉米多种病原均有抑制作用;在室内及大田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发酵液均较菌体悬液和无菌发酵液的抑制效果好。多数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抗菌物质能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菌丝畸形、顶端囊泡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质渗漏,从而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以及孢子萌发;此外,脂肽类活性物质还能使病原菌DNA二级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致病基因表达下调。最后,指出使用芽孢杆菌包衣种子结合苗期发酵液灌根的方法可有效防控玉米茎腐病,为芽孢杆菌防控玉米茎腐病提供理论参考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芽孢杆菌 禾谷镰孢菌 拟轮枝镰孢菌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崇峰 宁眺 +5 位作者 周敏敏 黄敏 鲁俊宏 王羽 刘凯丽 李晶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7期4-6,共3页
以金铁锁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法(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含量、赤霉素浓度及聚乙二醇(PEG-6000))对其种子进行萌发处理,筛选出温度、水分含量、PEG-6000等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从而探寻影响金铁锁种子萌发的最佳组合。结果... 以金铁锁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法(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含量、赤霉素浓度及聚乙二醇(PEG-6000))对其种子进行萌发处理,筛选出温度、水分含量、PEG-6000等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从而探寻影响金铁锁种子萌发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在光照强度2000Lx、20℃处理条件、25%水分含量、0.03%赤霉素、25%PEG-6000处理下,金铁锁种子均表现为发芽率最高,分别为58%、61.3%、57.3%、54.7%和62%;正交试验条件下,A2B2C3(即温度为25℃、水分含量为25%、PEG-6000浓度为25%)处理下,金铁锁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病害生防菌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原小迪 张思颖 +3 位作者 李钰 陈艳芳 李晶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4,共4页
玉米病害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生防菌剂安全有效,在玉米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玉米病害生防菌剂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生防菌剂类型及其防治效果,归纳概述了其防控机制,并阐述了某些生防菌剂存在的潜在危害,为玉米病害... 玉米病害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生防菌剂安全有效,在玉米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玉米病害生防菌剂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生防菌剂类型及其防治效果,归纳概述了其防控机制,并阐述了某些生防菌剂存在的潜在危害,为玉米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生防菌剂 防治效果 防控机制 潜在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出花切花瓶插生理和保鲜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瑜瑜 李晶 +2 位作者 吴旭 姚丽媛 华金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了改善六出花的切花品质,延长其市场供应时间,通过对六出花切花在不同处理的瓶插液中的瓶插生理和保鲜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外观品质(瓶插寿命、花径)、鲜重、水分平衡变化及其内在生理生化变化(花色素苷含量、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 为了改善六出花的切花品质,延长其市场供应时间,通过对六出花切花在不同处理的瓶插液中的瓶插生理和保鲜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外观品质(瓶插寿命、花径)、鲜重、水分平衡变化及其内在生理生化变化(花色素苷含量、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的动态变化,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保鲜液对六出花切花的瓶插生理和保鲜效应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适合六出花切花保鲜的瓶插液。结果表明:在瓶插保鲜试验中,以200mg.L-1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5%蔗糖混合液的保鲜效果最好。与对照比较,该保鲜液可延长切花寿命9d;达盛开期晚3d;到瓶插的第21天,增加鲜重比对照多24g、水分平衡值高1.9g;在瓶插后期的第21天,花色素苷含量比对照少约0.568 5(吸光值);在细胞膜透性变化方面,瓶插后期的第21天,导电率为73.4%,比对照少22.8%;其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比对照高0.249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CK高约1mg.g-1;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5.072 59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出花 外观品质 内含物质 保鲜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缓解葡萄苗铝毒害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永福 任禛 +4 位作者 陈泽斌 彭声静 牛燕芬 董翠莲 陈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了探明水杨酸对缓解葡萄苗铝毒害的生理机制,解决葡萄在酸性土壤中发生铝毒害的问题。以水晶葡萄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0.4 mmol/L氯化铝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共培养5周,之后测定葡萄根系、茎干和叶片的生长状况、叶绿... 为了探明水杨酸对缓解葡萄苗铝毒害的生理机制,解决葡萄在酸性土壤中发生铝毒害的问题。以水晶葡萄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0.4 mmol/L氯化铝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共培养5周,之后测定葡萄根系、茎干和叶片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等指标,分析铝胁迫下水杨酸对葡萄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葡萄植株生长受抑,嫩叶黄化,根系变黑;老叶叶绿素含量上升,嫩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和根系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也上升,而根系活力则下降。25,50μmol/L水杨酸处理明显促进了葡萄苗枝干的生长,根系颜色为微红色,但100μmol/L水杨酸处理却明显抑制了葡萄苗的生长,有少量根系变黑。水杨酸处理对葡萄苗缓解铝毒害的生理效应明显,25和50μmol/L水杨酸使老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CK和单独铝胁迫,使嫩叶叶绿素a、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单独铝处理显著升高,水杨酸处理使叶片的SOD、POD活性和根系的SOD活性低于单独铝处理,而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单独铝处理,叶片和根系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比单独铝处理有所下降;此外,50μmol/L水杨酸处理还显著提高了铝胁迫下的根系活力。可见,铝胁迫对葡萄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表现出较大的毒害作用,而水杨酸处理对缓解葡萄铝毒害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50μmol/L水杨酸处理对缓解葡萄苗铝毒害的生理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葡萄 铝胁迫 生理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激对干旱胁迫下玉米活性氧清除及膜脂过氧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永福 黄鹤平 +3 位作者 银立新 陈泽斌 刘佳妮 彭声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了揭示冷(热)激对干旱胁迫下玉米活性氧清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调控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经冷(热)激预处理后,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用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 为了揭示冷(热)激对干旱胁迫下玉米活性氧清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调控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经冷(热)激预处理后,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用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遭到损害,其中对照质膜的损害明显比冷(热)激处理的严重;SOD和POD活性在干旱胁迫初期迅速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缓并略有下降,冷(热)激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这2种酶活性的响应差异较大,具有相互协调的作用;冷(热)激能显著降低玉米叶片在干旱胁迫下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干旱胁迫初期呈现上升趋势,但随后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冷(热)激处理能够显著地减缓这种下降的速率;在干旱胁迫初期,各试材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较小,但到了干旱胁迫中期以后,各试材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其中冷(热)激预处理能够显著减缓根系活力的下降速率。可见,冷(热)激处理能够显著增强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效,减轻膜质过氧化对玉米叶片的伤害,增强其耐旱性,其中以4℃冷激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冷(热)激 干旱胁迫 活性氧 膜质过氧化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永福 韩丽 +4 位作者 黄鹤平 陈泽斌 任禛 刘佳妮 彭声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60,共10页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但其结构特征总体上差异较大;龙眼种质的平均髓率(26.19%)显著高于龙荔(22.43%)和荔枝(6.96%),各试材间,褐毛荔枝的髓率最小(3.37%),‘三月红’居中(14.14%),野生龙眼最大(30.27%);荔枝的树皮率(41.93%)显著大于龙眼(33.21%)和龙荔(29.83%)。(2)各试材的导管密度未见明显规律,以‘三月红’的导管密度最小(93.17个/mm2),龙荔次之,为101.78个/mm2;荔枝的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龙眼和龙荔;‘三月红’的射线宽度(22.13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3)20份试材的导管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孔纹式或网纹式,极少数为环纹式或螺纹式或梯纹式;‘三月红’的导管分子内径(35.97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龙荔次之(33.90μm);褐毛荔枝的导管分子(238.52μm)显著长于其它试材。(4)导管分子短、孔径大、端壁倾斜度小(或水平)、无尾、孔纹、单穿孔板均是导管分子进化的特征;在荔枝试材中,‘三月红’的导管分子较为进化,而褐毛荔枝则较为原始。(5)对茎结构特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试材首先聚为2大类,荔枝12份试材(除‘三月红’外)聚为第1大类;龙眼6份试材、龙荔及荔枝‘三月红’聚为第2大类;在这2大类的基础上又分为8个组,各组均有独自的显著特征。对荔枝、龙眼和龙荔3类植物茎结构特征的比较可知,总体上荔枝比龙眼原始,而龙荔居荔枝和龙眼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龙荔 横切结构 导管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理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4 位作者 陈丽娟 韩丽 陈泽斌 白和灵 尹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3-568,共6页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呈现G4>Gm,Gv>Ge>Gi;对比各处理对玉米生理活性的改善作用,混合菌剂效应明显优于单种菌剂;对比单菌剂,Gm和Gv对玉米生理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而Ge和Gi则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了混合菌剂在玉米生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筛选出Gm和Gv是适合玉米接种的AMF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玉米 生理指标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